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闻的语域变异及其翻译——以中国日报网英文新闻编译为例
Register Variation of Website News and Its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Translating China Daily Website English News
DOI: 10.12677/ML.2020.82021, PDF, HTML, XML, 下载: 651  浏览: 2,564 
作者: 于佳惠: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北京
关键词: 语域理论语域变异吸引功能Register Theory Register Variation Eye-Catching Effect
摘要: 和其他新闻媒介相比,网站新闻易受超链接、大数据、浏览量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此外,为吸引眼球,网站新闻的用词和句式更加灵活,这也为新闻作者使用语言变异提供了条件。新闻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一些特别的语言形式来突出新闻的内容,以求得生动醒目的效果。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特别强调语境,语境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异。如果网站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超越语域限定的语言现象,我们就可以把其称之为语域变异。文章以中国日报网编译云平台的双语新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中国日报网Inews网站新闻中出现的语域变异,探讨了语域的三个变项在语域变异中发挥的作用,分析网站英语新闻的译文如何解决语域变异的翻译难题,并从语域理论视角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包括舍形取义的意译、保持源语风味的释译、以及形义一致的直译,以传达出原文作者的意图。作者希望本研究能够丰富新闻文体的研究,拓展新闻文体研究的范围。
Abstract: Compared with news of other media, website news writing is more easily influenced by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hyperlinks of internet, the big data and the page views etc. In addition, the ex-pression and sentence structure of website news are much more flexible, which can explain why language deviation occurs in website news. These creative language deviants in website news can provoke vivid and eye-catching effects. Halliday, the founder of the Systematic-functional Grammar, emphasizes that changes in context may cause the language devi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register variation and the three variables of register, namely field, tenor and mode. To better produce the effect of such register variation,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rovide some translation methods including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paraph-rasing etc.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gister theory.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enrich studies on language deviation as well as website news writing.
文章引用:于佳惠. 网站新闻的语域变异及其翻译——以中国日报网英文新闻编译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0, 8(2): 143-14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0.82021

1. 引言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语言变异的研究,从词汇、语法层面,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对语言变异的原因、制约机制、变异规律进行了阐述 [1] ”。语域变异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异,是一种违反常规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变异会产生特别的文体效果。本文探讨的语言变异就是指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而非语言的任意改造,这种突破规范的变异往往能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反映说话者的态度等。通过列举网站新闻中一些语域变异的案例,文章将着重介绍语域误用在网站新闻中的正面效果,以及译者在翻译时如何将这些语言变体“对等地”表达出来,是保留变异形式,还是改变形式,在变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变译”。

1.1. 研究语料

本研究主要以中国日报网编译云平台的双语新闻为研究语料,对2017年3月~6月的30余篇双语新闻进行研究,新闻题材涉及政治、经济、社科等。应中国日报网的要求,译者在选择编译策略或语言润色时,应考虑到新闻的时效性以及目标读者的兴趣,严格保证翻译质量,在此基础上编译出优秀的新闻稿件,以达到网络点击率的目标,以及扩大中国日报网的读者受众。

1.2. 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定量定性分析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分析语域的三个变项在语域变异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来探讨网站英语新闻语域变异的翻译方法。

2. 语域变异及研究概述

语域理论(Register Theory)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Halliday从Reid (1956)那里借来的术语–语域一词,并把它写进其著作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 [2]。语域理论研究是揭示语言随情景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及规则,Halliday把语域理论归纳为三个基本构件: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这三种因素分别决定和影响意义系统的是三个组成部分,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语域变异(register variation)是指“根据社会语境运用的正式度而发生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变异,它是一种广为认可的语言变异形式” [3]。语场、语旨和语式作为语域的语境因素,三者中改变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语体的变化,产生不同的交际效果和不同类型的语域。如果文本出现了语场语言行为的不一致、语旨的偏离以及语式中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的错乱,则文本出现了语域变异的现象。语域变异也就是一种文体中借用其他文体或语域的表达方式 [4]。一般情况下,语言的使用要与语言环境相匹配,语体风格必须符合交际环境,这是语言使用的基本准则。若使用了不恰当的语域,往往会妨碍交际的进行。不过,语域误用也并非完全不可接受,如果使用得当,也会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文体效果。

