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的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Public Libraries Serving Vulnerable Groups under the Polic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DOI: 10.12677/ASS.2019.82041, PDF,  被引量 下载: 756  浏览: 1,025 
作者: 黎华兴: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关键词: 精准扶贫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ublic Library Vulnerable Groups
摘要: 随着近些年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国家所颁布的各项政策更加具有针对性,其目的在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下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点方向,体现了党与国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也是能够改善我国现状的先决条件,被各界人们所广泛推崇,在精准扶贫当中,文化扶贫作为战略核心,能够从根源转变人们的意识,帮助弱势群体增强实力,在国家改革的浪潮当中,为全体人民提供坚定的基础,所以针对精准扶贫战略下,公共图书馆对于弱势群体所应当进行的服务,就需要及时提上日程,并且不断创新改革,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各界共同繁荣。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government’s policies are more pertin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s a strategic focus, the highly praise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embodies the idea of “putting people first”, which is a prerequisite for improving the situation. As the core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cultural development will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vulnerable group’s outdated way of thinking and increase their self-improvement ability. Providing service for the vulnerable groups of public library should be on the table. The public library should make a difference through reform and innovation. What the public library do at present matters more than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文章引用:黎华兴. 精准扶贫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的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2): 276-28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9.82041

1. 引言

我国目前的战略方向,在于打赢脱贫战役,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懈努力,统筹城乡规划、改善民生也是党的基本要求,对于国家来说,经济决定竞争力,但作为经济保障的基础,文化在社会当中方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人民提高精神文明,又能够促进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国家提供大量新鲜血液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俗话说“扶贫先扶智”,为此,“扶智”应当从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扶贫开始做起。

2. 精准扶贫的意义

扶贫是国家对于贫困群体的基本保障,能够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家园,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基础,不仅在现代社会成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的基础保障,纵观历史的变迁不难发现,无论是国内国外,对于扶贫都具有一定的重视程度,并且通过全民素质的提高,能够帮助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在新时期下,我国所提出的精准扶贫,不仅更加具象化,而且将扶贫攻坚的难题更加落实到每一位人民的家里,为人民带来一些经济方面的保障。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湖南进行考察时,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更加完善的纲领,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1] 。成为我国新时期下的战略核心思想,反映出习总书记在扶贫攻坚工作当中长远的目光,以真知灼见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指引方向,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弱势群体的福音。精准扶贫一经提出,立刻被国家各个部门所接受和采纳,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探讨。2015年习总书记对精准扶贫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强调精准扶贫中精准的作用,精准扶贫的意义不断扩大化,对于扶贫工作的开展也愈加精细。

对于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首先想到的是传统扶贫中的粗放扶贫政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民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况突出,作的责任无法划分,其中的工作意义又被忽视,国家浪费了大量的物质基础,却形同虚设。扶贫工作在传统的方式当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扶贫项目的开展目的并不明确,一些地区甚至将扶贫的思想转变为扶农的思想,真正的贫困群体问题得不到改善,有一些地区在饱受自然灾害的侵蚀当中,为了解决问题,通常以扶贫当中对当地人民进行资助,并且帮助其移民搬迁,通过居住地的更换,对其提供生活安全保障,并且能够在居民转移的情况在扶贫工作当中,一些经济能力较强的人反而获取了利益而搬迁,真正有困难的人群却被驱赶,人民对政府产生了不信任感,导致一些上访的事件时有发生,既是扶贫政策过于表面的体现,又是基层干部工作能力的缺失,多年来饱受争议。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国家逐步提高了对于扶贫的意识程度,多次调整战略方针,扶贫工作不断得到深入开展,特别是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成为了该项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预示着国家扶贫工作的完善,也代表着我国长期扶贫攻坚拔寨的优秀成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 文化扶贫

