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焕然, 何业恒, 江应樑, 高耀亭. 历史时期中国野象的初步研究[J]. 思想战线, 1979(6): 43-57.
|
|
[2]
|
文焕然. 再探历史时期的中国野象分布[J]. 思想战线, 1990(5): 86-91.
|
|
[3]
|
孙刚, 许青, 金昆, 等. 野象在中国的历史性消退及与人口压力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8, 26(4): 47-50.
|
|
[4]
|
张立. 中国亚洲象现状及研究进展[J]. 生物学通报, 2006, 41(11): 1-3.
|
|
[5]
|
Zhang, L., Ma, L.C. and Feng, L.M. (2006) New Challenges Facing Traditional Nature Reserves; Asian Elephant (Elephas maximus) Conservation in China. Integrative Zoology, 1, 179-187.
http://dx.doi.org/10.1111/j.1749-4877.2006.00031.x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
|
[6]
|
Zhang, L. (2007) Current Conservation Statu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Asian Elephants in China. Gajah, 27, 35-41.
|
|
[7]
|
Zhang, L., Dong, L., Lin, L., et al. (2015) Asian Elephants in China: Estimating Population Size and Evaluating Habitat Suitability. PLoS ONE, 5, 1-13. http://dx.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24834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
|
[8]
|
陈明勇, 吴兆录, 董永华, 等. 中国亚洲象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28-81.
|
|
[9]
|
沈洁莹, 崔国发. 国内外野生动物肇事现状及其防控措施[J]. 世界林业研究, 2015, 28(1): 43-49.
|
|
[10]
|
刘林云, 杨士剑, 陈明勇, 等. 西双版纳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及防范措施[J]. 林业调查规划, 2006, 31(增刊): 33-34.
|
|
[11]
|
许再富. 亚洲象与竹/蕉分布隔离的生态效果及其保护对策探讨[J]. 生态学杂志, 2004, 23(4): 131-134.
|
|
[12]
|
靳莉. 中国亚洲象肇事原因和对策研究[J]. 野生动物, 2008, 29(4): 220-223.
|
|
[13]
|
何謦成, 吴兆录. 我国野生动物肇事的现状及其管理研究进展[J]. 四川动物, 2010, 29(1): 141-143.
|
|
[14]
|
蔡静, 蒋志刚. 人与大型兽类的冲突: 野生动物保护所面临的新挑战[J]. 兽类学报, 2006, 26(2): 183-190.
|
|
[15]
|
张鹏, 渡边邦夫. 日本“猴灾”的形成与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对中国的启迪[J]. 兽类学报, 2009, 29(1): 86-95.
|
|
[16]
|
郭贤明, 何謦成, 王兰新, 等. 西双版纳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对缓解人象冲突的效应[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2): 3133-3137.
|
|
[17]
|
李中员. 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对缓解人象冲突的作用[J]. 林业调查规划, 2012, 37(10): 81-84.
|
|
[18]
|
陈明勇, 主编. 中国亚洲象保护廊道研究[M]. 昆明: 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
|
[19]
|
周宗, 胡绍云, 谭应中. 西双版纳大面积橡胶种植与生态环境影响[J]. 环境科学导刊, 2006, 25(s1): 67-69.
|
|
[20]
|
李增加, 马友鑫, 李红梅, 等.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形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5): 1091-1103.
|
|
[21]
|
冯利民, 张立. 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J]. 兽类学报, 2005, 25(3): 229-236.
|
|
[22]
|
林柳, 金延飞, 杨鸿培, 等. 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栖息地评价[J]. 兽类学报, 2015, 35(1): 1-13.
|
|
[23]
|
朱华, 许再富, 李保贵, 王洪. 砂仁种植对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探讨[J]. 广西植物, 2002, 22(1): 55-60.
|
|
[24]
|
郭贤明, 赵新坤, 付双福, 曾彩云, 王兰新. 砂仁种植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调查规划, 2007: 32(2): 63-67.
|
|
[25]
|
阎济华. 中国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严重[J]. 生态经济, 2015, 31(10): 10-13.
|
|
[26]
|
杨清, 韩蕾, 陈进, 白志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价值、保护现状及其对策[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6, 25(4): 341-348.
|
|
[27]
|
郭贤明. 西双版纳人象冲突案例及缓解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西南林学院, 2009.
|
|
[28]
|
冯利民, 王志胜, 林柳, 等.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旱季生境选择及保护策略[J]. 兽类学报, 2010, 30(1): 1-10.
|
|
[29]
|
牛树奎, 严承高. 林火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C]//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104-108.
|
|
[30]
|
张思玉. 火生态与新疆山地森林和草原的可持续经营[J]. 干旱区研究, 2001, 18(1): 76-79.
|
|
[31]
|
王绪高, 李秀珍, 贺红士, 冷文芳, 问青春. 大兴安岭北坡落叶松后植被演替过程研究[J]. 生态学杂志, 2004, 34(1): 35-41
|
|
[32]
|
郑焕能. 火在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中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0, 18(1): 8-12.
|
|
[33]
|
尚文艳, 吴刚, 付晓, 刘阳. 陆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3): 573-578.
|
|
[34]
|
郭贤明, 张培松, 付双福, 王兰新, 何顺强.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热带季节雨林破坏后的恢复状况调查[J]. 林业调查规划, 2006, 31(6): 66-70.
|
|
[35]
|
Sukumar, R. (2006) A Brief Review of the Status, Distribution and Biology of Wild Asian Elephants. International Zoo Yearbook, 40, 1-8. http://dx.doi.org/10.1111/j.1748-1090.2006.00001.x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
|
[36]
|
郭贤明, 杨正斌, 王兰新, 赵建伟. 西双版纳亚洲象肇事原因分析及缓解对策探讨[J]. 林业调查规划, 2011, 37(2): 103-108.
|
|
[37]
|
郭贤明, 汤忠明, 陶庆, 申国晋, 王兰新. 利用林火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探讨[J]. 林业调查规划, 2011, 36(3): 61-64.
|
|
[38]
|
杨鸿培, 宋军平, 王巧燕. 西双版纳保护区计划烧除林下可燃物对大型食草哺乳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J]. 林业调查规划, 2013, 38(1): 9-13.
|
|
[39]
|
陶庆, 王兰新, 郭贤明, 汤忠明. 计划烧除对西双版纳保护区思茅松林的影响[J]. 林业调查规划, 2013, 38(5): 8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