目前国内关于语域变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作品上,例如诗歌中非诗歌语言的语域变异可以让诗歌意象更加具体化 [5],熊晶晶通过分析英美小说中的语域变异阐述语域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作用 [6],《老人与海》中的语域变异对于成功地塑造老人的形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7]。此外,张德禄认为语域变异理论在外语教学上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 [8]。笔者注意到网站新闻中也存在语域变异的现象,拟从语域的三个变量角度分析这些语言变异出现的合理性以及如何翻译这些语域变体。

3. 网站英语新闻的语域变异及其翻译

新闻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有其特有的语言特点。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根据网站的特点,流行语、新生词并不陌生。尽管新闻文体重视严肃和真实,为了吸引网民的注意,提高网站的点击率,网站新闻也会通过语言的创造性使用,以求得生动醒目的效果。如果网站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超越语域限定的情况,这种语言的灵活使用就是所谓的语域变异。下面将从语域三维变项分析网站英语新闻中的语域变异,实证以语域对等的方法指导翻译实践。

3.1. 语场变异及对其舍形取义的意译

语场,即“话语范围”,是语篇语境的第一个组成部分。“语篇语场”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所发生的事,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 [9]。语场影响词汇和话语结构的选择和使用,通常情况下,既定语场使用既定语场的语言,如果作者使用了其他语场的语言,就出现了语场的变异行为。

对于这些语场变异的翻译,译者需要在源语语篇的语句中充分斡旋,对变异语场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弄清楚原文语篇到底要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的。语场决定和影响语言的概念意义,语篇的概念功能是概念意义展开的空间和实现的过程。译者在理解原文概念意义、尤其是语场变体的概念意义时,必须付出更多的心智和努力,应选择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新闻语言,在形式和意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只能舍形取义,对源语的语场变异进行翻译时可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

中国日报网站的双语新闻中不乏语场改变造成的语言变异现象,比如例1科技类新闻文本中出现了演讲类文本语场的语言行为。

例1

原文:Once one combines the advances in computing, big data mi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peech recognition, driverless vehicles and robotics it’s not too hard to foresee that the impacts of the digital technology revolution may have, to date, been simply a clearing of the throat.

译文:如果将计算机、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无人驾驶车辆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结合来看,就不难发现,迄今为止数字技术革命的影响力也许就昭然若揭。

此处的“clearing of the throat”通常指“清嗓子”,这是演讲开始之前或过程当中的经典动作,一般是为了接下来的表达更清晰,并引起注意。在原文语境中,这一表达应该是指数字革命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单纯的信息表达角度讲,原文作者只需写出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就能表达出语篇的基本思想,作者在这里却借用了演讲文本语场的语言,这种违反常规的语言使用虽然没有形象简洁地表明说话者的态度,却增加了一点文学色彩的神秘,引起读者的注意,读者注意到这里语场的不一致,会想着一探究竟,继续详读。

翻译时,译者对语篇语场的把握是影响翻译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名译者,应对源语语篇的语篇语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意识到语篇范围的错位。此外,译者要充分考虑译语语篇的特点,即汉语科技新闻文本的特点。科技语篇的翻译必须以准确传递信息、实现其说明功能为最终目的。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用词精确,句式严谨、明晰,尤其是运用和语篇内容相关的专业术语 [8]。所以译者在这里没有选择直译,而是改写了语言变异的形式,在译入语中力求语场的一致性,把清嗓子动作隐含的意思传达了出来。这样无需补充额外的信息,就能被译入语的读者所理解。

再如社会类新闻文本中出现了物理文本语场的语言行为。

例2

原文:How will the transitions be managed? Even if the idea of a universal wage gains traction, how will governments generate revenue to supply it if their taxable base starts to dramatically dilute?

