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续促学,提高外语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新尝试—“读后续写”研究综述
Continuation Task, a New Attempt to Facilitating L2 Learning and Teaching Efficiency—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Continuation Task
DOI: 10.12677/ML.2018.62025, PDF, HTML, XML, 下载: 1,979  浏览: 5,761 
作者: 张 娣: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读后续写促学效果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语言测试影响因素Continuation Task Facilitative Effect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Testing Influencing Factors
摘要: “读后续写”自2012年被王初明提出以来,引起了二语习得、教学和测试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外语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2012年至2017年9月份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发现实证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读后续写对于英语二语学习的促学效果、读后续写对于汉语二语学习的促学效果、读后续写促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读后续写在语言教学和测试中的应用四方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读后续写促学效果的长效性、语误分类的合理性、读后续写在语言测试中的信度和效度问题等,尚需后续的实证研究和验证。
Abstract: Continuation task, since it was put forward by Wang Chuming in 2012,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L2 learning, teaching and testing, thus becoming a hot issu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This paper undertakes a review of relevant studies from 2012 to the September in 2017, and finds that the empirical study mainly encompasses four strands: the facilitative effect of the continuation task on L2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facilitative effect of the continuation task on L1 learning and teaching, especially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facilitative effect of the continuation task,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tinuation task in L2 teaching and testing. However, some limitations are detected in the recent studies, such as the long-lasting effect of the continuation task, the plausibility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error types,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is task in L2 testing and so forth, which holds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文章引用:张娣. 以续促学,提高外语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新尝试—“读后续写”研究综述[J]. 现代语言学, 2018, 6(2): 204-212. https://doi.org/10.12677/ML.2018.62025

1. 理论介绍

在我国外语界,读后续写诞生于本世纪初的外语写长法 [1] [2] [3] ,即鼓励学生敢于写,写得长,达到以写促学的效果。但该方法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实验效度问题和写长法的促学问题 [4] 。直到“学伴用随”原则的提出 [5] ,即伴随语言学习的语境有助于启动语言的后续使用,以写促学重新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也随之而来。

读后续写的促学机制来自于协同效应。“协同”(alignment)这一概念来自于Pickering & Garrod [6] 的互动协同模式,王初明 [7] 将这一概念从人际互动扩展到人与阅读材料的互动,即学习者重复、模仿原文中的语言形式的现象,提出了外语学习的有效路径:互动→理解→协同→产出→习得。他认为学习者的理解与产出能力是不平衡的,因而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实为拉平效应,是语言输出像语言输入看齐,由低向高拉平,缩小差距,既发生在语言层面(语音、词汇、句法等),也体现在情境模式(situation model)层面(人物、时间、地点、因果、交流意图),是语言水平提高的潜在动因,因此也可以称为学习效应。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结合的紧密程度决定了外语学习效率的高低,二者结合越紧密,所产生的协同效应越强,外语学习效果也就越佳 [8] 。要使产出与理解紧密结合,需促其互动,互动强则协同强,互动弱则协同弱。

读后续写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针对学生的语言水平,从外语读物中选取一篇有趣的、语言难度适中、有一定长度的英文材料,将结尾抹去,让学习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对文章进行创造性的续写。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激发学习者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思维;2) 促使学习者与阅读材料和作者互动,使作文与读物协同,内容创造与语言模仿有机结合,产生拉平效应;3) 凸显语境作用,学习者需与原文的情境模式协同,由此引发语言层面的协同,以确保续写的内容、语言与原文连贯 [9] 。

2. 研究综述

近年来,对于读后续写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除了从理论上对读后续写的促学效果进行了论证,还涌现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对此方法的促学效果进行了验证。笔者在CNKI数据库中以“读后续写”为主题,以2012~2017为检索年限,进行了检索,为确保文献的可靠性,笔者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人工筛选,选取了国际、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及重点大学学位论文共36篇。通过统计,笔者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读后续写对英语二语学习的促学效果、对汉语二语学习的促学效果、影响读后续写促学效果的因素及读后续写在外语教学与测试中的应用。

