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第2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20-125.
|
|
[2]
|
李伯聪. 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M]. 郑州: 大象出版社, 2002: 1-452.
|
|
[3]
|
牛顿.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M]. 徐韦曼,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1-2.
|
|
[4]
|
李伯聪. 关于工程思维[A]. 工程与哲学[C].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107-117.
|
|
[5]
|
Bucciarelli, L. (2003) Engineering Philosophy. Delft University Press, Delft, 23-75, 77-97.
|
|
[6]
|
杜祥琬. 对工程哲学的几点思考[J]. 中国工程科学, 2005, 7(2): 24-25.
|
|
[7]
|
徐匡迪. 发展工程哲学 落实科学发展观[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 90-92.
|
|
[8]
|
余道游. 工程哲学的兴起及当前发展[J]. 哲学动态, 2005(9): 71-75.
|
|
[9]
|
汪应洛, 王宏波. 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21(9): 59-63.
|
|
[10]
|
陈凡, 张铃. 当代西方工程哲学述评[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 23(4): 62-65, 87.
|
|
[11]
|
殷瑞钰. 建立工程界和哲学界的联盟, 共同推动工程哲学的发展[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21(9): 56-58.
|
|
[12]
|
丁玉琴, 张永兴, 何跃. 岩土工程中的科学哲学思想及应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6, 15(1): 16-19.
|
|
[13]
|
沈珠江. 工程哲学就是发展哲学——一个工程师眼中的工程哲学[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1(2): 115-119.
|
|
[14]
|
殷瑞钰, 汪应洛, 李伯聪, 等. 工程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360.
|
|
[15]
|
张业成, 高庆华, 马宗晋, 张梁. 减轻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32.
|
|
[16]
|
杜祥琬. 工程师要研究和运用工程哲学[N]. 光明日报, 2004-12-23.
|
|
[17]
|
门福禄. 岩土力学研究观点、方法若干问题之我见[J]. 岩土工程学报, 2001, 23(2): 280-282.
|
|
[18]
|
沈珠江. 岩土力学研究方法评述[M]//龚晓南, 李海芳. 岩土力学的工程理论与实践.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3-7.
|
|
[19]
|
薛守义, 刘汉东. 岩体工程学科性质透视[M]. 河南: 黄河水出版社, 2002: 序, 1-7, 61-96, 240-250, 295-311.
|
|
[20]
|
陈正汉. 关于土力学理论模型和科研方法的思考[J]. 力学与实践, 2003, 25(6): 59-62.
|
|
[21]
|
陈正汉. 关于土力学理论模型和科研方法的思考(续)[J]. 力学与实践, 2004, 26(1): 63-67.
|
|
[22]
|
王钟琦. 岩土工程价值观[C]//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 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76-89.
|
|
[23]
|
李广信. 岩土工程的若干哲学思考[M]//李广信. 岩土工程50讲——岩坛漫话(第二版).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3-49.
|
|
[24]
|
严春风. 土木工程哲学[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1-148.
|
|
[25]
|
顾宝和. 浅谈岩土工程的专业特点[J]. 岩土工程界, 2007, 10(1): 19-23.
|
|
[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T 50279-2014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5.
|
|
[27]
|
薛守义. 高等土力学[M].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7: 1-3, 24-28, 142-151, 270-299.
|
|
[28]
|
沈珠江. 理论土力学[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序, 1-29, 320-322.
|
|
[29]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2020年中国土木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 北京: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2004: 1070-1147.
|
|
[30]
|
宋强辉. 单体滑坡动态风险评估及其应用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重庆: 后勤工程学院, 2011.
|
|
[31]
|
殷瑞钰. 工程演化论初议[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09, 1(1): 75-82.
|
|
[32]
|
殷瑞钰. 哲学视野中的工程[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8(1): 1-5.
|
|
[33]
|
陈凡, 蔡乾和. 中外工程哲学研究之比较[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9, 31(4): 82-87.
|
|
[34]
|
岩土工程的现状和未来[OL]. http://www.docin.com/p-513968655.html, 2012-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