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博鳌论坛开幕式演讲对中国形象的建构——批评话语分析视角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mage in Opening Speech in 2018 Bo’ao Forum
摘要: 2018年4月10日,习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内容丰富,习总书记对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进行回顾,谈及世界当下形势,并对改革开放的未来走向做出权威阐释。本文从批评话语的视角出发,运用语篇历史方法的相关知识分析主旨演讲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作用。
Abstract: On April 10th 2018, General Secretary Xi delivered a keynote speech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Bo’ao Forum for Asia Annual Conference 2018. The topic of the speech is “Openness for Greater Prosperity, Innovation for a Better Future”. The speech is rich in content. Xi retrospected the process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from 1978 to 2018. Besides, he spok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mage in keynote speech in 2018 Bo’ao For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with the method of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DHA).
文章引用:郭翠苓. 2018年博鳌论坛开幕式演讲对中国形象的建构——批评话语分析视角[J]. 现代语言学, 2018, 6(5): 748-754. https://doi.org/10.12677/ML.2018.65088

1. 文献回顾

在中国知网输入关键字“博鳌论坛、主旨演讲”进行高级检索,发现目前关于博鳌论坛主旨演讲的研究集中在传播领域和经济领域。传播领域的相关研究,刘卫东(2013)对2013年博鳌论坛的目标进行总结,即维护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力,传达新一届政府的外交与安全理念 [1];汪嘉波(2013)对2013年博鳌论坛对“合作共赢”理念的传播进行分析 [2];武剑(2015)在谈到2015年博鳌论坛时指出,博鳌论坛是中国外交的试验田,强调其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传播作用 [3];李来房(2015)对如何做好博鳌论坛的对外报道提出看法,即要阐述中国“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合作共赢与中国机遇,利用网站社交平台扩大传播 [4] 。

经济领域的相关研究,尹靖霏(2014)从“经济风向标”、“开放新广度”、“监管新动向”等方面着手,分析2014年博鳌论坛对中国经济的热议 [5];记者徐豪、王凤娟(2014)采访博鳌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对亚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进行报道 [6];马丁玲,李哲(2018)从经济角度出发,谈及2018年博鳌论坛主旨演讲对宁波市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义 [7];华智超、杨京和肖畅(2018)围绕改革开放对2018年博鳌论坛主旨演讲的信号和意味进行分析 [8] 。

从以上综述发现,传播领域和经济领域关于博鳌论坛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目前来看,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探究博鳌论坛主旨演讲对中国形象建构作用的研究还未发现。基于此,本文以习近平在2018年博鳌论坛的主旨演讲为分析对象,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采用语篇历史方法,探究主旨演讲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作用,以期丰富博鳌论坛的相关研究。

2. 研究方法

语篇历史方法(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是沃达克(Wodak)和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对奥地利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的实践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方法。运用语篇历史方法研究语篇,可以从以下三个向度出发:主题向度;策略向度;语言向度 [9] 。在这三个向度中,语篇历史方法尤其注重话语策略的研究。话语策略通常是指说话者为达到特定的社会、政治、心理或语言修辞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系列话语行为,包括话语实践 [10] 。话语策略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产生于特定的话语形成过程中。

瑞西尔(Reisigl)和沃达克(Wodak)提出,在分析某一特定话语之前,我们需要启发式地思考以下五个问题 [9] :

1) 语篇中的人物、物体、现象/活动、过程和行为是如何被语言指称的?

2) 语篇中的社会活动者、物体、现象/活动和过程被赋予了何种属性或特征?

3) 所研究的语篇采用了哪些辩论方法?

4) 语篇中的指称、属性和辩论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出来的?

5) 语篇中关于指称、属性和辩论的表达是否被强化或弱化?

