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创办的第一张报纸,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历程,《新华日报》的统战宣传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学界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新华日报》也有较多关注,但对于《新华日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关系关注较少。笔者在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上,集中探讨《新华日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引领与指导。
2. 在硝烟中艰难诞生的《新华日报》
日本的全面侵华使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亡的境地,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华民族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征程。《新华日报》就是在抗战的硝烟中诞生的,其创办即是为了广泛宣传抗战思想,发挥党在抗战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大众积极抗战,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2.1. 《新华日报》的创办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大举入侵中国,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基础。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新华日报》从创办之初就命运多舛。首先是报馆注册困难。国民党政府部门借故拖延,不肯注册。后经国共两党专门进行协商,才得以解决。其次,创办地点几经变动。《新华日报》原定在南京成立,淞沪会战爆发后,南京告急,创办地点改为武汉。武汉沦陷后,馆址又迁至重庆。第三,报社运转困难。由于国民党的阻挠,《新华日报》的新闻来源、基础设施、纸张、发行销售等都面临诸多困难。第四,政治和意识形态存在隔阂。在国统区进行新闻宣传,如何处理好与国民党的关系也是《新华日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尽管面临种种难题,《新华日报》的工作者们仍旧迎难而上,不畏艰辛。终于在1938年1月11日成功创办《新华日报》并在国统区发行销售,为党在抗战时期进行思想引领提供了有力条件。《新华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在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使国统区民众也了解到了共产党的主张。《新华日报》创刊后,就以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主要内容,大力向国统区民众宣传抗战信息,提高民众抗日救国的积极性。
2.2. 《新华日报》的办报宗旨
《新华日报》在战火中创立,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报纸,积极正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广大民众进行舆论引导。在舆论上,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力量,揭露打击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战胜日本侵略者。《新华日报》以广大民众为宣传对象,“与民众结合,与实际结合”,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新华日报》主要是为抗战服务,报社章程规定:“本报以报道新闻、发扬文化、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宗旨” [1] ,其发刊词也提到:“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斗争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本报愿为前方将士在浴血的苦斗中,一切可歌可泣的伟大史迹之忠实的报道者记载者;本报愿为一切受残暴的日寇蹂躏的同胞之痛苦的呼吁者描述者;本报愿为后方民众支持抗战参加抗战之鼓动者倡导者” [2] ,可见服务抗战是《新华日报》的中心任务。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华日报》从创办直到抗战胜利,始终肩负着团结国共两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这一宗旨是由当时特殊的政治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在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新华日报》的努力也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巩固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斗志,积极参加抗日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做了充分的群众动员。
3. 《新华日报》宣传中国共产党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实践
《新华日报》作为党的喉舌,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党的思想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宣传抗战理念,号召全民抗战,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团结抗战活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
《新华日报》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有:直接号召全民抗战,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团结抗战活动。在《新华日报》《发刊词》中提出“日寇捐狂,国家破碎……在我们的力量更广泛的动员上,更严密的组织,更亲切的团结的基础上,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是有充分的力量足以战胜日寇,维护我们珍贵的民族生命的” [2] 。在《发刊词》中充分肯定了战胜日寇的力量,但是要广泛动员、团结一切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 宣传中共抗战理论
全面抗战开始后,《新华日报》发挥自己优势,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一切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事迹,无论是什么阶层,什么党派都进行宣传报道。对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并大力宣传。还刊登了一些国民党对抗战的政策,起到有效监督国民党的作用,促使其积极抗日。
《新华日报》自创办起就肩负着“传达中共抗战主张,维护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在国统区大力宣传中共的抗战理论,使民众充分认识中共的抗战主张,认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战胜日本侵略者的道路。及时向民众介绍前线战况,为抗日战争指明道路。创刊之初《新华日报》在副刊连载“抗战语录”,分别刊载的有蒋介石、毛泽东、宋庆龄等人的文章。其中《毛主席谈抗战》指出:“今后抗战不免再遇困难,我们应当坚持胜利信念,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绝不动摇,努力奋进,使抗日阵线日益巩固发展,克服困难,就得胜利,抗战愈久,中国愈加团结进步,日本国内国际的矛盾则愈加尖锐。我们应把握此种团结,大家加倍努为,争取最后胜利” [3] 。
