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湾大学校院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 2017年数据[EB/OL].
http://rusen.stust.edu.tw/cpx/index.html, 2017-12-28.
|
|
[2]
|
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的艺术与实践[M]. 张成林,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9.
|
|
[3]
|
Sternberg, R.J. (2001). What Is the Common Thread of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 360-362.
|
|
[4]
|
詹志禹. 人类的创造力从何而来[J]. 科学人杂志, 2005(45): 38-41.
|
|
[5]
|
詹志禹. 影响创造力的相关因素——从小学教育环境与脉络来考量[J]. 学生辅导, 2002, 79(3): 32-47.
|
|
[6]
|
华耀军.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力[J]. 北方经贸, 2011(12): 154-155.
|
|
[7]
|
李云祥, 宋铁桥, 李军. 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职教论坛, 2004(4): 4-5.
|
|
[8]
|
朱祥. 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职教论坛, 2004(8): 26.
|
|
[9]
|
徐遵, 鲁爱民. “产学研合作”平台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J]. 职教论坛, 2011(8): 70-72.
|
|
[10]
|
秦梦群, 黄贞裕. 教育行政研究方法论[M]. 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14.
|
|
[11]
|
牛继舜. 共同愿景的建立方法探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05(4): 35-36.
|
|
[12]
|
熊燕. 团队学习中习惯性防卫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