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上海之梦》创作技法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Creative Techniques of Jiang Tian’s Works “Shanghai Dream”
DOI: 10.12677/ARL.2019.82006, PDF, HTML, XML, 下载: 917  浏览: 3,029 
作者: 曹钰青: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关键词: 江天《上海之梦》和声音乐结构Jiang Tian “Shanghai Dream” Harmony Musical Structure
摘要: 钢琴组曲《上海之梦》是一部通俗钢琴作品,作品包含《上海之梦》、《古老的灵魂》、《抚慰》、《丝路》、《我的童年》、《夕阳》、《挚爱》、《安魂曲》、《秘密愿望》、《幻想曲》、《别离在此时》共11首作品,(还有一首《春之舞》没有刊登在《上海之梦》的书籍中)。笔者将以这本出版的书籍中的作品为例,分析其作品的音乐结构。
Abstract: Piano suite “Shanghai Dream” is a popular piano work, including 11 works such as “Shanghai Dream”, “Old Soul”, “Compassion”, “Silk Road”, “My Childhood”, “Sunset”, “Loving”, “Requiem”, “Se-cret Desirement”, “Fantasy” and “At this Time of Separation”. (There is also a “Spring Dance” not published in “Shanghai Dream”.) The author will take the works published in this book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music structure of his works.
文章引用:曹钰青. 江天《上海之梦》创作技法分析[J]. 艺术研究快报, 2019, 8(2): 29-33. https://doi.org/10.12677/ARL.2019.82006

1. 引言

美籍华裔钢琴家江天,出生于中国上海,四岁习琴,后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1]。16岁更是凭借俄罗斯著名钢琴大师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为英国广播公司(BBC)所拍摄的音乐纪录片声名鹊起。1981年在美留学,在美国期间曾获得多项国际比赛大奖。他曾与多个世界著名交响乐队合作演出,公开演出足迹遍布多个国家,同时还是世界著名的哥伦比亚演出公司签约的华人钢琴演奏家 [2]。《纽约时报》曾评价:“技巧辉煌,令人钦佩,演奏诠释完美;色彩缤纷且充满活力”。丰富的交响乐队演出经历,使得江天对于钢琴的色彩及音响效果了然于心,其作品中大量的分解和弦和和声构织出一幅绚丽的音响效果图。

2. 和声分析

与世界各国顶级交响乐队合作演出的经历,使得江天对于音响效果的塑造以及色彩和声的运用可谓了然于心、得心应手。《上海之梦》的11首乐曲,使用了流行钢琴音乐创作手法,风格类似于理查德·通俗,古典与现代结合,东方与西方结合,乐曲浪漫、流畅、优雅、华美,旋律悠扬、和声简洁、音色辉煌,充满了真情实意。从和声运用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江天作品的特别之处。声部织体并不复杂,低声部使用分解和弦或者柱式和弦;高声部的旋律创作中,作者秉承着简洁、悠扬的创作风格,突出钢琴音色的设计,充分表达由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触键所产生的更活力、明亮的钢琴音色。按低声部织体写作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使用低声部使用分解和弦创作的作品和低声部使用柱式和弦创作的作品。

2.1. 低声部使用分解和弦创作的作品

钢琴组曲《上海之梦》的11首乐曲,低声部使用分解和弦织体创作的作品有:《上海之梦》、《古老的灵魂》、《丝路》、《我的童年》、《夕阳》、《挚爱》、《秘密愿望》、《幻想曲》、《别离在此时》。如作品《上海之梦》中,作者仅仅使用I、II、V、VI四组和弦的分解完成了整部作品的创作,使得声部织体十分干净、简单,这种简洁、干练的创作手法更能够凸显出钢琴的音色以及音响效果。

2.2. 柱式和弦创作的作品

11首钢琴曲中,低声部使用柱式和弦创作的作品有《抚慰》、《丝路》、《安魂曲》。如作品《安魂曲》全曲采用柱式和弦和八度和声创作这种宗教音乐的创作手法,作者通过别具匠心的和弦设计意图充分表达自己作品突出和弦色彩效果的特点。这首乐曲为c和声小调,作品中充分七和弦、九和弦以及重属和弦与均匀缓慢的节奏去塑造出一种的低沉而缓慢、庄严而肃穆的情绪(见以下谱例)。

以下谱例图1所示,第二小节的后两拍使用了v7/v、v56/v两个重属和弦,听觉上造成一种情绪波动、揪心的感觉,之后解决到了下一小节的省略三音的属七和弦。

Figure 1. Spectrum example 1

图1. 谱例1

Figure 2. Spectrum example 2

图2. 谱例2

以上谱例图2所示,第四小节是一个属九和弦,在第五小节解决到主和弦。属九和弦的复合型的功能意义使得听觉上织体更为丰富,增加了音乐的色彩。

3. 调式调性分析

仔细聆听《上海之梦》的每个作品我们会清晰地感受到旋律有着我们熟悉的东方音调,部分作品使用了中国的曲调和西方大小调体系去创作,下面我们将作品分为中国曲调作品和西方风格作品去分析调式调性。

