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比较及典型案例分析
A Comparison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Management and a Typical Case Study
DOI: 10.12677/MM.2020.101013, PDF, 下载: 569  浏览: 92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郭澳园, 李贵卿*, 戢 培, 苏 慧, 陈 蓉: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典型案例Management Discipline Graduat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Culture Mode Typical Case
摘要: 本文通过对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策略和实践方法的研究,对中国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主要模式(国家公派留学生、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硕士等)进行探讨分析。阐述分析欧美国家及俄罗斯、香港等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政策方法后,提出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研究生国际培养体系、推动研究生体制改革与学科创新、提高教师与学生国际化水准、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融合国际潮流与传统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等方面的培养策略。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 method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anagemen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main mode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Managemen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ent by the state, Chinese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joint training of master's degree, etc.). After analyzing the policies and methods of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Europe, America, Russia, Hong Kong,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determine the objectiv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training system of graduate students, promote the reform of graduate system and subject innovation,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e international trends and traditional ideas, and take the development road with characteristics.
文章引用:郭澳园, 李贵卿, 戢培, 苏慧, 陈蓉. 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比较及典型案例分析[J]. 现代管理, 2020, 10(1): 111-118. https://doi.org/10.12677/MM.2020.101013

1. 引言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教育大国,为顺应国际化的浪潮,需要从高等教育入手,积极建设高等教育学府。在2015年十月份,国务院印发相关法案,确立五项改革任务,建设中国大学自我形象和特色品牌成为重点。而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形象与学科建设必不可少。而管理学科作为国家教育的重点,充分发挥着有效运行组织活动的重要作用。对此本文就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特点、策略等展开研讨与阐述。

2. 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2.1. 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内涵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在于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程和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 [1]。刘延东同志在任国务院副总理时,曾在讲话中提出:我国目前的研究生高等教育要按照“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教育质量”的总体思路发展,而“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高等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攻破困难,培养专业的国际型人才。

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作为推动国家教育发展和实现创新的中坚力量,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现代社会创新、融合、发展潮流,掌握全球人才培养和竞争趋势,努力实现国家高端人才的培养需求和提高创新思维的重任。随着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在学科变革与科技创新中不断占据重要地位,对我国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努力建立世界管理学科一流的教育基地。

2.2. 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

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作为研究生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在研究生学科分类招生比中已经从2007年11.96%上升至16.09%,但快速发展的管理学科研究生高等教育却不等同于高速发展的管理学科研究生高等教育水平,我国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仍存在些许问题,等待我们解决 [2]。

2.2.1. 教育培养水平低

在研究生高等教育高速发展之际,管理学科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培养水平却低速前进。教师层面,导师绝对数量偏少,资质良莠不齐,无法满足培养管理学科高等人才的需要;而课程作为研究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却设置单一,华而不实,教材种类繁多,无统一标准,内容老旧,无法满足教育国际化的基本需求。

2.2.2. 国际交流合作少

我国目前管理学科高等人才培养模式仍是基本的“毕业-就业”模式,学生没有投入全部精力于学术研究,学习内容浅薄,知识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高等教育下的人才水准;而学校对外交流渠道有限,无法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导致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水平没有实质性进步。

2.2.3. 配套设施不齐全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离不开经费支持。高校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资金来源单一,数量不足,导致一些配套设施不齐全 [3]。但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对高校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3. 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主要开设课程

管理学科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使其了解社会现状,掌握社会发展趋势,可以运用学科理论处理实际问题,并加以归纳总结。这就需要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提供具有特色性、专业性、多样性的课程安排。

第一,会计学:会计学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技能类学科,倡导启发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多为实际案例,教学方法注重实操,目标在于多方位培育学生解决账务问题的专业技能;

第二,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出发点在于企业如何高效满足顾客需求,以研究企业营销活动为核心,是一门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性与经营性的实用类学科,是管理学科的必修课程;

第三,管理沟通(双语):管理沟通是企业的血液,而管理沟通(双语)课程则主动顺应社会大融合、大发展的趋势,提高学生语言沟通水平。管理沟通(双语)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高效的营造环境与氛围以及如何提高组织成员的满意程度,最总实现组织内部和谐外部发展;

