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的日本语教育工作
Japa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Japanese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19.95100, PDF, HTML, XML, 下载: 902  浏览: 3,397 
作者: 齐旭子*: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关键词: 日本高校日本语教育学科留学Japanese Universities Japanese Language Education Disciplines Studying Abroad
摘要: 第二语言教学是针对非母语学习者的教学活动,我国称之为“汉语国际教育”,日本称之为“日本语教育”。日本语教育历史比较长,但学科建设和专业的课程开设开始较晚。发展至今,日本语教育体系发展完善;其中,日本高校尤其大学院在日本语教育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从选题意义谈起,追溯历史,之后从五个方面有逻辑地阐述了日本高校体系对日本语教育做出的工作与贡献,并佐以具体例子论证。最后分析各工作部分之间的联系,总结特点,展望未来。
Abstract: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s a teaching activity for non-native language learners, which is called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Japanese Education” in Japan. Japanese language educ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bu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have begun late. Since its development, the Japanese language education system has developed and improved; among them, Japa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large colleges, have played an indeli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topic, traces back the history, and logically expounds the work and contribution of the Japanese university system to Japa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rom five aspects, and proves it with specific examples.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k,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文章引用:齐旭子. 日本高校的日本语教育工作[J]. 教育进展, 2019, 9(5): 608-616. https://doi.org/10.12677/AE.2019.95100

1. 引言

第二语言教学是针对非母语学习者的教学活动,我国称之为“汉语国际教育”,日本称之为“日本语教育”。这是汉字形式的日语词,指将母语日语作为第二语言及外语进行教学。

为了与我国作为外语教学的“日语教学”进行区别,本文使用日语原文“日本语教育”一词。

对以其他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既可发现共同规律又能找到差异,对于丰富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中得出的经验和方法也可以启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

高校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日本语教育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日本很多大学都开有“日本语教育”专业,还有致力于培养高级教育和研究人才的“大学院”(相当于我国研究生院),其教学目标和课程安排也最能代表日本语教育这一学科的发展水平。笔者所在的北京语言大学即是中国高校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典型——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学术研究、教材编写、考试研发等等皆有很大建树。

日本高校的工作有相同也有不同,值得分析梳理。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其他日本语教育机构和部门上,如国际交流基金会。虽然有研究阐述日本高校的相关课程、学科、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成果,但是很少从整体上有逻辑地阐释日本高校对日本语教育所做的相关工作,以及日本高校在日本语教育大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而且现有成果也没有很好地建立起其各项工作之间的联系,对于日本高校在日本语教育上和其他力量的联系合作的探究也略有欠缺。所以笔者选择了日本高校和日本语教育这个切入点,结合自身研究兴趣和擅长的研究领域,在已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梳理和整合,填补空白,建立联系,总结特点与经验。如此来看,此文有一定的价值所在。

2. 历史追溯

日本语教育历史比较长,最早可追溯至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传教士时代。19世纪末,日本在其占领地台湾施行“国语教育”,二次大战中为战争目的而强制推行的日本语教育是历史的畸形产物,这一时期的日本语教育不能算作真正的第二语言教学。

战后的日本语教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48年,受在日宣教团的请求,语言文化研究所成立附属东京日语学校。从1949年开始,上智大学、京都日语学校、外国语学校等几十所学校陆续开启了日语教育课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接受东南亚的技术研修生和文部省提供资助的国费留学生。

1972年“国际交流基金会”成立。1984年文部省发布“21世纪留学生十万人计划”。次年,“日本语教师培养标准教育内容”出台,开设日本语教师培训课程的大学及教授语言的日本语学校大量出现。1990年日本的入国管理办法调整后,国内的日本语学习者不仅数量多,而且呈多样化态势。1991年11月,日语教师培养机构有近百所,其中大学院和大学占了五分之一。初期开设“日本语教育”课程学校很少,而且附属在其他学科之下。1993年,留学生、就学生、研修生及移民等各类学习者达新高 [1] 。

