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大学四年学习的系统总结。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无论是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发展,还是学科建设及教学评估,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已经成为日语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一环。各个高校也设置了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019年3月3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强调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及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毕业论文的审查力度。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实现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本科论文的质量是今后开展研究的基石与支柱。然而,在教育部与高校都极为重视本科毕业论文的背景下,日语专业本科论文依旧存在着众多问题。对于日语本科学生来讲,用正确的日语表述,通过详细的分析解读,撰写长篇幅的题目新颖、结构合理的毕业论文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2.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日语毕业论文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学者关注。潘寿君(2003)从学术性、科学性、创新性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潘琰莹(2017)、杨永娟(2018)聚焦论文写作中的具体问题,针对日语论文写作中的格助词「に」的误用 [2]、偏误现象 [3] 进行了分析。杨秀娥(201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聚焦日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过程,分析了选题的现状、实际影响选题的因素及好的选题应该具备的要素 [4]。在中日两国毕业论文比较研究方面,陈俊森(2011)以外语专业为例,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大学毕业论文的有关政策,调查了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现状,并提出了毕业论文政策改进建议 [5]。
通过上述归纳与总结,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对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从多个角度展开了分析与探讨,但没有涉及在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规避策略。因此,本文以笔者所在院校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为数据来源(共计155篇),把握论文选题的总体状况及解构与分析论文题目中的高频词汇,进而厘清论文选题的研究方向与具体内容。同时,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旨在总结与归纳日语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常见问题、具体案例,分析出现误用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策略,以期为《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有效教学及以学生为主体的论文写作提供鲜活的案例与分析指导。另外,本文所引用例句若无具体标记,均出自于笔者所在院校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3. 日语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
3.1. 论文选题趋势
笔者对日语本科毕业论文历年来的选题趋势进行了统计(表1)。从论文选题的学科方向上看,近年来的选题囊括了语言、文学、文化、社会、民族、旅游、科技、经济、教育、翻译等方向的内容,可以说学生的选题涉及面广泛,几乎对日本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无所不包。
从论文选题内容的时间推移看,以“社会”为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占据大比例,可以说社会文化方面的选题一直是热门选题。另外,语言、文学、文化、民族、旅游、科技、经济、教育、翻译虽然出现在学生的论文中,但所受关注度较低,呈现了不均衡的分布趋势。
从论文研究热度与研究趋势上看,以旅游为主题的毕业论文,均是2015级学生的选题,且研究内容均是借鉴日本乡村旅游、传统地域的可持续观光的发展经验,对贵州省民族村寨、乡村振兴提出政策与建议。这与贵州省近年来大力发展山地旅游、民族生态文化旅游、文旅结合等政策与战略不无关系。另外,语言、科技、民族、文化均出现在2015级毕业论文的选题中,表明毕业论文选题逐渐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Table 1. Trends in topic selection for Japanese undergraduate thesis
表1. 日语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趋势
3.2. 高频词汇分析
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论文题目进行了高频词汇解析(表2)。分析结果表明,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日本”、“分析”与“研究”,其中“日本”的出现次数达到22回,反映出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紧密围绕日本展开。作为论文题目中的动词,出现了“分析、研究、考察、探究、浅析、比较、对比”等词汇。内容主要围绕中日比较、成因、影响、演变等展开。从高频词汇反映出的具体研究课题上看,主要有“日本女性、形象、精神、文化、性格、思想文学、政治、化妆、环保意识”等社会文化方面。还出现了与“野菊、地震、资源”等自然领域密切相关的选题。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论文选题中对日本社会进行了多元观察与研究,另外也反映出学生的论文选题由人文领域扩展到了自然领域。
4. 日语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解析
通过对日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研读与梳理发现,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除去输入错误、漏字、文体不统一、格式、字体字号等较为表层且容易修订的问题以外,整体而言主要集中在论文结构、文献综述、学术规范、日语表达四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不是截然分开、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交错、互相影响的。

Table 2. An analysis of high-frequency words in graduation thesis titles of Japanese Majors
