[1]
|
[1] 《上海博物馆集刊第七期•晋侯稣编钟》,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
|
[2]
|
《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张培瑜编著,大象出版社1997年版第441页
|
[3]
|
《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出版发行,2007年版
|
[4]
|
《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钟柏生等编,艺文印书馆印行,2006年版
|
[5]
|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上海博物馆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编写组,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
[6]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64页上
|
[7]
|
《国语》,韦昭注,明洁辑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9页
|
[8]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18页上和下
|
[9]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494页下
|
[10]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730页中
|
[11]
|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第141页
|
[12]
|
《竹书纪年译注》,张玉春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9页
|
[13]
|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第1636-1637页
|
[14]
|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第144页
|
[15]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051页中
|
[16]
|
《竹书纪年译注》,张玉春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
[17]
|
《尚书大传》,伏胜撰,郑玄注,陈寿祺辑校,商务印书馆,1937版,第101页
|
[18]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11页
|
[19]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4页上至第185页上
|
[20]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96页上至第197页上
|
[21]
|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第1364页
|
[22]
|
《尚书今古文注疏》,孙星衍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0页
|
[23]
|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第132页
|
[24]
|
《逸周书校补注译》,黄怀信著,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4页
|
[25]
|
《尚书今古文注疏》,孙星衍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6页
|
[26]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33页上
|
[27]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79页下、第180页上、第181页上
|
[28]
|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第116页
|
[29]
|
《中国上古史实揭秘》,班大为著,徐凤先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5页
|
[30]
|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17-119页
|
[31]
|
《尚书今古文注疏》,孙星衍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9页
|
[32]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2页上
|
[33]
|
《丛书集成初编•帝王世纪》,王云五主编,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8页
|
[34]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88页上
|
[35]
|
《尚书今古文注疏》,孙星衍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5页
|
[36]
|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0页
|
[37]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4页下
|
[38]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127页中
|
[39]
|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1页
|
[40]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17页中
|
[41]
|
《竹书纪年译注》,张玉春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5-186页
|
[42]
|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第1563页
|
[43]
|
《竹书纪年译注》,张玉春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
[44]
|
《汉书》,班固撰,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896页
|
[45]
|
《穆天子传汇校集释》,王贻樑、陈建敏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
[46]
|
《穆天子传汇校集释》,王贻樑、陈建敏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1 页
|
[47]
|
《竹书纪年译注》,张玉春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页
|
[48]
|
《竹书纪年译注》,张玉春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页
|
[49]
|
《后汉书》,范晔撰,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808页
|
[50]
|
《竹书纪年译注》,张玉春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7页
|
[51]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47页中
|
[52]
|
《金文文献集成》,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线装书局,2005年版,第22册,第427页左上
|
[53]
|
《竹书纪年译注》,张玉春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6页
|
[54]
|
《后汉书》,范晔撰,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808页
|
[55]
|
《汉书》,班固撰,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900页
|
[56]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16页上
|
[57]
|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第143-144页
|
[58]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73页下
|
[59]
|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第141页
|
[60]
|
《竹书纪年译注》,张玉春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9页
|
[61]
|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76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