随着日本政府的大力推广,日语很快出现国际化趋势,日语教学迅速发展起来,“日本语教育”成为一个新兴、独立的学科,许多方面都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现在开设该专业或课程的大学已很多。

3. 日本高校在日本的日本语教育大体系中所占的地位

在长期的推广教育过程中,日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日本语推广体系。国内开展外国人日语教育的机构,有高等教育机构和一般设施、团体,高等教育机构包括研究生院、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业学校。从办学体制上看有国立和私立之分。一般设施、团体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地方公共团体,教育委员会、国际交流协会、日语教育振兴委员会认定的教育机构。第二类包括学校法人、社团法人,财团法人及上述以外的其他法人和任意团体 [2] 。

总体上,因为日语国际推广采取官民并举的推广策略,政府主导与支持,各种研究机构及民间团体参与实施,所负责的内容全面且广泛。所以日本高校的作用更倾向于隐性和边缘化,一是不在日语的整体国际推广上占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二是所做的各类工作中有很多都有专门的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负责,三是高校本身就不是专门从事日本语教育工作的单位,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相关的工作实际只占其教学研究工作中的很小一部分。

4. 日本高校的日本语教育工作和所做贡献

4.1. 日本高校与日本语教育学科

4.1.1. 学科发展

日本自19世纪末即开始了日语推广工作,但长期以来作为服务于政治的工具,总是随政治影响而时起时落。直到20世纪80年代,日语第二语言教学才逐渐发展为一门学科。

日本的大学“学部”承担着本科教学任务,各“学科”之下分“专攻领域”;“大学院”承担着研究生教学任务,各“研究科”之下分“专攻”。1985年,日本制定了“日本语教师培养标准教育内容”,同年,筑波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率先在本科阶段设置了日本语教育课程,继而又开设了研究生课程。

较早开设“日本语教育”课程的是名古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日本语言文化专业,1990年首届毕业硕士生和1993年有博士生毕业。不过初期开设该课程的学校很少,而且附属在其他学科之下。根据日本文部省学术国际局教育文化交流室的调查,90年代初期大学里开设的日本语教育课程多归入日本语科、日本文学科、日本文化学科。随着日本政府的大力推广,日语很快出现国际化趋势,日语教学迅速发展起来,很多学校将原来主要面向国语研究的国文科改成面向日本语教育的日本语科、日本文学科。“日本语教育”成为一个新兴、独立的学科,许多方面都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现在开设该专业或课程的大学已很多,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学历教育比较完善。

日本的硕士课程虽然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开始设置,但发展十分迅速。1991年有30多所大学都开设了日语第二语言教学的硕士课程,只是各学校归人的专业名称不完全一致,有的设在“日本语教育”专业之下,有的设在日本语言文化专业之下。四年之后的1995大学院、大学、短期大学数量上升速度很快,而且一直保持。1999年大学院开设日本语教育研究生课程归入文学研究科、教育学研究科和语言教育研究科的占2/3以上,归入应用语言学、外国语学的各有1个。1999年,在一本日本语教师指南书中出现了30所大学院的招生广告 [3] 。

2001年4月早稻田大学成立专业的日本语教育研究科(该校的日本语教育课程过去分设两处,一是教育学研究科国语教育专业下,一是文学研究科日本语日本文化专业下)即独立的日本语教育专业的大学院(即硕士研究生课程)以后,可以说是产生了一个划时代的变化,报名表供不应求,这一方面说明了社会上对日本语教育的需求,同时也说明,日本语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积累,已是势在必行,水到渠成。而且,从早稻田大学自身的日本语教育的发展来看,这也决不是偶然的。早在五、六十年代,该校就设有语学教育研究所,有专门从事对外国人进行日本语教育研究的研究员。到了80年代,该校又成立了“日本语教育研究中心”。2004年,日本的国立大学实行法人化,大学设置专业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学位名称五花八门,有的无法望文知意。开设日本语教育课程的学校很多,但专业归属不一致,学位名称也不相同。