2.1. 读后续写对英语二语学习的促学效果

王敏、王初明 [10] 及Wang和Wang [11] 通过实验发现英语二语学习者的续写与英文原文在词汇、词形和句法方面产生了语言协同,在续写过程中高频地使用了原文中的语言结构,读英续英中的语误显著少于读汉续汉,读英续英显著降低了数一致、动词不定式和时态三类语误。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如姜琳、涂孟玮 [12]、涂孟玮 [13]、辛声 [14]、韦永智 [15]、缪海燕 [16]、姜琳、陈锦 [17]、徐欣 [18]、黎娅玲 [19] ,分别从词汇、句法、语篇、写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层面对读后续写的具体促学效果进行了后续的实证考察。

姜琳、涂孟玮 [12] ,涂孟玮 [13] 对于读后续写对词汇习得的促学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对于词汇学习均有促学效果,在词形方面,二者的效果相当,在词义和用法方面,读后续写的促学效果略胜一筹。辛声 [14] 探讨了读后续写任务对于二语语法结构习得的影响,发现单纯读后续写不能促进高中生习得虚拟语气这一陌生语法结构,而强化读后续写可以显著促进高中生的虚拟语气习得,因此足够的注意是引发形式协同的先决条件。韦永智 [15] 研究了读后续写任务对于英语句法复杂性的影响,通过句法复杂性分析器 L2SCA分析,发现读后续写与传统写作在对于句法复杂性的发展方面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未在读后续写任务中对句法复杂性进行强化有关。

姜琳、陈锦 [17] 探讨了读后续写对于写作的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的长效性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读后续写有效地提高了被试的语言输出质量,尤其是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性效果显著好于命题写作。徐欣 [18] 考察了读后续写对于写作的衔接性的影响,发现被试在读后续写任务中所表现出的文本衔接性优于看图写作,在合作的读后续写中文本衔接性优于独立的读后续写文本,印证了王初明 [9] 所提出的“互动强则协同强”。姜琳、陈锦 [17] 和徐欣 [18] 是从二语写作的结果层面进行分析,而张晓鹏 [20] 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二语写作过程的层面对读后续写的促学效果进行了探讨,发现读后续写对词汇、句法结构及语篇连贯等方面有显著影响,能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用地道英语表达,减轻写作压力,培养写作的成就感。缪海燕 [16] 具体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读后续写在语篇层面的协同效应,发现读后续写在叙事性、语言连接和时间性三个层面存在语篇协同效应;不同的内外部互动语境下,语篇协同强度有显著差异。任务感知对情景模型、词汇复杂度的协同强度有显著影响,语言输入类型对于语篇连贯和句法复杂度的协同强度也有显著影响,从而揭示了语篇层面的协同机制。

黎娅玲 [19] 考察了读后续写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通过中文修订版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问卷CTDI-CV和佛罗里达批判性思维作文评估准则UF/QCTS两种测量工具,发现读后续写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的七项情感子倾向均有所提高,五项认知子技能中有四项得到了提高。

2.2. 读后续写对汉语二语学习的促学效果

以上研究证明了读后续写在英语二语学习中的良好的促学效果,而在汉语二语学习中,读后续写也被证明行之有效 [9] [21] [22] [23] [24] [25] 。

