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社会热点指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参与讨论、激起民众情绪,引发强烈反响的事件;它体现着当下社会发展中激烈的矛盾冲突,具有即时性、综合性和社会性,能聚焦大众视野 [1]。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更好地引导当代大学生关注和思考社会热点问题,本项目以中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代表对当代大学生社会热点关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中南大学是全国重点的985,211高校,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之一,了解该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研共收集了来自中南大学的29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8份。通过调研,我们对中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的社会热点关注角度、关注广度和关注深度三个方面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本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各高校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供参考依据。
2. 调研目的
研究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情况,分析其思想动态是否积极向上、其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构成情况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对此探索一种可干预的有效措施。为高等院校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倾向及思想政治教育上提供理论依据。
3. 调研方案设计
3.1. 调研方法
文献研究、横断面调查:
本项目研究总体为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考虑到各专业人数比例不同,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按不同的专业类别进行分层)对总体进行抽样调查。首先将专业分为医学、理工、艺体、文史四大类,按每类专业的人数比例计算所需的样本量,再在每一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考虑到简单随机抽样抽时抽到的个别个体不配合的情况,于总体样本量估计时引入设计效率以扩大样本量,减少抽样误差。

本项目通过预调查得到p = 0.76,假定ɑ = 0.05,容许误差不超过0.1,则可计算得到样本量N = 243。
3.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分为社会热点关注角度、关注广度、关注深度三个调查维度,共24项条目,包括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关注社会热点的动力来源是否功利、所关注内容的丰富性、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对社会热点关注的兴趣、精力投入程度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思考程度的深入性等多方面的内容。
3.3. 调查工具
综合国内外的学者对社会热点和时政关注的测量 [1] - [7],本文以社会热点关注的态度层面为导向来建立指标体系。态度层面下设三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社会热点关注角度(Y1)、社会热点关注广度(Y2)、社会热点关注深度(Y3)。三个维度下共设立24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为一个陈述句,选项设有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五个态度等级,由此组成社会热点关注度评分量表。通过SPSS软件计算Cronbach ɑ值,结果为0.858,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结果:P = 0.21,说明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KMO值0.787,说明各变量间信息的重叠程度尚可,应当有可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因子分析模型。综上,该量表满足测度要求。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率,本研究参考健康素养评价体系对“健康素养低下”的定义 [8],将社会热点关注度量表得分低于总分的66%者定义为“社会热点关注度低”。计分原则为选项的每个等级分别对应1分,2分,3分,4分,5分。每个条目均为正向计分。
4. 调研分析
4.1. 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率较高,但有待提升
社会热点关注度量表各维度的总分之和为120分,根据本文对社会热点关注水平的定义,将得分低于79.2分者定义为“社会热点关注度低下”。根据调查结果统计: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率为77.08%。本调查结果是以中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例所计算得到的结果,中南大学是我国的211重点高校,其关注率虽不算太低,但仍未达到80%,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4.2. 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较高,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关注度在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对社会热点关注度量表的得分进行探索性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可知: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近似正态分布。SPSS分析结果见图1、图2、表1。
由下图可知: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关注度的95%的置信区间为85.9~88.7,标准误为0.707。该结果表示85.5~88.7这个得分区间有95%的可能性包含了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关注度的平均水平,由标准误大小可知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参数的可靠性较好;社会热点关注度得分的标准差为12.00分,表明社会热点关注度得分波动性较大、稳定性较差,大学生不同个体之间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存在较大差异。故要想提高大学生群体对的社会热点的关注度,需重点关注得分低的群体。

Figure 1. Histogram of total scor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图1. 总得分频率分布直方图

Figure 2. Standard Q-Q plot of total score
图2. 总得分的标准Q-Q图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otal entries score
表1. 条目总得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4.3. 社会热点关注角度
4.3.1. 中南大学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热点的重要性
“大学生应当关注了解社会热点”该条目得分的均值为4.28分,标准差为0.78分,显示出中南大学在校学生对社会热点的重要性有高度的认知。从选项的构成比来看(见图3,表2),绝大部分同学对社会热点的重要性表示赞同,有少部分不在意,有个别同学表示反对。

Figure 3. Attention angle—item 1 pie chart of survey results percentage
图3. 关注角度——条目1调查结果百分比饼图

Table 2. Attention angle—item 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表2. 关注角度——条目1频率分布表
4.3.2. 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由表3可知,在条目2“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是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条目3“我关注社会热点并非因为它对我将来的就业、发展有帮助”和条目4“我了解社会热点并非为了增加与周围人的谈资”中,条目2均值最高为4.08分且标准差在三者中最小。说明在关注社会热点的动力来源中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起到主要作用。但条目3、4得分都在3分以上,说明人们对于将了解社会热点并不是仅仅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仍会受到未来就业、发展、谈资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结果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Table 3. Attention angle—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items 2, 3 and 4
表3. 关注角度——条目2、3、4的均值与标准差
4.3.3. 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从整体上来看对社会热点的看法有自己的立场,但将近半数的人的立场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由表4可知,条目5“对社会热点事件我有自己的立场,不会受到媒介报道倾向的影响”与条目6“偏见不会影响我对一个社会热点的判断分析”得分的均值分别为3.68分,3.52分,得分在3分以上。但从构成比来看分别有33.1%,35.5% (见表5、表6)的同学对自己的立场不够坚定。