通过专业名称和所属类别可以看出学科性质,根据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对学位专业领域名称的调查,超过三十种专业硕士中没有“日本语教育”这个名称,而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中直接冠以“日本语教育”名称的也不多,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分类却有3种:人文科学类:均列在“其他”项下,其中有名称为“日本语、日本语教育”;社会科学类:列在“商学、经济关系”下;教育类:列在“教育学关系”下2家(其中有称为“日本语教育学”),还有列在“教育养成关系”下的 [4] 。

从中国和日本的情况来看,作为学科成立的标志之一——招收专门研究性人才都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的,这表明不管教学历史有多长,只有在教学发展到一定规模,学科特点逐渐显现,已有的学科难以涵盖其特质的情况下,新的学科才能应运而生。

4.1.2. 课程设置

日本的大学里作为专业开设的“日本语教育”所属研究科不一致,培养目标并不相同,开设制定的课程也就相应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前面提到的开创先河者早稻田大学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日本语教育,既有硕士也有博士;具体围绕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主题讨论三大支柱开设课程,具体内容如下:理论研究、语言、语言教学、语言文化、交际、教学法、语言习得、学习环境、语言教育政策等,综合了解与日本语教育相关的现代课题,在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有理论指导的实证性研究。一桥大学作为一般性大学的代表,将日本语教育开在其他研究科之下。日本名古屋大学作为最早招收日本语教育方向的院校之一,为本科–硕士–博士全学历教育,该校的日本语教育研究方向设在“国际语言文化研究科” (相当于系)的“日本语言文化专业”之下。2001年除了日本语言文化专业之外,又增设了一个国际多元文化专业,划分更细。日本语言文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日本文化、日本语教育、日本语学为基础,培养具有实践性语言能力、具有世界眼光和洞察力的日本文化专家及日本语教育专家。该专业制订了几个培养方案,每个方案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都有不同,非常具有多样性。

除了上面所举的三个例子,总体来说日本高校开设日本语教育方面的学科课程有如下几个类别:语言教育(语言社会和语言科学)、日本语学、语言学、文化类、国际类、文学、人文科学、外国语学、教育学、应用语言学、日本语教育(集中细化于具体方法和实践以及教学法研究和教材研究等)。还有冠以“国际”二字的专业,似乎其着眼点为国际间的交流,其上下位的关系是:国际语言文化研究科–日本语言文化专业;国际学研究科–国际关系专业–文化政策方向;国际协力研究科–国际文化交流、开发问题专业;国际交流研究科–国际交流专业–日本语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也可被简单分为“实践、基础和国际三大块”。

大学院课程是依据《日本语教师培训的标准教育内容》而设置的,有四大类。不过由于各大学所附学科不同,便会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如文学研究科所开课程与日本语本身相关的就多一些;外国语学研究科侧重语言学;国际交流研究科则较重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在这些类别中,强调语言教学、突出文化及国际性的研究科占绝大多数。因为“日本语教育”终究属于一种语言教学,因而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课程都是必修课。文化类主要侧重于地域文化、人类文化、比较社会文化、现代文化等。文学研究科由日本语教育课程的主体变化到现在的边缘。同时日本的语言学基础理论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其中有不少课程是关于日语与其他语种比较的。之所以把这种对比研究课程归入此类,是因为比较研究属于基础理论研究范畴。主干课程之外的其他类课程尤其是在比较文化方面,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比例相近。这说明了日本非常重视文化因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这也是日本相关学科课程的一个重要特色。像前面提到的名古屋大学文化类课程高达三分之一,是文化类课程在日本语教育中受到特殊重视的典型代表 [5] 。