3.1. 中国曲调风格作品

中国曲调风格的作品有:《上海之梦》、《夕阳》、《我的童年》、《幻想曲》(A大调)。《上海之梦》是G宫五声民族调式,是其中唯一的一首完全使用民族调式创作的作品;《夕阳》是在F大调的基础上使用中国的曲调创作;《我的童年》是在C大调的基础上使用中国的曲调创作的;《幻想曲》是在A大调的基础上使用中国的曲调创作的。这四首乐曲听起来有一股东方的风情,作者在大调的基础上加以中国曲调创作,使乐曲听起来有中国风味又没有脱离西方的作品框架。作者选择大调去创作中国曲调风格的作品正是因为他在“美国公共电台对旅美钢琴家江天访谈录”中提到的:“我的父亲是位歌剧演唱家,他接受的音乐教育是西方的。但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西方音乐当然是被禁止的,所以他无法演唱歌剧,只能转而演唱样板戏。当时的音乐都是为共产主义宣传服务的,所以都是明亮的大调音乐”,“因为大调是正面积极的。比如说,我的专辑《上海之梦》中的《夕阳》这首曲子,就基本是在大调的基础上创作的。没有悲伤,大家欢天喜地” [3]。大调明亮、坚定,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上海的美好回忆和对祖国的热爱。

3.2. 西方风格作品

西方风格的作品有:《古老的灵魂》、《抚慰》《丝路》、《挚爱》、《安魂曲》、《秘密愿望》和《别离在此时》。其中《古老的灵魂》为bE和声小调;《抚慰》为bA和声小调;《丝路》为bG和声小调;《挚爱》为bG和声小调;《安魂曲》为#c和声小调;《秘密愿望》为bG和声小调;《别离在此时》为D和声大调。七首钢琴曲除最后一首《离别在此时》之外均使用和声小调进行创作,和声小调的运用使乐曲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于古典音乐的热爱。乐曲风格听起来忧郁的有《古老的灵魂》、《抚慰》、《安魂曲》、《秘密愿望》;优美且令人向往的有《丝路》、《挚爱》、《离别在此时》。

4. 音乐结构分析

钢琴组曲《上海之梦》的作品曲式并不复杂,多为复三部曲式。根据中部的材料分为带有展开性中部和对比性中部的作品。

4.1. 展开性中部的作品

使用展开性中部的作品有:《上海之梦》、《古老的灵魂》、《抚慰》、《丝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作品《上海之梦》。《上海之梦》为复三部曲式。呈示部为(1~64)小节,由两个乐段A和B构成。第一乐段为A乐段,第一乐句8小节为第一主题a构成,结束在徵音上;第二乐句8小节,为对比乐句,使用对比材料第二主题b,结束在商音上形成了一个属对比;第三乐句8小节,使用的也是材料b,由b材料的变化而成,我们称之为b1。第二乐段B乐段也对称地分为三个乐句:第一乐句8小节为材料a;第二乐句8小节,材料来源于第一主题为c;第三小节8小节,是材料c的变化。展开部为(65~104小节)分为两个乐段C和D。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第一乐句为材料a;第二乐句来源于材料c,使用了缩小模仿的手法,将每小节材料浓缩为一个音然后合起来创作成新的旋律构成了材料d;第三乐句是b材料变化而成;第四乐句也是b材料变化而成。从这个乐段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似乎想要将A、B两个乐段的内容联合起来加以变化形成展开部的第一乐段。第二乐段将第一乐段的二、三、四三个乐句的内容加以变化又做了一次陈述。再现部(105~118)小节,再现部只有两个乐句,为a材料,规模很小但是最后一个乐句没有结束完给人一种未完待续的感觉让人意犹未净。从材料来看,其实只使用两个材料,第一主题a与对比的第二主题b。a材料一直以原型出现,c材料来源于a材料;d材料又来源于c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主题在不断变形。第二主题b则是每一次出现都会进行加花改变部分旋律,以变化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首乐曲由主题变形而成。其特点为材料之间联系紧密,相互联系。

4.2. 对比性中部的作品

使用对比性中部的作品有:《我的童年》、《夕阳》、《挚爱》、《安魂曲》、《秘密愿望》等。代表作品《夕阳》是复三部曲式。呈示部(1~24)小节,分为A乐段和A’乐段。第一乐段A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6小节使用第一主题材料a;第二乐句使用第二主题材料b.。第二乐段A’乐段的材料来源于第一乐段,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8小节,使用材料a;第二乐句仅仅两个小节,为材料b的开始部分,使用了一个缩写的方式,使为了使乐段避免成为复乐段的关系,听觉上也保留了主题材料的新鲜感。展开部(25~40)小节,只有一个乐段构成,含有两个乐句,第一乐句9小节使用了新的对比材料为c;第二乐句7小节是由b 材料变化而成的,将a材料及b材料做了一个融合比如说a材料的节奏型和b材料的音高结合在一起加以变化形成,作为展开部的部分,变化也是比较大的,为了能够产生更强烈的对比。再现部(40~69)小节由两个乐段A和A’’组成。第一乐段两个乐句,材料完全来自于A乐段;第二乐段就一个乐句构成,由6小节的材料a和其扩充的5小节结束构成。

5. 结语

通过对于钢琴组曲《上海之梦》的音乐结构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和声的创作无疑是江天作品区别于他人的明显特征,他的作品有着出色的和声音响效果,将钢琴的音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调式调性上作者选择用大调创作明亮的中国风,表达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及自豪,用和声小调创作西方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又体现了作者对于浪漫主义情怀的热爱;曲式及音乐结构的设计上,曲式结构简单,音乐材料发展紧密,环环相扣。这些特点都反映了其简洁、干练却又音响效果出色、旋律悠扬而诗意的风格特点作者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突出表现钢琴的音色和和声音响效果,表达了对于钢琴、对于音乐、《上海之梦》以其出色音响效果征服了太多的听众,那么这种创作手法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百忙之中抽空帮我们解决学业上的难题!感谢我的同学的无私帮助!谢谢所有帮助我的人,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 刘丽娟. 钢琴家江天的“上海之梦” [J]. 音乐爱好者, 2010(6).
[2] 顾韫玉. 钢琴家江天的“上海之梦” [J]. 音乐爱好者, 2013(6).
[3] 江天. 钢琴组曲《上海之梦》[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