译文:如何对数字技术的转换进行管理?尽管普遍工资的想法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如果税务基础开始急剧稀释,政府将如何获得收入来支持数字技术的转换呢?

原文中的语域变异体现在语场语言行为的不一致,“gain traction”字面意思是“牵引力”,属于物理术语。这篇新闻报道属于社会类文本。通过引用其他语场的词汇,作者想要突出人们乐于接受普遍工资这一主题,把抽象的“欢迎程度”等同于具象的“物体牵引力”,表达生动形象,充分引起读者的注意。

译者在翻译时,如果直译成“普遍工资获得了牵引力”会使得译文晦涩难懂,不知所云。只有把语场不一致的语言行为转换成既定语场的语言,才能准确传达出原文语篇的深层意思。所以,译者采用意译的方式,把“gain traction”译成了“越来越受欢迎”。文本的概念意义得到了实现。

3.2. 语旨变异及对其源语风味的释译

语旨指的是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和语言活动的目的。它标志着交际双方的关系,交际双方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以及他们各自在交际中扮演的角色。语域变异体现在语旨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角色言语风格的突然改变,是使用正式的、礼貌的语言,还是使用非正式的、更为随便的语言。另外一种是语言使用目的的改变,是该说服、规劝还是惩戒。如果对特定的社会角色没有使用符合该角色关系的语言,就会造成语旨偏离。

就翻译的理解过程而言,对于出现的语旨变异现象,译者要深刻理解原文,从语言变体中领悟出人物的会话含义和人际意义。在准确传达出角色关系和交际意义的基础上,译者在译入语中可适当考虑语旨变异形式的去留。英汉两种语言虽属不同语系,思维内容也具有共同性的地方。译者如果可在目的语中找到语义、形式皆和源语一致的表达方式,应在译文中尽可能做到语义一致、结构形式相同;也可以采用加注或补充说明的释译方法,尽可能保留源语的风味,在目的语中保留语旨变异的文体效果。

例3

原文:But since Rubbers senior vice-president in charge of communications is Rachel Whetstone, a longstanding member of the so-called Cameron “democracy” and wife of ex-No 10 aide Steve Hilton, none of this smells good. The revolving door opening up between tech giants and the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certainly feels ripe for scrutiny.

译文:但是,负责优步对外关系的高级副总裁是雷切尔·惠茨通(Rachel Whetstone),是卡梅伦“朋友圈”的成员,也是前唐宁街助手史蒂夫·希尔顿(Steve Hilton)的妻子。这三种身份都让人感觉不对劲。科技巨头和执政党之间频繁的人员流动肯定会让人指指点点。

在这段政治类的新闻报道中,整体用词比较严谨、规范。然而“smell good”却出现了不一样的语言风格。如果前者是“常规”,后者就属于“变异”了。蕾切尔·惠茨通是举足轻重的公众人物,按照其出身和社会背景,在描述其身份及社交关系时应使用正式的语言表达方式,然而作者却故意使用“smell good”这样非正式的语言来形容他的交际关系,达到了幽默讽刺的效果,也恰恰是这种不太符合角色的言语风格,让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得通俗易懂。

在翻译时,译者应把握源语语篇中语旨的正式程度和可接受程度 [10]。正式程度体现在句式和词汇上,可接受程度体现在作者和读者的共享知识的多少上,共享知识越多,文中所含的语境信息就越少 [11]。针对源语中出现的语旨变化,译者没有简单直译成“不好闻”,这样容易造成歧义,而是分析原文语篇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即蕾切尔·惠茨通与卡梅伦以及史蒂夫·希尔顿的社会关系,捕捉到原文想要传达的应该是“身份关系不太对劲”的意思,同时在译文中加上“指指点点”对not smell good做了补充解释。译者通过使用释译的翻译方法,准确传达出语篇的人际意义,而且其译文也在语气和用词特点方面与原文很好地保持了一致。