这五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暗含着五个不同的话语策略,即所指策略或提名策略、谓语指示策略、辩论策略、视角化、框架化或语篇再现、强化策略与淡化策略。国内对语篇历史方法的研究也有所贡献,田海龙(2009)在《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中对沃达克(Wodak)的语篇历史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为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1];赵芃(2015)采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辩论策略对学雷锋活动中的修辞进行研究,将语篇历史方法与修辞学结合 [12];项蕴华、王际婷(2016)对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中文文本的批评性分析,将语篇历史方法应用于政治语篇的研究之中 [13] 。话语策略的惯用语句在本文研究的主旨演讲中也有所体现,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本文会做详细阐释。

3. 话语策略分析

语篇历史方法中的所指策略/提名策略、谓语指示策略、辩论策略、视角化、框架化或语篇再现策略和强化策略的惯用语句在本文语料中均有所涉及。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本文会运用话语策略的相关知识,对相关语句进行详细分析。

3.1. 所指策略分析

所指策略是指社会活动者、物体、现象、活动和过程是如何在语篇中被语言指称的 [9] ,本文语料中所涉及的指称主要是对改革开放、世界、中国和与会各国的指称。

3.1.1. 对改革开放的指称

(1)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

(2) 改革开放这场在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1) 中,“伟大”即“规模宏大,不寻常的,引以自豪的” [14] ,历程即经历 [14] ,“伟大历程”体现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也建构出自信的中国国家形象;2) 将改革开放定义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中国第一次革命而言的,中国的第一次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转变为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此处意在将改革开放和中国第一次革命进行隐性的比较、对照,预设出改革开放的转折性意义 [15] 。改革开放硕果累累,证实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同时也彰显出中国自身发展定位的准确性。此外,用“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和“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来界定改革开放,一方面,体现出中国准确的世界发展地位,即改革开放也是世界发展所需;另一方面,清晰地定义了改革开放的基本走向,即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彰显出中国与世界共享成果的博大胸怀。

3.1.2. 对世界的指称

(3) 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

习近平将世界指称为“地球村”,一方面说明世界因各国的紧密融合而慢慢变小的事实;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中国和与会各国融合发展的愿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与“你侬我侬”异曲同工,“你侬我侬”出自约七百年前,管道升写给丈夫赵孟頫一首著名的《我侬词》,本义都是指两个人很相爱,彼此融合在一起,已经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地步了,在此处用来界定“地球村”,“你”“我”指与会各国,将与会各国拟人化,进一步拉近与会各国的距离,建构出中国一贯友好、不称王不称霸的良好形象。

3.1.3. 对中国和与会各国的指称

(4)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5)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

(6) 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7) 面向未来,我们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向与会代表宣示了中国“建设者”“贡献者”和“维护者”的角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中国的形象具体化,充分体现出中国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安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彰显出中国高度负责、甘于奉献、爱好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形象。

此外,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对本国和本国人民的指称都是“中国”和“中国人民” (如(4),(5),(6)),而不是用的“我国”和“我国人民”,第三人称的运用暗示中国的一切奋斗与成就都得到了与会各国的认可,而不只是中国的自我认可,建构出中国自信的国家形象。对比而言,呼吁与会各国同中国一道共同奋进时,习近平用到的指称都是“我们” (如(7)),这样的指称拉近了习近平和与会代表的距离,也拉近了中国和与会各国的距离,彰显出中国睦邻友好、平易近人的国家形象。

3.2. 谓语指示策略

根据语篇历史分析方法,谓语指示策略的表现形式是在谓语成分中使用有否定意义或者肯定意义的修饰语,赋予社会活动者、物体、现象、活动/过程和行动等积极或消极的语言特征,这些修饰语包括形容词、代词、名词、介词短语、关系从句、某些搭配和修辞手法等 [9] 。分析语料发现,主旨演讲中的谓语指示策略包括名词、谓语动词和介词短语。