表2. 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的高频词汇解析
4.1. 论文结构问题
论文结构的混乱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从论文的整体结构上看,头重脚轻的问题十分明显。论文第一章绪论部分的论述过于冗繁,作为中心部分的本论则论述得较为潦草、过于轻描淡写,无法突出作者要解决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作为文章结论部分没有突出文章的核心内容,论述上多为对各个章节结论部分的罗列,甚至会出现与各个章节结论完全相同的内容。
具体而言,第一章绪论的论述几乎占据了论文篇幅的二分之一。以旅游为研究内容的论文还会涉及到研究地区的概况介绍等。因此导致了第一章绪论的内容十分复杂。除此之外,论文结构还会出现有章无节、每一节为一段,甚至会有每一章为一个段落的情况。
4.2. 文献综述问题
在文献综述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也呈现出众多问题。首先是罗列式的文献列举,不做分析与述评;其次是在先行研究述评时使用日语敬语表达或者授受关系表达;最后是日语语法、句法表达上出现错误,尤其是时态的问题最为严重。
譬如,例1中作者虽然对莫言《蛙》作品的先行研究进行了梳理,但只停留在文献罗列上,几乎没有对相关研究内容及先行研究的问题点进行述评与分析。例2中出现了日语敬语「ご説明になった」,虽然符合日语敬语语法结构,却不符合论文的客观表述。例3中出现了过去进行时的表述「述べていた」,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却不符合先行文献对“时态”(「テンス・アスペクト」)的要求。
例1:莫言の「蛙鳴」という作品に対し国内作家の多くが異なった角度から分析した。例えば:蘭紹紅、劉文菊(2014)、康建偉(2015)などが人物分析の論文を書いた。石暁燕(2015)、辛璐、穆陽(2017)などが人物分析の論文を書いた。マジックリアリズムをめぐる論文には曹偉(2015)と範呉喆(2016)、張卓宣(2017)がある。また言語の角度から作成された論文もある。例えば楊溢(2014)と張玉、呉暁棠(2015)が取り上げられた。
例2:覃群先生は「①観光商品の持続的イノベーション、②伝統と現代のバランス、③住民コミュニティと観光発展のバランス、④文化の内包の発掘と継続」とご説明になった。
例3:張済卿(1995)は「広がる」の意義と用法を3点と論述した。①空間上の拡大或いは伸展、②範囲の拡大;3規模が大きくなる。「広まる」の用法について「範囲の拡大にしか用いられない」と述べていた。
4.3. 学术规范问题
近年来,学术规范问题逐渐受到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各个高校的重视。学术是否规范是展开论文写作的基石。目前日语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由于中日两国语言在汉字使用上存在“同形词”、日本“黏着语”属性等原因,日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无法有效查重。因此,关于日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中是否遵守学术规范尤为重要,遗憾的是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却未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或是未能认识到学术规范的重要性。
学术规范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研究背景中对引用及参考的内容未能做到具体、详细的标记出处,尤其是相关数据的出处。二是在引用网页等相关信息时只附上网址,无网址标题、引用日期等详细信息。三是图表要素,未对图表序号、图表标题、图表信息来源等做详细记录。在例4中,关于“日本是中国第二大客源国及每年访中游客为二三百人”的描述很显然是需要标明出处的。
例4:中国にとって、日本は依然として二番目の重要な客源国である。毎年、訪中観光客数は二三百万人に達している。周知の通り、貴州省は豊富な観光資源に恵まれ、毎年の観光客数が絶えずに増えている。
另外在学术规范的表述上存在着「私はそう思う」、「正しいと考える」、「私の未熟な考え方では…」等作者主观表达的方式。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导师或读者能够理解,句法层面也没有错误,但不符合学术论文论述的客观性。
4.4. 日语表达问题
日语表达问题可以说是贯穿了论文写作的始终。通过本科四年系统的日语学习,学生习得了「テンス・アスペクト」、「格」・「文の構造と文法カテゴリー」、「主題と主語」、「受身・使役・授受」、「自動詞・他動詞」等一系列知识。这些知识点如何组合并映射、体现在论文中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通过梳理与总结,日语表达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自他动词辨析不清、近义词辨析不清、格助词误用、口语书面语混淆、同一词语重复性使用、日语表达单一等几个方面。譬如,例5中将动词「経つ」误用为「経る」,例6中将表达“看见山、水等实体存在”含义的「見える」与表达“看到某一现象等抽象存在”含义的「見られる」用法混淆,例7中将「〜に基づく」误用为「〜を基づく」,例8中将被动态中“无主语”这一用法的「成果が挙げられる」误用为「成果を挙げる」。另外,同一词语重复性使用在「思われる」、「考えられる」等用在句末表达推测、判断含义的词汇上较为集中。日语表达单一方面虽然没有表述、用词错误,但却无法拓展同一内容的多样表达方式,这一问题在论文的分析部分及图表解说部分较为明显。
例5:翻訳者は第二章を選んで翻訳を行い、中国の近代史と苗族の歴史発展を十分に理解した後、歴史資料の調査などの各方面を経って、翻訳目的論を指導し、翻訳過程に現れる問題を分析し、適切な翻訳戦略を検討する。
例6:日本産業の柱として、アニメは日本の動画産業の発展を代表するほか、日本文化の発展もここから見える。
例7:歴史的な時間を基づいて論じているが、言語が明晰、簡潔である、本書の考え方ははっきりしている。
例8:『三四郎』に関する研究は、たくさんの優秀な成果を挙げている。
5. 日语毕业论文常见问题的原因探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较多,笔者主要根据担任《日语学术论文》课程以来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及与论文指导教师、学生访谈结果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与探析。
5.1. 论文结构的多样性
如前文所述,本科论文的结构呈现了头重脚轻的问题。通过访谈得知,除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原因以外,共性的且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学生们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参考硕士论文甚至是博士论文的框架。然而,由于篇幅及论述的深度等要因以外,本科论文与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写作要求差别很大。
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尚未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相对论文的本论、结论而言,绪论部分所包含的要素较为固定,换言之无论是本科论文、硕士论文亦或是博士论文,在绪论部分均需要交代清楚研究背景、研究动机、问题意识、先行研究、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论文结构,有些论文还会涉及到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因此学生在撰写论文绪论的时候,一方面无法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整合与凝练,另一方面含有不忍割舍各个部分的情绪。
