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色小镇发展路径与策略
Development Path and Strategy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Shaanxi
DOI: 10.12677/HJAS.2019.94038, PDF, HTML, XML, 下载: 923  浏览: 1,888 
作者: 雷 娟*: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西 西安;海江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 杨凌
关键词: 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发展对策发展路径Characteristic Town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Development Path
摘要: 本文分析了特色小镇内涵,总结了国内外特色小镇的经验,针对陕西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特色小镇发展路径和特色农业小镇发展的策略,对指导陕西特色农业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haracteristic towns,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town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Shaanxi Province.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文章引用:雷娟, 海江波. 陕西特色小镇发展路径与策略[J]. 农业科学, 2019, 9(4): 247-252.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19.94038

1. 引言

特色小镇是产业特色鲜明、区位优势突出、生态条件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完备的区域产业聚集区,也是产业定位、品牌效应、文化特征、社区功能等高度融合集聚区,是当前培育乡村振兴新载体、新模式的重要途径。特色小镇通过发展差异特色产业和高端产业,促进创新创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特色小镇作为城镇体系之外的创新发展模式,在引领小镇发展过程中推进了原有城镇体系和城乡政策的改革创新。近年来,我国经过政策引领和实践创新,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了新型城镇化创新路径中最为重要的模式和载体,对转变地方发展模式,促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陕西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深远的农耕文化和历史传承,陕西也是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较快、经验丰富、成效显著的区域,为了更好地推进陕西特色小镇健康可持续发展,明确陕西特色小镇发展思路,研究陕西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对策,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从而有效推进带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2. 特色小镇发展及其内涵

特色小镇的探索从始至终都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与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小镇建设密切结合 [1]。以突出产业特色的小镇建设一度增强了村镇的经济实力,并很快从珠三角、长三角逐步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在促进乡镇集体经济迅速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梳理特色小镇的大事件,从时间轴线和战略决策可以显现特色小镇的重要地位。2014~2015年,浙江省把特色小镇建设确定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工作;9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赴浙江专题调研了特色小镇;年底,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特色小镇工作给予肯定。这一系列的活动为2016年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国家政策奠定了基础。2016年7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10月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随后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一系列政策出台,促使全国各地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情不断高涨。

近年来出现的“浙江现象”,作为浙江经验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特色小镇是浙江块状经济的升级换代,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充分证明了特色小镇的在推动板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特色小镇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具有极强的集聚性和专业性,产业功能更强烈,成为了产城融合的新型聚落单位 [2]。

可见,特色小镇是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综合体,形成以人为本、产业定位、文化积淀、产城融合、“三产互动”、“四化”联动等特色,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人文性、包容性与持久性。

3. 国内外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

3.1. 国外特色小镇发展经验分析

国外特色小镇建设成功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经过长期探索不断将工艺技术进行传承,促进特色产业资源累积,在建设中不断融入自己的文化特色,从而形成自己鲜明特色的文化小镇,并利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结合,使这些特色小镇在国家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3]。比如法国格拉斯小镇,该小镇以香水为主导产业极大提高了市场知名度,使得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是设施完善、服务规范。纵观世界著名小镇的实际发展情况不难发现,其大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在当地产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企业与当地政府部门共同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及发展平台,这些特色小镇不仅具有休闲、娱乐、旅游等方面的功能,更是在小镇的建设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服务功能。比如瑞士达沃斯小镇与新西兰皇后小镇,其周围的交通设施都比较齐全,拥有火车站及机场。

三是产业引领、经济发达。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规模与风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其在建设过程中与大城市的发展规划有明显的区别,通过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小镇规划方案,将小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适宜居住、产业丰富的特色小镇 [4]。法国格拉斯小镇以生产香水为主,拥有香奈儿5号等世界知名的香水,该项产业每年为小镇创造的财富超过6亿欧元。

3.2. 国内特色小镇典例经验

3.2.1. 浙江特色小镇

浙江特色小镇的特点非常明显,概括起来就是特、色、小、镇四个字。一是特。特色小镇突出“特”字,主要指产业要有特色,以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为核心,以产业立镇,以产业兴镇。特色小镇要发展的产业就是生态、绿色和可持续的产业,比如传统的袜业小镇向袜艺小镇转型。二是色。“色”就是绿色,是指环境要好。这个环境好不是简单相加,生搬硬拼,而是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是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一体化的特定区域。三是小。“小”是指特色小镇的规划面积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不要求面面俱到,力求小巧,力求“精而美”、“一镇一风格”,凸显“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四是镇。“镇”是指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没有行政建制,主要是以块状经济为建设主体,即以现有产业集聚区为基础而非行政建制小镇为主。它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载体,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也是中国发展中的经济地标和人文地标。