王初明 [9] 的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读后续写使得学习者的阅读和写作目的明确,与原文衔接较好,迫使学习者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磨练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回读与读物互动,强化协同效应,做到学以致用。曾莉云 [21] 探究了读后续写对于汉语二语学习者空间短语结构习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阅读理解任务,读后续写提高了汉语二语学习者的空间短语结构使用的正确率,更能有效促进习得。张思濛 [22] 聚焦在“在+处所”这一具体的汉语空间短语结构,研究发现:相比读泰语材料后用汉语续写,读汉语材料后用汉语续写降低了“在 + 处所”短语的偏误率,证实了曾莉云 [21] 的结论。郝红艳 [23] 考察了读后续写任务对于汉语二语量词学习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相比量词命题填空练习,读后续写提高了汉语二语学习者的量词使用频率和使用类型,但在读后续写是否提高量词使用准确率和保持长期效果方面,该研究未涉及。因此,洪炜、石薇 [24] 的研究填充了这一空缺,他们的研究显示:读后续写显著提高了汉语二语学习者对量词的使用频率和准确率,并且具有良好的延时效果。为了将研究对象扩展到除汉语空间结构、量词之外的其他汉语习得方面,王启、王凤兰 [25] 对汉语二语读后续写中词汇、词块和句法结构等语言层面的协同效应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显示:相比读韩续汉,汉语二语读后续写在词汇、词块和句法结构层面均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并且可以明显降低大多数汉语疑难结构的偏误率,但对于量词和副词的促学效果不明显,与之前的研究结论相左。对于这一问题,洪炜、石薇 [24] 认为可能与续写任务类型有关,在王启、王凤兰 [25] 的研究中,续写内容为两个故事情节,量词使用并非完成续写的关键因素,因此被试对其注意不够,导致协同效果不明显,而他们以及郝红艳 [23] 采用的续写任务主题均为房间布置,凸显了量词的重要性,引起了被试的注意,因而协同效果较好。这又一次验证了“注意”对于读后续写促学效果的重要性。

2.3. 影响读后续写的促学效果的潜在因素

以上研究为读后续写的促学效果提供了证据,但影响读后续写促学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基于此,研究者们,如袁丹纯 [26]、杨媚 [27]、薛慧航 [28]、彭进芳 [29]、韩叶 [30]、张秀芹、张倩 [31]、Wang & Wang [11]、辛声 [14]、肖婷 [32]、庞颖欣 [33]、杜慧 [34] 从续写任务和续写者两个角度对不同变量对读后续写促学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在续写任务方面,所考察的变量分别是写作指令、读物语言、读物趣味性、读物难度、读物主题、写作体裁、读物语境、文本强化。袁丹纯 [26] 探析了不同的写作指令是否影响二语写作者与原文之间的协同效应,发现明确写作指令使得英语二语学习者在关键词、短语和句型层面与原文产生的协同效应比无明确指令更强,错误率更低,不同英语水平的被试受到明确指令的影响是不同的,英语水平低的被试更容易受到明确指令的影响。杨媚 [27] 发现英文阅读材料使得续写中的中式英语较少、复数及时态使用频率增大、语言准确性更高,即输入语言与输出语言一致会提高续写的准确性,这与王敏、王初明 [10]、Wang & Wang [11]、王启、王凤兰 [25] 及缪海燕 [16] 的发现一致。薛慧航 [28] 对于趣味性对读后续写所产生的协同效应的影响,发现续写有趣故事产生的协同多于续写乏味故事,续写准确率也高于续写乏味故事,趣味性影响续写,趣味性越强,协同效果越强。彭进芳 [29] 探讨了读物的语言难度对于读后续写的影响,实验发现:在简易版本和英文原版的续写中均存在协同,但协同的强度相差不大,高频词的协同均较多,被试在简易版读物的续写中所停顿少而短,续写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均相对较高。读物难度影响续写,因此难度应适应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不宜超越其文字驾驭能力。薛慧航 [28] 和彭进芳 [29] 的研究印证了王初明 [9] 所提出的“互动强弱因读物的难易和趣味性而异”。Wang & Wang [11] 发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续写与汉语相关的主题比续写与英文相关的主题所犯语误更多,他们认为是母语迁移的影响。韩叶 [30] 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读物主题对协同效应的影响,通过让汉语二语学习者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阅读材料,发现与汉语国家的体验相关的续写比与被试本国体验相关的续写更准确。张秀芹、张倩 [31] 研究了写作体裁对于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议论文和记叙文两类体裁的续写均能产生协同效应,但议论文续写的协同效应更强,语言准确性更高,而记叙文续写对于语言流利性发展有积极影响。辛声 [14] 通过实验发现,在读后续写任务中进行文本强化,可以显著促进高中生的虚拟语气习得,而单纯读后续写无此效果。

