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准扶贫政策问题的探讨—基于河南省贫困县的典型调查
Discussion on the Policy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A Typical Survey of Poor Counties in Henan Province
DOI: 10.12677/ASS.2018.72032, PDF, HTML, XML, 下载: 1,473  浏览: 2,120 
作者: 魏浩桢, 李 婷, 胡晓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关键词: 精准扶贫实践困境建议与对策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摘要: 为了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论文以河南省南部2个贫困行政村的典型调查为基础,分析精准扶贫的内涵,剖析扶贫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并针对精准扶贫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nineteen Party Congress “to mobilize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whole society, adhere to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precise poverty” appeal, this typical survey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2 Poverty Villages in Southern Henan provinc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practi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ecise poverty dilemma.
文章引用:魏浩桢, 李婷, 胡晓阳. 关于精准扶贫政策问题的探讨—基于河南省贫困县的典型调查[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2): 189-192.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8.72032

1. 精准扶贫的内涵

我国对扶贫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研究与实践取得较明显成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扶贫工作是一个递进的变化过程:改革扶贫–开发扶贫–攻坚扶贫–定点扶贫–精准扶贫 [1] 。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2] 。自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中国式扶贫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2016年末的4335万人,累计减少5564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人口数量。2017年减贫人数大约也在1000万人以上,5年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 [3]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精准扶贫是广泛减轻贫困的对称。利用科学有效的程序,针对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准确地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一种途径,主要包括支持谁、帮助谁,以及如何帮助等 [4] 。刘解龙[2015]从三个精准到六个精准,从精准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以及精准扶贫的全过程内涵等方面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提出了精准扶贫的三层次结构 [2]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1. 精准识别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别。通过有效的程序确定来贫困居民,按照“以县为单位,实行规模控制、分级负责、准确识别、动态管理”的总体原则,对农村住户进行入户调查、建档,主要包括群众调查、入户调查、公示、检查、信息录入等。

1.2. 精准帮扶

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确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对于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是要做到坚持方针、到村到户、因户施策、资金到户,以及干部帮扶等5个方面。

1.3. 精确管理

精确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主要包括农户信息管理、阳光操作管理和扶贫事权管理等 [5] 。

2. 精准扶贫出现的问题

笔者调查的两个贫困行政村位于河南省的南部地区,2个行政村的房屋大多数是砖瓦房和平房,据了解,村子里少数的毛坯房都经过房屋改造,翻修成了砖瓦房或者平房。由于乡间小路崎岖,坡路较多,而且离街区比较远,造成村民外出的交通不便。经过三天的调研,了解到A村与B村相比,具有比较充沛的劳动力,而B村有较多的残疾有病的人口,劳动力相对缺乏,是B村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作者对某贫困县2个行政村的典型调查发现。精准扶贫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精准识别面临着困境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首先就是精准识别。在调研中,大多数村民不知道自家是哪一年被评上贫困户,他们几乎都说不上来,只能通过查看村民的明白卡,明白卡上记录了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与得到的帮扶措施,以及每年扶贫措施落实的情况,才能了解情况,而明白卡上面有些内容都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并且他们对于明白卡上的内容都不太清楚。例如有一户人家,不知道自家什么时候成为贫困户,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就脱贫了。

在调研中发现,有几户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村户也成为了贫困户。主要原因在于三重对焦产生的问题。第一层对焦是确定贫困县,进而确定贫困村。在确定贫困村时,并非严格按照相应的原则和政策执行。第二层对焦是由村干部来确定贫困户。由于贫困户的识别标准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加之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量化性,导致村干部不能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收入标准来确定贫困户,从而出现没有达到贫困标准的村户被评为贫困户。第三层对焦是驻村干部的核查。由于大多数的驻村干部不是本村人,对于贫困村的情况缺乏了解,在核查时只是对房屋、穿着等方面进行粗略地判断。这样三重对焦后,最终出现了偏差。

2.2. 没有发挥好本地的优势发展扶贫产业,没有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开展扶贫项目

笔者所调研的是河南省南部的一个贫困县,地貌为丘陵且多池塘,主要种植的是水稻和茶叶,通过扶贫工作人员的了解,该贫苦县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在房屋周围的荒地种植茶树,在水塘里养鸭养鱼,开展多彩田园产业扶贫。其中有两个行政村,基本情况不尽相同。

