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乡村振兴环境下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研究
Research on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ystem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Weifang City
DOI: 10.12677/HJAS.2019.99107, PDF, 下载: 761  浏览: 2,03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林秋慧, 陈婉梅*: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 福州
关键词: 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Rural Revitalization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ial System
摘要: 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潍坊市在党提出的这一背景下,需进一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努力做到农业上的提质增效,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因此本文将在潍坊市农业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潍坊市农业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构建潍坊市农业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Abstract: The policy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vides a brand-new platform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proposed by the party, Weifang City need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strive to improv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 agriculture,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overall goa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Weifang C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Weifang City, and finally construct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ystem of Weifang City’s agricultural industry.
文章引用:林秋慧, 陈婉梅. 潍坊市乡村振兴环境下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研究[J]. 农业科学, 2019, 9(9): 752-759.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19.99107

1. 前言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转型期,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走优质、绿色、安全、环保的现代农业之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资本、技术创新和组织形式的融合,要求更好地利用先进生产技术、机械装备及高端人才等现代要素,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升农业产品竞争力,最大程度地获取生产利润。近几年,潍坊市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不断实现质量兴农,以品质促发展,不断打造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和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区。同时,坚持做品牌为重要出路,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而在三产融合方面,引入“新六产”理念,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而“一带一路”又为沿线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农业食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潍坊市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及“一带一路”的机遇下,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努力做到农业上的提质增效,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因此本文将在潍坊市农业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潍坊市农业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构建潍坊市农业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 潍坊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农业产值增长平稳,趋于平缓发展

据潍坊市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2017统计公报),2017年潍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585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95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减少3.32%。如表1所示,潍坊市近六年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平稳,并趋于平缓,进入“零增长”阶段,即通过扩大土地面积、增加大农产品生产效益后,其人口与经济均应进入一种生产与消耗增长为零的平稳状态。而2017年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减少了3.32%,可见,潍坊市农业的发展状态急需通过扩大社会资本投入、提高技术创新以及变更组织形式来加速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Table 1. The output value of GDP and agricultural,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of Weifang City in 2012~2017

表1. 潍坊市2012~2017年GDP产值和农林牧渔产值

数据来源:潍坊市统计年鉴。

2.2. 农业经济结构稳定,需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

据《2017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的农业产业的产业结构分布不完善,农业、牧业占主体,林业、渔业及相应服务业作为补充,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表2可以看出,2017年农业产值有所下降,降幅为14.27%,林业产值和牧业产值稳定增长,2017年略为下降,降幅分别为5.07%、3.93%,渔业产值、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了68.62%、56.46%,需要大力扶持。整体来看,第三产业比值上升,一二产业比值有所下降。党的十九大会议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而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走优质、绿色、安全、环保的现代农业之路,就需要利用先进生产技术、机械装备及高端人才等现代要素,扩展农业生产空间,完善农业产业结构。

Table 2. Details of the output value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in Weifang City from 2012 to 2017

表2. 潍坊市2012~2017年农林牧渔产值明细

数据来源:潍坊市统计年鉴。

2.3. 财政支持、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据《2017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潍坊市2017年全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678亿元,比2016年增加6.44%,而用于城乡社区、农林水支出为132.2亿元,低于2016年的135.4亿元的支出。总体上,财政对城乡社区、农林水的支持力度下降,相比农业大市的地位来讲,财政支持力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全市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田排灌溉体系,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机装备水平也不断提升,主要农作物机耕、机播和机收程度在2016年底分别达到了99%、84.1%、76.3%。

2.4. 农产品加工物流、农业服务业发展积极成效

潍坊市的农产品加工业基础扎实,农产品加工总值居全省第一位,拥有进出口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就有400多家,可以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潍坊市拥有领先的农机装备制造业,享有“中国农业机械之都”和“中国农机城”的美誉,农机装备主机生产企业330多家,农机销售企业95家。另外,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取得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相结合的多层次发展格局。

潍坊市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2016年全市大田托管面积36万亩,占高标准农田面积的5.3%,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45万亩,占高标准农田面积21.3%。休闲农业格局初步形成,全市拥有大量特色休闲农业综合性园区,多处全国、全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外向型农业服务发展积极成效,东亚畜牧交易所、进口指定口岸、“一带一路”潍坊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鲁新欧·青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运营。

3. 潍坊市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3.1. 农业产业链条不健全,产业融合度不高,带动小农户能力不足

根据对潍坊市2017年农业产业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潍坊市农业的产业链条不健全,产业链条偏短,农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低。潍坊市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业服务业发展虽然初具成效,但精加工程度依旧不足,价值链短,价值单一,农产品买的基本还是“原产品”。因此带动小农户生产的能力不足,农村人口、劳动力流失严重,各种形式的农业经营形态还不够完善,年轻人不愿意在家务农,经营相关农业产业。农业人才流失严重,存在于农村的劳动人口都为低学历、高年龄的人群。

