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器官移植是近代医学领域伟大的创新,是终末期器官衰竭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法 [1] 。目前我国器官捐献是器官来源的唯一合法有效的途径 [2] 。然而,我国器官捐献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内地器官捐献率仅为0.03人每百万人口 [3] ,远低于美国和居于首位的西班牙 [4] 。国外研究提示,公民是否进行器官捐献的登记是受器官捐献意愿决定的 [5] 。护理本科生是未来的临床护理人员,其对于器官捐献的态度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家庭和社会,对器官捐献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对广州市某护理学院212名护理本科生的器官捐献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17年9~11月对广州市某护理学院的21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年龄为16~23岁,平均年龄(19.820 ± 0.098)岁。其中男生30人,女生182人;一、二、三、四年级分别为52、50、57和53人;来自城镇的137人,来自农村75人。汉族169人,其他民族43人;大部分同学没有宗教信仰(n = 176, 83%)。42名(19.8%)护理本科生有献血史,其中19人(8.96%)有定期献血计划。仅有4名护理本科生的亲属签署过器官捐献卡;6名护理本科生的亲友接受过器官移植手术。80%护理本科生通过网络获取器官捐献知识。
2.2. 调查工具
2.2.1. 一般资料问卷
由研究者在回顾以往文献 [5] [6] [7] [8] 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然后请9名相关专家进行表面效度检验,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民族、年级、家庭收⼊和来源地等;是否有献血行为以及是否认识接受过或者捐献过器官的家属或亲友。
2.2.2. 器官捐献量表
该量表包括器官捐献知识、态度及意愿3个分量表 [6] 。器官捐献知识分量表有10个条目,总分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器官捐献知识水平越高。器官捐献态度分量表包含认同器官捐献价值、不认同器官捐献价值和阻碍器官捐献原因3个维度,共有22个条目,每个条目1~7分,总分为22~154分,总分越高表明态度越正向。器官捐献意愿分量表总分为1~5分,得分越高表明器官捐献意愿越强。器官捐献知识、态度和意愿分量表的Cronbach’s 系数分别为0.94、0.96和0.90 [6] 。
2.2.3. 死亡态度描绘中文修订版
该量表有25个条目,分为死亡恐惧、 死亡逃避、逃避接受、自然接受和趋近接受等5个维度,每个维度5~25分,以各维度因子分值的高低来判断死亡态度,得分越高该维度的死亡态度倾向越高 [7] 。各维度的Cronbach’s系数为0.684~0.803 [8] 。
2.2.4. 家庭讨论意愿量表
该量表包含3个条目,每个条目1~7分,总分为3~21分,得分越高代表家庭讨论意愿越强,Cronbach’s 系数为0.75 [9] 。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变量与护理本科生器官捐献意愿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护理本科生的器官捐献意愿
212名护理本科生的器官捐献意愿得分为2.31 ± 0.84,处于中等水平。10.4%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捐献器官;62.7%的学生曾经想过但尚未决定是否捐献器官,愿意捐献器官的学生有57人(26.9%),但仅有1个学生签署了器官捐献卡。37%的学生未考虑愿意捐献何种器官,42.6%的学生愿意捐献眼角膜,其余愿意捐献的器官分别是肾(23.7%)、心脏(21.8%)和肝脏(19.9%)。愿意捐献器官给家人、朋友和不认识的人分别占94.3%、78.7%、68.2%。绝大多数学生(94.3%)签署器官捐献卡时会考虑家人的意见。最想加强的前3项的器官捐献知识分别是家属心理社会调适照护、脑死亡判定和组织配对与移植免疫学知识,分别占64.9%、56.9%、和55%。能更加坚定或改变学生不愿捐献器官的前3项举措是家属优先获得器官移植、家属优先享有医疗保障和获得抚恤金,分别占77.7%、67.8%和53.6%。
3.2. 护理本科生的器官捐献知识和态度、死亡态度及家庭讨论意愿
212名护理本科生器官捐献知识的总分为7.19 ± 1.37,处于较高水平;器官捐献态度的总分为105.34 ± 16.77,条目均分为4.79 ± 0.76,82.5%的学生对器官捐献持正向态度。阻碍器官捐献原因维度得分的前3个条目分别是“我的家人如果知道我死后把器官捐出来,她们会不高兴”,占34%;“我不喜欢我的身体在死后被人切开”,占30.7%;“我不喜欢想有关死亡的事”,占17.9%。
死亡态度得分最高的维度是自然接受维度(19.79 ± 4.77),其次是死亡恐惧维度(13.86 ± 3.37),逃避接受维度(11.14 ± 3.79)得分最低。家庭讨论意愿得分为4.19 ± 1.26,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一半学生(50.5%)的家庭讨论意愿是正向的。
3.3. 影响护理本科生器官捐献的因素
