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农科所啤饲大麦科研团队建设的启示
Enlightenment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Barley for Beer and Fodder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of Baoshan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DOI: 10.12677/HJAS.2018.88140, PDF, HTML, XML, 下载: 948  浏览: 2,603 
作者: 杨光学*: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保山;杨晓暄:云南财经大学,云南 昆明;鲁凤书:保山市水产工作站,云南 保山;林 燕:保山市农业局,云南 保山;濮永赛:保山市土肥工作站,云南 保山;于治晓:保山市畜牧工作站,云南 保山
关键词: 科研团队啤饲大麦建设经验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The Barley for Beer and Fodder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on
摘要: 保山市农科所啤饲大麦科研团队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由时任副所长(农艺师)、麦类室主任的郑家文牵头主持,市(地)、县(区)、乡(镇)有关从事啤饲大麦新品选育和示范推广的科技人员组成的科技队伍。“啤饲大麦”这一概念就是该团队当时首次在国内提出来的,意为“啤酒饲料大麦”。30年来,该团队依托优势,凝心聚力,潜心钻研,创新发展,在“啤饲大麦”科研和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有五年曾经创造了五个全国第一。近年全市年均啤饲大麦种植面积达3.4万hm2,年产量12.75万t,产值2.55亿元,成为“十一五”以来全市小春第一大作物,科研推广成果惠及全市广大麦农。这不仅为全市农业科技工作者做出了榜样,也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Abstract: The barley for beer and fodder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of Baoshan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was established in the late 1980s. The team was composed of the leader Zheng Jiawen who was th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barley for beer and fodder (agronomist) and director of the wheat office at that time and som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of city (prefecture), country (district) and township (town) who were engaged in new barley breeding and demonstration promotion. The concept of “the barley for beer and fodder” was first proposed by the team in China at that time. 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team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the barley for beer and fodder”, because they relied on its advantages, gathered strengths, diligently researched and innovated. Among them, the team has created five national first places in five years. In recent years, the annual average planting area of the barley for beer and fodder has reached more than 34,000 hm2. The annual yield is 127,500 tons and the output value is 255 mil-lion yuan, which has become the largest wintercrops in the city since the 11th Five-Year Plan. The resul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motion benefits a lot of wheat farmers. This not only made an example for the city’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ers, but also provided useful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ams.
文章引用:杨光学, 杨晓暄, 鲁凤书, 林燕, 濮永赛, 于治晓. 保山市农科所啤饲大麦科研团队建设的启示[J]. 农业科学, 2018, 8(8): 954-958.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18.88140

1. 前言

保山市农科所啤饲大麦科研团队自1988年成立以来,立足保山实际,大胆探索创新,使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研网络不断健全,协作范围不断拓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效益不断凸显。

2004年,在云南省农业厅科教处主持下,由保山市农科所啤饲大麦科研团队牵头成立“云南省优质啤饲大麦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协作组,2006年国家大麦中心确定保山市农科所麦类室为“西南育种试验站”(全国仅有4个),2008年农业部确定保山市农科所为“国家大麦综合试验站”(全国仅14个) [1] 。

该科研团队先后选育并通过市级审定(登记)大麦品种4个、省级13个、国家级9个;保大麦6号、云大麦2号两个品种单产创全国第一,“百、千、万”三项种植示范样板单产创全国第一;保大麦8号、12号等8个品种入选云南省主推品种,每年累计在省内示范推广5.33万hm2,占全省大麦面积的25%左右;“烟后大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和“轻简栽培集成技术”2项入选2016年云南省主推技术 [1] ;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科技论文1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获省(部)级奖4项、市(厅)级奖13项;团队成员晋升为二级和三级研究员各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次、云南省委联系专家2人。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是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一资源,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刻不容缓。保山市农科所啤饲大麦科研团队的成功案例,给我们三点启示。

2. 氛围要“好”

1) 社会和谐稳定。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处在和平年代,没有动乱,没有硝烟,民生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举国上下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科研环境,这是搞好科研工作的前提条件。和谐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我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营造,需要中流砥柱支撑,更需要顶层设计构建。

2) 国家高度重视。一直以来,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并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 [2] 。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3] 。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4] ,进而把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到新的高度。

3) 政策支撑有力。各级政府对科研工作持续给力,建立健全科技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先后制定了若干激励政策,给予项目经费、产地、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在职称评聘措施、工资福利、荣誉奖项等待遇方面向基层科技人员倾斜,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力度,激发基层科研、推广人才的创新力、创造力,鼓励科技人才积极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贡献。

3. 选题要“准”

1) 提高认识,谨慎抉择。俗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科研工作是一种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尤其是农业科研和示范推广工作,需要亲身实践操作,不仅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工作劳累,而且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生活清苦。并且,上要研究天,下要研究地,中间还要研究人和事,要做到顺天行事、因地制宜、良种良法,工作难度大。再加上种植业周期长,每年只有一次检验方法对错、品种优劣的机会,如果选题不当,也许你和你的科研团队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都将付之东流,徒劳无功!