第四,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目的在于培养全方位知识体系人才,以模型分析为研究方法,研究资产运营、资金管理和利润等相关问题;

第五,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目标在于增强组织活动的效率与活力,将文化、管理、经济等多门学科内容融合,采用信息时代的技术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学科。企业管理学科凭借其应用复合性特点,培养学生研究企业战略决策管理,品牌管理,营销策略,企业文化建设等综合能力,旨在培育企业管理综合性高级人才;

第六,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实践能力,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掌握培训、设计薪酬、绩效等专业技能,兼备管理经济学、社会心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基础知识,课程设置为多学科交叉融合,是管理学科重点建设之一 [4]。

2.4. 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特点

随着几十年来我国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为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变革创新,目前也取得一些成果,不断满足高端社会型人才供给。但回首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我国管理学科为满足社会需求,在发展过程呈现出许多特点。

2.4.1. 项目多样化

第一,国家公派留学生项目。

国家资助公派留学生项目,重点公派科技战略领域和人文应用社会科学学科,由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期限多为12~24个月,以资助博士学位为主,硕士学位所占的比重较少。当今国家资助公派留学生项目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第二,中外合作办学。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多为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由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形式多样的办学机构;项目合作对象主要为我国985、211类高校,这不断推动办学模式多样化和人才培育多元化,提高了我国的整体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活力。

第三,联合培养硕士。

联合培养是为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多为“1+1+1模式”。在不同文化背景、教育环境、培养体系中的双硕士项目,要求研究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要高质量地完成培养要求具有一定的困难。现阶段我国联合培养硕士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监督。

清华大学在2001年启动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双硕士学位项目,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清华大学双硕士培养项目不断多元化,目前经济管理成为热点;合作院校日趋丰富化,截至目前开展的36项合作项目中,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多次合作。

2.4.2. 理念国际化

面对当今多样化的教学需求,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已将国际化理念融入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专业实践中,推动国际化教育可持续发展;而国际办学机构的增加和高校国际合作的增强,也为培育具备国际素养和国际知识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条件。

2.4.3. 教育资源多样化

我国高校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支持,以本校图书馆资源为依托,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打造线上教育;面向国际,开放发展,与国际名校建立资源共享,丰富教育资源;同时政府出台诸多政策方针,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多元化教育资源。

2.5. 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面对管理学科教育,借鉴国际优秀案例,推出一些了国际化项目。但单一的项目引进,无法支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长久发展 [5]。面对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从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师资团队、体制革新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使管理学科研究生高等教育的培养策略发展完善。

2.5.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当今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而管理学科高等教育着重学科创新,增强教育实践性,制订国际化教育规范,旨在培育国际化人才。

完善研究生国际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由培育学术型为主的传统研究生教育向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要着重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建设研究生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我们不仅需要加强高校和国家部门之间的交流,更应该遵循全面、可行的原则,构建全方位的评估体系;鼓励国内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国际课题或响应政府学校政策,出国交流;颁布相关政策,与国际名校发展长期合作,鼓励外国学生来华学习。

2.5.2. 推动研究生体制改革和学科创新

我国研究生高等教育发展表明,只有不断学习新模式、改进旧体制,才能保证时代性与先进性的共存。现阶段面对我国的研究生高等教育革新,应增强开放式研究能力,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严密联合;对于教学内容,我国多所高校已展开了专业的国际化教育课程,增强内容国际化、设置实践化、知识实用化以及体系严禁化。

2.5.3. 提高教师与学生国际化水准

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积极支持教师参与科研、出国考察、进行学术交流等,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团队接触国际的先进性水平,推动教师思想多元化。要把学生从单一的书本束缚中得到解放,建设国际化课程、实践性课程以及创新型课程,努力培养高效创新型人才,使其具备国际视野,从国际高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5.4. 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我们要从国际角度出发,听取国内外专家建议,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建设特色课程,发展新型国际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结合中外优秀文化,紧跟时代潮流,将学术与实践相融合,推进研究生学科的实质性开展。同时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保证课程先进性。

2.5.5. 融合国际潮流与传统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

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理念的发展跟不上高等教育更新的速度。建设长期稳定的、有积极引导作用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理念,要以自身实际为根基,立足于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积极融合国际新思想,设置科学的教育课程,朝着特色化方向前进。

