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区域的城镇发展决定着地区的经济水平程度,而经济的发展水平却一定的反映出城市镇化程度即城市化水平,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城镇成为人类活动和各种非体力劳动高度密集的区域是不同于于非城市地区的。
城市化的研究内容有很多,不同学科理解的城市化也各不相同,它包含各个学科的不同看法,从不同学科看城市进程,它包含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内容过程,只是从一个方面去研究城市的变化过程对于地理学上的研究是行不通的,而经济学界的研究人士觉得城市化最基本的动力就是经济资本的扩大化,整个城市化的过程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是在经济基础上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在空间上对城市地域上的表现;而在社会学上又有学者认为,城市化的动因机制除经济因素之外,人口状况也影响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又有地理学人士认为在看城市化整个问题时,需要考虑空间性,其次再从区域的整体性秩序入手去分析;又有人口学家指出城市化应从人口的方面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迁移,进而导致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结果 [1] [2]。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文结合中心地理论来明确的描述楚雄市在整个楚雄州的地位及其作用,相比较前人同类命题的研究加入了经济因素、人口的迁移变化,由此更能清楚的反映出楚雄市的城市化水平,同时在中心地理论中起了补充作用,继而对楚雄市的城市化进程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和解释,为楚雄州各个地区推动城市化发展有一个重要的意义,能为整个州其他地方有一个指导意义。
1.2.2. 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较好地填补区域研究的空白,从多角度对城市化进行的多个研究要素分析,较好地揭示楚雄市城市化特征与影响机制,为进一步促进楚雄市的区域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方向,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楚雄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状况
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进程迅速加快,城市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周慧和曹广喜 [3]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力2007年的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与城镇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齐美虎 [4] 的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在逐渐减少,然而就业水平却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在逐渐提高。喻开志 [5]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体系得出,人口、产业以及卫生城市化、居民消费城市化、教育城市化和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快。李子叶 [6] 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发现,我国城镇化扩大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陈洪毅 [7] 觉得城镇化最主要就是要解决农村人口的问题,认为发展农村城镇化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不要以为的发展大城市,总体来说我国城镇化水平比起发达国家来说是比较低的,进而吸纳农民也少 [8] [9]。
1.3.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城市化的基本前提是某一地区经济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并且在早期的积累中,国外大多数大型城市在早期的城市化中从殖民地获取最原始的资本积累形成了工业化发展的“拉动”机制,并在后期体现在城市化的进程中,Ting Ma [10] 用夜间光亮度研究区域和全球范围内城市发展的时空动态,得出由于社会经济活动和城市形式的多样性,人类夜间照明的时空特征可能与城市扩张过程中空间扩展的人类住区和经济活动的动态模式有关,结果表明,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随着夜间灯光亮度的逐步转变,逐渐增强的夜间灯光亮度的空间扩展在地理上与农村—城市梯度相对应;美国经济学家根据发展中国家城镇现代化所遇到的阻碍是市和乡村的差异,所提出现代化的城市第二产业才是经济上升地主导部门,并总结得到只有第二产业进一步提高将会消耗农村剩余的劳动力 [11];在此基础上拉尼斯和费景汉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农业生产率地上升进而产生剩余产品是劳动力流向城市的先决条件。
2. 研究区概况及方法
2.1. 楚雄市概况
楚雄市处于云南省滇中地区,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州府,经纬度大致为(24˚30'N,100˚35'E)到(25˚15'N,101˚48'E)之间,整个市包括12个镇3乡;其中鹿城镇处于中心地位,是整个州政府单位机关所在地及其经济、文化、交通运输汇聚之地,整个市面积为4433 km2。在经济方面,楚雄市在2017年实现GDP增长为3,583,447万元,同比2016年增长10%,其中: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为264,318万元,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1,844,217万元,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产业增加值为1,474,912万元;年末户籍总人口530,491人,比上年增加4316人,增长0.8% [12]。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阅读和分析国内外研究状况、对比城市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国内外城市现代化的理论及其当前成果,进而分析楚雄市的城市化特征、动因机制及进程。
2.2.2. 相关分析法
将楚雄市的城镇化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进行相关分析,并分析其中的相关性,运用城市地理学 [13] 上的研究方法,总结出经济发展是否是楚雄市的城市化动因机制。
3. 结果与分析
3.1. 楚雄市城市化基本特征
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使之社会经济活动也产生改变,而这个改变的过程就是城市化,而反映城镇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就是城市化水平指标(城镇化率):

注:U:城市人口;P:总人口根据楚雄市城镇化水平公式,计算出楚雄市城市化特征,如下图1所示:

Figure 1. Chuxiong City’s urbanization rate (%)
图1. 楚雄市城镇化率水平(%)
见图1可以得出楚雄市城镇化率发展较慢,从1999年至2017年以来,楚雄市的城镇化水平整体上看呈上升趋势,1999年至2008年,楚雄市城镇化率虽然在增长,但是城市化覆盖不高;而在2008年以后,由于楚雄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加快了楚雄市的城市现代化地脚步,尤其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楚雄市城镇化加快,但由于楚雄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状况,致使楚雄市工业和旅游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导致城市化速率变慢,从2012年开始楚雄市城市化水平就趋于稳定,城镇化变缓;总体看来到2017年楚雄市城市化水平在60%左右,但是城市化进程每年上升的程度不高。
3.2. 楚雄市城市化的动因机制
3.2.1.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分析
从经济学方面进行分析,城镇现代化是地域空间内的一种经济形态转变的过程,其中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自1999年以来,楚雄市GDP稳步增长,如下图2所示:

Figure 2. 1999 - 2017 Chuxiong City GDP broken line system
图2. 1999~2017年楚雄市国民生产总值统计
分析楚雄市近1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从上表可以看出1999年的386,762万元上升到2017年3,583,447万元,从1999年至2009年,由于楚雄市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所以GDP上升较慢,自2010年开始,由于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蓬薄发展,比起2010年以前,2010年以后GDP增速较快。
随着楚雄市经济的发展,楚雄市城市化发展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经济状况反映出楚雄市城市化进程,因此将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城镇化率进行相关分析,分析楚雄市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现将分析结果如下表1所示。

Table 1. Result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gross national product (GDP) and urbanization rate
表1. 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城镇化率相关性结果
**.在0.01水平(单侧)上显著相关。
据表1所知,国民生产总值和城市现代化水平中的Pearson相关性(双侧)显著,为0.917,楚雄市城镇化率和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的相关性较高,因此可以得出,楚雄市的城镇化率的提高与国民生产总值息息相关,表明GDP的增长是影响楚雄市城镇化水平的一个机制。
相关分析表明,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是楚雄市城市现代化形成的因素之一,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楚雄市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一种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经济发展发展水平与城镇化过程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
3.2.2. 第二产业与城市化分析
因为近代城市化的开始,是从工业革命开始萌芽的,因此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现将楚雄市第二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图(见图3) 1999~2017年楚雄市第二产业数值变化可得:

Figure 3. 1999 - 2017 Chuxiong City’s secondary industry broken line statistical chart
图3. 1999~2017年楚雄市第二产业折线统计图
在2008年以前,楚雄市第二产业在600,000万元以下,但在2008年以后,楚雄市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现已突破至1,844,217万元,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产业也在迅速的发展,在楚雄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高的同时,第二产业数值也在大幅度增加,楚雄市经济的增加与第二产业关系较大。
因此楚雄市第二产业与城市化有一个必然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将第二产业与城镇化水平相关分析,分析其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表2所示。

Table 2. Correlation between secondary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rate
表2. 第二产业与城镇化率相关性结果
**.在0.01水平(单侧)上显著相关。
如表2所示,第二产业与城镇化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得出,城市化与第二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与之呈现正相关,所以说城市化的发展与第二产业的增长有很大的关系,楚雄市第二产业稳步增加,楚雄市城市化覆盖面积扩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将会促进城市化进程,第二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口进入城市,城市职能加强,城市扩大,进而引发出第三产业。
楚雄市成为整个楚雄州的行政中心,较其他周边地区,有便利的交通和技术支持,使之成为中心城市,楚雄市对于整个州来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工业的发展有较大优势。首先有众多高素质的人口,较其他地区交通较便利,相较于其他县,楚雄市有更好的资源用于工业的发展,所以楚雄市进而成为整个楚雄州的工业中心;而在第三世界国家,第二产业依旧是是消耗大量剩余劳动力和拉动经济水平快速上升的主要部门,第二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仍处于重要地位,且处于上升状态。
3.2.3.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分析
随着实现工业现代化之后,工业化在城镇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开始日益下降,但工业还是经济的主导部门,其中第三产业在城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城市对于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一块天然的沃土,进而城市中第三产业发达,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第二产业现代化密切相关,必然会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楚雄市因大力发展工业,周边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就会刺激市区的商业发展,如大量人口需要吃饭、需要出租屋、交通条件、娱乐设施,就会使商店、游乐场、公共交通大幅度增加,因此,楚雄市城市化进程与第三产业有一定的联系,分析1999~2017年楚雄市第三产业比重,如下图4所示可得:
楚雄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逐年上升,如图所示,在2009年以前,楚雄市第三产业发展较慢,但是在2009年以后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与之相比楚雄市城镇化率发展趋势大体一致,就说明城镇化发展与第三产业有一定的关系;在2010年以前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在600,000万元以下,但是在2010年以后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迅速上升,到2017年产值以达到1,474,912万元,第三产业比值迅速增大,在楚雄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占重要的地位。