4.2. 日本高校与日本语教育师资培养

教师的教学能力,左右着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日本的大学院是培养高层次教学和研究人才的专门教育机构。日语的教学阵地与学生类型密切相关,在日本国内,教师主要活动场所之中有大学院(研究生院)、大学各学部(系)教留学生,附属在别科、日语科、留学生中心。有教授、副教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由于社会需求大增,凡开有日本语教育课程的学校,毕业生就职状况都较理想。这一点也吸引了更多学生投身这一学科。

早期由于教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加上对学科认识不清楚,不少人认为教母语很简单,只要是日本人就可以当日本语教师。在正规大学里,早期的日本语教员大多毕业于日本语科、日本文学科、日本文化学科,正像我国的早期汉语教师大多毕业于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或外语系一样,其知识结构与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要求有距离。如前所述,以培养日语教师为目的的“日本语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比较短,所以,从事对外日语教学的教师中只有约十分之一的人是从此专业毕业的。其他教师大多毕业于国文学、英语英国文学、法语法国文学等专业,也有少数毕业于教育学、经济学等专业 [6] 。

虽然在本科阶段即开设“日本语教育”课程的大学数量增加很快,但纯粹以培养日本语教师为目的的大学院却并不多,一般的做法是在“日本语研究”、“地域研究”等学科下增设培养日本语教师所需的部分课程。

随着学科的建立及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已从量转向了质,仅靠母语直感和教学热情远远不够。1985年日本文部省制定《培养日本语教师的标准教育内容》,1987年文部省发布了“日语教员考试制度”,自1988年开始进行“日语教学能力考试” (日语名为“日本语教育能力检定试验”)。1993年日语教育振兴会公布了日语教师资格标准。2000年3月,日本文化厅发表《关于日本语教育教师培养》报告书,从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对日本语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个人素质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文部省认可的教师要同时拥有国语教师资格证书和日本语教育的主、副专业毕业证书。对于掌握了日语教学的专业知识并具有日语教学能力的非日语教学专业毕业者,有工作经验上的要求:在与日语教学有关的学校从事教学或研究,一年以上任日语教师的经验等等。达到这些目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大学、研究生院培养;二是以全脱产培训班和函授培训班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培训 [7] 。

大学里从事日本语教学的教师有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在一般性社会团体中,除了这两类教师外,还有一类志愿者。日本每年都派遣一定数量的日语教育专家和志愿者到海外任教,派出要求相对比较高,如日本语教育专家要有硕士学位并有4年以上的实际教学经验,志愿者要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有420小时以上的日本语教师培养研修经历或同等水平。所有派遣教师赴任前必须参加研修和培训。到21世纪,到日本学习日本语专业的留学生达到10万人。面对庞大的学习需求,培养合格教师的工作迫在眉睫。2001年早稻田大学成立专业的日本语教育研究科,与此相应,日语教师的素质也有了很大改善。

而日本的第二语言教学硕士课程即依据上文提到的《培养日语教师的标准教育内容》而设置,有四大类:1、①关于日语结构的系统的、具体的知识,②关于日本人言语生活的知识、能力;2、日本概况;3、语言学知识、能力;4、关于教授日语的知识、能力。此外,还需要具备日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关外语的知识和运用能力以及关于世界各地区的知识。当然按照日语教师的资格与培养标准,日本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硕士课程还设了学分要求。

各大学具体课程开设不完全一致,有的还有较大区别,这反映了不同院校不同的培养目标,有的重国际性视野,有的重视教学,有的重视扩展学术视野,有的重视对比语言学。另外课程的设置还受到任职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研究兴趣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各大学院主要目标是培养既能搞教学、又能搞研究的双料人才,比如早稻田大学在进行相关师资培养时常用专题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掌握理论思考和实践方法,了解如何创造适当的环境进行教学,了解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怎样的支持等。并围绕毕业论文写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进行讨论。由于不少博士生都到世界各地进行教学,该研究科还设立了针对他们的论文写作指导体系。一桥大学的研讨类课程有博士研究口头报告、日本语教育文法。这两校的课程设置都以板块划分,这样的框架反映出他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通过多种课程,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学能力。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需要指出的是,大学院除了培养硕士和博士以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人”,即已毕业并走上社会的人员,他们甚至可与攻读学位的人一起听课。

