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菊兴, 多吉, 刘鸿飞, 等.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系列及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J]. 地球学报, 2012, 33(4): 393-410.
|
|
[2]
|
张遵遵, 李泽琴, 王奖臻, 等.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铅锌矿床的成矿特征[J]. 地质找矿论丛, 2013, 28(1): 34-40.
|
|
[3]
|
赵涵. 冈底斯成矿带中–新生代铜矿成矿规律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11-14.
|
|
[4]
|
王保弟, 郭琳, 王立全, 等. 中冈底斯成矿带查个勒矿床含矿岩体的年代学及成因[J]. 岩石学报, 2012, 28(5): 1647-1662.
|
|
[5]
|
陈毓川, 王登红, 朱裕生, 等. 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M]. 下册.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7: 801-814.
|
|
[6]
|
王立强. 西藏邦铺式钼多金属矿床–兼论冈底斯成矿带东段钼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3: 27-28.
|
|
[7]
|
宋小琴, 钟康惠, 聂国永, 等. 西藏冈底斯成矿省IV-V级成矿区带划分及矿产地质特征[J]. 四川有色金属, 2013: 23-30.
|
|
[8]
|
郑有业, 孙祥, 郑海涛, 等. 西藏冈底斯小斑岩体演化与成矿[J]. 西北地质, 2012, 45(4): 165-174.
|
|
[9]
|
陈希节, 许志琴, 孟元库, 等. 冈底斯带中段中新世埃达克质岩浆作用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制约[J]. 岩石学报, 2014, 30(8): 2253-2268.
|
|
[10]
|
段连峰, 李为, 郑远川, 等. 西藏冈底斯南缘碰撞后渐新世成矿作用——来自帕南钼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证据[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4, 33(2): 307-316.
|
|
[11]
|
李光明, 佘宏全, 张丽. 西藏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基于MRAS资源评价系统的成矿预测[J]. 地质与勘探, 2009, 45(6): 645-653
|
|
[12]
|
刘云飞.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13: 31-32.
|
|
[13]
|
孙建东, 孙燕, 赵志强. 浅析冈底斯成矿带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模式[J]. 矿物学报, 2009(S1): 468-469.
|
|
[14]
|
王扬. 西藏冈底斯中东段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13-14.
|
|
[15]
|
杨毅.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典型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15-17.
|
|
[16]
|
张红.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岩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9-18.
|
|
[17]
|
程文斌, 顾雪祥, 唐菊兴, 王立强, 吕鹏瑞, 钟康惠, 刘晓吉, 高一鸣. 西藏冈底斯–念靑唐古拉成矿带典型矿床硫化物Pb同位素特征——对成矿元素组合分带性的指示[J]. 岩石学报, 2010, 26(11): 3350-3362.
|
|
[18]
|
刘严松. 冈底斯成矿带尼木–墨竹工卡地区斑岩铜矿成矿规律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17-18.
|
|
[19]
|
曲晓明, 江军华, 辛洪波, 陈华. 西藏冈底斯造山带几乎同时形成的两套埃达克岩为什么一套含矿一套不含矿[J]. 矿床地质, 2010, 29(3): 381-394.
|
|
[20]
|
莫宣学, 董国臣, 赵志丹, 周肃, 王亮亮, 邱瑞照, 张风琴. 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J].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11(3): 281-290.
|
|
[21]
|
董昕. 西藏冈底斯带西南部中新生代花岗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08: 13-14.
|
|
[22]
|
刘峰, 张泽明, 董昕, 于飞, 王伟, 贺振宇, 林彦蒿, 严溶.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东南部新生代多期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 2011, 27(11): 3295-3307.
|
|
[23]
|
郭明估, 刘建华, 巫晓兵, 李宏涛, 张浒, 侯春秋.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某盆地铀矿化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J]. 四川地质学报, 2011, 31(2): 209-211.
|
|
[24]
|
王乔林. 冈底斯西段林子宗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年代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11: 18-21.
|
|
[25]
|
张金树.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三大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控岩控矿模型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17-19.
|
|
[26]
|
岳相元, 马润则, 付小文, 韩文文, 李湘玉. 西藏措勤–赛利普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同位素组成及源区性质探讨[J]. 新疆地质, 2011, 29(4): 457-461.
|
|
[27]
|
张巨, 马润则, 岳相元, 李娜. 西藏措勤布嘎寺组中基性火山岩特征及成因[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11, 38(2): 204-210.
|
|
[28]
|
赵涵, 肖渊甫, 程超杰, 周丽芹, 张世铭, 龚婷婷.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新生代铜多金属矿成矿系列及成矿作用[J]. 矿物学报, 2011(S1): 435-436.