3.2.2. 贵州特色小镇

贵州特色小镇围绕“生态、生产、生活”主题,在构建美丽乡村、绿色小镇、山水城市、和谐社区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蓝图过程中,形成了贵州特色小镇发展经验,主要体现在:一是构建山地特色体系。贵州根据自身“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整合“以山为主、一水为辅”的自然景观,做精做美新农村,以山地绿色农业为主,以县城为节点、以小镇为载体,构建离土不离乡、不离土不离乡的就地就近发展路径,积极培育新兴战略产业,促进村镇、景区、园区互动融合发展,实现宜居宜游。二是围绕产业做足文章。贵州特色小镇建设支撑,产业在农村,打造“一镇一品”,化解小镇发展“空心化”难题。如打造“生态田园、茶旅一体”的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贵州仁怀市茅台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传统产业为载体,让特色小镇具备“真特色”。三是立足生态奋力崛起。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贵州后发赶超的核心争力之一,贵州省围绕绿色发展出台了全国首部绿色小镇建设和评价的地方标准,始终坚守“生态底线”突出“绿色发展”成为贵州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一大亮点。

3.2.3. 江苏特色小镇

江苏省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节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纽带,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强化特色小镇产业支撑,在挖掘文化传统、培育产业品牌、营造宜居生态上独树一帜,主要经验表现在:一是以乡村建设相融合。特色小镇建设接地气,融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发展,比如生态环境天然的桠溪崇尚“慢文化”;甪直镇保留了古宅老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等具有水乡特色和民俗风情的建筑物。二是以产业为基促发展。特色小镇是产业集聚创新的载体,通过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比如淮安盱眙龙虾小镇,通过“虾稻共生”探究出一条增收致富路,不断铸品牌、定标准、抓质量、打造产业链,培育出品牌价值169.9亿元的“盱眙龙虾”。三是以乡村文化为领拓品牌。江苏特色小镇强调文化植入,深度挖掘文化功能,不断培育新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色文化。如南京大塘金婚庆文创小镇结合婚庆市场需求及自身优势定位为“承载婚庆文化、婚庆旅游、婚庆休闲度假”的产业集聚区,打造功能齐全、体验丰富、文化气息浓厚的乡村休闲地,迎合南京近郊旅游人群需求的多元化。

4. 陕西特色小镇发展问题

4.1. 政策支持偏均等

在政策支持方面,陕西给予每个小镇每年资金支持和土地指标等政策导向过于均等,造成小镇之间竞争不够,积极性不够;在社会宣传方面,陕西依然以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和工业制造类小镇为重点,对于发展信息经济、环保、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后起之镇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

4.2. 建设特色不鲜明

各个小镇之间建设质量差异巨大,特色不明晰,发展中存在即没有按照规划进行建设,也没有依据自我传统特色进行整治提升品质,目前存在房屋的建设质量又极低。同时各小镇建设或规划上特色不够鲜明,地域辨识度低,未利用到当地特色。

4.3. 监管体系较薄弱

对于项目支持的小镇的审批备案、建设施工、验收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存在审批条件、环节及部门多,时间长。同时陕西特色小镇建设的考核标准有待提高,现行的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建设、组织机构建设、社会评价等四项指标,并不能体现小镇的特色建设,需要加入建设成效应该综合社会、经济、生态、文化效益等内容,并突出每个小镇的特色,提高考核标准。

4.4. 规划建设周期短

陕西特色小镇建设周期短,必然造成建设质量的粗糙。同时规划目标设置的门槛过低,基本是改善市政和公服设施,不满足特色小镇的建设标准,其长远发展将会受限。

4.5. 部门协调差异重

目前,各单位、部门在建设特色小镇项目建设环节中相互衔接不够,建设、审批、土地、交通等部门相关诉求对接缓慢,部门间,乃至部门内部涉及多科室的审批事项都远未形成“一窗受理、同步审批”格局。部门之间诉求差异较大,这种现状将加重特色小镇建设重复性、变化性。