抗战之初,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国内亲日派分子活跃,认为中国力量弱小不能战胜日本,鼓吹亡国论。在正面战场的几次大会战之后,特别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又使一部分人认为日本已成强弩之末,鼓吹速胜论。《新华日报》在评论台儿庄战役时指出“在军事上我们的胜利,还不过是局部的开端,敌人的损失和挫折,也不过是开始。因此,……抗战的努力绝不能因部分胜利而发生丝毫骄惰的情绪” [4] ,为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新华日报》详细报道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阐明中共持久抗战的主张,号召全国人民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表明中共持久战的抗战主张,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
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华日报》在社论《加强抗日各党派的团结》中提出:“必须继续扩大和巩固各抗日党派的团结与合作,必须吸收各种职业和救亡民族团体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把已有的各种民族团体和组织充实起来,把还没有组织的民众组织起来,或吸收到现有的组织内来” [5] 。不仅宣传中共抗日主张,还积极团结各民主党派,无论时局如何变化,中共始终坚持全民抗战,团结抗战,不断巩固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2. 揭露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
《新华日报》在大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还积极与国民党的分裂活动作斗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策略,对国民党实施“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顽固派开始施行“对内积极反共,对外妥协退让”的方针,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1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受国民党控制的各大媒体进行歪曲报道,对新四军进行诋毁。对此,周恩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挽诗。《新华日报》随即进行了真实报道,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揭露。《新华日报》还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限共等行为,企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径进行揭露和批判。
在抗战中,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分子的宣传,民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认识不足,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重要性也缺乏认识。1938年1月12日,《新华日报》发表《团结救国》,指出有三种人拼命破坏我国民族力量的团结:“第一是决心灭亡我国的日本法西斯军阀;第二是日本豢养雇佣的亲日汉奸敌探;第三是那些惟恐天下不乱的专口搬弄是非的投机政客官僚” [6] ,揭露了一部分人试图破坏统一战线的企图。
3.3. 揭露侵华日军暴行
揭露日军暴行是《新华日报》的另一个主要任务,也是激发民众团结抗日的有效途径。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刊载大量文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日军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日军实施的细菌毒气战、摧毁中国教育文化事业、“三光政策”,《新华日报》都对其进行了如实的报道。例如,在1940年6月29日,《新华日报》报道了日军杀害我国同胞并充当马肉售卖。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日军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新华日报》进行连续报道。据统计《新华日报》从1938年到1942年之间就报道日军轰炸达一千篇之多 [7] 。
在相持阶段,日本为实现长期作战,推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策略。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此外,《新华日报》还刊载了日军对我国实行政治诱降的方针,号召人民坚决抵制。1938年《新华日报》刊载日本首相的近卫声明:“对于中国国民政府予以反省态度之最后机会……实行此项重大任务” [8] 。《新华日报》的详实报道,使民众认识到日军的真实面目,加深了民众对日军的愤怒和仇恨,更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之情和联合抗日的斗志,使广大人民团结一致、奋勇杀敌。
4. 《新华日报》宣传中国共产党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策略
《新华日报》是党的机关报,往往直接宣传党的抗战思想,这样能够直截了当的形成舆论效应,但是在国统区办报又不得不讲究宣传策略。《新华日报》积极进行正面报道,宣传抗战思想,突出“抗日”主题,同时揭露破坏团结抗日的行径。
4.1. 以正面报道为主,突出抗战主题
全面报道国民党正面抗战,战场胜利则报道战争胜利的巨大意义,赞扬国民党将士的英勇事迹,如《踏进台儿庄》;战场失利则给予国民党积极的鼓励,号召国人不畏强敌,坚持抗战。通过实时报道战场情况,坚定了国人抗战的决心。此外,《新华日报》还报道国民政府的会议、通告、演说词等抗战言论,尤其是蒋介石的抗战言行 [9] 。在全国形成“团结抗战”的舆论氛围,坚定民众的抗战信念,同时也表明中共的抗战立场。
4.2. 把握社会动态,引导社会舆论
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国内弥漫着绝望的阴影,为扭转民众对战争的悲观情绪,《新华日报》积极宣传抗战言论,激发国人斗志。报道《告国民书》、蒋介石抗日救亡的功绩以及全国各地拥护抗战的文章。对国民党内投降派进行揭露,尤其是对汪精卫的叛国投敌进行无情的批判。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新华日报》发起了三次批判汪精卫卖国投敌的高潮,在全国形成了“反投降主义”的舆论高潮。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坚持抗战的道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3. 宣传中共抗战思想与实践,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
为批驳反共言论,《新华日报》对中共在抗战中的成绩进行大量报道。对百团大战持续两个多月的报道,发表了大量社论,论述百团大战的战略意义,有力地回击了“游而不击”的反共言论。《新华日报》还对中共的抗战思想进行直接宣传,大量报道中共领导人的言论和中共抗日的主张,加深全国人民对中共的认识。
4.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方法
《新华日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以广大民众为宣传对象。与民众结合,与实际结合。《新华日报》设有很多板块,如文学、广告、文艺等,将各种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拓宽阅读群体,扩大《新华日报》的影响力。
作为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始终发挥着舆论宣传和思想引领的作用,肩负着团结国共两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既宣传中共的先进思想,又宣传国民党的抗战事迹,对消极抗战行为也进行揭露批判。
