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贷消费现象的根源探析及思考
Exploring and Thinking about the Origin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umption of Network Loan
DOI: 10.12677/ASS.2018.74081, PDF, HTML, XML, 下载: 1,828  浏览: 3,921 
作者: 刘 宇: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关键词: 校园网贷消费根源高校Campus Network Loan Consumption Source Universities
摘要: 本文通过对学生网贷案例的处理,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网上借贷消费的根本原因,由此思考了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第一课堂”、学生活动“第二课堂”以及学生寝室园区“第三课堂”的合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辨别校园不良网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培养理性消费习惯。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ource why undergraduates get network loan to satisfy excess consumption from the case of undergraduates’ network loan; then from the college’s perspective, thinks about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s “the first classroom”, student activities as the second, and dormitories as the third, in order to a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identify the unscrupulous campus network loan and help them form a correct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develop rational consumption habits.
文章引用:刘宇. 当代大学生网贷消费现象的根源探析及思考[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4): 520-52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8.74081

1. 引言

当今世界已经全面步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与网络息息相关,网络借贷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并迅速席卷了各大高校。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对数码产品、旅游、购物、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需求旺盛,这无疑给校园网贷的萌芽和滋长提供了肥沃土壤。由于过分追求物质享受,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了解清楚贷款利率和贷款合同条目仅图一时消费之快就盲目借贷,最后导致债台高筑严重扰乱了自身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从大学生网贷案例的真实处理过程着手,分析了促使当代大学生网上借贷消费的根本原因,由此思考了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第一课堂”、学生活动“第二课堂”以及学生寝室园区“第三课堂”的合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辨别校园不良网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培养理性消费习惯。

2. 案例简述

2017年6月21日下午,辅导员办公室接到无数通电话轰炸,声称大一年级学生小丁拖欠贷款不还扬言要将其告上法庭。辅导员立即约谈学生了解情况,小丁称三个月前在上网时发现了一个面向大学生的校园网络借贷公司,对方承诺借款无抵押、免担保、当天放款 。因为一直想换一个苹果手机,小丁迅速在该公司网站上登记了信息,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当天就收到了贷款6000元整。按照双方的约定,贷款分12期还清,小丁每月需要偿还本金及利息共820元左右。2017年5月,小丁因为生活费周转不开,没有按时还款,等到6月份还款时发现除了按月计算的本息之外还需额外支付违约金3000元,面对此笔天文数字和网贷公司的连续电话催收,小丁选择更换了电话号码并不再与该公司联系。

辅导员提醒小丁,既然与网贷公司签订了协议,那么蓄意拖欠贷款可能涉嫌违法的问题,借贷方可以找到老师这里,意味着可能到学校找到他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找到其父母,自己最好提前跟父母坦白实情。经与网贷公司的协商,小丁的父母替他偿还了剩余的本金和利息6640元以及违约金3000元。最终,小丁以接近两倍的金额才平息了自己网络贷款的风波。

3. 大学生校园网贷根源探析

校园贷推出的初衷原本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学费和生活费资助,但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网贷机构一味从学生贷款中牟取暴利,校园贷业务也彻底变了味儿。从上述学生网上借贷买手机的案例可见,学生使用校园贷的途径越来越广、频率也越来越高,驱使大学生选择校园贷的根源也值得广大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深思。

3.1. 过度超前消费主义心理作祟

大学生群体为电子产品消费的主力军,在同学之间容易相互盲目攀比 [1] 。大学生大多属于零收入人群,由于家庭情况各异,消费能力也参差不齐。校园网贷机构打着操作简单、手续方便、放款迅速、无需担保的旗号走入了大学生的视野并迅速地占领了校园市场。案例中的小丁明知当下自己负担不起如此昂贵的手机,还是没有经受住网贷机构分期付款的诱惑,错误预估了自己的还款能力,最终让拮据的家庭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归根结底,大学生选择校园贷主要是抱着“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过度超前消费主义心理。