5. 陕西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5.1. 技术支撑,专家指导

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技产业的支撑作用,将新型产业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带动特色小镇的经济腾飞,引领陕西城镇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构建创客空间。在互联网背景下,一大批努力把各种创意变成现实或者把创意变成产品的创客快速涌现,他们迫切需要社会给予发展空间,因此,立足陕西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技术需求,通过提供创客空间等环境,吸纳科技人才入驻陕西特色小镇,推动陕西特色小镇更健康、更有质量的发展;二是借力网上平台。依据陕西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定位,支持部分特色小镇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网上信息发布及签约交易等功能,形成网上市场,推动互联网技术与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与接轨,吸纳大城市的人才和企业的进驻。三是强化支持政策。政府支持与谋划科技项目,对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进行调研,讨论并提出解决特色小镇发展的困难,不断推动特色小镇与时俱进。

5.2. 竞争排序,优胜劣汰

逐年减少“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学习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模式,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四个程序完成“特色小镇”创建。首先,通过“自愿申报”的小镇进行一般的扶持,适当给予优惠政策;继而通过“分批审核”淘汰一部分特色建设不明显的小镇;对于审核通过的小镇重点扶持建设,严格执行年度考核和验收命名制度,对不符合特色小镇内涵特征、投资带动作用弱、建设项目少等的特色小镇政策扶持予以调整,撤回原奖励或预支的新增建设用地。同时,在特色小镇内部应定期分行业、分区域、分主题组织开展培训,加强特色小镇经营主体间的交流与互鉴。

5.3.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

目前,陕西大部分特色小镇建设由政府主导,企业、员工积极性不强,需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治理模式,不断增强企业及各单位等的主导权,激发企业员工的能动性。政府做好规划引导,主要提供硬环境和部分软环境,如税收、金融、人才等政策环境以及健全的法制环境等。

5.4. 产城一体,保证质量

特色小镇不同于传统上的产业园区,应尽量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如在产业上注重基础产业的扶持,在服务上注重完善休憩休闲、生态宜居等功能。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对高端要素依赖度较高,而高端要素包括的高端人才的吸引应从特色小镇的物质环境建设突破。按照“先生态、后生活、再生产”的原则,把握生态底线,充分挖掘文化功能,要把文化素材穿插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去,培育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及农耕文化等。

6. 陕西特色农业小镇发展策略

6.1. 顶层设计先行

突出规划引领,发挥我省各地比较优势,依托产业特色鲜明、区位优势突出、生态条件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完备的特色产业聚集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方向,以“文化为魂、风光为韵、产业为基”为主线,逐步打造以农村特色产业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一村一品、休闲农业、民俗文化、农事景观等于一体的农村特色小镇。

6.2. 坚持以农为本

把产业发展摆在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位置,发挥各自优势,立足特色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突出市场导向,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大力培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并在此基础上打破镇域村组界限,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体验融合发展,并在解决“有”的基础上,注重解决“优”和“特”的问题。

6.3. 丰富产业内涵

发挥陕西各地资源优势,结合陕北黄土高原风情、关中农耕民俗文化区、陕南山水风光区三大地域特色。沿路、进城、靠景、依产布局特色小镇的发展,打造农业区域特色产品品牌,挖掘历史农耕村落文化,构建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

6.4. 注重乡村兴镇

积极实践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打造智慧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依托乡村生态田园风光,构筑一批留得住乡愁、听得见乡音、闻得到乡味、感受得到乡情的乡村产业小镇。

7. 结语

陕西历史文化悠久,地域生态文化多样,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小镇的天然特征。特色农业小镇的发展也是助力陕西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此,统筹资源,坚持以农为本,丰富产业内涵和产业发展模式,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目标,做好发展规划,聚焦特色农业发展,立足陕西一村一品发展雄厚基础,陕西特色农业小镇将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将成为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典型范例。

参考文献

[1] 史云贵. 当前我国特色小镇的功能与路径创新[J]. 国家治理, 2017(2): 18-27.
[2] 单彦名, 马慧佳. 全国特色小镇创建培育认知与解读[J]. 小城镇建设, 2016(11): 20-24.
[3] 张银银, 丁元. 国外特色小镇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借鉴[J]. 小镇建设, 2016(11): 29-36.
[4] 赵庆海. 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 人文天下, 2017, 36(22): 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