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5083铝合金属Al-Mg系不可热处理强化型变形铝合金,具有质量轻、中等强度、良好的成型性能、耐蚀性能、焊接性能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车辆、船舶、航空航天等交通运输制造业及罐料制造业等领域[1] -[3] 。5083铝合金板材经冷轧变形后,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给后续深冲等冷变形加工带来困难,因此在进行成型工艺之前常需要对板材进行退火处理,以改善板材的成型性能[4] -[5] 。本文将对冷变形量为80%的5083板材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对板材组织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退火制度对5083铝合金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本文实验用材料为5.0 mm厚5083-O态热轧板,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将热轧板冷轧至1 mm,冷变形量为80%,从冷轧板上截取样品分别进行如下处理:不退火、270℃/1 h退火、300℃/1 h退火、330℃/1 h退火、360℃/1 h退火、390℃/1 h退火,并将样品分别记为1#、2#、3#、4#、5#、6#。对6组样品进行金观察与纵向室温拉伸检测,分析不同退火制度对金相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对1#、4#、5#、6#等4组样品进行冲杯实验,分析退火制度对深冲性能的影响;采用Brucker D8 Discovery测量1#、5#样品的{111}、{200}、{220}、{113} 4 个不完全极图,运用球谐函数级数展开法求出l = 34时的取向分布函数(ODF),采用PSO织构组分法计算真ODF,并应用Texture Calc软件导出取向线,分析退火工艺对织构组态的影响[6] -[8] 。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table (wt%)
表1. 化学成分表(wt%)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金相组织
图1为6种不同热处理制度下样品的纵截面金相组织图。未经退火处理的1#样品金相组织沿轧向呈纤维状分布,这也是典型的冷轧金相组织;样品2#的金相照片中的个别区域出现了孤立的小晶粒,这说明冷轧板经270℃/1 h退火后开始发生再结晶;经300℃退火后的3#样品发生了明显的再结晶现象,细小晶粒明显增多,且逐步取代周围的纤维组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程度进一步提高,当退火温度升高到360℃时,细小晶粒已经完全取代冷轧态的纤维组织,板材已经实现完全再结晶;当退火温度进一步提高到390℃时,晶粒开始长大。6组样品的金相组织说明退火温度对板材金相组织影响较为明显,温度越高,再结晶越程度越高,当温度超过了板材的完全再结晶温度时,晶粒开始长大。
3.2. 力学性能
图2为6种样品的力学性能检测结果。从检测结果可知冷轧板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抗

Figure 1.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50)
图1. 金相组织 (×50)

Figure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图2. 力学性能
拉强度达412 Mpa,屈服强度达390 MPa,而延伸率只有8%。板材经270℃/1 h与300℃/1 h退火后力学性能变化较大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都明显下降,而延伸率明显升高。在300℃以上对板材进行退火时,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依旧有所下降,延伸率有所提高,但是变化不明显,抗拉强度σb保持在300~310 Mpa左右,屈服强度σ0.2在140~150 Mpa左右,延伸率δ在23%~25%左右。
3.3. 深冲性能
图3为板材的深冲样品图。未经退火的1#样品冲杯时底部出现断裂,而退火后的样品表现出良好的深冲性能,不但未出现裂边,而且制耳率都较低。
采用公式(1)对4#、5#、6#板材深冲后杯子的制耳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5083铝合金冷轧板经360℃/1 h退火后板材的深冲性能最好,其制耳率只有2.44%。
(1)
式中e为制耳率;hmax为杯子所有制耳波峰的平均高度;hmin为杯子所有制耳波谷的平均高度。
3.4. 织构
1#与5#样品在不同取向线上织构组态的分布如图4所示。从图4(a)中的α取向线及图4(b)中的β取向线织构强度f(g)值可知,未退火的1#与经过360℃/1 h退火的5#样相比,1#样的Cu织构({112}<111>)、S织构({123}<634>)、黄铜织构({011}<211>)明显强于5#样,其强度是5#样的3倍左右,Cu织构({112}<111>)、S织构({123}<634>)、黄铜织构({011}<211>)是铝合金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典型轧制织构,这说明1#样品具有很强的轧制织构。从图4(c)中Cube-ND取向线可以看出5083铝合金板经360℃/1 h退火后立方织构({001}<100>)与旋转立方织构({001}<110>)明显增强,其强度接近于1#样的2倍,立方织构({001}<100>)又叫再结晶织构,是铝合金退火后发生再结晶时产生的织构,从Cube-ND取向线可以看出5#样品产生了较强的再结晶织构。两组样品的织构组态表明冷轧板经360℃/1 h退火后轧制织构强度

