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the Promotion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eachers’ Self-Identity
DOI: 10.12677/AE.2018.83033, PDF, HTML, XML, 下载: 1,294  浏览: 2,43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吴思为*, 陈 贵: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对策Rural Teachers Self-Identity Countermeasures
摘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两所乡村学校的125名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现状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表现在乡村教师对自身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认可程度不高,工作满意度有待提升。研究结果说明乡村教师已存在一定程度的身份认同危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重构与提升需要从政策制定、学校管理及教师自身三方面来开展。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tatus of self-identity of 125 rural teachers from two rural schools in Hunan province through questionnair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lf-identity of rural teachers was at a low level. Specifically, rural teachers had low recognition rate of their social status and eco-nomic status and their job satisfaction needed to be improved.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certain degree of identity crisis in rural teachers. The re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of rural teachers’ self-identity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ree aspects: policy formulation, rural school management and rural teachers themselves.
文章引用:吴思为, 陈贵. 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J]. 教育进展, 2018, 8(3): 196-200. https://doi.org/10.12677/AE.2018.83033

1. 引言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及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 [1] 。教师身份认同是指教师自身对所属群体的角色及特征的认可程度和接纳态度 [2] 。教师能否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产生积极的身份认同,不仅事关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而且还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及质量 [3] 。

我国目前有超过800万乡村教师,他们肩负着亿万乡村学生的教育使命,更担负着改善乡村人口素质的重任。然而,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利、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制约,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诸多突出问题与挑战:乡村教师对自身身份的认识模糊、认同度不高,乡村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乡村教师队伍流失现象亦较为严重 [4] 。乡村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社会对乡村教师职业的认可度不高,会严重影响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开展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实证调查,总结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提升对策,对于稳定与发展乡村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保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湖南省岳阳县某乡镇小学和某乡镇初中的125名乡村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小学教师45名,中学教师80名;男性教师86人,女性教师39人;大专以下学历39人,本科学历75人,研究生学历11人。

2.2. 研究工具

采用吴金平 [5] 的《乡村教师身份认同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该问卷是从自我认同的角度来界定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即指乡村教师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身及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独特感觉,包括阶层认同度、经济地位认同度、工作满意度等 [6] 。该问卷共有20个条目,其中社会地位认同4个条目、经济地位认同3个条目、工作满意度13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身份认同程度越高。

2.3. 调查程序

在调查学校以无记名的方式发放问卷,为保证资料的完整性,要求教师当场填写并回收,并由调查人员检查,如发现遗漏及时返回填写,其中题项缺失值大于20%者予以剔除。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30份,回收率为92.85%,有效问卷125份,有效率为96.15%。

2.4. 处理方法

问卷回收后研究者将数据录入并整理,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认同现状

对125名教师在社会地位认同问卷上的得分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总体而言,乡村教师社会地位认同处于中等偏低水平(M = 2.62,SD = 0.64)。具体而言,当问到“您认为您属于哪一阶层”时,89.6%的乡村教师选择“社会中下层”,5.6%的乡村教师选择“社会中层”。当问到“您是否认为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比较高”时,没有人表示赞同,而选择不赞同和很不赞同的教师比例达到74.4%。在调查教师是否“受学生、家长的尊重”时,只有45.6%的乡村教师认为自己是受到学生和家长尊重的。而当问到社会期望时,82.4%的教师认为社会对乡村教师的期望值偏高。由此可见,乡村教师感受到了较高的社会期望,但其社会地位认同水平却普遍偏低。

3.2. 乡村教师的经济地位认同现状

对125名教师在经济地位认同问卷上的得分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总体而言,乡村教师经济地位认同处于中等水平(M = 3.01,SD = 0.48)。在调查中,只有10.4%的乡村教师对当前经济情况表示“非常满意”或“有点满意”,84.8%的乡村教师对当前经济地位“非常不满意”。在经济负担方面,69.6%的乡村教师认为自己的经济负担较重。由此可见,乡村教师的经济地位认同程度水平也相对偏低。

3.3. 乡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现状

对125名教师在工作满意度问卷上的得分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总体而言,乡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M = 2.98,SD = 0.79)。

具体来看,在工作强度方面,大多数(78.4%)乡村教师的每周平均课时在14~16课时之间,64.0%的乡村教师经常感到工作负荷重,48.0%的乡村教师经常感觉心理压力大,65.6%的乡村教师经常感觉到身体状况不佳。由此可见,乡村教师面临的工作负担较为繁重,这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和身体状况会产生不利影响。

在工作环境方面,本研究主要调查了乡村学校的外部环境和人文环境。学校的外部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图书资源、实验设备等,人文环境包括学校管理、领导风格、人际关系等。在调查中,70.4%的乡村教师对乡村学校的外部环境不满意,认为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亟需改善;从人文环境来看,62.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和谐”或“比较和谐”,但只有28.8%的教师对学校的管理非常满意,12%的教师表示学校领导会认真听取教师所提意见并进行合理采纳,由此可见,乡村教师对自身人际关系较为满意,但对学校管理环境的满意度偏低。

