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Qua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DOI: 10.12677/ASS.2019.82044, PDF, 下载: 888  浏览: 1,68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周晓晶, 于晓秋, 魏玉芬, 野金花, 田 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黑龙江 大庆
关键词: 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新工科Employment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New Engineering
摘要: 对现有的与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进行查阅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形式,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全面性、层次性、个性化及可操作性原则,结合相关专家的就业管理经验,探寻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各种因素,构建“四维一体”毕业生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最后对高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政府优化教育、就业政策等方面给出建议。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and comb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evaluation of graduate employment quality, we explored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relevant experts in employment management, following the scientific, oriented, comprehensive, hierarchical, personalized and operable principle by designing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 forms. We build a “four-dimensional” graduate employ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four first-level indicators, 13 secondary indicators, 40 three-level indicator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talent training mode, government optimization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policy.
文章引用:周晓晶, 于晓秋, 魏玉芬, 野金花, 田宏.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2): 293-29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9.82044

1. 国内外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九大报告强调“提高就业质量”,意味着今后就业不仅要关注就业数量的增长,更要重视就业质量的提升。客观地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全面地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能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为高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证资料,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真正实现高校毕业生“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国外对于工作质量或就业质量是以劳动经济学作为理论视角开展研究。国际劳工组织(ILO)提出了广义的工作质量定义,倾向于包括工作关系、劳动力市场制度及政策和社会经济背景信息等。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工作”的概念,包括促进劳动权利、就业、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等四个目标。欧洲基金会界定了工作和就业质量的三个方面:社会的、团体的和个人的。从社会的来说,高的就业质量意味着社会收益(spin-offs)。欧洲国会将工作质量划分为两个广泛的领域,就业质量和工作质量。就业质量是指潜在影响工人们幸福感的就业关系的那些方面:这些是与就业合同、报酬和工作时间,以及职业发展相关的所有方面。工作质量是指工作活动自身以及它产生的条件是如何影响工人的幸福感的,例如自主性、强度、社会环境、物质环境等。

我国业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一些探讨,如河北师范大学刘素华教授构建的共14个指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简称刘标) [1] 。张耀祥以顾客满意度为理论基础,设计政府、用人单位、毕业生三方满意度的指标体系 [2] 。杨河清和李佳通过借鉴刘素华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国际劳工组织所编制的衡量“体面劳动”的指标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有工作条件、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下设12个二级指标 [3] 。彭世武认为就业质量是一个衡量劳动者在整个就业过程中的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 [4] 。吴旭丹认为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应更多的考虑人的价值实现的诉求,从而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来分析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 [5] 。黄炜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就业能力、个人特征、就业环境和就业期望四个因素对就业质量影响最大的结论 [6] 。冯庆媛在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时,从高校的角度出发,认为应从就业率、薪酬水平、毕业生供需比、社会满意度和就业结构六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就业质量评价,这六个一级指标下又设10个二级指标 [7] 。朱钧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剖析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关系,初步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8] 。雷勇研读麦可思公司发布的我国以及湖北省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数据发现,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指标中,就业率与其他主要就业指标并不呈正相关,其中涉及的音乐院校、部分音乐类专业的就业数据,甚至呈现出自相矛盾的现象 [9] 。邬伟三从统计模型的角度出发,运用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方法,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12年和2013年高校毕业生数据选取适当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比较了两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 [10] 。

2. 开展毕业生质量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获得毕业生质量信息,提高毕业生质量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开展毕业生质量评价是获得毕业生质量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不仅可以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判断,而且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是分析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革方案的重要依据。开展毕业生质量评价的意义和作用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

l) 诊断作用:能够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学校更直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基本结构、培养方法等层次的要求,主动地进行学术研究改革,全面提高授课育人的能力,按照用人单位要求增强人才培养素质。

2) 激励作用:学校在了解了用人单位对高等教育的预期目标及学校在人才培养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全面了解自身水平,有的放矢,扬长避短,进行相应改革、调整等,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3) 控制作用: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结果报给学校,可以实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4) 比较作用:可以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从而得出本校与外校之间、本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存在的差距,可以弥补存在的不足,以便于今后招生工作和就业工作的开展。

3. 构建“四维一体”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新工科建设、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新工科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硬实力呼唤新工科建设。高等教育的地位由基础支撑到支撑引领并重、发展阶段由大众化阶段到普及化阶段转变、环境格局转变为全球舞台、国际坐标及国际竞争,伴随着这些变化,本科教育目标凝练为掌握知识、磨练能力、培养责任感及自适应学习,就业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也随之改变。