3.2.1. 名词

在总结中国40年的成就时,习近平提出“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构出经济实力强大的中国,“第一大工业国”体现出中国工业产能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是对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农业大国逐步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高度浓缩,表明中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个身份也暗示出中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除了以上身份,主旨演讲还提出,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稳定器”和“动力源”浓缩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这两个名词的修饰语“主要的”更是突出中国的作用之大,中国保持世界经济平稳运行,并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这也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建构出中国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国家形象。

3.2.2. 谓语动词

主旨演讲中的一些谓语动词赋予中国特定的社会角色:

(8)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做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9) 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

(10) ……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作出”“应对”“促进”“推动”“造福”等谓语动词充分体现出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人民平安幸福做出的重大贡献,建构出中国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热爱人民的国家形象。

3.2.3. 介词短语

主旨演讲运用了很多介词短语,绘出一幅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点滴发展的画卷,中国的发展顺应世界潮流,不断调整发展政策,顺应世界,反哺世界,这才铸就了今日的中国,建构出审时度势、胸襟博大的中国。例如:

(11)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12)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13)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

六个“从……到……”使得与会各国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11) (12)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缩影,建构出中国积极融入世界,谋求发展、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国家形象;(13)中,中国从“被世界哺”到“反哺世界”,一方面,呈现出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诠释出中国与世界各国共谋发展的衷心。

3.3. 辩论策略

辩论策略是说话者在证明或质疑某些声明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所采取的一些逻辑推理方法 [12] 。在语篇历史方法中,辩论策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辩论题目或惯用语句证实正面或负面的描述。辩论策略所涉及的辩论题目主要包括:有用/有利,无用/无利,定义,危险/威胁,羞辱,公正,责任,累赘,财务,事实,数字,法律或权利,历史,文化,滥用 [10] 。

3.3.1. 数字策略

以数字为论题的惯用语句是指如果数字在其他辩论题目中成为佐证,那么与之相关的行为就应该被禁止或执行 [10] 。语料中,习近平用了大量的数字构建中国的经济强国形象和“反哺世界”的无私奉献形象。

(14)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15)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做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14)例中,习近平用“第一”、“第二”给中国准确定位;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 (美元:“14.5%”),说明中国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7亿”和“70%”表现出中国减贫的显著成果,也彰显出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5)例中,“30%”说明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之大,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而这些成就都与“40”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紧密相连,4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发展富强、有担当的经济强国形象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景象。40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这些都足以证明改革开放的正确性,所以各国要不断扩大开放,相互交流,共谋发展。

3.3.2. 事实策略

在语篇历史方法中,以事实为论题的惯用语句是指因为事实就是如此,那么就应该行动或做出一定的决定 [10] 。主旨演讲用事实说明了当今世界的趋势,因为趋势就是如此,无法改变,所以各国要改变自己,顺应趋势。例如:

(16) 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愈发陈旧落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封闭必然落后;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主旨演讲对世界局势做出判断,“零和博弈越发落伍”这个判断语句预设出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实现共赢;“封闭必然落后”预设出世界各国应该扩大开放,加快融合发展;“拒绝创新会被淘汰”预设出世界各国应该不断创新。“谋合作、促开放、求创新”是中国对与会各国提出的期盼,这样的期盼与中国自身的发展原则是不可分割的,暗示出中国是一个追求合作共赢、开放创新的国家。

3.3.3. 威胁策略

威胁策略是指如果存在一些危险或威胁,就应该采取措施去抵制这种威胁 [10] 。在语料中,习近平提出了目前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如:

(17)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仍然生活在战争和冲突的阴影之下,很多老人、妇女、儿童依然饱受饥饿和贫穷的折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依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此,习近平将人类面临的威胁明朗化,一方面体现出中国对全球人民群众(尤其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热心关切;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中国对气候、传染病等人类重大问题的关注,建构出中国以人为本、工作细致入微的亲民政府形象。