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器官捐献有关资料为分组变量,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护理本科生的器官捐献意愿水平。仅有无亲友接受过器官移植的护理本科生的器官捐献意愿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护理本科生的器官捐献意愿与家庭讨论意愿、器官捐献的知识和态度呈正相关(r = 0.396, p < 0.01; r = 0.152, p < 0.05; r = 0.509, p < 0.01);与死亡态度中的死亡恐惧维度和死亡逃避态度维度呈负相关(r = −0.166, p < 0.05; r = −0.168, p < 0.05);与自然接受维度呈正相关(r = 0.149, p < 0.05)。进一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详见表1,护理本科生器官捐献意愿的预测因子是阻碍器官捐献原因、家庭讨论意愿和认同器官捐献价值。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的器官意愿处于中等水平,与周金莉等 [10] 的研究结果相似。虽然明确表示不愿意器官捐献的护理本科生只有10.4%,但是愿意且已经签署了器官捐献卡的只有1名学生。这与我国器官捐献登记行为的情况一致,截至2017年11月5日,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仅为338,678人,已成功捐献者仅14,256例,救治器官衰竭者39,351例 [11] 。想过但尚未决定的学生占了63%,这部分犹豫不决的学生超过一半,是器官捐献来源的潜在人群。如果采取措施,这部分学生有可能采取器官捐献登记行动。

Table 1.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f willingness of organ donation among nurs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n = 212)
表1. 护理本科生的器官捐献意愿的多重线性回归(n = 212)
在器官捐献种类方面,本研究显示愿意捐献眼角膜的学生最多,与其他在大学生中的调查结果一致 [10] [12] 。对于器官捐献的受赠对象,护理本科生表示最愿意捐献给家人(93.4%),并且签署器官捐献卡时最重视的是家人的意见(94.3%),这一结果与国内在农民 [13] 、流动人口 [8] 和学生群体 [14] 中的调查结果一致。另外,护理本科生认为能够加强器官捐献意愿的前3项举措分别是“家属优先获得器官移植”;“家属优先获得医疗保障”和“抚恤金”。这可能与我国的孝道观、家庭本位观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有关。在传统的孝道观、家庭本位观的影响下,年轻大学生总体上以家庭幸福作为人生观的首选,赞成家庭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15] 。这一结果提示在国内提倡器官捐献的激励原则和补偿机制是符合中国文化和国情的。
护理本科生的器官捐献知识水平较高,这与周金莉等 [10] 、梁永晴等 [16] 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原因是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器官移植方面的知识。82.5%的护理本科生对器官捐献持正向态度,倾向于认同器官捐献的价值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的器官捐献态度处于较好水平,这可能与护理本科生的器官捐献知识水平较高有关。并且,器官捐献知识和态度均与器官捐献意愿呈正相关关系。此外,器官捐献态度中的阻碍器官捐献态度维度、认同器官捐献价值维度均进入器官捐献意愿的回归方程。这一调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知识、态度、行为理论,即知识和态度的改变能够促进行为的改变。这个结果提示应进一步广泛普及器官捐献和移植的知识,促进人们器官捐献的意愿和行为。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阻碍器官捐献原因维度得分高的前3个原因分别是“我的家人如果知道我死后把器官捐出来,她们会不高兴”;“我不喜欢我的身体在死后被人切开”和“我不喜欢想有关死亡的事”。可见家人不支持、对身体完整性的担忧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是阻碍器官捐献的主要原因。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贵生怕死,忌谈死亡”,这些观念导致人们对器官捐献的态度有所保留。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应加强死亡观的教育,改变传统观念对人们的影响,促进家人间器官捐献的讨论。
尽管有近半数(41%)的学生对死亡持自然接受的态度,但是死亡恐惧的得分排第二,说明相当部分的护理本科生对死亡是恐惧的。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死亡的观念有关。死亡恐惧与个体器官捐献意愿呈负相关,死亡恐惧越强烈的个体器官捐献意愿越低,这与国外的相关报道一致 [17] 。这一调查结果提示有必要在我国开展死亡教育的课程。
家庭讨论意愿与器官捐献意愿呈正相关,并且家庭讨论意愿进入了器官捐献意愿的回归方程,是器官捐献意愿的预测因子。器官捐献过程中征求家属意见是实施器官捐献重要且关键的一部,家属拒绝捐献死者器官是阻碍器官捐献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死者生前未与家人讨论过自己的器官捐献意愿是家属拒绝的主要缘由。护理本科生的家庭讨论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仅有一半的学生对器官捐献家庭讨论意愿持正向态度。护理本科生虽然具有较好的器官捐献知识和态度,但仅有半数学生愿意在家庭中讨论器官捐献的问题。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如认为在家庭讨论死亡的问题是不吉利的有关。
5. 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了广州某高校护理本科生的器官捐献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护理本科生具有较好的器官捐献知识水平,但是器官捐献态度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器官捐献态度和家庭讨论意愿是影响护理本科生器官捐献意愿的重要预测因子。研究结果提示应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和家庭讨论意愿,从而促进人们的器官捐献意愿和行为。
基金项目
本项目获得广州市执信中学元培计划立项。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