将就业质量影响因素整理成如图1流程图的形式。

根据就业质量影响因素,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 [12] - [19] 。

4. 建议与对策

对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在就业质量评价和就业促进给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监管起到一定的决策辅助作用 [20] [21] [22] [23] 。

从用人单位层面来说,要客观看待来自各个院校的毕业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并避免视毕业院校级别给予不同薪资,相反应该关注毕业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和适应岗位的能力。

Figure 1. Structure chart of factors affecting employment quality

图1. 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结构图

Table 1. Evaluation systems of 40 three-level indicators

表1. 4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要强化办学特色,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更新多方联动协同与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抓住大数据时代发展特点,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动态优化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在蓬勃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背景下,基于能力成果(OBE)导向设置课程体系,召开师生座谈会,邀请企业行业代表、学生代表参会,按照实际应用、行业标准、动态发展等给予建议,院系听取意见集体讨论后适当合理采纳,释放自主学习空间,根据就业中的行业和企业特点适时适势优化整合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尝试科科带教学案例或实验或课程设计,组组有研究性教学,有计划推进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层次关系,有效推进、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大学生学习方法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知识更新和职业转变。

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实验室,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顶岗实习及其他各种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稳定增加社会实践基地,坚持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共建基地、互相兼职等合作形式。

产教深度融合,院企协同育人,充分调动多方主体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有序推进协同育人,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校内,鼓励相近相关专业交叉融合,有效整合资源,互进创新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互认学分。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研究,提倡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局限于课堂的教学,走出校园进入企业,置身行业一线,尝试企业常驻校园,家庭参与管理,实行学术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指导、一对少、精英式培养。提高专兼职教师素质。

同时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建立有效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特别重视困难群体帮扶,实时发布或举办专场招聘大会。科学完善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基础,可考虑就业指导服务机制、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指导教师师资情况、就业指导人员培训情况等来衡量提高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对学生来说,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好贯穿始终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锻炼良好的个人品格,从入学就开始培养诚信意识、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组织管理、学习能力、心里素质、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社会责任等。

高校要深刻领悟德才兼备、德学兼修的育人要求,明确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根本性问题,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输送出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各类人才。

基金项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教研课题——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 楚旋, 张莉. 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述评[J]. 现代教育科学, 2016(4): 137-141.
[2] 张瑶祥. 基于三方满意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3(5): 82-83.
[3] 杨河清, 李佳.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人才, 2007, 15(9): 28-29.
[4] 彭世武. 构建适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探索[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 8(5): 23-24.
[5] 朱钧陶. 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 高教探索, 2015, 5(13): 109-112.
[6] 黄炜, 方玖胜. 基于层次分析法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评价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2): 29-31.
[7] 冯庆媛.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 2010, 5(8): 18-23.
[8] 吴旭丹.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辽宁师范大学, 2008.
[9] 雷勇. 进一步完善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基于麦可思公司对音乐院校就业数据分析的思考[J]. 科教导刊, 2016, 1(6): 167-169.
[10] 邬伟三, 崔凤午.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0(2): 26-31.
[11] 李巧巧.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2] 刘范一. 校企双方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实证分析与启示[J]. 教育导刊, 2012(9): 69-72.
[13] 杨其勇, 张杰. “五个满意”: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的思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38(1): 151-155.
[14] Liwicki, S., Tzimiropoulos, G., Zafeiriou, S. and Pantic, M. (2013) Eule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101, 498-518.
[15] 陈曦. 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1.
[16] Saaty, T.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cGraw-Hill Inc., New York, 89-137.
[17] 伍亚华.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J]. 蚌埠学院学报, 2014, 3(2): 24-28.
[18] 李想.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 高校辅导员, 2014(4): 52-55.
[19] 王艳伟. 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考虑的六个维度[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9(2): 87-90.
[20] 何蔚超, 高希, 杨鑫. 三方满意度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J]. 科教文汇, 2015(11): 134-135.
[21] 周章明, 曾鸿鹄, 王敦球. 基于全面质量观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探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4(11): 43-45.
[22] 丁先存, 孙雁南. 大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素探析——以就业中社会适应性为导向[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4(6): 121-126.
[23] 叶洪选, 丁学平, 陈华喜.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以铜陵学院为例[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1(2): 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