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背景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陕西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The Enlightenment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First-Class Disciplines to Build the “Double-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under the Innovation-Driven Background
DOI: 10.12677/CES.2018.63026,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1,128  浏览: 2,40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 博, 宁立进, 郑 琴, 王来军, 胡 卉: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 西安;武 兰: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陕西 西安
关键词: 创新驱动陕西高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双一流Innovation-Driven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First-Class Disciplines Double-First Class
摘要: 本文针对创新驱动背景下陕西高校的“双一流”建设问题,分析了陕西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的总体状况,继而通过研究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从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建设、文化建设五个方面总结了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对陕西省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的启示,为陕西省教育相关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地区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Abstract: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Double-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drive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selected list of “Double-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released by Chinese authorities is analyzed. Then the experience from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first-class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is research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experience is proposed for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Double-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in five aspect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e faculty construction, the student cultivation, the regulation and system building a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lso,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top level design and system arrangement of the education-related department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that in other provinces.
文章引用:李博, 宁立进, 郑琴, 王来军, 胡卉, 武兰. 创新驱动背景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陕西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启示[J]. 创新教育研究, 2018, 6(3): 167-171. https://doi.org/10.12677/CES.2018.63026

1. 引言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3月,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其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发挥科学技术研究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科研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离不开高校及其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使之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017年9月,《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而大学早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的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深刻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已被写入十九大报告,成为指导新时代我国教育工作和人才战略的根本方针。陕西省作为高校最集中的省份之一(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全国高校名单显示,陕西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93所,在数量上排名全国第13位),是高等教育的大省,但却不是高等教育的强省。在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的背景下,陕西省高校如何把握机会,应对挑战,通过提升教学、科研等各方面水平,逐步实现“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阶段性目标,进而实现质的飞跃,助力陕西从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的转变,是一个值得各方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在此过程中,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经验教训所带来的启示,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达成目标,值得总结和学习。本研究着眼于创新驱动背景下陕西高校的“双一流”建设问题,在分析陕西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包括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下同)发展总体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其对陕西省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启示,并为陕西省教育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的顶层设计、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进而推动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2. 陕西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现状

在2017年9月多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名单中,陕西省共有8所高校入选,其中3所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所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入选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选B类,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8所高校中的17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其中西北大学1个学科入选、西安交通大学8个学科入选、西北工业大学2个学科入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个学科入选,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各1个学科入选。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是以一定的学校综合实力为基础的,此次入选的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均为原“211”和“985”高校,经过二十余年持续不断的建设和发展,这些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高度,在客观上具备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和(或)一流学科建设的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入名单就一定能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双一流”名单评选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双一流”身份并非一劳永逸,评选只是一个起点,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才是各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和作为工作重点扎实稳步推进的。

虽然陕西省入选的8所高校在办学定位、目标和等方面各有特点(如西安交通大学是综合性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长安大学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其“双一流”建设目标也各有不同,尽量立足自身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但是作为高校,它们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机制、等方面共同遵循某些教育教学规律。“双一流”建设也必须在遵循和利用这些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基于此,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高校的建设经验对陕西省高校乃至全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都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3. 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研究现状

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李祖超和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研究室主任马陆亭分析了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路径与经验,从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师资建设、重大课题攻关和高端智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1] 。杨运东从办学理念、经费保障机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研究并总结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办学经验,从理念、意识、规划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 [2] 。周慧颖等人分析了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教育跨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和启示,从目标设定、交叉课程设置、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建立、跨学科师生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从这几方面提出我国高校工程教育应加强的内容 [3] 。