5.2. 论文表述的客观性
论文的表述语言应该具备严谨性、客观性,尽量避免带有主观性的判断。在论文写作中出现主观描述与判断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单词记忆不牢、相似表达区分不清,所学知识点不能正确地应用于论文表述中。
2) 在敬语的使用方面,学生在论述先行研究的时候会出现使用敬语的表述,问其原因是对先行研究的学者表达敬意。然而当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与论文表述的客观性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优先坚持论文表述的客观性。
3) 强调自我的表达。这一点与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相似之处,但原因却大不相同。例如用于客观表述的「思われる」,基础不牢的同学不知道此处应该使用「思われる」而使用「思う」,强调自我的表达的同学则清晰「思う」与「思われる」的区别,但认为自己的分析与论述,故此使用了「思う」。
5.3. 学术规范的模糊性
在学术规范方面,一些高校只对论文的查重率有要求,对论文中如何引用、是否做到学术规范则没有具体要求。
通过访谈得知学生们有遵守学术规范的意识,但是对如何引用他人观点、参考中文文献中的观点及材料时是否需要翻译成日文、二次引用如何标记等问题尚存有疑问。另外,学生在阅读相关文献及参考论文时候发现,学术规范的内容与格式也不尽相同。这些尚存的疑问也为我们进一步规范日语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留下了研究课题。
5.4. 日语表达问题
日语表达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其原因也因写作主体不同导致原因不同。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学生本身不清楚日语中的「必須補語」「副次補語」、「従属節」「主節」、「名詞修飾」、「単文・複文・重文」等一系列与句子成分息息相关的知识要点,另一方面学生们无法明确「話言葉」「書き言葉」、「テンス」「アスペクト」、「ボイスの受け身・使役」、「主観的表現/客観的表現」等映射在句子结构中的文法表达方式的区别。
6. 日语毕业论文的教育策略探索
毕业论文写作的综合性使学生们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会出现共性的问题与不同的问题。众多学者也对日语毕业论文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与总结。在此,笔者试图从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出发,提出日语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与教育策略。
作为论文指导教师或《学术论文写作》的任课教师,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提升教学策略。首先,问题的归纳与总结。论文指导是一个历时过程,需要我们对每一届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论文的选题问题、整体结构问题、论文表述问题等宏观层面及句法表述、自他动词混淆问题中的错误典型、サ变动词与名词混淆的错误典型等微观层面入手,做细致入微的梳理与归纳。梳理与归纳的内容来自于学生写作过程,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十分具有典型性,能够成为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鲜活案例。
其次,案例库建设。对于问题意识的提出、引出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结论的表述、图表的解读与说明等日语惯用表达方式需要建设案例库。譬如,据笔者目前总结与归纳用于引出问题意识的表达方式,以“地球温暖化”为例,按照“名词+格助词+動詞+テンス・アスペクト”的交叉组合,高达数十种(表3)。此外,还有与「問題」经常搭配使用的「深刻/深刻化+に/と+なる/なっている」、「重要/重要視/重視化+される/されつつある/されている」・「への重視/への解決が求められる」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对上述一系列的日语表达方式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建构。既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形成网络状,将所学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整理,也可以拓展学生同一内容的不同日语表达方式,将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增加理解与记忆。

Table 3. List of ways of expression which elicits the question consciousness
表3. 引出问题意识的表达方式一览
作为论文写作主体的学生,首要要发挥主体积极性。不仅在课上认真听取老师们讲解内容,结合自身状况进行记忆与知识重构,同时也需要阅读日文论文,把握日文论文的写作结构,特别是对知识储备以外的知识点摄入。大学四年基本掌握了所有的日语词法结构,如何将所学的词汇与日语表达进行打破重组、不断组合排列,需要我们在梳理自己知识结构时候不断的总结与吸收。
7. 结论
本文以笔者所在院校155篇本科日语论文为案例库,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状况、高词频分析及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原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两个方面提出了教育策略。
首先,在论文选题上,围绕社会的选题依旧是选题的热点,同时囊括了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的选题,逐渐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在高词频分析方面学生选题不仅仅停留在人文领域,还扩展到了自然领域。其次,论文写作方面呈现了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论文结构、文献综述、学术规范、日语表达。通过与教师、学生的访谈分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教育策略方面,一方面提出了从教师主体需对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及论文写作日语表达案例库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需要发挥主体性。
论文写作的综合性及论文写作主体的多样性使论文写作呈现了诸多问题。系统的追踪、整理与归纳学生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多样化的问题对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基金项目
贵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成果《日语学术论文写作与翻译行为的多维度研究——以贵州大学为例》、“贵州大学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学术论文写作》(JG20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