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研究生隐性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与探索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Hidden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for Postgraduates Based on New Media Technology
DOI: 10.12677/AE.2020.104090,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551  浏览: 85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云峰, 孔晨辰, 陈佳妍:浙江工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浙江 杭州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研究生网络思政隐形教育New Media Technology Postgraduate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dden Education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面对位于国民教育序列的最高层次的研究生,如何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贯穿于教育的各方面各环节,着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通过寻找研究生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着力点,从而构建极具“新媒体”和“隐性教育”特色的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对理论体系进行实践探索,以期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ust adhere to the unification of explicit education and recessive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era of the new media, facing graduate students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equence, how to organically link explicit education and recessive education in all aspects of education and focus on enhancing the age and appeal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eeks out the effective focus of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so as to build a postgraduat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nd “hidden education”, and conducts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文章引用:陈云峰, 孔晨辰, 陈佳妍. 新媒体时代研究生隐性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与探索[J]. 教育进展, 2020, 10(4): 527-53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0.10409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1] [2] [3]。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最高层次,肩负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对支撑国家战略、实现学校发展目标都具有重大意义 [4]。尤其是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如何借助新媒体手段和工具,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显性教育工作的同时把握隐形教育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效率,是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2. “隐性”和“网络”是研究生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着力点

2.1. 隐性思政教育的特点与方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自媒体的喷涌式发展,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研究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群体特点,而作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补足抓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引用到新媒体应用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源于国外“隐性课程” (hidden curriculum)的概念,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最大不同在于其潜移默化性。当前研究生以90后为主体,他们思想新潮,创造力强但又个性叛逆,传统的“主渠道”“主阵地”等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易受到大学生的抵触。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已经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宣讲、报告、思政课等传统方式进行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的正面思想传输在很多情况下,其强制性、系统性让受教育者的任务变成被动接受。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采用隐蔽化的手段,将教育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涵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学习生活中,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自行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接受价值观的传输和引导。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手段,并不是矛盾和割裂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

2.2. 新媒体对隐性思政的重要意义

作为“第三世界”的网络,以其开放性、虚拟性、信息糅杂性正在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并持续冲击着传统的、保守的教育系统。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信息的大量交换和传播使其自身所具备的超时空性、及时便捷性、互动性、图文声视频相结合性等特征,本质上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具有同一性,使二者能够相互为载体,更好地倚助对方发挥自身的最大功能。首先,新媒体工具自身所具备的多媒体特性极大地丰富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增加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广度和深度增加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也为整合各种显性教育资源提供了转化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渠道和途径。在以网络为途径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抽象的网络而联系,平等的教育方式更增加了交流的有效性,因此,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当今教育背景下高校研究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选择途径和主要传播方式,探索新媒体平台建设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方向。

3. 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生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要以充分发挥新媒体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优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强网络阵地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研究生群体进行思想引导。

3.1. 确立一个核心思想:立德树人有成效、思政教育润无声

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核心思想则为充分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传输引导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传递给研究生群体。既要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目标,也要充分结合新媒体的便利优势,落实研究生立德树人成效。利用网络调查问卷、行为数据等新技术方法,对全校研究生政治思想、观点动态、身心健康、学习状况、关注焦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动态采集、系统观测与综合分析,为新媒体平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持 [5]。

3.2. 拓展两种工作思路:显性助力学生成才、隐形传递正确价值观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更应该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抵触反感的受教育模式。通过学籍注册、学风道德测试、心理测评、毕业就业等研究生阶段必备的基础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的必要性,吸引研究生群体关注新媒体公众号,发布研究生须知和通知等,使新媒体平台成为研究生科研和生活中的“刚需” [6]。在学生熟悉并依赖新媒体公众号后,发挥阵地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配套以两条或者三条新闻的方式发布思政教育相关内容和动态,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浏览必备信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以学生更喜欢的方式规避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制灌输性和被迫接受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效果更佳明显,教育结果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内在品质更加有效,真正实现显隐结合、事半功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果。

3.3. 提升三大功能:深化主题教育、加快信息传递、推动自助服务便捷化

新媒体平台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途径,同样具备着作为新兴信息传播渠道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同时,大力建设新媒体本身的辅助功能:深化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将主题教育以隐性的方式呈现,延长教育时限,扩大教育范围,增强教育成果,实现显隐教育相结合的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学习机会;加快信息传递效率,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时效性、便捷性,及时发布校内通知、时事热点等学生关心、关注的信息,以第一时间传递到学生群体中,在重要信息和通知中潜移默化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内容,以表面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重要信息及时传递的样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将新媒体平台功能性发挥到最大;推动自助服务便捷化,在“最多跑一次”的政策前提下,高校推动学生办事“最多跑一次”首要借助的就是新媒体平台,开发相关功能在线上操作,不仅仅可以方便学生,更可以为新媒体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群众基础,吸引学生关注、办事后,再通过显隐结合、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

3.4. 坚持四项工作原则: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显隐结合、与时俱进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各有优势不足,在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隐结合的教育方式最能将教育成效最大化。习近平总书记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8]。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难点困点让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成为大势所趋,将每一个工作难点具体化为工作手段,这是因事而化。随着社会的发展,“90后”成为研究生群体的主力军,成长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新生代研究生们有着开放、自由、活跃的时代特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更加适配新生代研究生群体的方式,这是因时而进。在新媒体思政广泛推广的大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线下走到线上、从显性为主走到显隐结合,这是因势而新 [9]。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显隐结合、与时俱进成为研究生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的工作原则。探索组建以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思政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学生干部为主体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通过网络空间研判研究生思想动态,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充分发掘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指导研究生社团、研究生骨干建立研究生乐于参与、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平台,形成研究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朋辈相携、为人师表的新型育人机制 [10]。