Figure 3. Samples of deep drawing
图3. 深冲样品

Table 2. Earing ratio (%)
表2. 制耳率(%)
(a) (b) (c)
Figure 4.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orientation line, (a) α fiber; (b) β fiber; (c) Cube-ND
图4. 取向线分析图,(a) α取向线;(b) β取向线;(c) Cube-ND取向线
减弱,而再结晶织构强度增强。
4. 分析与讨论
铝合金板材经冷轧过程中晶粒沿着主变行方向拉长,当变形量很大时,各个晶粒已经不能很清楚的辨别开来,晶粒将呈现出纤维状,这也是文中1#样品金相组织呈纤维状分布的原因。在冷轧过程中,位错将相互纠缠在一起形成包状亚结构,随着变形量的增大,位错变得更稠密,产生明显的加工硬化,同时发生了晶内及晶间破坏,晶格产生了畸变,出现了残余应力,因此1#样品的强度较高,塑性降低,同时使其在深冲过程中容易在底部产生裂纹[9] -[10] 。板材在冷轧过程中,各个晶粒滑移伴随着晶粒取向相对于外力有规则的转动,晶粒取向逐渐调整为大体趋于一致的分布状态,因此1#样呈现出较强的Cu织构({112}<111>)、S织构({123}<634>)、黄铜织构({011}<211>)等形变织构特征。而强烈的形变织构对板材的深冲性能是不利的,在深冲过程中容易产生45˚方向制耳[11] -[12] 。
板材经冷轧后空位、位错等结构缺陷密度升高,畸变能升高,处在一个热力学不稳定的高自由能状态。重新加热退火后,晶粒吸收能量,板材的组织性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将逐渐取代变形晶粒,因此文中5083冷轧板经270℃/1 h退火后后在个别区域出现了细小晶粒,即开始发生再结晶现象,经360℃/1 h退火后发生了完成再结晶,当进一步升高温度时,晶粒将开始长大[9] -[10] 。再结晶的发生使得板材位错密度降低,因此5083板材经退火处理后强度降低,塑性提高,同时使其深冲性能得到提高。但是当退火温度高于300℃时,力学性能虽有变化,但是变化不明显,这主要是当退火温度提高到300℃时,纤维组织已经很大程度被细小晶粒取代,板材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再结晶,位错密度明显减小,加工硬度已很大程度被消除,当温度提高到330℃或360℃时,再结晶程度虽然进一步提高,但是组织变化已经不明显,当温度提高到390℃时晶粒虽然开始长大,但是退火时间只有1 h,晶粒还来不及发生明显的长大,因此当退火温度大于300℃时,力学性能并没有因温度的提高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此外,再结晶将使晶粒组织的取向重新分布,因此经360℃/1 h退火的样品形变织构强度减小,而立方织构({001}<100>)与旋转立方织构({001}<110>)增强,立方织构有利于减小形变织构给板材深冲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文中冷轧量为80%的5083铝合金板材经360℃/1 h退火后形变织构与再结晶织构强度配比合理,因此其制耳率只有2.44%[11] -[12] 。
5. 结论
1) 变形量为80%的5083铝合金板材经270℃/1 h退火后开始发生再结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程度越高,经360℃/1 h退火实现完全再结晶,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晶粒开始变得粗大。
2) 5083板材在270℃~300℃范围内退火时,强度明显下降,而延伸率升高,在300℃~390℃范围内退火板材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
3) 变形量为80%的5083铝合金冷轧板在深冲时容易出现底部断裂,在330℃~390℃范围内对板材进行退火后板材的深冲性能明显改善,板材经360℃/1 h退火后深冲性能最好,制耳率为2.44%。
4) 5083铝合金冷轧板呈现出较强的Cu织构({112}<111>)、S织构({123}<634>)、黄铜织构({011}<211>)等形变织构特征,板材经360℃/1 h退火后形变织构减弱,立方织构({001}<100>)与旋转立方织构({001}<110>)增强,有利于深冲性能的改善。
基金项目
肇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109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12CB61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