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心律失常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 [1] 。临床上治疗心肌炎的方法主要为抗病毒、保护和营养心肌、调节免疫等方法。芪冬颐心口服液由黄芪、麦冬、生晒参等组成,具有显著活血益气作用,对于胸痹、心悸气阴有一定作用。本文通过临床实验和基础研究,探讨芪冬颐心口服液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具体研究如下。
2. 临床实验
2.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6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8例,诊断标准为:1)心功能不全;2)心电图异常;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选择的心肌炎患儿无其他继发性心肌损害,排除肝、肾及肺部疾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男32例,女26例,年龄5~12岁,平均8.2 ± 3.6岁,入院时间7~14天,平均10.3 ± 3.2天。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2.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规治疗,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10 mg/kg)、抗氧化(维生素C 100 mg/kg和辅酶Q10 10 mg)、果糖二磷酸钠(营养心肌,每日3支),重症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观察组: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给予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一次10 ml,一日3次,治疗7天。
2.3. 评价指标
临床症状、心电图指标变化、心肌酶、IL-2、IL-6。
2.4.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心肌酶谱数量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好转、心电图较治疗前得到改善、心肌酶谱数量也较治疗前得到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心肌酶、心电图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
3. 动物实验
3.1. 实验动物
动物SD大鼠4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250~300 g,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3.2. 给药方法
分组与造模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芪冬颐心口服液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每组以3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阿霉素,隔日注射一次,一共注射4次,制造心肌炎模型大鼠。造模的同时,芪冬颐心口服液高、低剂量组,每日灌胃100 ml/kg和50 ml/kg的芪冬颐心口服液,每日3次,空白组和模型每日灌胃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
3.3. HE染色
每组任选5只大鼠,处死,打开胸腔,剪去心脏,切成5 mm × 5 mm,2~3 mm厚的碎块,投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按照50%、70%、80%、95%、100%浓度的酒精进行梯度脱水,每个半小时。经二甲苯透明,浸蜡,包埋,切成4~10 µm的切片。脱蜡后再放入苏木精中染色约10~30 min,脱水,封藏。
3.4. MMP-2蛋白的表达
每组剩余5只大鼠处死后迅速取出心脏,置于−80℃备用。称重,加入缓冲液,保持4℃的温度,用玻璃匀浆器充分研磨,12,000转离心20 min,取上清液。用BCA法定量蛋白,加入缓冲液,于100℃煮沸5 min。配制SDS-PAGE,加入50 µg蛋白电泳,转PVDF膜,脱脂奶粉封闭1 h。条带移入含MMP-2抗体(1:500)的孵育盒中,温度保持4℃,过夜。第二日,用PBST冲洗PVDF膜,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继续孵育1 h,再用PVDF冲洗,检测MMP-2蛋白的表达。
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临床疗效
对照组12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71.4%;观察组1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85.7%。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5.2. 心电图比较
对照组13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78.6%;观察组17例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2.9%。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5.3. 心肌酶谱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01)。观察组的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 < 0.01),见表1。

Table 1. Changes of myocardial enzyme spectrum in each group ( x ¯ ± S, U/L)
表1. 各组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
± S, U/L)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 < 0.01。
5.4. IL-2及IL-6水平的变化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IL-2和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经治疗后观察组IL-2及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IL-2、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观察组治疗后IL-2、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01),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IL-2 and IL-6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x ¯ ±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2和IL-6水平比较(
± S)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 < 0.01。
5.5.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及肝肾功均无异常。
5.6. 大鼠HE染色结果
模型组大鼠心肌排列不齐,可见水肿和坏死细胞,细胞边界模糊不清。芪冬颐心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心肌排列整齐,界限清晰,水肿和坏死细胞数量减少病理结果有较显著改善。见图1。
(a)
(b)
(c)
(d)
Figure 1. HE staining results of myocardium in rats of each group. (a) Blank group; (b) Model group; (c) Qidong Yixin oral liquid high dose group; (D) Qidong Yixin oral liquid low dose group
图1. 各组大鼠心肌HE染色结果(×200)。(a)空白组;(b)模型组;(c)芪冬颐心口服液高剂量组;(d)芪冬颐心口服液低剂量组
5.7. MMP-2检测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与芪冬颐心口服液高、低剂量组的MMP-2表达显著增加(p < 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芪冬颐心口服液高、低剂量组的MMP-2表达显著降低(p < 0.01)。见表3,图2。

Figure 2. Western blotting map of cardiac MMP-2 protein expression in each group of rats
图2. 各组大鼠心脏MMP-2蛋白表达的western blotting图

Table 3. expression of MMP-2 protein in heart of each group of rats ( x ¯ ± S, n = 5)
表3. 各组大鼠心脏MMP-2蛋白的表达(
± S, n = 5)
与空白组相比,p* < 0.01;与模型组相比,p∆ < 0.01。
6.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入侵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在儿童中发病率逐渐上升,可引起患儿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严重者会爆发心源性休克或充血性心衰,甚至猝死 [2] 。中医认为,小儿心肌炎多由外感风热或风湿引起。病因为风热邪毒,内损于心。病机为:邪毒经口鼻蕴郁于肺胃,由表入里,留而不去,内舍于心,引起心脉痹阻,心血不畅;或热毒之邪郁而化热,灼伤营阴,致心之气阴两伤,气血瘀滞,心脉痹阻 [3] 。
芪冬颐心口服液是由黄芪、麦冬、生晒参等组成。黄芪中的黄酮成分能够增加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室肌细胞钙通道关闭时间、降低开放时间、降低开放概率从而抑制心室肌细胞钙电流 [4] ;还能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室肌细胞LCCsαl亚单位的mRNA表达量,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 [5] 并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室肌细胞GRP78表达 [6] ,从而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流动力学 [7] 。另有研究显示芪冬颐心口服液所含有的麦冬成分具有显著抗心肌缺血作用,因为麦冬多糖能减轻心肌细胞内Ca2+超载,可减少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死亡 [8] 。麦冬多糖还能激活S1P/Akt/ERK/eNOS信号通路,通过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和细胞的存活能力对缺血的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9] 。芪冬颐心口服液中的生晒参具有补元气、益智、健脾生津的作用,因含有18种人参皂甙成份,还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 [10] 。
通过本临床研究发现,芪冬颐心口服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心电图、心肌酶的指标,从而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从中医观点来说,黄芪、麦冬、生晒参含有黄酮、多糖、皂甙、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具有补气升阳、扶正固本、强心益气、养心通脉等作用,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通过动物实验又发现,芪冬颐心口服液能显著改善大鼠心肌细胞的形态,其机制与抑制MMP-2蛋白的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