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德格尔. 艺术作品的本源[M]//孙周兴, 译. 林中路.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3.
|
|
[2]
|
海德格尔. 艺术作品的本源[M]//孙周兴, 译. 林中路.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27, 译注1.
|
|
[3]
|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M]//孙周兴, 译.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36.
|
|
[4]
|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M]//孙周兴, 译.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37.
|
|
[5]
|
海德格尔. 说明[M]//孙周兴, 译.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256.
|
|
[6]
|
福柯, 著, 莫伟民, 译. 词与物[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1.
|
|
[7]
|
海德格尔. 艺术作品的本源[M]//孙周兴, 译. 林中路.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49, 译注1.
|
|
[8]
|
孙周兴. 一种非对象性的思与言是如何可能的[M]// 孙周兴, 编. 现象学与语言,第3辑,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
|
[9]
|
孙周兴. 我们如何接近事物[EB/OL]. http://www.aisixiang.com/data/47412.html, 2011-11-30.
|
|
[10]
|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M]//孙周兴, 译.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39.
|
|
[11]
|
海德格尔. 语言[M]//孙周兴, 译.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 16.
|
|
[12]
|
海德格尔. 物[M]//孙周兴, 译. 演讲与论文集. 上海: 三联书店, 2006: 186.
|
|
[13]
|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M]//孙周兴, 译.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40.
|
|
[14]
|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M]//孙周兴, 译.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41.
|
|
[15]
|
张祥龙. 海德格尔后期著作中“Ereignis”的含义[J]. 世界哲学, 2008(3): 48-54.
|
|
[16]
|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M]//孙周兴, 译.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43.
|
|
[17]
|
海德格尔. 人诗意的栖居[M]//孙周兴, 译. 演讲与论文集. 上海: 三联书店, 2006: 209.
|
|
[18]
|
夏可君. 《中庸》的时间解释[M]. 合肥: 黄山书社, 2009: 15.
|
|
[19]
|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M]//孙周兴, 译.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44.
|
|
[20]
|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M]//孙周兴, 译.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46.
|
|
[21]
|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M]//孙周兴, 译.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47.
|
|
[22]
|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M]//孙周兴, 译.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50.
|
|
[23]
|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M]//孙周兴, 译.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52.
|
|
[24]
|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M]//孙周兴, 译. 荷尔德林诗的本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53.
|
|
[25]
|
海德格尔. 人诗意的栖居[M]//孙周兴, 译. 演讲与论文集. 上海: 三联书店, 2006: 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