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总体思路与战略思考
General Thinking and Strategic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DOI: 10.12677/ASS.2020.94067, PDF, HTML, XML, 下载: 559  浏览: 1,175 
作者: 许韶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 郑州
关键词: 河南省休闲农业战略思考Henan Province Leisure Agriculture Strategic Thinking
摘要: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本地客源市场广大,具有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通过对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分析,对河南省休闲农业类型、业态的梳理,指出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思路,做出了对河南省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的战略思考。
Abstract: Henan Province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province with superior location,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advantageous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dvantages and type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furth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文章引用:许韶立. 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总体思路与战略思考[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4): 437-442.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4067

1. 河南省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条件

河南省地处“中国之中”,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交通优势明显。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原生农耕文化底蕴深厚。从休闲农业景观旅游资源来讲,河南具有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地形地貌多样,盆地、平原、丘陵、山地等农业景观丰富多彩。全省旅游资源单体39,802个,其中70%分布在农村。特别是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涉及全省11个市、30个县、1万多个乡村,生态良好,发展乡村旅游空间大,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耕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1]。

休闲农业的客源目标市场在城市。河南省有大中城市近20个,城镇常住人口为四千多万人,这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休闲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2018年,河南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6万个,接待人数达9千多万人次,全年营业收入实现440亿元,从业人数达37.2万人。全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6个,示范点21个;中国美丽田园6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4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处。总之,成绩是建立在丰富的资源和客源基础上,河南省具有开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明显优势。

2. 河南省休闲农业主要类型业态

河南省山河秀丽、文化灿烂,是一个历史底蕴浓厚的农业大省、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市场旺盛,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河南抓住乡村旅游热潮的机遇,形成了栾川模式、新县经验、南太行农家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整个中原大地乡村旅游亮点不断涌现。目前,休闲农业的类型业态主要有:乡村林果采摘休闲游、乡村花卉观光休闲游、乡村餐饮休闲游、综合性休闲农业基地等几种类型。

2.1. 乡村林果休闲采摘游

以林果业为主的乡村休闲游,在河南省比较多见。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郑州的樱桃沟、新郑的“好想您”枣园、荥阳市广武石榴园、商丘宁陵县的梨园、三门峡陕州区的苹果园等,这种类型主要以观光采摘为主。就拿商丘市宁陵县刘花桥村的梨园来讲,已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示范点”,花开季节观花,果实成熟季节采摘,重点加大旅游环境的完善和建设,导视牌、停车场、旅游厕所、餐饮服务、游线组织、旅游商品、导游服务等全方位营建休闲农业环境,使其成为豫东休闲农业的好典型。再如荥阳邙岭,这里是历史上有名的石榴生产地,西起高村乡枣树沟村,东至广武镇唐垌村,长达15千米。每年举办河阴石榴文化节,除了大田石榴园以外,每家每户还发展盆景石榴,进一步增加石榴的附加值。为了接待采摘石榴的市民游客,农家乐、石榴养生酒、榴叶茶等产品也应运而生,使其成为郑州市休闲农业采摘型的一个亮点。

2.2. 乡村花卉观光休闲游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我国重要的气候过度带,构具有独一无二的花木旅游优势,“牡丹花”、“菊花”、“腊梅”、“杜鹃”等各类花卉,具有栽培、苗木种植、盆景制作等优势,适宜开发花木观光、生态采摘、花艺设计等主题的各类休闲农业活动,树立过渡带“花木之乡”品牌,提升河南休闲农业的品质及特色,是当前一大任务 [2]。目前河南花卉代表性景区(点)有:洛阳牡丹园、鄢陵的腊梅园、汝阳的杜鹃园、开封的菊园、南阳月季园以及信阳黄川卜塔集的花卉游、嵖牙山的薰衣草婚纱摄影基地游等。这类旅游,往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地域文化,使传统的花卉种植与地域风情和现代旅游意识相结合,注重游客的休闲观光,婚纱摄影等活动的举行。如鄢陵县种植花卉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享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美誉。以花卉观光为主,目前已达三十多万亩,花卉品种2100多个,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地。再加上地热温泉的开发,使这里成为河南省乡村休闲体验旅游区。