在续写者方面,研究者们,如杨媚 [27]、肖婷 [32]、韩叶 [30]、庞颖欣 [33]、杜慧 [34] ,探讨了学习者英语水平、回读、多维互动和学习者意识四个变量对读后续写促学效果的影响。杨媚 [27] 对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低水平组的被试在阅读中文和英文后的续写中均存在协同,但低水平组的结构协同较高水平组更多。肖婷 [32] 考察了有无回读对于协同效果的影响,发现在两种条件下,协同效应在词汇、短语和句子层面均存在,但有原文回读的续写的协同效果更强,写作的准确率更高。韩叶 [30] 也发现回读越多,与文本互动越多,协同效果越强。庞颖欣 [33] 也从“互动”出发,探究了读后续写中多维互动对于协同效果的影响,在读后续写中增加了同伴互评的环节,实验结果显示:同伴互评对于读后续写的协同效果有促进作用,体现在关键词、短语和句型方面与原文的重复,影响因素在于有效理解、有效发展和共同注意文章显著特征,与徐欣 [18] 研究中的合作对读后续写产生更强互动结论一致。肖婷 [32]、韩叶 [30]、庞新颖和徐欣 [18] 的一系列研究证实了王敏、王初明 [10] 所提出的协同效果取决于互动强弱,回读和同伴互评均能增强互动,进而增强协同效应。杜慧 [34] 对学习者意识对于读后续写中协同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文本强化,即学习者意识的提升对于读后续写的词语和句子层面的协同效果有强化作用,并且续写的语言准确性也有所提高。该研究与辛声 [14] 和袁丹纯 [26] 都涉及到“注意”对于读后续写协同效应的影响,杜慧和辛声是通过强化文本,而袁丹纯是通过明确写作指令,目的都是为了唤起续写者对于协同目标的注意。而韦永智 [15] 和王启、王凤兰 [25] 分别未对句法复杂性、量词和副词进行强化,因而未发现读后续写对于句法复杂性和量、副词习得的显著促学效果。

2.4. 读后续写在语言教学和测试中的应用

不少研究者,如孙莉 [35]、李文璐 [36] 和罗金 [37] 将读后续写任务应用在了语言教学中,并检验了其良好的促学效果。孙莉 [35]、李文璐 [36] 和罗金 [37] 的研究发现读后续写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促学效果体现在续写文本在内容、结构和语言层面与原文产生了协同,提高了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写作动机。韩叶 [30] 通过让被试听后续写、读后续写、读后反复回读续写,发现阅读材料对学生的汉语写作产生了协同,并且与文本互动越多,协同效果越强。王亚桥 [38] 探讨了读后续写在汉语二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结果显示,两个平行班在后测中写作能力有了显著差异,读后续写班写作成绩显著高于传统写作班,续写文本长度增加、准确率提高、文章结构和层次清晰、语言得体。

陈君 [39] 对于读后续写所运用的语言能力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从Bachman & Palmer的语言能力模型来看,被试在读后续写中运用了三种能力:语法能力、篇章能力和策略能力。语法能力表现在被试通过与原文的协同,确保语言使用的准确性;篇章能力在于被试的续写与原文保持良好的衔接性;而策略能力在于被试通过回读和协同的策略,高效地完成续写任务。鉴于读后续写紧密结合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特点,王初明、亓鲁霞 [40] 探究了该任务应用在外语水平测试中的可行性,研究发现:从效度方面,读后续写与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显著相关,说明该题型总体还是考查到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续写测试的分数与教师根据观察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排名显著相关,共识效度较好;从信度方面,所制定的评分量表在Rasch模型分析结果中显示基本达到要求。因此该研究证明了读后续写被应用于外语测试中的可行性。王初明 [41] 指出了读后续写在测试中的促教促学功能,对该题型的评分标准提出了改进,即重点考查续写与原文的连贯和衔接,并提醒教师在平日的练习中,让学生摆脱开头语和续写长度的限制,以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后续写良好的促学作用引起了我国考试部门的关注,首次将之应用在了大规模、高风险的高考英语卷中。2016年该题型在浙江省高考英语率先使用 [42] ,《考试说明》对读后续写题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供一段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所给段落开头语和所标示关键词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 [42] 。刘庆思、陈康 [43] 阐述了读后续写题型的理论基础、试题和评分标准的设计,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验证了读后续写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和可操作性,支持了王初明、亓鲁霞 [40] 的结论。