董泽芳等人研究了国外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美国的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8所世界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研究对象,指出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这类大学培养大批杰出人才的关键,并从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模式等8个方面总结了国外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 [4] 。金保华等研究了美国州立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对我国高校建设的启示,指出强化高校协同主体地位、加强协同组织机构建设和校内校外相互协同配合,促进培养方式多样化对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 。詹一虹等研究指出国外高校创新教育注重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培养创新人才严格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推动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并从理念、途径、教育政策和育人环境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6] 。靳玉乐等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以创新素质为核心培养目标、标准考试与综合评价并重、核心知识与专业成长结合、教授治校与民主管理联合、课堂教学与学术实践融合、市场机制与团队协作共生、平台搭建与奖励机制并行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出我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应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推进我国高校科研改革、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开展创业教育 [7] 。

4. 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对陕西省高校的启示

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的考察,不难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有迹可循、有理可依,其建设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带动学科生态集聚。世界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和根本标志,世界一流大学并不限于综合大学,也不受制于办学规模,除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这些知名的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外,在2015年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学科特色鲜明的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全球综合排名88位,农业特色鲜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全球综合排名109位,农业排名第1)均位列全球综合前150位,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正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则认为的那样,“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体现学校学科特色的领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成为国际同类学科的领跑者,同时有若干个相关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相关研究领域世界范围内形成重要影响力。如此,世界上一些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同样能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2) 重视吸纳世界一流的师资力量。世界一流大学必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以国际化的视角和胸怀,向全世界优秀人才敞开大门,多维度、多层面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选拔制度,通过广泛招聘国内外优秀人才、吸引世界各地学者前来访问等方式,放眼世界,在全球范围内网罗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3) 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大学区别于其它研究机构的本质特征在于,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世界一流大学都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吸收国外一流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经验,或许是回答“钱学森之问”的突破口。

4) 注重建设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教师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提供支持和高效的服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中国高校资源欠缺问题已经不是特别突出,最缺好的办学制度和理念。国外一流高校都具有各具特色的制度体系,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体系和保障制度并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我国国情的高校管理体系、管理队伍和保障制度,是迈向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步骤。

5) 重视先进的大学文化建设。独特的校园文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认为,中国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将主要体现在大学文化方面。大学对人文精神和学术文化的追求,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未来。世界一流大学都特别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如美国马里兰大学主动创建品牌、实施品牌战略与管理,精心设计了品牌海龟“Testudo”向公众表达大学的正面形象,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和公共关系,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5. 结论

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遵循某些共同的教育教学规律。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形成和发展经验的总结为陕西省乃至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带来有益启示,主要包括: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带动学科生态集聚;重视吸纳世界一流的师资力量;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注重建设完善的制度体系;重视先进的大学文化建设。持续跟踪、分析并结合国情、校情消化和吸收世界一流高校的成功经验对陕西省高校乃至全国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续将围绕师资力量国际化的方式方法、不同类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等具体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

基金项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项目(16YB120),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XGH1602),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BZ21),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交通教育科研专项计划(2017JY05),长安大学2018年中央高校“双一流”引导专项经费(300104282207, 300104282227, 300104282203, 300104282205, 300104282216),长安大学2017年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建设项目(0012-310622172403),长安大学2016年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0012-310600161000),2016年教育教学自筹项目(0012-310600161001),长安大学2017年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经费(研究生)资助项目(310622176301),长安大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建设项目(310622171304, 310622172702, 310622171405, 310624172402)。

参考文献

[1] 李祖超, 马陆亭. 聚焦“双一流”: 世界一流大学有何建设路径[EB/OB].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335803.shtm, 2016-01-09.
[2] 杨运东. 美国一流大学办学经验的借鉴和启示——以美国马里兰大学为例[J]. 高教探索, 2012(5): 71-74.
[3] 周慧颖, 郄海霞. 世界一流大学工程教育跨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2): 50-53.
[4] 董泽芳, 王晓辉. 国外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及启示——基于对国外八所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的经验分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4): 83-89.
[5] 金保华, 王英. 美国州立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及启示[J]. 现代教育管理, 2016(11): 110-115.
[6] 詹一虹, 周雨城.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特色及启示[J]. 社会科学战线, 2017(6): 232-238.
[7] 靳玉乐, 廖婧茜. 美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 大学教育科学, 2017, 3(3): 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