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你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怎样捕鱼,而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文化扶贫也是异曲同工之举,就是提高人民政治思想的以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无论是科技的研发,还是对现代技术的应用,都需要文化作为基础,所以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本质需求来说,文化扶贫更加能够深入弱势群体内部,而要解决这一根本问题,通过能力的培养,为扶贫群体提供生活的基础能力,并且通过文化建设的深入探索,弱势群体也能够消除差距,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扶贫目标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帮助目标群体建设家园的同时,也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文化扶贫不仅能够在政策的推动当中,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也是对扶贫群体最为真挚的帮助,一些群体仅仅是文化程度不够,但对于生活当中具有一定的思想,无法通过理论作为基础,以实践进行展开,比如一些偏远地区的人们,能够通过种植果树或养殖作为经济交流的手段,但由于地域的束缚以及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将其思想发展到正确的社会道路,导致很多人的天赋被压抑,生活水平被迫低下,对于这种群体的文化扶贫工作更加能够顺利开展。首先是培养该人群的现代经济意识;接着指导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对其产品进行宣传和售卖,从而帮助该群体拓展视野,提供先进的技术,解决一些基础问题,不仅能够提高该群体的直接收益,在日后的发展当中,该群体更加能够具有举一反三的思维,不断从时代中吸取精华,完善自身建设,发展本地产业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后使其成为当地扶贫工作的模范代表,为贫困群体提供榜样基础。

4. 公共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当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项社会基础公益事业,能够帮助对知识有需求的群体提供良好的信息来源。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与政府所管理的公益场所,其中所收藏的书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中,不仅为一般群体提供文化服务,也可以成为某一群体的特定服务,在图书馆的构建当中,往往存有大量的具有技术含量的书籍和文献,能够帮助人们在庞杂的内容中,筛选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内容,以达到精准的效果。图书馆在精准扶贫的文化扶贫当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全面和平等的发展平台,在图书馆的文化学习中,弱势群体更加能够体会知识的意义,形成学习的氛围,为文化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文化服务单位,图书馆的经营是不收取费用的,由于提供自动借还窗口,从图书馆获取知识的时间也不受限制的 [2] 。人们在获取知识时也不需要承受经济负担,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图书馆事业在偏远地区和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已经落地生根,为当地人们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也成为了当地人们所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因图书馆系统的传统性质以及网络平台普遍性,在其中所获取知识的手段更加直观、更加便捷,不需要更多的门槛即可发现信息,而且随着现代图书馆服务的不断完善,为人们提供知识的渠道更加人性化、自动化。目前,公共图书馆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

5. 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存在的问题

5.1. 缺乏了解,知识较为空洞

现代所提及的精准扶贫对象,即是一些较为落后地区的弱势群体,对该群体的扶贫工作开展较为漫长和深化,由于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发展相比于发达城市相差甚远,并且传统观念的深入导致当地人们的思想受到约束,不能及时与现代社会接轨,难以形成文化思想,所以在开展文化扶贫当中,受到了一定的牵制。在对偏远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时,虽然初心是为人民服务,也是统筹城乡规划发展,但由于工作的开展较为盲目,图书馆中所包含了大量意义模糊的通用货,或是不切合实际的丛书,实际利用价值不高,在进行文化扶贫时,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判断能力,进行阅读的同时,导致更多庞杂的信息对其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一些人的思想更加偏激化,或是由于大量丛书的盲目供应,在筛选的过程中,往往受到阻碍,很多具有针对性的书籍被忽视,不能实现有目标的阅读计划,一些地区的图书馆在建设初期,并没有寻求当地人民的意见,也没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导致图书馆的建设较为盲目,馆藏资源质量不切实际,对于图书的管理也并不符合群众的需求,在馆藏建设过程中,往往很多丛书过于深奥,加上符合当地区域的科普图书很少,不能起到应有的价值,或是由于对目标群体的认知不足,导致很多专业书籍的内容偏离实际,达不到改善人们文化素养的基本目标,最终则对国家大量的资源造成浪费,而文化扶贫也不能深入人心,甚至一些群众对政府所做工程产生质疑,认为其是面子工程,引发社会矛盾的产生。

5.2. 弱势群体获取信息存在障碍

由于一些弱势群体所生活的环境过于落后,导致很多人并不具备使用现代技术的条件,对于现代图书馆的各项基础设施利用率过低则导致很多信息不能被有效检索,图书馆的作用形同虚设。在现代的科技发展过程中,大量科技成果应运而生,为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如何应用技术也成为了现代人们的一项考验。对于发达城市来说,人们所进行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就是应用科技成果,使用的方法已经不能对其造成阻碍,但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本身基础较为薄弱,加上图书馆的检索设备对其来说是较为深奥的,难以一时间内了解并记忆,在具有获取知识的需求的同时,却被海量的图书所困扰,造成一定的阻碍产生。很多弱势群众的生活方式较为单一化,每日的生活基本以看电视、打牌、聊天为主。由于兴趣原因,加之与书籍之间长期缺乏交流,导致图书馆的建设对其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和实际意义,对于图书当中所包含的信息也认为晦涩难懂,一旦图书馆的管理出现问题,势必造成公益项目的目的性缺失,对于当地人群造成困扰的同时,也不利于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

