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举措,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确立“适基础、强实践、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可操作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特色,这样既体现了独立学院的客观条件,也避免了与传统高校的精英人才培养体系竞争,符合社会分工和发展需要[1] 。独立学院的教学考核体系应与上述目标进行深度接轨,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实验室、企业等各种资源,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考核手段和复合的绩效评估方式使课程教学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相结合,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2. 构建独立学院教学考核体系的基本原则
目前独立学院教学考核体系大多采用多维度的成绩评价体系,减少记忆性内容,增加能促进学生的专业理解、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的实质性内容 [2] 。但仍存在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全面、更新程度不高和没有合理、高效地利用考核结果等问题。尤其是缺乏对学生最终学习效果和能力的考核。
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遵循育人为本和全过程育人的理念,构建了独立学院基于“一个定位、三条原则”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考核体系。
“一个定位”即以应用型为定位,着眼长远、统筹协调,加强顶层设计,即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适应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 。“三条原则”主要体现为:
1) 坚持本科学业基本标准和相对完整培养周期,即要达到本科办学的基本要求,又要与普通本科以注重夯实基础有所区别,同时又要把应用型本科同高职或中职教育区别开来,使学生通过四年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能够经历涵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及就业教育的全方位培养。
2) 突出能力导向和职业导向,遵循“注重基础、面向就业、强化实践、突出应用”,注重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贴近个体,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 独立学院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完善
为发挥考核的导向性作用和指挥棒效应,教学考核体系包括理论教学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两大部分。
3.1. 理论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理论教学考核方式已普遍采用过程控制和目标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强调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结合理论教学评价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评价,具体包括平时成绩考核、期末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三部分。在考核过程中,针对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态度、成果展示、项目解决的深度与水平、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与学习方法等进行考核。具体的比例分配如表1所示。
在综合能力考核评价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综合大作业提出的内涵和实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目的性地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合理设计研究方案,开展方案比较,认真做好笔记,积累研究过程动态的、真实的和完整的记录,深入分析数据,撰写学习总结、心得体会等。
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应符合我国相关实验有关标准,同时还要遵守学校相关的实验教学制度。根据独立学院的教学培养体系,实验教学布置应结合教学任务进行选择。作业布置要符合教学进度安排,有效控制作业完成情况。以实验教学中最常见的大作业为例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大作业需要学生做大量的准备才能完成,非常考验学生独立完成能力。教师要掌控教学进度,对大作业进行安排。可以在学期开始时就布置大作业,在学期末进行作业点评;或者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题目,进行大作业完成,可以有效规避题目对学生的局限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根据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评价分为两种形式:基础课程实验评价和自主探究实验评价。基础课程实验评价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形成了完整的跟踪考核体系。根据实验项目不同,各项指标分值会相应变化。由实验课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情况现场,以实验操作成绩为主,实验报告为辅进行验收与评分。自主探究实验评价相对前者而言较为开放,例如学生成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审批,独立完成实验的前提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评价。
表1中的各部分内容是理论性学习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和积极反思的重要依据。
3.2.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目的。在制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过程中,考核应以“打牢基础”,为核心,同时兼顾一定的知识厚度,将一些难度比较大且实用性较差的课程实践考核内容进行适当的、谨慎的压缩。以机电专业的数控实践为例,独立学院的学生能够熟练地为一个被加工模型编写出合理高效的数控加工程序,而且在必要的时候,或者是在生产实践中,当发现被加工模型不完全符合工艺要求时,他们有能力合理地修改这个模型。因此,实践教学考核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在考核过程中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各个实践环节进行分析汇总、重新整合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突出核心技术和关键注意事项。实践教学考核体系采取全程策略,在实践过程中,每完成一项内容,即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需对该项内容进行再学习、再考核,直到合格为止,并将该项内容的成绩作为进入下一个实践内容的准入条件。这样的考核体系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压力,解决了传统实践中难以解决的“平时不努力,临考搞突击”的问题,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实践中来。所以具体的考核内容如表2所示。
为了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能力,应当要求其在实际动手能力方面,要比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有明显的优势,这有可能成为学生毕业后生存的立足之本。以机电专业为例,针对机电并重,机电液结合的特点,具体实践教学考核内容按功能、类别组合为8大模块:通用软件模块、程序设计模块、专业软件模块、材料模块,设计模块,制造模块,电控模块,机电综合模块。同时机械专业许多经典的实践环节,经多年教学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是机械专业本科阶段不可或缺的,如: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这些环节必须保留,不能削弱。
3.3. 对考核结果的利用、反馈及分析和改进
在建立完善合理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注意考核指标体系的更新和改善。要及时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对独立院校培养目标要求的影响,及时更新和改善指标体系,使之与时俱进地达到实施的目的。

Table 1. Theoretical evaluation system
表1. 理论考核体系

Table 2. Practical assessment system
表2. 实践考核体系
在实际应用中,遇到教师对多元评价、过程评价和创新成果的标准制定不科学;学生自评、互评观念太弱等问题,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如下改进措施:
1) 考虑具体专业,不同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制度,让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2) 考核过程中,考试结果及时公布,利用考核结果指导教师调整和改进授课方法,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改;
3) 学生通过参与课程考核,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4) 学校还要增强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考核中的互动性,及时接受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反馈意见,实时对考核结果及反馈意见进行分析研究,促进课程教学考核的发展。
4. 结论
独立学院教学考核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是独立学院确定办学定位,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创新办学理念,达到“优质本科”办学目标的基础工程。适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独立学院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内涵式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才能使独立学院真正成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基金项目
常州大学校教改立项课题(GJY140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