招收什么样的学生,影响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学生选考是整个高学历教育的重要一环。学生的起点高、素质好,才能保证将来的教学及研究活动有发展潜力。日本各高校的日本语教育入学考试科目中,一般都有外语、专业课和面试,有的学校要求学员提交大学毕业论文或完成校方指定的小论文;专业内容主要包括日本语教育学、日本语学、语言学、日本文化学等,或分科考,或综合考。而对于大学院,从近来看,进入其中深造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有过教学经验的日语教师,或者是在大学及其他培训机构学过“教师培训课程”的人,本科毕业后直接报考的人比较少。

教师素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教师所受教育程度与教师素质成正比。日本教师培养体系比较完善,得益于日本实行教师专业化的制度。民间办学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为师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上来看,高校开设的课程比较系统,课时比较多,而社会性机构,特别是地方培养机构开设的课程课时比较少,体现出针对性强、速成的特点。与其他社会性机构相比,大学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培训场所。与教授日本语的教师人数相比,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占绝对优势,志愿者人数比例大为下降。这也说明教师培养工作有较高的专业要求,不同于普通的日本语教学 [8] 。

4.3. 日本高校与日本语教育研究机构、学术讲座和教材研发

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许多著名大学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开展多种活动进行日语教育,开发课程和编制教材,并建立众多科研型机构,组织讲座,培养日语教师并向留学生提供帮助。

比如,早稻田大学从1954年就开始了日语教学活动,1962年在本校建立了日语研究所,两年后开展了首次关于日语教育教学的专题讲座。不仅如此,他们还编写了各种关于日语教育的教材,包括《讲座日本语教育》《外国学生用日本语教科书初级》等。在早稻田大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方面分别有专门的杂志,《早稻田大学日本语教育研究》专门刊登与日本语教育相关的研究性文章,而《日本语教育实践研究》则是发表实践性研究成果的园地。

庆应义塾外国语学校于1958年由庆应大学建立,六年后更名为庆应义塾大学国际中心,1966年推出了科研成果《日本语和日本语教育》,时隔六年后开办了关于日语教学法方面的学习讲座。

大阪外国语大学于1969年制作《日本语·日本文化》教材。着重体现了日本文化在日本语教育中的浸透。

1985年,日本几所知名大学如东京大学、筑波大学、名古屋大学等陆续成立留学生教育机构,以此全面加强留学生的日语教育,编制了众多日语教材供留学生学习之用。东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日语学校编著了初级到高级《日本语》,取得很好的反响。

4.4. 日本高校与留学生的日语教育

1983年,日本有外国留学生1万人,到日本留学的人数显然太少,与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颇不相称。为了重塑日本的国际形象,当时的中曾根首相积极推进留学生发展政策。80年代后半期,由于日本经济持续增长,留学人数超过了预想比例。1997年留学生超过五万人。

1954年东京外国语大学和大阪外国语大学设置了一年制的留学生别科,才算真正开始进行留学生教学,主要是国费留学生。1960年,国费留学生制度发生变化,千叶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分别开设了理科和文科的三年制留学生课程。1964年文部省设立留学生科,1968年东京外国语大学特设日本语学科,次年成立东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日本语学校,三年制课程告一段落。日本又开始了对印度尼西亚的具有赔偿性质的留学生制度,每年接收100名印尼留学生。

1985年,筑波大学、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大阪外国语大学、广岛大学八所大学开设留学生教育中心,旨在开展对研究型留学生、教师研修型留学生的日语教育。