因此,辩论策略中的数字类、事实类和威胁类辩论题目建构出中国繁荣富强、有担当、包容互鉴、互利互惠、开放创新、以人为本的国家形象。

3.4. 视角化策略

视角化策略是指说话者用报道、描述、陈述或转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语篇涉及内容的看法 [11] 。主旨演讲的主题是“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围绕这个主题,习近平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了演讲。

首先,习近平对过去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进行深刻总结,彰显出中国自力更生、敢为人先、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的国家形象,同时,为亚洲和世界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启示,即顺应潮流是大势所趋。

其次,习近平对当前世界的局势进行深刻分析,并提出面对世界局势,中国将继续自我革新,大胆创新,扩大开放;同时,就如何面对世界局势对与会各国提出期盼,要相互尊重、对话协商、兼收并蓄、敬畏自然,建构出中国高瞻远瞩、顾全大局、爱好和平、团结各国的良好形象。

最后,习近平畅谈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措施,主要包括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鼓励中外企业的正常技术交流合作等措施,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现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诚意。

因此,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回顾过去,展望当下,放眼未来,从不同的视角建构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3.5. 强化策略

强化策略是指说话者通过一些话语策略使其对事实的认识程度得到确认或改变 [10] 。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用排比句式向与会代表传达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做法,例如:

(18) 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人民将继续大胆创新、推动发展,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国人民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中国人民将继续与世界同行、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定支持多边主义......

“中国人民将继续...”被多次重复,构成排比句,语气加强,表现出中国和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勇往直前、大胆创新、与世界同行、为人类谋利的坚定决心,中国负责任有担当、敢闯敢干的大国形象得以彰显。

除了排比句式外,主旨演讲还使用副词加以强调,例如:

(19) 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20) 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两句中的副词“完全”“必然”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建构出中国自信的国家形象。

4. 结语

本文对2018年博鳌论坛中习近平主旨演讲的文本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习近平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话语策略,建构出中国的多重形象,例如,负责任有担当、敢为人先的建设者形象,积极主动献身、顾全大局的奉献者形象;以人为本、爱好和平的国际秩序维护者形象,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底蕴深厚的自信强国形象,这些形象通过博鳌论坛这一媒介传递到了世界各国,必将加深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刘卫东. 博鳌, 中国梦向亚洲延伸[N]. 浙江日报, 2013, 第006版, 1-2.
[2] 汪嘉波. 博鳌论坛传递“合作共赢”理念[N]. 光明日报, 2015, 第002版, 1.
[3] 武剑. 博鳌论坛已成中国外交试验田[N]. 东莞日报, 2015, 第B04版, 1.
[4] 李来房. 如何做好博鳌亚洲论坛的对外报道——以新华社为例[J]. 对外传播, 2015(5): 44-45.
[5] 尹靖霏. 博鳌论坛热议中国经济[J]. 中国金融家, 2014(5): 93-95.
[6] 徐豪, 王凤娟. 聚焦亚洲经济新未来[J]. 中国报道, 2014(5): 12-15.
[7] 马丁玲, 李哲. 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博鳌亚洲论坛重要讲话精神的几点认识[J]. 宁波通讯, 2018(13): 36-37.
[8] 华智超, 杨京, 肖畅. 世界看博鳌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强音[N]. 长江日报, 2018, 第006版, 1-3.
[9] Reisigl, M. and Wodak, R. (2009) 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DHA). In: Wodak, R. and Meyer, M., Eds.,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nd Edition, Sage, London, 87-121.
[10] Wodak, R. (2001) 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In: Tian, H.L. and Zhao, P., Ed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Essential Readings, Nankai University Press, Tianjin, 226-262.
[11] 田海龙. 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12] 赵芃. 学雷锋活动中的修辞——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策略分析[J]. 当代修辞学, 2015(4): 41-46.
[13] 项蕴华, 王际婷. 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中文文本的批评性分析[J]. 外语学刊, 2016(1): 76-79.
[14] 李行建.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 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2004.
[15] 姜望琪. 当代语用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