3. 研究现状

图1数据显示:自读后续写理论提出以来,中国学者近年来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数量可观,经笔者筛选和统计,截至到2017年9月份,高质量论文总量达到36篇,平均每年6篇。在2016年论文数量达到最高峰,说明外语教学界对于读后续写的关注度在逐渐提升。

根据图2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读后续写的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导,比重达到92%,反映了在读后续写理论提出后,大部分研究是对理论效度的验证,理论层面的思辨较少。

图3显示,读后续写的研究涉及到了对英语二语学习的促学效果、汉语二语学习的促学效果、促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在语言教学和测试中的应用四大类。总体看来,四类的分布较为均匀。但其中仍存在

Figure 1. The number of papers relevant to studies on continuation task

图1. “读后续写”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

Figure 2. Methodology of continuation task

图2. “读后续写”的研究方法

Figure 3. Themes of studies on continuation task

图3. “读后续写”的研究内容

一些差异,对影响读后续写促学效果的因素的研究较多,占了30%,说明研究者试图厘清读后续写的发生机制,以便在丰富和完善理论的同时,为读后续写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供指导。其次是读后续写对英语二语学习的促学效果的研究,占了28%,而读后续写对汉语二语学习的促学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只有17%,这反映了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该理论对于中国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实用价值,还未将之普及,这也是国际影响力较小的一个原因。读后续写在外语教学和测试中的应用的研究也占了可观的比重-22%,说明读后续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读后续写的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证实了其部分功效,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一、读后续写促学效果的长效性仍需进一步探究,前人研究中只有姜琳、陈锦 [17] 涉及了这一点,实验周期为22周,仍不到半年时间,其他的研究只考察了其短期效果,因此读后续写的促学效果是否具有长效性仍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未来研究可采用历时的研究方法,增大实验周期,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做长期跟踪,以更好地探讨读后续写的效度。二、读后续写被证明可以降低英语二语学习者的语误,然而前人研究中语误分类的合理性仍需进一步探讨。王敏、王初明 [10] [11] 通过自建的标注体系,将中国英语学习者常犯的语误分为六类:数一致、冠词、系动词、非谓语动词、时态和中式英语。他们以这六个指标来衡量读后续写是否降低了二语写作的语误,之后的研究均采用了他们的六类语误。这种语误分类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仍需要验证。三、读后续写对于汉语量词习得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探究。前人研究中对这一问题的结论不一:郝红艳 [23] 与洪炜、石薇 [24] 的实验结果显示读后续写对汉语量词习得具有较好的促学效果,而王启、王凤兰 [25] 却未发现这种促学效果。尽管洪炜、石薇 [24] 的解释似乎合理—量词使用在王启、王凤兰 [25] 的研究中未得到凸显,学习者对其注意不够—但这需要实证研究的证据。四、前人研究中涌现出了影响读后续写促学效果的诸多变量,但这些变量对促学效果的影响程度需要进一步区分,哪一个变量影响最大?哪一个只带来统计学上的而非实际的影响?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和线性关系?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来进一步阐明。五、王初明、亓鲁霞 [40] 及刘庆思、陈康 [43] 均指出了读后续写应用在外语水平测试中的可行性,但该题型在高考英语这一大规模、高风险测试中的信度和效度问题仍需要持续关注和验证,它具体考查了学习者的哪些能力,以及它对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反拨作用等也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六、读后续写的相关研究在国外的影响仍然较小,目前只有Wang & Wang于2015年在Applied Linguistic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该任务的促学效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国家的二语学习者?值得进一步研究。