自2002年起,日本改革了考试制度,采用日本留学考试,文理皆有日本语科目,主要测试在日本大学就读所需的日本语能力,分为听力理解、听力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及论述。这一考试对于甄别攻读学业的学生比较有效,很多高校都采用了这一成绩,渐渐取代了过去的日本语能力考试证书。日本高校对外国留学生申请的筛选很看重实际研究能力,一般都是通过研究计划书来体现,同时还要看日语、英语、推荐信等,一般日语N1、英语托福90左右、GPA3.0以上应该都可以申请到比较好的学校。而奖学金基本都需要赴日后再申请,只要认真学习,基本都可以申请到,只是多少的区别。

4.5. 日本高校与日本语教育体系中其他部分的合作与联系

日本文化厅提供的信息中,与日本语教育相关的机构组织目前达到20个。有的机构比较单纯,专务某一项工作,有的则负有多重任务。但无论做什么,任务都十分明确细化,其中很多机构都与大学有很多的联系与合作。

4.5.1. 学术研究

1988年,德岛大学的大学开放实践中心成立,举办了第一届日本语教师培养讲座,这个讲座改变了探讨日本语教学问题的做法,致力于各地大学机构与地方的联系和合作,将学术研究与实际教学结合到一起。这是日本高校为合作所做出的一个积极主动的尝试。

4.5.2. 留学生支持

国立国语研究所、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日本语教育学会、日本语教育振兴协会有专门的援助留学生工作。日本语教育振兴协会、日本私立大学团体联合会都对各大高校的日本语教育尤其是留学生培养做出贡献。包括为留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免息紧急贷款;促进留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与交流;为留学生住宿提供综合补偿。而高等教育局主要负责推进留学生交流活动。日本学生支援机构是综合实施学生支援事业的机构,开展外国留学生支援事业。第一,举办日本留学考试;第二,提供留学信息咨询服务;第三,给自费外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等 [9] 。

4.5.3. 教学实践

日本语教师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也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观摩教学、进行实习等活动,了解不同目的、层次的日本语教学模式。各大高校与校外其他教学机构展开合作,使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其教学能力。

4.5.4. 生源衔接

国际日语教育学院与吉备国际大学、英知大学和帝冢山大学等学校有密切的校际联系,由该校推荐的学生可以免试进入这些大学深造。而且该院还在与其他大学协商,以扩大保送录取的大学名额。

4.5.5. 日语教师派遣

通过教育部、国际交流基金会、国际合作事业团等机构派遣到国外从事日语教学的日本籍教师在海外教师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文部省与总务省、地方公共团体合作,从全国的公立中学、大学中选拔教员,派遣到国外中等教育机构中开展日语教学,即外国教育机构日语指导员派遣制度。海外的日语教师和专家中有很多来自日本国内高校,而他们在海外教学时多分布在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与其所属学校有合作的单位)和非学历教育机构。日语教育振兴协会目的是提高国内日语教育机构的质量,振兴对外国人的日语教育。其开展的主要活动中就有推进大学、专门学校与日语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 [10] 。

4.5.6. 师资培养

大学日语教员培养课程研究协会、日语教育学会等开展教师进修。还有国立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协会、日本私立大学团体联合会、大学日语教员培养课程研究协会等本身自成立就与各高校有紧密联系的组织,以定期召开会议的形式,组织留学生、日语教师进行交流,探讨留学生的日语教育。在课程开设上,国立国语研究所与日本的研究生院合作开设博士课程,培养高级日语人才,研发包括IT教材在内的各类日语教育教材。

5. 日本高校的日本语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日本高校中,除了以上提到的东京外国语大学大学院、一桥大学大学院、早稻田大学大学院和庆应义塾大学大学院。还有很多在日本语教育方面发展良好的学校:如神户大学大学院、广岛大学大学院、御茶水女子大学大学院、北海道大学大学院、九州大学大学院、大阪大学大学院。