3.2. 外向型农产品生产初具规模,但偏偏国际影响力仍然不强

到2017年,潍坊市受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总共有9个市(区、县),能够出口的农产品有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禽肉、鱼肉及其制品。外向型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初具规模。但目前为止,潍坊市的农产品空有名气,缺乏品牌知名度,全市从农民、小商贩、初具规模的农业企业到相关政府机构,对品牌价值的关注度还不够。全市注册的商标仅有6180件,30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中,只拥有13个中国驰名商标和67个省著名商标。而很多出口农产品的企业选择贴“洋牌”,在众多的出口农产品企业中,仅有46个商标注册,而且大多没有打出国际知名度,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弱,无法培育出忠诚的国外消费者。

3.3. 农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但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模式仍然缺乏

潍坊市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创新了土地托管服务模式,解决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集约化的经营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经过统一包装,统一运营的农产品,获得了更高的效益,在全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品牌,产品远销国外,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而潍坊市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形成并运用,需要具备一批高素质的推广人才,农业基础设施需相对完善,同时需具备推广的供需机制和体制,这些制约了潍坊市农业服务体系的推广和复制。因此,潍坊市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复制和推广仍然任重道远。

3.4. 农业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迫切要求农业转向绿色高质量发展

我市是人口大市,农产品生产大市,也是自然资源短缺严重的地级市。全市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生产中仍存在耕地“重用轻养”、经营粗放、农业投入品利用率低等问题。加上农业生产过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耕地面积逐渐板结、盐渍化。其次,工业、生活用水的排放,农业废弃物处置不当等,也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因此,从全市来看,农业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农业的生产极为不利,迫切要求农业转向绿色高质量发展。

3.5.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要求

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几年,潍坊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中,全市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田排灌溉习题,农机装备水平也不断提升。为了满足“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已经开通了东亚畜牧交易所、进口指定口岸、“一带一路”潍坊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鲁新欧·青州号”国际货运班。因此,潍坊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在逐步完善中,但整体上还是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快节奏的消费变化,也就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要求。

4. 潍坊市乡村振兴环境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

目前学术界对现代农业的研究集中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来完善国内现代农业的发展,如美国农业机械化、信息化、信息技术完备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1] ;以色列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团体的作用,集中农业生产优势要素,推进各参与方的共同效益 [2] ;日本有效开展农业对外投资,培育大型跨国企业,实现企业“走出去”与粮食供给“引进来”的双赢 [3] ;台湾以“农会”为代表的综合性、多功能性的企业化组织经营,主要的经营方向是核心农户年轻化 + 农业生产规模化 [4] ;等等。其次,借鉴的基础上寻找国内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如避开小农户生效效率低、产业链衔接困难、资金获取难度大等缺点,寻求路径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5] ;探索农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式; [6] [7] 利用现代技术、互联网、金融、期权等,挖掘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8] [9] [10] 。再次,一个产业的发展脱离不开人的因素,因此,学术界在这两年也积极探索农业人才培育、农民培训教育,以期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11] [12] 。除此之外,也又学者以省份为依托,探寻各个省份如何进行现代农业发展 [13] [14] [15] ,而本文的研究基于新的政策背景,探讨潍坊市如何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行政纲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新时代下,中国农村、农业的问题已由过去的供给不足到现在的供大于求,人民对物质的需求已由过去量的需求转为质的需求。传统农业的粗放式生产已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农业急需往精致化生产发展,构建属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潍坊市在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农户依旧是小农思想为主,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增加农业资源要素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相关服务体系不完善,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转型需求。作为山东的产粮大市,农业是潍坊市一大经济产业,农业产业兴旺则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潍坊市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农业经济开放发展的载体,作为“一带一路”农业经济共通共融的国际农业示范基地,作为农产品引进及输出的窗口。目前的出口相关的服务体系跟不上,出口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不足,依旧是各自为政的散营状态,这些都无法满足现代农业法的需求。因此,潍坊市有必要进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构建,来满足国际国内对农业发展的需求,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下的全面小康社会。

5. 潍坊市乡村振兴环境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研究

中国农业的发展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其组织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都在急剧的发展变化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需要对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进行研究。党的十九大也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战略,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将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因此,在对潍坊市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的研究中,本文将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个维度进行探讨。

5.1. 潍坊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供给、保护、开发、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该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农业供给和农业资源配置问题。因此,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统筹各区域资源优势,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包括产品信誉、产品品牌、出口能力等。