Figure 4. The statistical graph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Chuxiong City from 1999 to 2017
图4. 1999~2017年楚雄市第三产业折线统计图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主要出现于城市,出现了大量以服务为主的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促进第三产业比值的上升,而楚雄市周边乡镇因农业现代化大量人口进入市区工作,至此表明服务业与楚雄市城市现代化有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服务业与城市现代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3所示:

Table 3. Result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service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rate
表3. 服务业与城镇化率相关性结果
**.在0.01水平(单侧)上显著相关。
如上表3所示,第三产业与城镇化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得出,第三产业影响楚雄市城市化进程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与之呈现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单侧)显著,相关性为0.879,大于0.01,而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口,而人口大量向城市移动正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表明人口向城市移动,促进服务业发展。
楚雄市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汇聚行为所进行的过程,随着楚雄市第二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减弱,所以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在不断上升,由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类别繁多,人工进行手工操作比仍然较大,无法用机械代替,只能运用大量的人口来进行操作,然而只有在城市中才能找到所需的大量不同种类的劳动力;并且由于服务业能够容纳的就业人数较多,所以服务业成为城市的主要部门,如城市规模越大,服务业就在居民工作比中占比就越大;因此,第三产业成为了影响楚雄市城市化的一个因素。
3.2.4.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分析
结合人口地理学里的推拉理论分析楚雄市城市化进程与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从人口的迁移理论来进行分析,楚雄市的人口变化与收入因素之外,与之相关的还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与之息息相关,其次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楚雄市城市人口迁入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之结果楚雄市的经济增长会促进周边农村迁移人口的增加,城市–乡村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影响楚雄市周边人口向市区迁移的主要因素。
由于农业的现代化即土地集约化改变了过去的生产方式,大量人口从土地上离开,进而寻找更好的物质条件,对于楚雄市周边农村来说,楚雄市比之有优越的生活环境、教育资源、便利的交通,人口便向市区迁移,大量人口的涌入,加快了城市人口的上升。分析表4、图5、表5、图6可得:

Table 4. Population Change Table of Chuxiong City from 1999 to 2017
表4. 1999~2017年楚雄市人口变动表(人)

Figure 5. Chuxiong City Population Variables from 1999 to 2017
图5. 1999~2017年楚雄市人口变量图(单位:人)

Table 5. Chuxiong City Population Variables from 1999 to 2017
表5. 按现住地在楚雄市户口在其它地区的人口(单位:人)

Figure 6. Histogram of population in Chuxiong city by current residence in other regions
图6. 按现住地在楚雄市户口在其它地区的人口柱状统计图(人)
如图可得,分析表4、图5可得楚雄市户籍人口不断增加,除了2005年以外,楚雄市户籍人口每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楚雄市人口在不断的上升;分析表5、图6可知,根据第四次人口、第五次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得,居住在楚雄市但户籍在其他地区的外来人口在不断的增加,外来人口从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3,325人上升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41,965人,其中外来人口主要是由省内迁移而来,然而省外的人进入楚雄市的人数比起省内的人口较少,但呈上升状态;总体来说楚雄市的人口呈上升的状态,主要呈现出外来来人口不断增加。
总之,楚雄市的周边人口受市区里更好的职业环境、优越的生存环境和便利的交通、以及为孩子得到更好地教育的可能、以及更好的社会因素都驱使着人口向市区迁移,导致流向城市的人口上升,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经济发展离不开人,而其中服务业却是城市的主要部门,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口,因此也是城市化的一个因素。
城市现代化使楚雄市服务业大幅度增加,大量吸引了外来的人口,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谋求发展,因而城市较比之农村各个方面的生活环境都处于领先地位,是吸引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之一;农村因较差的生活环境组成了对人口移动的推力。劳动力主要影响楚雄市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就是劳动力,当非城市人口向城镇移动,城镇居住人口暴涨,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时,必然使大量的非城市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或大量的非城市人口定居在城市,在城市中寻求就业的机会,促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使城市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加剧。
4. 结语
本文采用1999~2017年楚雄市经济发展数据对楚雄市城市化及其机制进行分析;综上所述,楚雄市的自然资源、区位因素等条件共同作用下较楚雄市其他地区来说拥有较大的优势,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和阶层分化,导致了楚雄市周围非农人口在城乡区域之间的单向流动,当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将会影响楚雄市的城镇化进程。
随着楚雄市的城镇化进程加快,主要的影响机制就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其中楚雄市的工业加速了城镇化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兴起又进一步的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又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口,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促使人口向城市单向移动,促使城镇化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