|
|
[29]
|
赵涵, 肖渊甫, 胡涛, 郗秋勇, 周丽芹, 程超杰, 孙建东. 西藏驱龙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J]. 地质与资源, 2011, 20(3): 210-216.
|
|
[30]
|
闫学义, 黄树峰, 杜安道. 冈底斯泽当大型钨铜钼矿Re-Os年龄及陆缘走滑转换成矿作用[J]. 地质学报, 2010, 84(3): 398-406.
|
|
[31]
|
王立强, 顾雪祥, 唐菊兴, 王焕, 程文斌, 景亮兵, 向浩予.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特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8(1): 67-75.
|
|
[32]
|
魏博, 程顺波, 庞迎春.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成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0(1): 14-19.
|
|
[33]
|
费光春. 西藏洞中拉热液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0: 83-89.
|
|
[34]
|
白景国. 西藏墨竹工卡县洞中拉铅锌多金属矿床控矿构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0: 46-48.
|
|
[35]
|
费光春, 温春齐, 周雄, 吴鹏宇, 温泉. 西藏洞中拉铅锌矿床石英激光探针40Ar-39Ar定年及地质意义[J]. 矿物岩石, 2010, 30(3): 38-43.
|
|
[36]
|
黄克贤, 郑远川, 张松, 李为, 孙清钟, 李秋耘, 梁维, 付强, 侯增谦. 西藏亚贵拉矿区两期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2, 31(3): 348-360.
|
|
[37]
|
赵俊兴, 秦克章, 李光明, 李金祥, 肖波, 陈雷. 冈底斯沙让斑岩钼矿成矿地质作用及其构造背景浅析[J]. 矿床地质, 2010, 29(S1): 345-346.
|
|
[38]
|
崔晓亮, 刘婷婷, 景明. 西藏工布江达县洞中松多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 科技资讯, 2012(7): 83-84.
|
|
[39]
|
杨成业, 钟康惠, 王成林, 于涛, 张明山, 卫晓阳, 樊炳良, 钟财丽. 西藏丁青扎格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J]. 有色金属工程, 2015, 5(5): 75-78.
|
|
[40]
|
杜等虎, 杨志明, 李秋耕, 刘云飞, 格桑平措, 王海勇. 西藏厅宫矿区始新世斑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J]. 矿床地质, 2012, 31(4): 745-757.
|
|
[41]
|
钟婉婷, 李应栩, 李光明, 张林奎, 李玉彬, 董随亮, 张晖.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达布矿区色日普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J]. 地质学报, 2015, 89(3): 599-607.
|
|
[42]
|
周利敏, 侯增谦, 郑远川, 李为. 藏南程巴岩体副矿物研究: 岩浆源区的指示[J]. 岩石学报, 2011, 27(9): 2786-2794.
|
|
[43]
|
孙祥, 郑有业, 吴淞, 游智敏, 伍旭, 李淼, 周天成, 董俊. 冈底斯明则–程巴斑岩–夕卡岩型Mo-Cu矿床成矿时代与含矿岩石成因[J]. 岩石学报, 2013, 29(4): 1392-1406.
|
|
[44]
|
兰双双, 汪雄武, 李光明, 张俊成, 雷传扬. 西藏克鲁–冲木达矿集区晚白垩世花岗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浅析[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2, 32(4): 76-85.
|
|
[45]
|
程超杰. 西藏克鲁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成矿预测[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32-36.
|
|
[46]
|
江化寨, 曾海良, 吴志山. 西藏山南努日矿区层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J]. 地质与勘探, 2011, 47(1): 71-77.
|
|
[47]
|
吴昌炟, 郑远川, 张松, 付强, 徐培言. 冈底斯南缘努日Cu-W-Mo多金属矿床黑云母Ar-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学报, 2015, 89(9): 1673-1682.
|
|
[48]
|
闫国强, 丁俊, 黄勇, 李光明, 戴婕, 王欣欣, 白景国. 西藏努日白钨矿床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流体与矿床成因的指示[J]. 矿物学报, 2015, 35(1): 88-94.
|
|
[49]
|
郑文宝, 唐菊兴, 汪雄武, 王焕, 应立娟, 钟裕锋, 钟婉婷.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2012, 42(S1): 181-194.
|
|
[50]
|
秦志鹏.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因模式[D]: [博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3: 124-125.
|
|
[51]
|
周雄.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118-119.
|
|
[52]
|
郎兴海. 西藏雄村斑岩型铜金矿集区成矿作用与成矿预测[D]: [博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151-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