4.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为例,探索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实践过程,基本实现了三大功能及显隐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4.1. 深化主题教育

积极配合学校层面的专题教育活动,进行线上线下的联动活动,学校层面为主题教育拟定线路,搭好舞台,新媒体平台则积极进行配合,充分利用便捷和快速有效的信息传递特点,带动全校研究生参与主题教育的积极性。为了促进不同校区、不同学科、不同性别的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思想碰撞,在学校内搭建跨学院、跨学科的O2O (Online To Offline)思想交流平台——“溯采微咖”“你定主题,我请咖啡”的方式,免费为研究生和导师提供场地与饮品,师生可以畅谈天下、寻真理、觅知己。此外,定期还有主题讲座、读书会、交流会等活动。同时搭建“良师益友”“溯采先锋”和“先锋宣讲”等平台,通过加分等激励措施向学院进行约稿,调动学院参与主题教育的积极性,由学院推荐优秀学生和导师进行榜样宣传,学院、学校共同配和,营造出全校范围内的主题教育学习氛围。将创新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政治性与生活性相结合,在实现主题教育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让娱乐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推送受众喜爱的红色专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唱响主旋律,创建政治热点专栏,结合校园思想文化建设,通过故事性,深入浅出解读的形式去引导受众,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阅读量上升的同时更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4.2. 加快信息传递

探究更合适的人员分工和工作配置模式,加强宣传校内外活动,促进线上线下交流互动,线上开展多样栏目,贴近研究生,同时积极开展线下活动,组织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研究生主动靠近、自动连接。同时也要加强传播的双向性,建立与研究生的互动版块,及时结合热点话题、热点新闻和相关政策,与社会接轨,带领研究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根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分析,精准地推送学生关注的考试、比赛、招聘、公益等信息,通过对有价值的信息加强宣传报道,为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优质选择,第一时间为研究生提供最权威的重要资讯,时刻以目标导向为指引,理清工作脉络和思路,提升信息传递效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总结看来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调整,有效增加微信公众号的粉丝粘合度:第一,优化推送频率和形式,将频率和文字长度控制最佳值,将文字、语音、图片与视频有机融合,丰富其呈现形式;第二,注重与学生的充分互动,将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及时解答学生在思想方面的疑惑,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亲近感;第三,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大宣传,扩大知晓率,充分吸收学生对平台建设的合理意见,及时改进;第四,组建培育一群对新媒体有兴趣、敏锐度高的学生成员,负责维护和运营该新媒体平台,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发挥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动向的优势,不断革新思路,运用新技术,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预期效果。

4.3. 推动自助服务便捷化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了解学生使用习惯,分析学生需求和状况,通过针对性改革,提高学生使用新媒体平台的黏度。首先,加强与其他新媒体平台的联动,整合校内资源,将与研究生日常相关的学校教务、党建、图书馆信息平台梳理在同一“微信矩阵”平台上,建立研究生一站式微信入口;平台已上线常用电话、校车校历、日常办事流程、工大地图、考研成绩、毕业档案、本人学号等“一键查询功能”。其次,加强新媒体平台功能开发的全面性、便捷性,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自助服务功能,开辟更多的服务功能;浙江工业大学在公众号后台,已开发使用“网上学生证”、“网上测试平台”“信息管理系统”,为网络心理测试、学术道德学习测试、新生一站式报到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在全校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管理者提供了便捷、移动的学生信息库;最后,充分调研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求,开辟研究生需求反馈的线上途径“研小宝”,每周整理研究生的需求和申诉进行线上的统一答疑,为研究生打开言路。

国家赋予了新时期研究生科技兴国的重大使命,由于研究生的特点,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用好新媒体的工具,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浙江工业大学自2015年探索利用“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微信公众号,打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五年来关注量超过4万人次,基本实现在校研究生全覆盖,全年总阅读量达60余万次,单条日阅读量最高达12,000人次,影响力稳居青春浙江院校级媒体榜前十。在推动新媒体平台自助化、服务化、功能化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模式,通过对隐性思政政治教育的议程进行巧妙设置,含蓄地实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外部引导的同时通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内化。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Y201738624)。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12-09(01).
[2]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EB/OL]. http://edu.people.com.cn/GB/8216/421254/, 2018-09-10.
[3]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EB/OL]. http://politics.gmw.cn/2019-03/18/content_32653484.htm, 2019-03-18.
[4] 刘延东副总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603/t20160308_232316.html, 2016-03-08.
[5] 华南师范大学. 探索“互联网 + 思政教育”新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24): 15-16.
[6] 赵建超.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路径探讨[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华东交通大学, 2016.
[7] 白显良.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8] 邢萍. “互联网 + 思政教育”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研究[J]. 传媒论坛, 2018, 1(15): 128-130.
[9] 赵建超.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应对[J]. 广西社会科学, 2016(9): 212-216.
[10] 王梦.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 新闻传播, 2017(8):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