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外媒报道的框架分析——以英、美、俄、日、挪威主流媒体为例
The Framework Analysis of Foreign Media Reports on Sino-Russian Arctic LNG2 Project—Taking Mainstream Media of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Japan and Norway as Examples
DOI: 10.12677/ASS.2020.910223, PDF, HTML, XML, 下载: 660  浏览: 1,174 
作者: 刘 倩, 宋冰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北京
关键词: 北极LNG2项目诠释包裹推理装置框架Arctic LNG2 Project Interpretive Packages Reasoning Devices Frame
摘要: 本文以2019年5月25日至2020年6月25日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挪威主流媒体针对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以甘姆森“诠释包裹”概念为理论框架,在对59篇新闻的报道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辨识出四类框架,即经济合作框架、事实陈述框架、中国利益框架和美国问责框架。研究发现,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以经济合作框架和事实陈述框架为主,而美国媒体和挪威媒体更为侧重中国利益框架,反映了其对中俄合作持消极态度以及对中国参与北极开发的质疑与担忧。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ews reports of the mainstream media of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Japan, and Norway on China and Russia’s Arctic LNG2 Project from May 25, 2019 to June 25, 2020, and resorts to the concept of “interpretive package”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59 news reports, this paper identifies four types of frameworks, namely,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Fact Statement Framework, China’s Interests Framework and American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 The study shows that foreign media mainly focus on the framework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he framework of fact statement, while American and Norwegian media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ramework of China’s interests, reflecting their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China-Russia cooperation and their doubts and concerns about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arctic’s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刘倩, 宋冰冰. 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外媒报道的框架分析——以英、美、俄、日、挪威主流媒体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10): 1591-160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10223

1. 引言

2017年12月中俄合作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继该项目之后,中俄在北极油气开发中再度发力。北极LNG 2项目位于俄罗斯北极格丹半岛,是诺瓦泰克公司继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之后,在极地地区开发的第二个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总投资预计为213亿美元。据中化新网消息,该项目包括Utrenneye天然气田的开发和生产以及三条LNG生产线的建设和运营,总产能达1980万吨/年,相当于日产53.5万桶石油当量,三条液化生产线的单线年产量为660万吨,预计分别于2023年、2024年和2026年投产。

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起始于2019年4月25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油国际)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签署了北极LNG-2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此后,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2019年6月7日,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王宜林与诺瓦泰克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米赫尔松签署了《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诺瓦泰克股份公司关于入股“北极LNG2有限责任公司”的购股协议》。同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及其全资附属公司CEPR Limited与诺瓦泰克及其全资附属公司Ekropromstro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签订了股权购买协议。2019年7月1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在莫斯科顺利完成北极LNG2项目10%股份收购交割的全部手续。至此,中国油气企业在北极LNG 2项目中已敲定20%的权益,标志着中俄北极油气合作开发进入了新阶段。

作为中俄在北极圈合作的第二个全产业链油气合作项目,北极LNG2项目将和亚马尔LNG项目共同成为中国“冰上丝绸之路”的两个重要支点,不仅可以带动俄罗斯能源产业发展,还将进一步丰富中国清洁能源供应来源,加快推进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该项目深受两国领导人重视并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此外作为北极资源开发项目,极大吸引了世界目光,因此有必要对外媒相关报道进行框架分析,以便深入了解国际舆论对该项目的态度评价,并进一步探讨其报道框架背后的深层动因。从而有利于把握国际社会对中国冰上丝绸之路的态度及认知,进而服务于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以及中国在极地区域的资源勘探开发。

2. 框架理论与甘姆森“诠释包裹”

2.1.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发端于人类学,后来在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获得了蓬勃发展。”(袁红梅、汪少华,2017:p. 19) [1] “框架”这一概念是由人类学家Bateson (1955) [2] 首次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家Goffman (1974) [3] 讲框架概念引入到了社会学领域,系统地提出了框架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其将框架定义为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能够使它的使用者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那些看似无穷多的具体事实”(Goffman, 1974: p. 21) [3]。张克旭(1999: p. 3) [4] 指出,Goffman对框架的定义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一类指‘界限’之意,可引申为对社会事件的规范”,“另一类则指人们用以诠释社会现象的‘架构’,以此来解释、转述或评议外在世界的活动”。之后,Gitlin (1980: p. 7) [5] 进一步发展了Goffman的框架概念,提出了更明确的定义,即框架就是“关于存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和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上进行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