3. 国际层面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比较

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客观要求高等教育从体制、理念、文化、内容等方面体现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放眼世界,通过对典型教育强国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新思想、新理念,增强国际交流合作 [6]。

Table 1.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managemen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表1. 国际层面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比较

通过表1对不同国家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基本条件进行了描述,对比发现不同研究生培养模式各有优缺之处。

3.1. 美国

美国作为教育强国,它的研究生教育将培养多元化人才与人才培养专业化有机结合,在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的应用人才的同时,还培养推动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科研人才,满足社会的物质、精神层面需求。同时它培养模式的专业化、标准化,让研究生培养有迹可循,有规范,有标准,对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制度支持,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但人才培养的专业标准化,也带来一些问题,流水化的教育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研究生教育质量也会层次不齐。

3.2. 俄罗斯

俄罗斯研究生模式吸取前苏联经验方法,培养注重学术。在此培养模式下,培育了很多科研技术人员,推动了俄罗斯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俄罗斯研究生入学门槛宽松,只需要拥有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并通过入学考试即可,可以提高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普及水平。

但培养模式的单一与入学门槛宽松,给俄罗斯教育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隐患。无法满足社会对各类高等人才的需求,以及招生条件宽松,学生质量不强,对高端学术发展不利。

3.3. 德国

作为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积极借鉴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德国,它的研究生培养将导师作为核心,导师具有绝对权威,有利于精英式教育的发展,同时注重学术研究,可以推动学术不断取得新成就获得新进步。

但以导师为核心,学校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当代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需求。同时以导师为核心的传授模式,注重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发展,一定程度禁锢研究生思维,不利于实现当代全球化创新人才的培养。

3.4. 日本

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其他国家不同,研究生毕业不等于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只有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才会获得学位证书,在这种模式下,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高度保证 [7]。但高严格的培养方法,却又阻碍了研究生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 [8]。

4. 国内高等院校典型项目比较

我国高等教育开展以来,已获得不小成就。通过对比国内典型高校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从国际化视野分析目前已经获得的成就,明确教育国际化计划方案,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从我国典型高校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项目中总结出特性,概括其共性,并推广至全国 [9]。(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management discipline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表2. 国内高校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比较

5. 结论

本文归纳我国管理学科研究生高等教育的特点,总结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几种模式,通过横向国际对比,借鉴国际优秀成果 [10];纵向分析国内典型院校目前取得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成就,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树立国际化培养思想,构建面向国际的、全方位的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策略。

我国作为教育大国,在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取得瞩目成就的今天,客观分析欧美等典型教育资本大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成果,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的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从思想入手,不断提高认知深度与宽度;从学校入手,提供多种接触海外高端教育的渠道,鼓励学习进行海外学术探讨;同时要提高现有国内外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加强与国际名校的合作;最后我们应顺应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奋起直追,为中国研究生高等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11]。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城市型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2018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改课题:《“互联网+”下教学模式改革:利用学习管理系统提升基于OBE的高校课堂参与质量》;2018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四川省教育厅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互联网 +”创新创业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终端的“对分课堂(PAD)”(JG2018-546)。

参考文献

[1] 李芹. 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0: 20.
[2] 言佳羽. 中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动因与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湘潭: 湘潭大学, 2016: 2.
[3] 南润文.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以延边大学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延边: 延边大学, 2010: 1-8.
[4] 廖俊. 学科结构视野中的理工科高校精品课程的学科分布[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中南大学, 2007: 23-26.
[5] 罗英姿, 李芹, 韩纪琴, 曲福田. 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9(11): 65-68.
[6] 单蓉.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青岛: 青岛大学, 2009: 13-16.
[7] 李任, 刘喻. 我国高等教育应实行“学位文凭”单证制度[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7(2): 68-70.
[8] 吴慧玲. 浅析高校研究生的规范化管理[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12(3): 112-114.
[9] 郭培荣, 侯俊. 基于指数标度AHP的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105-108.
[10] 叶方, 李一兵, 富爽, 姜弢.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的研究[J]. 科学导报, 2014(1): 209-210.
[11] 滕晓艳, 史冬岩, 钟宇光, Gea Haechang.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探索与实践——以现代设计方法国际化共建课程为例[J]. 大学教育, 2016(8):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