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背景
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通过中央财政对高职教育的建设投入,带动相关地方财政以及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高职教育实验实训条件,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深度合作,建成了一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激发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广泛开展,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1]。2010年为共享示范高职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带动了全国高职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丰富了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但项目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后续应用并未完全落到实处,如何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切实达到共享的目标,实现共享的成果还需解决一些问题 [2]。
2. 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库建构逻辑不统一,缺乏统一规划
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体量在,但是资源库建构逻辑不统一,各课程负责人对资源库建构认识层次参差不齐。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构逻辑的设置缺乏规范性,对资源库平台的构成和功能定位不清,单纯地将平台作为资源存储的媒介,忽视了平台在辅助教学,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巨大潜力。资源库建构逻辑不统一,导致各门课程自行其是,特别是相关专业、相关专业群对教学资源的设置不一致,阻碍了教学资源的查找、使用和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功能定位是辅助教学,资源库的建构逻辑必须是在此基础上,为不同用户提供所需资源。一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没有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更没有针对性地分别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对资源库的认识深度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对碎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 [3]。
2.2. 资源素材的内在关联性不足
为适应不同类型学习者对学习资源和环境的多样化需求,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重视资源素材的关联性。而当前的资源素材内在关联性不足,缺乏内在逻辑关联,不能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要求。资源素材的收集与制作,需要与学校的课程及教学素材标准、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学习评价标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标准等相对接、相匹配 [4]。资源素材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最小载体,是构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目前平台的资源素材主要有试题、图片、实验实训项目、案例、岗位能力、参考资源、媒体素材、教学任务、职业标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指导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考核方案等。但资源库素材的关联性不足、缺乏相应的共性,共享性较差,使用率较低,由此造成了资源开发的浪费。在资源素材的收集与制作时,要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要有一套科学、行之有效、操作简便的顶层设计。
2.3. 优质资源共享的主观意愿不强烈
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意愿不强烈。教师愿意对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当今世界是共享经济时代,而资源库平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思维方式和资源配置模式,通过对优质资源的高效再利用,整合资源库资源、实现人人共享。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需要三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客观上存在可共享的优质资源;二是主观上共享资源的拥有者、享用者以及其他参与方具有分享的动机;三是具有连接需求者和供给者的机制。而当前教师缺乏主观共享意愿,专业教学资源、专业教学素材、专业教学技能、专业教学标准等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的共享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使得以信息化平台为辅助手段实现资源的共享,将优质资源的使用权分离出来的全社会共享的美好愿景难以实现。
2.4. 现有平台的共享性未能充分激发
由于网络平台功能的局限性,如缺乏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在容量数据的上传、存储和访问的效率,多样化的移动学习的需要等受到移动客户端功能制约,难以得到满足,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局限及更新课程资源的滞后性,未能全面借助并发挥网络的优势,系统、全面及时地上传、交换、重复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彼此的工作成果、教学内容 [5]。
3. 如何实现教学资源库的共享
针对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具体措施如图1所示。

Figure 1.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of majors
图1. 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一一对应图
3.1. 统一专业资源库的建构逻辑
统一资源库建构逻辑,开展培训,提升各课程负责人对资源库建构认识,规范课程建构逻辑设置,实现专业教学的信息化需求。作为专业教学的辅助手段,资源库平台必须满足平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建构逻辑应该简洁明晰,对平台的功能定位要准确。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的设置目的就是将专业教学资源图文并茂、生动、特色地展现出来,简单、快捷地查找出来,方便、实时地共享出来。专业教学资源的建构必须按照此定位设计,资源库平台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的身份和需求,制定不同的导航界面和资源模块,页面建构逻辑应突出功能性、追求简洁性、强调操作性,满足个性化的功能需求,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实现专业教学资源的教学和共享 [6]。
3.2. 增强资源的内在关联性
建构“分类分级”的专业教学资源体系 [7]。专业教学资源体系的“分类分级”强调,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相关资源素材的收集与制作必须以资源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为基础,为不同类型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服务。
要增强资源的内在关联性,首先针对教师、学生、企业及社会学习者等不同用户,在平台登录的界面设计上要有所区分,对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平台功能,并将资源库素材有机地纳入到相应的框架之中。其次,在教学资源的组织上,资源素材的收集与制作,专业教师应顺应素材的内在逻辑性、关联性要求,结合学校的教学素材标准、专业课程标准、人才培养要求、学习评价标准以及行业企业标准、职业标准等进行。
3.3. 出台鼓励措施强化共享意愿
应出台鼓励措施,奖励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动力,加大对资源共享教师的支持,可以在绩效评定、下一年度项目审核等多方面予以鼓励。首先要将教师从单一的资源提供者向资源共享者转变。坚持问题导向,根据教师需求不断升级建设和改进内容。资源的共享不是单向的,要持久地保持下去,必须把每一个教师变成资源共享的提供者和受益者,扩大共享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建立持续稳定的共享机制。把相关鼓励措施制度化,强化制度激励,保障教师的权益,使教师勇于共享、乐于共享、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3.4. 激发平台的共享性能运用
制定详细的规划,提高管理效率。选用合适的资源类型,资源形式包括有文件、数据包、学习对象目录、电子档案夹。教师应该根据机构特点和适用需求为用户选择适当的资源类型,将资源库建设成既满足需求又具有使用特色的资源服务平台;制定资源分类管理策略,平台使用之前应该规划分类管理的办法。管理员可以优化或创建元数据模板,提倡教师为资源添加元数据,为教师日后寻找资源或共享资源提供方便。教师也可对所上传的资源添加注释,填写说明文本,方便其他用户的检索和使用。明确版本控制策略,如果在同一个文件夹中上传相同的文件名,将会在资源系统中自动形成多个版本,通过版本控制可以方便恢复到先前的版本;资源共享策略,资源共享不仅仅包括文件、文件夹的共享,还可以包括电子档案夹、学习对象等内容的分享。通过资源共享策略,可以减少投入,减轻教师负担,实现师生共建共享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