2) 着眼大局,顺势而为。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把党中央、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作为选题需要、选题目标,争取各级对课题项目实施过程中人、财、物力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提高成功率。“啤饲大麦”的创意来源于当时地方政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复种指数、拓宽农业增产增收渠道的主旨,以及1985年1月诞生的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和1998年成立的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保山有限公司较大的大麦原材料需求,加上“啤饲大麦”优质高产特性和广阔的饲料市场需求空间等,成为省内有关专家及时对这个概念认可,并写入云南省人民政府“十五”农业发展纲要的主要原因。

3) 放眼未来,趋利避害。“身在庐山不知庐山真面目”是人们常犯的错误,要想真正发挥自身优势,趋利避害,降低风险,就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分析,认真总结。该团队通过几年的研究发现,保山这一云贵高原冬大麦区,系横断山南端的亚高山和中山地带,市内海拔535~3780.9 m,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较大,气候垂直差异十分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在啤饲大麦生长发育期间,保山市的气候表现出“暖冬气候、湿凉气候、立体气候”三种特殊气候效应,再加上冬半年属干冬季节,光照充足,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保山啤饲大麦高产的自然气候基础。这样的气候资源对啤饲大麦高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具体表现在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连续多年出现高产或同一年际间的多个品种在同一生态区多处出现高产 [1] 。这一发现,成为该团队30年坚守“啤饲大麦”科研开发的原动力。而他们的科研工作一旦取得突破,就“芝麻开花节节高”,好事一波接着一波来,多个新品种接二连三选育出来,各种荣誉、奖项在不经意间都落到了团队成员身上。

4. 人心要“聚”

1) 主将要“率”。主要课题项目负责人要主动担责,充分发挥“头雁”作用,统领全局。“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之所以李云龙的独立团能够成为一支打不垮的部队,是因为整个团都受到了李云龙这位团长的性格魅力影响,强悍和担当也就成了独立团的性格。打仗是这样,搞科研也有类似之处。熟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20多项荣誉获得者郑家文的人,无不为他的敬业精神点赞。翻开他的简历,可以得知,他曾放弃让无数人羡慕的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工作岗位,在保山地委和行署的召唤下,回到保山地区农科所工作。他曾在腾冲固东镇谷家寨社开展“水稻低温冷害防御对策”课题研究时,留下笑对困难而书写“住牛棚搞科研何惧蚊叮鼠咬,走村寨推技术不分春夏秋冬”对联的佳话。他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为了维护“三农”利益,先后向省、市级党委、政府提出诤言、提案和建议50多项,有30余件在市级以上刊物刊登,获得省政府诤言奖4次、市政协优秀提案奖4次。他曾主持“水稻低温冷害防御对策研究”和“水稻扣种稀播培育带蘖壮秧”课题,解决了中高海拔地区水稻低温冷害和稳产高产问题,科研成果累计应用于大面积生产86.4万hm2,增产粮食565万t,增加产值11.3亿元。这就是一个农业科研领头人的担当,是“亮剑”精神所在,是团队的灵魂所在。

2) 团队要“和”。该团队自组建以来,人员有增无减,保持结构稳定,几十年如一日,确保育种、实验示范素材收集、整理的连续性,为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啤饲大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过程中,团队间具有明确的分工,制定出了明确的育种目标任务,划定了具体的示范推广区域,队员在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中齐心协力,相互协作,不扯皮,不拆台,工作中是搭档,生活中是兄弟,既可以没有星期六、星期天地摆试验、搞调查,又可以没有白天黑夜地理材料、写总结,还可以共同聚会吃饭、谈天论地、开怀大笑。大家在充满温情和亲情的环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无旁骛,苦中作乐,尽享工作和生活情趣。整个团队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力量发挥到了最大化,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3) 前辈要“带”。多年来,该团队始终传承着一股“传、帮、带”的优良风气。茶余饭后,我们跟郑家文老师开玩笑说:“在你们这个科研团队中,你的科研辈分已当上‘师公’级了”!他“嘿嘿”一笑,不做声,表示默认。这充分破解了这个团队在学术提升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提携,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秘密。长期的历练,使队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担当能力不断增强,多数队员逐步成为“动手能做、提笔能写、开口能讲”的“三能”干部,且1人晋升为本所所长,1人晋升为副所长,在全所7个科研组室中起着核心引领作用。

5. 结论

保山市农科所啤饲大麦科研团队赶上了和平发展的好时代,依托国家政策支撑,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瞄准目标,围绕核心,聚力发展。“苦心人,天不负”,他们终以“啤饲大麦”圆了科研梦想,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目标引领新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人才 [5] 。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方针 [6] ,进一步汇聚引才育才工作合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努力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复制无数个郑家文,建设无数个科研团队,打造无数个“啤饲大麦”品牌,实现培养本土人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繁荣景象,“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 [6] ,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保山乡村振兴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郑家文, 刘猛道, 赵加涛, 字尚永. 保山市农科所啤饲大麦育种工作成效显著[J]. 麦类与谷类科学, 2012(1): 4-5.
[2] 乌杰.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M]//邓小平思想理论.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2: 182-184.
[3] 360百科. 科教兴国战略[EB/OL].
https://baike.so.com/doc/5414949-5653091.html, 2017-12-18.
[4] 习近平, 刘云山, 王岐山, 张高丽, 等.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学理论, 2017(11): 2-29.
[5] 王吉全, 编. 习近平要求乡村实现“五个振兴” [D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716/c1001-30149097.html, 2018-07-16.
[6]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 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M]//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0: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