Table 4. Attention angle—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items 5 and 6
表4. 关注角度-条目5、6的均值与标准差

Table 5. Attention angle—item 5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表5. 关注角度——条目5频率分布表

Table 6. Attention angle—item 6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表6. 关注角度——条目6频率分布表
4.4. 社会热点关注广度
4.4.1. 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的内容方面具有选择性
由维度2的条目1~5的得分均值可知(见表7):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对公共安全事件与社会矛盾事件的关注度更高,而对军事外交及公共管理方面的社会热点事件关注度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前两者更贴近我们生活,更容易被大多数的交流与讨论,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并产生共鸣。这也可以反映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了解社会热点存在一定的被动性。

Table 7. Social hot spots attention span —dimension 2—items 1~5
表7. 社会热点关注广度——维度2——条目1~5
4.4.2. 大众媒介是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获取社会热点的主要途径
由维度2的条目6~10的得分均值可知(见表8):大众媒介是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获取社会热点的主要途径,其次是与同龄人交流。而对于学校宣讲活动及与长辈交流得分显然叫前两者低得多。社会热点了解途径的结果与也与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内容相适应,在当代大学生中,倾向于了解社会矛盾、公共安全及娱乐、公众人物等方面的内容;而在家长、老师等长辈中更倾向于讨论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Table 8. Social hotspot attention span —dimension 2—item 6~10
表8. 社会热点关注广度——维度2——条目6~10
4.5. 社会热点关注深度
4.5.1. 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对新的社会热点的获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维度3:条目1“我总是第一时间获取新的社会热点”的得分均值为3.39分,结果表明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从整体上看获取新的社会热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从构成比(见图4,表9)来看半数以上的人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第一时间获取社会热点或者确定自己不能第一时间获取社会热点,这表明大学生半数以上的人不会去主动关注每日的社会问题,只有当事情发酵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引起关注。

Figure 4. Depth of concern—item 1 percent pie chart
图4. 关注深度——条目1百分比饼图

Table 9. Depth of concern—item 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表9. 关注深度——条目1结果频率分布表
4.5.2. 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中多数对社会热点感兴趣并且愿投入精力去更进一步地了解社会热点
由维度3的条目2~6可知(见表10):约60%以上的同学对社会热点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去追踪社会热点的后续发展。

Table 10. Depth of social hot spots—dimension 3—items 2~6
表10. 社会热点关注深度——维度3——条目2~6
4.5.3. 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具有自己的看法,但很少在网络上发表
由条目7~8可知(见表11,表12):70%以上的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在社会热点的看法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他们不愿在网络上发表出来,这不利于教育部门了解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思和认知。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专门的讨论网站,并邀请专家实时评论;也可以由学校定期举办专题讨论小组,并请专门的老师指导。

Table 11. Depth of social hot spots—dimension 3—items 7~8
表11. 社会热点关注深度——维度3——条目7~8

Table 12. Depth of concern—item 8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表12. 关注深度——条目8频率分布表
5. 结论与讨论
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现状整体上讲较为良好,但关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且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若想提高关注率以及整体的平均水平,就需要对个别特别不关注的同学加以重视和引导。从关注角度来看,当代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热点的重要性,而且他们对国家和社会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尽管他们对社会事件有着自己的看法,但仍会受到社会媒体舆论的影响,因此,为了国家好地发展,除了要培养大学生的思想与信念外,还要谨慎监督和管理舆论导向。从关注宽度来看,他们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内容和了解渠道有一定的选择性,与传统的课堂传授相比他们更倾向于自媒体,与长辈交流相比他们更倾向于与同龄人交流,正因为他们的了解途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内容的了解上具有偏向性;为了更好地平衡这个问题,学校应当改进传统的传教方式,寻找让同学们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从关注深度来看,大学生对已存在的社会热点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并且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探索事件的真相,对社会热点事件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但缺少可以发表言论的平台,为此可以建立专门的讨论网站,并邀请专家实时评论;也可以由学校定期举办专题讨论小组,并请专门的老师指导,这样有利于各高校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致谢
本项目经过了一年的努力总算是得到预期的结果,在此感谢我的导师王乐三副教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给予了我许多的指导与帮助,从论文选题、框架设计、指标建立、撰写修改直至最后的定稿成文,凝聚了导师大量的心血,感谢给我评阅的老师,评阅论文并非易事。感谢他们犀利的点评以及中肯的建议,使我意识到论文的不足并能进一步完善。感谢我的队友们与我在风雨中并肩同行,在遇到困难时能与我共克难关。
基金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名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项目编号:2019105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