4. 结语

本文回顾和梳理了读后续写的相关研究,包括其对英语和汉语二语学习的促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该任务在语言教学和测试中的应用四大方面,总结了前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所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从最初的理论提出,到现在雨后春笋般的实证研究。相关研究的内容逐渐深入,研究的视角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今后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初明, 牛瑞英, 郑小湘. 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3): 207-212.
[2] 王初明. 外语“写长法”的教学理念[J].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2002(1): 99-105.
[3] 王初明. 外语写长法[J]. 中国外语, 2005(1): 45-49.
[4] 文秋芳. 评析外语写长法[J]. 现代外语, 2005(3): 308-311.
[5] 王初明. 学相伴用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 中国外语, 2009(5): 53-59.
[6] Pickering, M.J. and Garrod, S. (2004) 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 Behaviors and Brain Sciences, 27, 169-226.
https://doi.org/10.1017/S0140525X04000056
[7] 王初明. 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4): 297-299.
[8] 王初明. 读后续写: 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 外语界, 2012(5): 2-7.
[9] 王初明. 读后续写何以有效促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5): 753-762.
[10] 王敏, 王初明. 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 现代外语, 2014(4): 501-512.
[11] Wang, C.M. and Wang, M. (2015) Effect of Alignment on L2 Written Production. Applied Linguistics, 36, 503-526.
[12] 姜琳, 涂孟玮. 读后续写对二语词汇学习的作用研究[J]. 现代外语, 2016(6): 819-829.
[13] 涂孟玮. 读写任务对二语词汇学习的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14] 辛声. 读后续写任务条件对二语语法结构习得的影响[J]. 现代外语, 2017(4): 507-517.
[15] 韦永智. “读后续写”对大学生英语句法复杂性的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16.
[16] 缪海燕. 外语写作互动的语篇协同研究[J]. 现代外语, 2017(5): 630-641.
[17] 姜琳, 陈锦. 读后续写对英语写作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发展的影响[J]. 现代外语, 2015(3): 366-375.
[18] 徐欣. 合作写作都读后续写任务中文本衔接性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19] 黎娅玲. 读后续写对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有效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大学, 2015.
[20] 张晓鹏. 读后续写对二语写作过程影响的多维分析[J]. 外语界, 2016(6): 86-94.
[21] 曾莉云. 读后续写对汉语二语学习者空间短语结构习得的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22] 张思濛. 读后续写对降低学生使用“在+处所”短语偏误率的研究——以泰国健华学校初中学生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中山大学, 2016.
[23] 郝红艳. “读后续写”练习对汉语名量词促学促用效果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6): 90-94.
[24] 洪炜, 石薇. 读后续写任务在汉语二语量词学习中的效应[J]. 现代外语, 2016(6): 806-818.
[25] 王启, 王凤兰. 汉语二语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 现代外语, 2016(6): 794-805.
[26] 袁丹纯. 从协同角度探讨写作指令对二语写作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3.
[27] 杨媚. 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产出中的协同效应[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
[28] 薛慧航. 浅析读后续写中趣味性对协同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3.
[29] 彭进芳. 读后续写中语言难度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5.
[30] 韩叶. 读后续写在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31] 张秀芹, 张倩. 不同体裁读后续写对协同的影响差异研究[J]. 外语界, 2017(3): 90-96.
[32] 肖婷. 协同对提高二语写作准确性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3.
[33] 庞颖欣. 读后续写任务中同伴互动模式对协同效果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4.
[34] 杜慧. 学习者意识对读后续写任务中协同效果的影响[D]. 重庆: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7.
[35] 孙莉. 读后续写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36] 李文璐. 读后续写法在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15.
[37] 罗金. 汉语二语“读后续写”教学法探索[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暨南大学, 2015.
[38] 王亚桥. 读后续写在汉语二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39] 陈君. 读后续写运用了哪些语言能力[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3.
[40] 王初明, 亓鲁霞. 读后续写题型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5): 707-718.
[41] 王初明.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的促学功能[J].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6(11): 10-11.
[42] 教育部考试中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43] 刘庆思, 陈康. 关于一年两考高考英语试卷中读后续写设计的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6(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