在教师发展方面,80.8%的乡村教师对学习进修情况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9.6%的教师表示“一般满意”。当问到“您认为您所在学校的教师职称评定是否公平”时,只有20.8%的乡村教师认为公平。在调查教师未来发展时,当问到“您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什么打算”,只有17.6%的乡村教师选择“我会一直在这所学校教书,直至退休”,64.0%的教师选择“我会一直教书,但会想办法调到其他更好的学校”,11.2%的教师选择“我会继续在这所学校工作,但是会往学校行政管理的方向发展”,7.2%的教师选择“我会改行,从事更能发挥我个人潜力的行业”。由此可见,乡村教师的发展受限,离职倾向明显。

4. 讨论与对策

4.1. 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现状分析

有学者提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乡村教师的主要问题并非是简单的数量、质量和待遇问题,而是日益增长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即教师的自我身份感、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意义感的丧失 [7] 。通过实证调研,本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乡村教师的社会认可程度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乡村教师对自身专业人员的身份及地位的评价度不高,大多数乡村教师的阶层认同度偏低,对自身社会地位状况亦不满意。由于乡村学校特殊的地缘环境,乡村教师成为乡村社会中的“边缘人”,他们很难通过其拥有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转换为政治资本,进而影响了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升 [6] 。

其次,乡村教师的自我归属感低。本研究发现,乡村教师普遍对自身经济状况不满意。与城市教师相比,乡村教师在经济待遇上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是生活中的贫穷者和乡村社会中的特殊弱势群体 [8] 。乡村教师一方面对自身专业能力较为认可,另一方面认为自身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回报,因此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容易导致教师的自我归属感低下。

最后,乡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有待提升。通过调查,本研究发现,乡村教师承担着沉重的生活和工作负担,然而无论从教师的工作环境,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教师的满意度均普遍偏低,乡村学校的硬基础和软文化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有限,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离职意向。

4.2. 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提升对策

通过调查,本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程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他们已成为乡村社会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会直接影响乡村教师对教师身份正当性的判断,影响乡村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忠诚度,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促进乡村教师群体的良性代际继承与发展。

1) 政策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乡村教育发展的经济投入。首先,要大力完善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对乡村学校的校园建设、图书馆资源等加大投入力度,争取缩短与城市学校的“硬件”差距。其次,是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只有改善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提高和完善教师工作的激励制度,才能使教师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教学积极性。各级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坚守乡村任教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在制度上保证一个地区所有教师享有相同的基本经济待遇、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 [9] 。最后,要完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加强县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使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朝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方面发展。

2) 学校层面。乡村学校教育首先要“回归乡土”,重视乡村文化的弘扬 [8] 。乡村学校要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将乡土文化引入校园、引入课堂,引导乡村学生理解乡村世界、热爱乡土文化的同时,也能促进乡村教师自身对乡村文化的认同。乡村学校要增加对教师文化资本积累的投资,提高乡村教师专业水平;要重视教师的意见与看法,建立有效的意见反馈机制;要更新和改变教师评价手段和内容,肯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付出,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要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确保教师休闲时间,确保教师身心健康。只有这样,乡村教师才会对学校建立认同感,才能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获得较高的身份认同。

3) 教师层面。教师是身份认同的最终责任承担者,在自我成长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0] 。乡村教师首先要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反思,学会化解现实和理想的冲突,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有效地重构身份。其次,乡村教师要重视专业成长,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并改善自身生存状态。此外,乡村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学会关注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教师不是教育的工具,教师的职责也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需要给学生带来情感、思想和行为上的正能量。因此乡村教师要学会关爱自己,掌握情绪管理能力,不断调整自我、应对压力,这样才能具备健康的心态,提升工作满意度,从而建立良好的身份认同。

5. 结语

通过实证调查,本研究发现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身份认同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危机,表现在乡村教师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认可程度不高,工作满意度有待提升。本研究从政策制定、学校管理及教师自身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旨在提高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水平,提升乡村教师生命质量,从而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乡村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YBA049),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D049)。

参考文献

[1] 张淑华, 李海莹, 刘芳.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 心理研究, 2012, 5(1): 21-27.
[2] 吴民祥, 刘继萍. 中师学历背景教师的身份认同与专业发展——以安徽省池州市中师学历背景教师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35(5): 37-39.
[3] 王坤. 农村小学教师身份认同困境与干预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 2013, 10(5): 72-77.
[4] 李金奇, 周守军.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身份认同分析——基于湖北省农村学校的调查[J]. 教育发展研究, 2012(22): 80-84.
[5] 吴金平.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基于安徽省漳湖镇教师的调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6] 李金奇. 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状况及其思考[J]. 教育研究, 2011(11): 34-38.
[7] 容中逵. 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迷失下的乡村教师——论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J]. 教育学报, 2009, 5(5): 83-88.
[8] 王勇. 试析文化冲突背景下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J]. 教育探索, 2013(2): 88-90.
[9] 叶菊艳.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启示[J]. 教师教育研究, 2014, 26(6): 86-92.
[10] 周小华. 农村初中教师身份认同个案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