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烟农队伍稳定,烟草行业才能稳定并持续健康发展 [1]。受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烟草行业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烟农自身因素,使得烟农不断流失 [2] [3] [4] [5]。职业烟农是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中产生的新型职业群体 [6],具有思想观念新、文化素养高、技术落实到位、擅长生产经营管理的特征 [7],因此,培育一支职业化烟农队伍是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8]。笔者以光泽县烟农队伍建设着手,调查内容涉及烟农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等,并对影响烟农队伍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职业烟农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光泽县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烟农队伍年龄结构与文化水平情况
2.1. 光泽县烟叶种植情况
光泽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8.85%,为国家级生态县,入选国家生产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是世界同纬度地带保护得最好的绿洲。“双世遗”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28万亩的核心区和10万亩缓冲区在光泽境内,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境内111条大小溪河,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地表水质、集中式饮水全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光泽县属中亚热带,四季均匀、年均气温17.6℃,年降雨量1864毫米,无霜期271天,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是福建省较早批复的“中国生态食品城”新型城镇化试点县 [9],常年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左右,2020年烟叶种植面积2.78万亩,种植烟农户数1290户,户均规模21亩,烟叶生产的组织模式主要以家庭农场模式、互助模式、单户模式为主。
2.2. 烟农队伍年龄结构与文化水平
2.2.1. 烟农队伍年龄结构

Figure 1. Age structure of tobacco farmers in Guangze County
图1. 光泽县烟农年龄结构
光泽县现有烟农1290户,图1可知,30~40岁的烟农共有142户,占比11%,40~50岁的烟农共有451户,占比35%,50~60岁的烟农共有487户,占比38%,60岁以上的烟农共有211户,占比16%,烟农年龄呈老龄化趋势。
2.2.2. 烟农队伍文化水平
从文化水平调查结果来看(图2),高中文化水平的共有265户,占比22%,初中文化水平的共有521户,占比43%,小学文化水的共有241户,占比20%,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的共有173户,占比15%,由此可以看出光泽县烟农队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Figure 2. Statistics of tobacco farmers’ cultural level in Guangze County
图2. 光泽县烟农文化水平统计
3. 影响烟农队伍稳定的主要原因
从历年光泽县烟叶生产调查成本及烟叶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影响烟农队伍稳定的主要因数是种烟的经济效益是否对烟农有足够的吸引力,围绕烟叶生产的经济效益的优劣可以总结以下几个原因影响烟农队伍稳定。
3.1. 烟叶与其他经济作物的比较效益是否明显
烟叶种植效益与其他经济作物的比较效益直接关系到烟农队伍的稳定,以光泽县为例,当地主要竞争性经济作物以水稻为主。2019年光泽县烟叶平均亩产值为3725元(含补贴),亩均成本为1916元,种烟平均每亩纯收入为1809元。2019年光泽县水稻平均亩产值为1300元,亩均成本为520元,水稻平均每亩纯收入为780元。虽然烟叶较水稻的比较效益还是比较明显,但烟叶种植较为繁琐,当地烟农平均亩用工在22~23个左右,如果再计算用工成本的话,烟叶种植与水稻的比较效益优势就不那么突出。
3.2. 烟叶与当地龙头加工企业用工是否冲突
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创建于1983年,是全国同行业现代化程度最高、南方规模最大的集饲料加工、种鸡饲养、苗鸡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联合型白羽肉鸡生产食品加工企业,占地6000余亩,有500多个生产基地,能为3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其提供的就业岗位存在着离家近、收益较高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较为辛苦和不够自由的不足,综合利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农民对烟叶种植的选择。
3.3. 所在地区的烟田基础设施是否完善
近年来,烟草行业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乡镇村的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了田间基础设施建设,田间机耕道、灌溉系统、烘烤设备系统不断完善,降低了烟农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对烟农积极种植烟叶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自然损毁等原因,造成部分乡镇烟田基础设施破坏(特别是烤房),烟叶计划无法有效落实,无形也影响烟农队伍稳定。
3.4. 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方面是否给力
随着烟农户均规模的加大和雇工工资的不断提高,烟农的雇工成本不断攀升,种烟比较效益优势进一步缩小,烟农迫切需烟农合作社在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
3.5. 烟叶种植风险保障机制是否完善
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烟叶生产也不例外,烟叶生产易遭受冰雹、风灾、洪涝等自然灾害,还面临土壤退化和病虫害蔓延的风险,是否有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降低烟农的种植风险,解决烟农的后顾之忧,直接关系到烟农种烟的积极性。
4. 加强职业烟农培育的措施
4.1. 总体思路
以优化烟农队伍,合理烟区布局,推动规模经营,增加烟农收入,满足工业企业需求为目标,以职业烟农培育为抓手,全面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根据光泽县实际,按照“123456”烟叶生产、职业烟农培育总思路,即“1户烟农,2座烤房,30多亩烟叶,4个劳力,5大种烟基础,6万多元种烟纯收入”,通过以下四个措施,全面提升烟叶种植比较效益。
4.2. 推进措施与建议
4.2.1. 合理布局优化烟农队伍
合理烟区布局,烟叶计划加大对烟叶生态、特色、市场、基础设施等优势明显的重点乡镇、重点村的倾斜力度,重点推进田间机械化和烟区土地整理;优化烟农队伍,重点扶持30多亩烟叶面积的基本户,培育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讲诚信的职业烟农队伍,既是稳定烟农队伍的直接手段,也是提高烟农素质,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0]。
4.2.2. 降低烟叶种植风险
完善烟叶种植保险机制,引进第三方保险机构,建立“烟草主导、保险主力、多方认同”的烟叶种植保险理赔机制,解决烟农种烟的后顾之忧。加强与气象、水利、农业、保险等部门合作,强化防雹、防洪防灾减损体系建设,试点探索烟农养老保险机制,全力推进职业烟农培育工作。
4.2.3. 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坚持“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发展方向,把探索好专业合作社与社会化组织介入模式方面创新作为切入点,重点做好专业化冬翻晒白起垄、专业化植保服务方面、专业化废弃地膜和烟秆回收、专业化采烤一体化等薄弱环节。通过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全面实现烟叶减工降本增效,保障烟农种烟积极性。2020年光泽县烟叶专业化育苗2.78万亩,专业化冬翻晒白起垄1200亩,专业化植保2.7万亩,专业化地膜回收2.78万亩,专业化采烤一体化3120亩。
4.2.4. 务实开展职业烟农评比表彰
不断完善职业烟农激励机制,持续开展评比表彰活动,从而加快职业烟农培育进程,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平台等媒体,广泛宣传以第一届烟农增收创富大赛银奖获得者何六民为代表的职业烟农的先进事迹,营造烟农之间比学赶超、种烟为荣的有利氛围,形成争当职业烟农的良好风气。
基金项目
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科技项目(NYK2018-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