5. 《新华日报》宣传中国共产党发挥思想引领的成效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力宣传,巩固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社会上形成坚持抗战的舆论氛围,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5.1. 有效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联合一切抗日群体的统一战线。毛泽东曾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否只限于国共两个党呢?不是的,它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两个党仅是这个统一战线中的一部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是工农兵学商一切爱国同胞的统一战线” [10] 。在日寇的铁蹄下,中华民族联合起来,万众一心,抵抗日军侵略。《新华日报》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并报道了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抗战的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的光辉事迹,增加了人民群众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面抗战爆发后,《新华日报》以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宗旨,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内涵。随着抗战的发展,《新华日报》的报道也越来越贴合战争需求,不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也大量刊载日寇的侵华暴行。对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新华日报》也给予揭露。积极宣传进步言论,抨击顽固势力,使其不敢贸然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华日报》对一些抗战实践也给予报道,充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如《救亡干部训练问题》、《罗山救亡工作经验》、《回乡问题座谈会》等 [11] 。《新华日报》还发表大量社论,分析抗战的形势,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使全国各界民众统一认识,促进民族的团结。
《新华日报》从创刊一直对国民党顽固派以及投降派的卖国行为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批判,其中对汪精卫的叛国投敌批判最为激烈。汪精卫的投降行为对当时国民党内一部分人影响很大,蒋介石对抗战的态度也发生动摇。为了扭转消极趋势,中共通过《新华日报》大力宣扬抗战实际,宣传蒋介石抗日救亡功绩。随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新华日报》发起了三次批判汪精卫卖国投敌的高潮,坚定了国民党的抗战意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2.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主张
为了打击“共产党利用抗战发展自己”的言论,《新华日报》对共产党军队的抗日成就进行大量报道。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与日军进行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新华日报》对百团大战进行了连续两个多月的报道,同时发表社论,论述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有力的回击了对共产党的诬陷。《新华日报》大量刊载中共领导人的言论何中共的军事理论思想,直接宣传中共抗日的主张,使国统区民众加深了对共产党的认识。
重庆轰炸时,《新华日报》报社被炸,被迫转移到偏远的郊区,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新华日报》的发展,反而得到了公众的支持,发行量更大 [12] 。许多有识之士也积极参与到《新华日报》的编辑工作之中,中国共产党也因此得到了国统区许多名流的认可与支持。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求生存,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力缓和统一战线内部矛盾促进更广泛的团结,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团结了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到抵抗外部侵略的斗争之中。同时,《新华日报》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也加深了国统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6. 《新华日报》宣传中国共产党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启示
毛泽东曾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是工农兵学商一切爱国同胞的统一战线。《新华日报》以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宗旨,报道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增强民众对抗日战争的必胜信心,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内涵,发挥党在思想引领中的作用。
6.1. 报纸要始终将人民放在首位
《新华日报》以广大民众为对象,报道内容多样化,宣传方式多元化。将人民群众视为抗战胜利的坚实保障,密切联系群众,鼓舞斗志,坚定信心。将人民视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力军。新闻工作者也要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想人民之所想,报道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新闻,增强报纸的服务性,办“人民的报纸” [13] 。
6.2. 引导民众对主流思想的广泛认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华日报》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宣传进步言论,抨击顽固势力,分析抗战的形势,引导民众统一认识,保障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的正确舆论导向。《新华日报》从创刊之初就发挥着党的喉舌作用,肩负着思想引领,引导民众团结抗战的历史重任。始终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首要任务,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求生存谋发展,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3. 坚持报道的真实性,客观公正
《新华日报》工作者亲身采访、编辑,最终将事实公之于众。并真实客观地报道正面战场的事迹,对破坏抗战的行为也进行无情的批判。同时,《新华日报》对中共的宣传,也加深了国统区民众对中共的认识,在宣传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为中共日后的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借鉴。
当下,新媒体发展迅速,部分记者和个人为吸引眼球,标题党、虚假新闻等层出不穷,忽视了报道的真实性原则,也影响了新闻的公信力。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守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