A村虽然开展了多彩田园的产业扶贫,但是村子除了实现了硬化道路,其他情况与B村基本一样,且大多数村民并不知道多彩田园具体有什么项目,只知道村子的发展与多彩田园产业有关系。而B村的留守老年人比较多,大多数的中青年都外出打工,剩余一部分中老年人,这一部分人具有一定的劳动力,而且想要脱贫的愿望比较强,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通过与他们沟通,大多数中老年人想搞养殖业,但是村里并没有具体的养殖产业帮扶,只提供一些养殖的培训。对于贫困户来说,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而且承担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大多数贫困户都放弃了搞养殖的想法。

2.3. 扶贫村环境问题有待改善

贫困村经过扶贫之后,虽然村子里都铺成了水泥路,路面也都是平整干净,但是村里的环境较差。例如村子里的垃圾没有统一倾倒的地方,也没有垃圾车进行定时清运;道路两旁或者水沟里仍有垃圾堆积;处理垃圾的方法主要是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家庭产生的生活污水顺着水沟流到水塘里,导致水的污染;还有几户家里养了几头猪和牛,牲畜的粪便就直接堆积在门外的水沟里,卫生环境较差,粪便也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诸如这些衍生的环境问题有待改善。

3. 结语

贫困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而贫困的原因又非常复杂,扶贫想要产生良好的效果,需要时间成本,通过实践不断尝试与创新。

1) 不断完善识别机制与监督机制,完善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力度。精准识别是一个既复杂又繁琐的过程,通过三次识别往往会有偏差,不能完全保证能够识别出每一个贫困户,因此要加强精准识别的监管过程与机制。精准识别的关键在于第二层村干部对贫困户的识别,一方面组织村干部多深入基层了解贫困户的情况,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觉悟,以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进行客观地考察;也可以组织村干部到其他地方进行调研,学习其他乡村在精准识别中解决困难的思路与方法。增派更加专业的扶贫人员参与到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中去。社会工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推进器。由于社会工作具有专业理念和方法,在实施精准扶贫中更能显现出专业优势。运用社会工作的经验,可以提高贫困户精准识别的准确率;在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帮助下,有利于精准扶贫的政策选择,激发精准扶贫对象的进取精神,整合精准扶贫社区资源 [6] 。

2) 现代市场需求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于生态和环保。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精准扶贫,就是要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找准扶贫攻坚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根本,以制度为保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局面 [7]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围绕贫困群体最关心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发展传统产业,大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贫困村“一村一产品”培育。

3) 扶贫是为了贫困户过上小康的生活,而贫困户的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农村的环境问题也不能忽视,应响应国家环保的号召,不要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扶贫与环保两手抓,实现绿色精准扶贫,以贫困群体的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找准精准扶贫的基建点,加强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村容整改管理措施,加快建设道路、排水、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开展综合整治工作,重点整治脏、乱、差,促进人畜粪便的有效利用,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 [8] 。

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依托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是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降低贫困户参与扶贫项目的门槛,让力所能及的贫困户都能参加到扶贫项目中。只有生态文明建设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才能达到贫困户自己“造血”脱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解龙, 陈湘海. 精准扶贫的几个基本问题分析[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 98-104.
[2] 2016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申论: 热点预测[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1f6c51815acfa1c7ab00cc25.html, 2016-10-27.
[3] 董峻, 荣启涵. 决战贫困 时不我待[N]. 中华工商时报, 2017-10-24(5).
[4] 王思铁. 精准扶贫: 改“漫灌”为“滴灌”[J].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4(4): 14-15.
[5] 曹斌. 浅谈在基层一线如何实施好精准扶贫工作[J]. 新经济, 2016(35): 114.
[6] 陈成文, 姚晓, 廖欢. 社会工作: 实施精准扶贫的推进器[J]. 社会工作, 2016(3): 10-16.
[7] 吴明忠. 浅议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J]. 云南林业, 2016(1): 66-67.
[8] 何文毅.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精准扶贫[J]. 当代县域经济, 2016(9):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