河南省乡村特色花卉节庆活动,也是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开封菊花节、洛阳牡丹节、南阳月季节、信阳桂花节、汝阳杜鹃节等,节日期间,游人如潮,观花、摄影、休闲、购物等活动,带动活跃了地方经济,为休闲农业增添了新的活力。

2.3. 乡村餐饮休闲游

这种类型的休闲农业,往往以城郊乡村生态游为主。由于餐饮资源的普遍性,基础市场的本地性,消费的重复性,郊区乡村游憩成为休闲农业中产业规模最大的一种类型。而这种类型主要是以餐饮为主要内容,以生态休闲观光为主要形式。城郊乡村餐饮休闲游一般是城郊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农户利用庭院或增加必要的接待设施,开展旅游接待;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郊区乡间建设一些具有一定农家色彩的度假村,利用产业化经营的菜园、果园开展城郊休闲餐饮游。还有的以特产养殖为基础的乡村美食旅游,巧妙创新出“城郊乡村游”美食大餐。如郑州北郊黄河滩区的四季通达、丰乐农庄、富景生态园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再如巩义市竹林镇的长寿山,推出特色美食旅游模式,挖掘郑州会面、逍遥镇胡辣汤、武陟油茶、洛阳水席等河南乡村特色饭菜,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2.4. 乡村民宿、民俗体验游

休闲农业是农业的一种延伸 [3],同时与休闲农业相配套的乡村旅游活动也很多,比如:利用村庄中的闲置宅院,结合所处的环境位置,布局一些乡村特色民宿。这种乡村民宿不同于现代的城镇宾馆,属于传统特色民居,给游客的感受不同,特别是对于城市游客,有回老家一样的感受。也有的地主,依山就势,把乡村民宿建在景观田园的环境之中,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进行民宿建造,如太行山区的石头屋,豫西黄土分布区的黄土窑洞、地坑院等,以传统地域特色民宿建筑吸引游客休闲度假。

中原民俗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能进行包装打造和挖掘创新,则是很好的乡村旅游项目。如豫南地方戏、豫西社火、豫北庙会等民间曲艺、民歌、小调、锣鼓,民间舞蹈,民间工艺美术等,这些都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对于外地人甚至海外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目前,省内影响比较大的有陕县天井窑院民俗文化村、渑池县赵沟古村落,辉县市郭亮村、回龙村,濮阳市西辛庄等,都具有开发乡村民俗游的条件。例如陕县的天井窑院民俗村及孟州市古周城民俗文化村,都是利用当地的乡村环境,以乡村传统的制作工艺,生产地道的美食美味,并展示了传统文化,游客体验了乡土风情,丰富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

2.5. 综合性休闲农业基地

真正单一的休闲农业类型,其实并不多见,一般都是以一种为主,其他形式为辅 [4]。而具有综合性,各种功能集于一身的休闲农业基地,则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为游人提供良好的健康食品、生产观模、生态观光、绿色休闲、乡村度假和农业生产环境体验。这种类型的休闲农业地,目前发展迅速,正在由比较单一的休闲农业形式向综合类发展。如栾川县根据景区多为“农家乐”的实际,结合不同乡村的山区农业特点,开展“生态农庄”、“农家采摘”、“乡村休闲”、“山乡避暑”等旅游项目,在完善重渡沟、寨沟等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品牌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一批新的休闲农业示范村。如冷水镇的龙庙村、东西曾河村,打造具有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基地,2019年实施后和效果不错,吸引了大量的郑州、洛阳城市游客前来体验观光度假。

3. 河南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思路

3.1. 休闲农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要明确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定要把休闲农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盘子之中。乡村振兴首先要使乡村有人愿意去,有人流就会有物流和资金流,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就是吸引城市人到乡村去的重要途径。因此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前哨、前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展,可以把人流、物流、资金流带到乡村,改变乡村生存环境,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和脱贫致富。河南是农业大省,乡村人口相对较多,发展休闲农业,应该引起各级重视,提高认识,做好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把旅游作为乡村发展的一项基本职能,在各项建设中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从而营造乡村发展的整体合力。