3.3. 语式变异及对其形义一致的直译

语式是语域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的功能。它是指“话语方式”,即语篇的语言载体形式,交际形式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语式的偏离指的是语体的变化,把口语化、非正式的语体运用在不普通的事、不普通的人身上。或者是把正式的语体运用在小人物、小事情上。在语式上的偏离所产生的讽刺效果很常见,能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译者在翻译时,只有通过对语篇形式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把握语篇的意义。不同的语篇方式要求译者必须针对其特点采用相应地翻译策略,针对语式上的语言变异,译者更要关注其所要传达的形式意义及语篇意义。

例4

原文:In response, architecture has gone on “a crash diet, losing kilograms, countless tons”; interiors have been stripped back in order to cater to every potential occupant; a building’s skin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译文:因此,建筑物已在大量“节食”和“瘦身”。为了迎合每一个潜在的住户,室内设计被剥离了,建筑物的外在“皮肤”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从这段软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为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新闻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修辞手法在新闻报道中并不少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使用了语式变异的手法。原文作者使用“a crash diet”,“losing kilograms”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建筑方面的变化,既生动形象,又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翻译时,语式也是译者进行翻译决策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译者综合考虑上下文语境,注意到语言形式上的差别。译者应首先根据语境信息把握原文的言外之意,即“建筑物设计所需材料大大减少”。为了吸引译语读者,译者保留了这一语式变体形式,这是因为译语读者很容易意识到这里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的节食和瘦身,且下文中又补充了室内设计被剥离的信息,语篇意义随即呼之欲出,译文并不会给读者造成阅读和理解障碍。由此可知,我们在保证内容完整准确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保留原文的语式变异形式及艺术效果。

4. 结论

在阅读网站新闻报道时,我们总会被不同寻常的语言现象所吸引,进而揣摩和玩味它的涵义。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语域理论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理论。认识并掌握语域知识,特别是语域三个变量的非常规使用造成的语域误用,有助于语言学习者了解并有效地驾驭语言和语言的各种变体。变异并非摒弃常规、对语言的随意使用,那些隐藏着作者或说话人意图的变异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在翻译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时,如果译入语既能体现出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又能传达出这些语域变异的言外之意,译者可以采取直译或释译的方法,保留语域变异的形式和意义。如果忠于形式却违背了语义,或使得原文变得晦涩难懂,译者应采用改译或者意译的方法,摒弃语言变异的手段,把意思准确传达出来。

相较于文学作品,新闻作为一种正式文体,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口语体,或者借用其他修辞手段来达到突出目的、产生幽默、诙谐、讽刺的艺术效果。在力求准确、严谨这一前提下,新闻报道使用语域变异的手段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新闻作者通过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我们要有意识地去识别新闻报道中语域变异现象,分析变异的合理性,从而全面了解英语新闻写作的语言特色和写作特点。

参考文献

[1] 陈松琴. 语言变异研究[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
[2] Halliday, M. (1964)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ngman, London, 89.
[3] Paolillo, J.C. (2000) Formalizing Formality: An Analysis of Register Variation in Sinhala. Journal of Linguistics, 36, 215-259.
https://doi.org/10.1017/S0022226700008148
[4] Leech, G.N. (1969) 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 Longman, London.
[5] 王伟. 诗歌语言的语域变异研究——以《纪念威廉•巴特勒•叶芝》为例[J]. 外语学刊, 2015(3): 84-88.
[6] 熊晶晶. 析英美小说中的语域变异[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11): 252-253.
[7] 赵翠莲, 潘志高. 语言变异与形象塑造——谈《老人与海》中的词汇变异和语域变异[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9(4): 80-83+108.
[8] 张德禄. 语域变异理论与外语教学[J]. 山东外语教学, 1990(1): 45-49.
[9]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274-275.
[10]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79.
[11]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