3.2. 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中国的高等院校普遍实行住校制,大学生离开父母外出上大学,平时相互之间沟通和交流较少 [2] 。从学院举办的历届家长开放日活动反馈,70%的家长都认为孩子上大学了,可以放手不需要管束太多,对学生的想法和心理也没有及时了解。加之多数农村生源的学生家长接触网络信息不多,对校园网络借贷也缺乏基本的了解,无法在校园网贷方面给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指引。上述案例中小丁的父母常年在外省务工,偶尔跟小丁电话联系都是过问生活费事宜,对其内心的想法知之甚少,也没料到一向节俭的小丁会做出网上贷款买昂贵手机的举动。家庭教育的缺失也相应削弱了大学生应对不良网贷的抵抗力。

3.3. 防骗意识和理财知识的匮乏

大学生虽说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但毕竟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对于网络借贷的风险意识与自身财产的安全意识都是相当缺乏的。除开金融相关专业的同学之外,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理财知识都十分欠缺,不少同学吐槽自己的生活月初过得像皇帝,月末过得还不如乞丐,对每月的生活费缺乏合理安排和科学分配。正如案例中的小丁在生活费无法满足自己购买手机的消费需求时,就采取校园网络借贷的方式来满足自己一时的购物之快。殊不知,网络借贷公司还有违约金等隐含的协议条款,此等不良校园网贷公司就是拿稳了如小丁一般缺乏理财意识和防骗意识大学生的普遍心理,校园网贷才在大学校园如此盛行。

4. 高校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网贷消费正向引导的思考

从上述大学生校园网贷根源的探析得知,大学生在网上借贷既有自身因素和社会根源,也有家庭和学校教育方面的缺失。从高校的角度,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切实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第一课堂”主阵地建设,努力拓宽学生活动“第二课堂”主渠道和大力打造学生宿舍园区“第三课堂”,加强对大学生校园网贷消费的积极引导也应该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4.1.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第一课堂”的主阵地建设

“如何针对案例中已出现的问题,对大学生网络借贷、超前或畸形消费行为进行规范、教育和引导,维护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成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3] 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视为己任,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努力丰富课堂知识,给学生灌输和传达不良校园贷的危害,积极拓展课堂教学互动新模式让学生增强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过度超前消费,有技巧、有方法地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意识和理性消费习惯,把学生培养成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2. 学生活动“第二课堂”的主渠道拓展

辅导员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策划者,应该依托好学生社团和班级干部的力量,利用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召开“辨别校园贷”、“如何跟校园贷Say No”等系列认识和抵御不良网络借贷的主题活动。学校保卫处和法规处也应该主动联系并积极配合公检法机关开展法制宣讲进校园活动和组织相关的系列专题讲座,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不良校园贷的危害。另外,学院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学生家长走进大学校园、走近学生生活,与学生多沟通与老师多交流,建立长期有效的家校联络反馈机制,发挥家校合作的助力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其有网上借贷的行为能在第一时间对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不良行为的制止。

4.3. 学生宿舍园区“第三课堂”的打造

学生寝室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被视为大学生教育的“第三课堂”,着力打造大学生宿舍园区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形成和健康消费习惯的培养具有必不可少的助力。定期在学生宿舍园区开展“抵制不良校园网贷”宣传和联名签字活动,举办倡导“勤俭节约,理性消费”寝室文化周和文明寝室评选活动,让学生时时耳濡目染校园网贷的危害,借助模范寝室的领雁力量和朋辈互助的力量,让同学们发自内心地意识到远离不良网贷,自觉养成勤俭节约好习惯的重要性,从源头上杜绝不良校园网贷。

5. 结语

本文从对学生网贷案例的处置,分析了大学生不良校园贷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也由此思考了高校处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的中心环节,应科学有效地运用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三大课堂的合力,既不放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第一课堂”对校园网络借贷危害的知识灌输,积极开辟学生活动“第二课堂”的多种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更是丝毫不松懈对学生宿舍园区“第三课堂”的文化宣传和文明打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良校园网络借贷的危害,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抵御能力,自觉养成勤俭节约和理性消费的观念和习惯。

参考文献

[1] 闫琳. 大数据背景下的校园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分析与防范[J]. 时代金融, 2017(33): 263-264.
[2] 张莉芳, 王凤玲, 刘雨妍, 等. 中西部大学生网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贸实践, 2018(2): 64-65.
[3] 舒涛, 付轲.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借贷畸形消费现象探析[J]. 高校辅导员, 2016(38): 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