5.3. 缺乏长期的管理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既能够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是为人们提供获取知识的渠道。但对于一些落后地区来说,图书馆的建设虽然初心是为人民提高素质,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耐心,并且对弱势群体缺乏引导,导致图书馆的职能发挥并不完善,而且在漫长的时间当中,一旦长期的管理出现断档,势必造成图书馆的荒废。很多偏远地区的图书馆仅仅是当地干部为了做出政绩的牺牲品,并不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人们的知识需求,不能达到完全满足,还有一些地区的图书馆虽然建设较为完善,但对于当地的人口并不具有针对性,在后期的管理当中,常常由于工作人员和当地政府的放弃,导致图书馆的作用微乎其微,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维护,一些地区的图书馆建设缺乏后期对弱势群体的跟踪和维护,工作开展有头无尾,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仅仅在于图书馆建成的一段时间,不能达到长期的改善效果,文化扶贫的进度受到影响。

6. 精准扶贫下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研究

6.1. 明确目标,不忘初心

针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措施,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以提高素质为初衷,并且在扶贫的道路上不断进行观察和反思,始终坚持以脱贫为主要工作,才能找到工作的核心。在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前,应当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系统化的了解,在通过对当地弱势群体的采访和分析当中,提炼工作的精髓方向,有针对性地建设馆藏资源,建设符合当地人民群众急切需要的馆藏读物。并通过以市(县)带动镇、以镇带动村、以村带动人的层层递进的方式,不断将文化扶贫工作深化推进,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当中,除却一些传统文化书籍的推广,更加应当注重于具有实际意义的书籍宣传,比如一些对旅游开发管理、是农副产品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养殖技术图书、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少数民族运动的书籍等,对于当地弱势群体更有吸引力,同时帮助的意义更加重大,能够直观为其提供经济收入的指导,是改善当地综合环境的保障,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培训,明确其社会责任意义,确保对于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能够更加深入开展,并且加强服务意识的提高,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贴近生活,符合人们需求的服务要求。

6.2. 结对一对一帮扶

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家庭开展帮扶活动,通过一对一的文化帮扶方式,即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求先了解扶贫对象家庭种养殖及兴趣爱好,引导其到公共图书馆查阅相应的技术图书,并担任其“学科馆员”,指导期获取技术知道的同时,帮助其借助现代化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时推销自己为数的不多的“绿色食品”,以达到增加收入的同,宣传当地得天独厚的田园文化生活。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采取定期对帮扶对象进行走访调查、网络视频了解等督促活动,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文化学习习惯,并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变化情况,明确帮扶对象的真实需求,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更加能够将服务的开展精确化,为帮扶家庭的子女提供书籍或是借书卡和物资等方式,培养家庭良好的学习和使用公共图书馆氛围,能够使弱势群体到图书馆能得到直接的帮助,收获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形成信任感。

6.3. 提供技术指导

对于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除却一些必要的物质因素外,应当注重于精神世界的建设。通过对弱势群体家庭的技术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其综合能力,并且加强现代化意识的形成,对于图书馆所涉及的一些设备的使用,应当进行培训,并且在设备附近张贴使用说明,完善对于技术的解读工作,为弱势群体提供绿色的沟通渠道,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及时被发现和处理,并且对于弱势群体的电子设备使用技术进行培养通过电子设备传输的方式,帮助弱势群体足不出户,就能在家体验图书馆的方式,为人们带来更加便利优质的服务,大力开发手机图书馆或是电子阅读平台,通过工作人员对书籍的编排,为人们的阅读提供更加舒适的享受。针对弱势群体理解能力有限的问题,邀请相关种养技术专家到图书馆先进行理论解读,再到田间地头进行手把手地技术指导,使弱势群体真正体验到文化知识既可以提高生产技能,又可以提高收入,从而使弱势群体对公共图书馆的向往及积极利用,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人为弱势群体脱贫致富的作用。

7. 结束语

精准扶贫工作当中,文化扶贫是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也是日后得以持续发展,长期改善当地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图书馆的建设更加具有针对性,为弱势群体提供可行性建议,培养其在新时期下的生存能力,为国家消除不均衡发展的因素,提供长治久安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曲蕴马春. 文化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 图书馆杂志, 2016, 35(9): 4-8.
[2] 王尧.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6, 1(5): 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