3.2. 布局体现“三近”、“两环”、“两沿”原则

河南省发展休闲农业,应该利用河南省农业大省的优势,凭借人口大省和良好的交通区位,突出中原地域农耕文化特色,休闲与农事紧紧挂钩。豫东平面区,重点建设休闲农业公园,豫西、豫南山地区,结合地形地貂,发展山地休闲农业,一是要突出特色,二是要布局合理,尽能体现“三近”原则,即“近路”、“近城”、“近景”,也就是休闲农业的重点布局在交通方便地,大中小城市周边农业区以及成熟旅游景区附近的村庄或主要旅游线路附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主要客源地在城市,因此要与市民进行互动和宣传营销。逐渐形成“两环”“两沿”总格局,即“环城”、“环山”、“沿河”、“沿路”的全省休闲家业发展格局,由点到线,由线到环,由环到面,形成河南省不同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区。

3.3. 提昌乡村文明,保持乡村特色

休闲农业开发,首先要提昌乡村文明,改变“脏、乱、差”现象;游客通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可以唤起人们的“乡愁”,“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为乡村景物有别于城市,乡村特点是“乡土性”、“原真性”,即与自然环境的天然相融。因此新的旅游设施的建设,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布局,杜绝私搭乱建,破坏乡村的古朴风貌;特色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尽可能做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一村一卖点。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本土建筑文化、传统民俗、饮食文化特色,不生搬硬套,盲目跟风,扎实打造乡村旅游的品牌和名片,展示河南最代表性最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和地域风情,让旅游者真正体验“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

3.4. 城镇周边示范,龙头带动推广

农业休闲事业首选是城市周边地带,一是紧邻城市客源多,二是交通方便,花费小,易于招徕游客。因此要以大中城市周边的休闲农业为示范,进行龙头带动。省会郑州有天然地域优势,近年休闲农业的发展迅猛,对城市居民双休日休闲城郊游,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增加了城郊农民的经济收入。全省各地市级城市周边也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客观条件 [5]。休闲农业开发应突出特色,龙头带动推广,强调示范作用,突出项目的地域性、乡土性和原真性,旅游活动尽可能体现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以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乡村餐饮民宿度假为重点,以传统乡村地域文化为特色;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区,休闲农业示范园,打造龙头,示范带动;使休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途径,成为河南省旅游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关于发展河南休闲农业的几点思考

4.1. 改变观念,全面系统认识休闲农业

目前,人们对发展休闲农业,从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对休闲农业开发过于乐观,认为不投入就能开展。二是缺乏对休闲农业开发必备条件的认识,认为只要有农业的地方都可以搞休闲农业。三是忽视了休闲农业的乡村特色,往往把乡村当城市,没有从游客的角度考虑,完全搬城市的东西。四是没有意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农业生产本身对城市人就有吸引力。

因此,要正确理解发展休闲农业的现实意义,一是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要,二是休闲农业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增加附加效益。三是一定要明确,休闲农业的开发条件,除了有农业的基础以外,还要有一定的交通条件、区位条件和文化条件等要求。四是要注意突出乡村特点,休闲农业的客源是城市居民,吸引他们到乡村的不是城市建筑,而是乡村乡土环境和乡土文化,乡村生态。同时还要明确休闲农业也是需要投资的,特别是一些基础服务设施,都需要一定的建设投资。总之,在思想上要对休闲农业有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休闲农业开发建设。

4.2. 重视休闲农业开发的规划引导

目前,在休闲农业的开发过程中,存在一种误区,就是只要在有农业和地方,只要有钱,没有规划也可以开发,忽视了规划在休闲农业开发中的重要性。规划就是制定规矩,景观农业的种植,休闲服务设施的布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均需要科学的规划做指导。许多休闲农业区缺乏总体规划,随意开发建设,有些经营者感情用事,盲目跟风投资建设,甚至出现了主题不清、特色不明、水平不高、形式单一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对休闲农业的游客吸引很有限。尤其是各地各种“生态园”的建设,一哄而上,在农田里挖湖堆山,修路建桥,盲目性很大,环境破坏现象严重。由于没有进行统一规划,项目没有科学的论证和策划,主题不明,布局杂乱,最终浪费人力财力,对游人没有丝毫吸引力。