“日本语教育”教学实践时间都很长,但学科建立时间却都比较短,学科归属方面,二者都有过不甚明晰的时期,在学科研究领域方面,都在努力摆脱语言学本体研究的束缚,探讨真正属于本学科的研究内容,跨学科特点越来越突出,在语言研究上,人们认识到语言的根本核心是交际,语言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都有密切的关系。语言要素依然被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但所占比例减少了许多。过去着重于“教”的内容,现在则注意到“学”的作用。日本语教育研究越来越深入,在很多方面都得以细化。研究方法、语言习得、教学法、学习手段等方面都有专论,国内国外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教学也受到特别的重视。日本高校日本语教育方面的信息广泛而深入,无论是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习者情况,还是教学研究动态等等,都有一定的权威信息渠道,教学机构、学习者、教师等数字比较精确,查找往年的资料非常便利。很多工作不仅有计划性,而且有连续性 [11] 。

6. 日本高校所做日本语教育工作间的联系

第一,留学生和师资培养间的循环:由于《世纪的留学生政策》,计划在世纪初接纳万名留学生来日学习,为实现这一构想,将大力建设日语教育师资。与国内外不断增长的日语学习需求及国家政策相对应,日本从事日语教学工作的人员也不断增加。

第二,师资培养事业发展上的反哺:这是现在日本高校对于日本语教师的培养不仅重视教学,也强调其研究能力。包括人才在后期发展上对于教材编写和学科建设的投入。而人才做出的贡献又随时给高校进一步的发展做出指导,反馈和更新及时到位。

第三,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互相促进:从早稻田大学自身的日本语教育的发展来看,早在五、六十年代,该校就设有语学教育研究所,有专门从事对外国人进行日本语教育研究的研究员。到了80年代,该校又成立了“日本语教育研究中心”,集中专家学者研究日本语教育,并接受留学生,以教学实践指导学术研究,同时将学术研究的成果及时地反映到教学中去。

第四,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相辅相成:在学科建设上的收获成果能够立刻为其课程设置做出指导。2004年,日本的国立大学实行法人化,大学设置专业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开设日本语教育课程的学校很多,但专业归属不一致,学位名称也不相同。两者的丰富都为对方的自由发展提供基础。

第五,日本高校日本语教育工作中与其他机构组织的合作为其他工作做出实践性补充性的发展指向。

当然还有很多种联系,且大多数联系是双向的,互相促进的,动态持续的,紧密而隐形的。

7. 结论

语言–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软实力的核心,在软实力建设和输出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语教育已经成为日本对外宣传、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形象是影响国家间行为的“软实力”之一,提升国家“软实力”对缺乏军事“硬实力”的日本而言尤为重要。2007年,日本政府提出文化产业战略构想,并提出六项具体政策措施,其中1项就是“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充实日语教育”。庞大的留学生计划带动了日本国内市场,使教育成为日本新型的经济增长领域。

而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育体系。而高校高等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依靠其自身的研究和教学优势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值得中外研究者持续地观察、研究和总结分析。

致谢

感谢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汉语教育学院余蓝老师对此文写作中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程志燕. 日本战后日语教育国际化[J]. 日本问题研究, 2014, 28(3): 68-74.
[2] 张婧霞. 日语国际推广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08.
[3] 李晓琪. 美、日、中三国第二语言教学硕士课程设置比较分析[C]//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9.
[4] 胡壮麟. 谈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39(6): 403-408.
[5] 刘元满. 日本大学院中的日本语教育[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35(1): 69-72.
[6] 刘元满. 中日母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师资培养比较研究[J]. 汉语学习, 2009(3): 85-92.
[7] 王彦力. 日本教师专业发展历程及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 25(2): 63-68.
[8] 刘元满. 日本的日语教学与教师资格[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32(4): 303-306.
[9] 张婧霞, 陈恩伦. 日语国际推广的社会基础与推广模式研究[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7(5): 82-85.
[10] 李小俞. 日语国际推广机构研究[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 35(9): 83-88.
[11] 水谷修. 日本语教育核心与日本语教育学[J]. 日本语教育, 2007(132):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