在潍坊市众多的农业当中,首先通过对关键性指标评分进行适宜产业的筛选,选取的关键性指标有“可利用资源、对土地成本的敏感度、可操作程度、对人力成本的敏感度、与潍坊区位的关联度、与一带一路产业的关联度”,通过这五项关键评价指标筛选出综合适应性评价的产业,采用5分制,3~5分为适宜产业。如表3所示(表已舍弃了低于3分的产业),粮食、蔬菜水果、植物繁殖、苗木花卉、牲畜生产、农牧混合、造林及其他林业活动、渔业、水产业为适宜产业。再从产业对潍坊市的价值角度出发,从适宜产业筛选的基础上,设定规模性、增长性、产业关联带动、环境正影响、提升价值5个关键指标筛选出核心功能,也采取5分制,4~5分为核心功能。如表4所示(表已舍弃低于4分的产业),粮食、蔬菜水果、苗木花卉、植物繁殖、农牧混合为核心功能,是潍坊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中的主要核心产业。

Table 3. Appropriate industry screening

表3. 适宜产业筛选

Table 4. Core function screening

表4. 核心功能筛选

通过对产业筛选,筛选出适宜潍坊市发展的核心产业,接下来分产业建立协会组织,发挥组织功能,对各产业进行包装、运营,培养优势特色产业,做到一县一品一特,叫响潍坊市农产品品牌。打造全国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做到可推广可复制,为全国各区域,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可输出的农业生产方案,做强潍坊农业产业。同时,建设成全国种子种苗研发与生产中心、全省绿色粮仓、全国设施瓜菜绿色发展示范区及出口瓜菜样板区、中国北方苗木花卉生产基地。

5.2. 潍坊市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建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先进的现代生产技术和现代生产手段的有机结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主要解决的是污染的生态环境问题、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施装备,提高产业链价值,实现育种、生产、包装、流通、销售的一体化。整个体系的构建主要通过转变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来实现,一是合适的组织,二是适合的基地,三是高素质人才的具备。

潍坊市作为“一带一路”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试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及国内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试点,首先必须培育高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实现生产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如为了贯彻落实2017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政府进行了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全国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做好示范作用。其次是培育和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生产经营的多种形式,激活相关农业资源,壮大农村农业集体经济。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农场、家庭农场的先锋带头作用,做好示范试点效应。最后,为了更好地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培养有文化的高素质农业人才,提高其相应的生产技能,吸引更多高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人才加入新型农民生产大军中。完善国家助学及支持农民“半农半读”等方式的职业教育培训,积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支持相关科技人才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农场等的合作,解决生产与技术相脱节的问题。

5.3. 潍坊市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各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农业市场化、社会化、组织化的重要标志,主要涉及的农业经营主体包括龙头企业、专业农场、合作社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需要解决系列问题,包括农民职业化发展、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结合潍坊市“一带一路”的地理位置,潍坊市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要将外向经营和发展作为战略重点,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和特点,打造现代农业的产业示范基地,集出口、加工、贸易等为一体。其次,考虑加快培育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如金融、信息、农机和技术服务等。依托“互联网+”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能,解决农业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时刻反应问题。利用电商平台,解决农产品的出村问题,强化电商企业与农户、农企、合作社的产销对接,推动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三是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发展各种形式的亲农惠农政策,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转移。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鼓励各行各业主动服务“三农”,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福建茶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JAS180089)。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高珊.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新动向及启示[J]. 现代经济探讨, 2016(8): 88-92.
[2] 王岚, 马改菊. 以色列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特征及启示[J]. 世界农业, 2017(1): 173-178.
[3] 刘吉双, 衣保中, 叶婷. 日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下现代农业走向研究——基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市南幌町的案例分析[J]. 世界农业, 2018, 475(11): 33-39.
[4] 叶春近, 司嵬. 中国台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及启示[J]. 世界农业, 2017(10): 216-220+225.
[5] 王亚华. 什么阻碍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J]. 人民论坛, 2018(7): 72-73.
[6] 高静, 刘静, 陈薇伊. 农民合作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检验: 2008-2015省际面板数据[J]. 农村经济, 2018(5): 121-127.
[7] 徐志仓.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土地股份合作模式——以安徽省肥西县新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例[J]. 学术论坛, 2016, 39(6): 54-58.
[8] 韩楠. 促进农业大数据在现代农业应用的途径分析[J]. 农业经济, 2017(8): 25-27.
[9] 王小兵, 康春鹏, 董春岩. 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再认识[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10): 33-37.
[10] 张启文, 任希文. 金融发展与现代农业的作用关系和影响路径[J]. 农业经济, 2018(9): 110-111.
[11] 刘西涛. 现代农业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现实困境与制度设计[J]. 职业技术教育, 2016, 37(13): 60-64.
[12] 代兴梅, 张艳. 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 农业经济, 2016(11): 117-119.
[13] 张冀民, 高新才. 甘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现代农业发展动力机制分析及模式构建[J]. 兰州学刊, 2016(4): 204-208.
[14] 苗润莲, 张红, 胥彦玲, 张敏. 京津冀现代农业区域一体化的功能定位及关键问题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10): 520-523.
[15] 蒋和平, 张成龙, 刘学瑜.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6(3): 32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