4.3. 因地制宜,农旅融合,打造品牌

目前,河南省已经开发的休闲农业,多数还是以农家餐饮为主要内容,由于农业的季节性原因,大部分仅停留在单纯的农业观光层面,整体接待水平一般,配套设施不完善。忽视了乡村特色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缺乏“农文融合”,“农旅游融合”的策划,项目特色不突出,文化品位不高。一般都是以农户为单元,缺乏统一组织和科学管理,农民的品牌意识淡薄,根本不知道开发市场和宣传营销。同时,休闲农业产品参与性不足,由于产品单一、品牌不响、档次不高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河南省休闲农业整体水平不高。

在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中,要因地制宜,休闲农业区不一定都可以作为景区来对待,把住门口卖门票。河南省不以门票为收入来源的休闲农业地也不少,游客主要以乡村体验为主,参与到“吃、住、行、购”之中。而农民,一方面融入到旅游开发的服务之中,同时保持正常的乡村生活状态,并将这种状态变为游客的一种体验和感知。如新乡太行山辉县市的后庄村,地处南太行旅游线路上,是一个很典型“近路”、“近景区”的休闲农业区,他们凭借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仅做休闲农业的休闲食宿服务,并没有把这里作为一个景区,把住大门售门票。本地居民和过路外来游客和谐相处,达到一种自然和谐的乡村文化旅游境界。

4.4. 突显中原特色,活化农耕文化

特色是旅游的生命线,休闲农业的旅游开发,首先要突出河南省地域文化特色,不可在开发中随意搬借域外园林和建筑。个性化是旅游产品的灵魂,在突出休闲农业中原地域文化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寻找自然生态环境背景下的乡村个性,开发互补型产品,避免低层次雷同。如栾川县狮子庙乡的王府沟村,凭借独特的生态环境,山地海拔较高的优势,重点树立“伏牛竹海,养生度假”的村落旅游形象,打造村庄特色,创建“竹海度假”品牌。洛阳市宜阳县的莲庄村,依托古都洛阳历史上的古官从村庄经过,村庄紧临洛河,突出“古都官道、万亩荷塘”的文化古村形象。

活化休闲农业,首先要使休闲农业要有生气,要有正常的乡村生活氛围 [6]。如鸡鸣狗叫、鸟语松鸣,寺院钟声,村中鼓乐等。特别是有一些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项目,需要进行活化,增加游客的参与性。使游客在愉快的参与活动中,体验休闲农业的非物质文化,彰显休闲农业旅游娱乐、求知的多种功能。

4.5. 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短缺是当前制约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休闲农业地基础环境较差,道路系统、旅游服务系统都不完善。例如,道路等级低、停车场空间小、旅游厕所没有;客房、餐厅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不能适应现代旅游要求。其主要原因还是对休闲农业的投入不够,投融资渠道不畅。

休闲农业的开发,是以农业环境为基础,相对来讲投资较少,但并不是不需要资金。资金是休闲农业开发的必要条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活动的策划,具体休闲项目的实施都需要一定资金支持。如为休闲旅游服务的交通、住宿、停车、接待等设施建设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目前,可通过三条渠道筹集资金:第一、通过政府各个部门,如农业部门、扶贫部门、科技部门、林业部门、旅游部门、水利部门等,批拔相关资金开发展完善一些生态环境整治,农业开发,正常的基础设计建设等。政府的各项资金,主要在于方向性引导,对休闲农业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第二、通过项目引进外来资金,通过规划让外来资金看到效益和希望,从来加快拉动休闲农业经济发展。第三、鼓励农民以不同的方式入股联营,不仅可以让农民脱贫,而且农民还会以主人翁的角色投入到休闲农业开发之中。

参考文献

[1] 许韶立. 论河南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J]. 现代农业, 2007(4): 42-45.
[2] 龙茂兴, 张河清.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 旅游学刊, 2006, 21(9): 75-79.
[3] 许韶立. 论河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的七大误区[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7, 13(6): 37-42.
[4] 郭焕成. 发展休闲农业, 支援新农村建设[J]. 旅游学刊, 2006(6): 63-67.
[5] 刘德谦.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 旅游学刊, 2006, 21(3): 12-19.
[6] 吴海峰. 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5)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Z].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