框架理论是传播学领域广泛使用的研究范式,刘强(2015: p. 20) [6] 提到,“框架理论在美国传播学中的异军突起,迅速引起了中国传播学界的密切关注”。Goffman对框架的定义为新闻研究提供了思路,潘晓凌和乔同舟(2005: p. 55) [7] 指出,新闻框架应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新闻材料的选择,包括新闻来源和消息来源;二是新闻材料的建构,主要指报道对象的圈定、报道内容的表现等”。在此研究范式之下,近年来有众多学者基于框架理论对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赵艺扬,2018 [8];欧阳云玲,2019 [9];王丹、郭中实,2020 [10] ),探讨某社会话题相关新闻的生产与传播。

2.2. 甘姆森“诠释包裹”

张洪忠(2001: p. 89) [11] 提到,Gamson进一步将框架定义分为两类,“一类指界限,代表了取材范围”,“另一类是架构,人们以此来解释外在世界”。刘佩(2015: p. 3) [12] 指出,Gamson的“诠释包裹”理论认为“新闻故事均有一个主要的叙事框架,对该叙事框架回溯或还原,便可以将此框架中的各类元素划分为‘框架装置’与‘推理装置’两部分”。框架在媒介文本中通过不同的框架装置显现出来,为框架包裹提供一个连贯的结构(Gamson, 1989) [13] ,“框架装置即一系列象征符号,包含的元素有:隐喻、描述、短语、论据以及视觉影像”(沈浩、李育儒,2018:p. 45) [14]。推理装置包括的元素有:问题来源、后果或事件影响、责任归咎、解决方案、道德呼吁等(Gamson, 1983) [15]。赵珞琳和李代(2019: p. 58) [16] 进一步解释称,“‘框架装置’可以理解为文本表层的一系列宪政符号所构成的框架”,“‘论证装置’则体现了框架中的说理议论功能”。叶淑兰(2019) [17] 结合诠释包裹理论对菲律宾媒体的南海相关新闻进行了框架分析,与此类似,本文将基于“诠释包裹”理论,分析针对中俄北极LNG2项目,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挪威媒体报道中的框架装置以及论证装置,深入分析框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以及框架之间的差异及互动。

3. 研究方法

刘佩(2015: p. 3) [12] 指出框架分析包括归纳和演绎两个阶段,归纳阶段即以Gamson“诠释包裹”理论为依托,依次研读样本文本,提炼出高层次框架;演绎阶段则为依序将归纳出的高层次框架进行详尽的文本观察与诠释。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借鉴赵珞琳与李代(2019) [16] 的研究方法,首先用主题模型对所选59篇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报道进行定量分析,建构出11个主题类目,并给出操作化定义;然后利用“诠释包裹”对所选报道进行定性分析和编码;进而从“框架装置”和“论证装置”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其涵盖的框架元素,提炼出高层次报道框架;最后结合具体社会背景对框架进一步解释和讨论。

3.1. 样本选择

本研究的新闻样本来自于2019年4月25日中俄签署北极LNG-2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开始就该项目展开合作,至2020年6月25日本研究开始,一年多时间内国外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涉及国家包括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挪威五个国家,主要英国媒体有Financial Times、Reuters和S&P Global等,主要美国媒体有Defense News、Oil Price、The Maritime Executive和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主要俄罗斯媒体有RT和The Moscow Times等,主要日本媒体包括Nikkei Asian Review和The Japan Times等,主要挪威媒体包括High North News和The Barents Observer等。

以北极(Arctic)、LNG2项目(LNG2)以及中国(China)为关键词在谷歌新闻中限定时间段进行高级检索,穷尽性检索后删除重复文章,确定本文关注的五国媒体有关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的英文新闻报道共计59篇。

3.2. 类目建构

经过2位编码员讨论,现将59个目标文本的报道角度分为11个类目,为保证文本主题性,限定每篇文本归纳为1~3个报道角度。11个类目、操作化定义及其代表文本(仅列出标题)如下:

1) 客观报道:基于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进行客观中立报道,无明显立场。

典型报道:《中国有意与俄罗斯开展北极核能、风能合作》(美国-Oilprice,2019年10月7日),《俄罗斯向中国开通天然气管道》(英国-Financial Times,2019年12月2日),《新北极码头将比原计划大两倍》(挪威-Barents Observer-2020年4月16日)。

2) 项目广受欢迎:日本、印度、法国等众多国家积极参与北极LNG-2项目,共同参与北极地区资源开发。

典型报道:《印度希望从俄罗斯资源丰富的北极地区进口更多液化天然气》(俄罗斯-RT,2019年8月31日),《俄罗斯诺瓦泰克完成北极LNG-2股权出售》(英国-Reuters,2019年7月22日),《俄罗斯诺瓦泰克深入推进与亚洲国家合作》(美国-The Maritime Executive,2019年6月26日)

3) 中俄合作深化:中俄两国能源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双方形成互利共赢局面。

典型报道:《中俄将在北极航线运输天然气》(美国-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19年6月11日),《俄罗斯向中国开通天然气管道》(英国-Financial Times,2019年12月2日),《中石化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天然气公司成立液化天然气贸易合资企业》(美国-Oilprice,2019年6月11日)。

4) 中国军事战略部署:中国各项北极地区活动表露中国军事目的。

典型报道:《中国在北极的战略利益超越经济范畴》(美国-DefenseNews,2020年5月12日),《中国希望扩大北极卫星覆盖范围或是出于军事目的》(挪威-High North News-2019年9月4日),《中国投资北极LNG-2项目,有望改变行业格局》(美国-Oilprice,2019年5月4日)。

5) 中国经济利益野心:中国不断攫取北极地区能源经济利益。

典型报道:《中国有意与俄罗斯开展北极核能、风能合作》(美国-Oilprice,2019年10月7日),《能源噩梦加剧,中国超级大国地位岌岌可危》(美国-Oilprice,2019年10月24日),《中国石油公司持北极LNG-2项目20%股份》(美国-The Maritime Executive,2019年4月25日)。

6) 美国制裁俄罗斯:俄罗斯扩大与别国能源项目合作,受到美国制裁。

典型报道:《俄罗斯反击美国制裁》(美国-Oilprice,2019年7月8日),《美国及欧盟制裁,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损失严重》(英国-Financial Times,2019年11月10日)。

7) 中国地缘政治:中国寻求北极地区政治话语权,企图深入参与北极地区治理。

典型报道:《中国寻求在北极发挥更积极作用》(挪威-The Barents Observer,2019年5月11日),《中国计划通过建造Arc7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进一步发挥其在北极作用》(挪威-High North News,2020年1月23日),《“极地丝绸之路”获将改变天然气行业游戏规则》(美国-Oilprice,2019年6月15日)。

8) 美国制裁中国:中美贸易战波及能源领域,美国打压中国航运限制中国能源进口

典型报道:《波斯湾事件波及液化天然气贸易》(日本-The Japan Times,2020年2月22日),《美国制裁中国远洋油轮,诺瓦泰克与中国远洋就液化天然气转运进行谈判》(英国-Reuters,2019年10月8日),《中石化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天然气公司成立液化天然气贸易合资企业》(美国-Oilprice,2019年6月11日)。

9) 中国丰富能源供给:中国广泛同各国开展能源合作包括北极LNG-2项目,保障国内能源安全。

典型报道:《中国投资北极LNG-2项目,有望改变行业格局》(美国-Oilprice,2019年5月4日),《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因中美贸易战面临阻力》(英国-Reuters,2019年5月16日),《中国天然气钻井平台在俄罗斯北极发现矿藏》(俄罗斯-The Moscow Times,2019年5月20日)。

10) 项目前景悲观:天然气价格暴跌及全球疫情肆虐,北极LNG-2项目实施难度增加

典型报道:《俄罗斯拒绝为北极LNG-2提供财政支持》(俄罗斯-The Moscow Times,2019年11月28日),《北极LNG-2项目建设鲜有当地劳动力参与,引发民众不满》(挪威-The Barents Observer,2019年5月27日),《俄罗斯萨哈林2号液化天然气工厂扩建工程暂停》(英国-Reuters,2019年11月1日)。

11) 俄罗斯受益:俄罗斯通过该项目扩大天然气市场占有率,扩大其政治影响力。

典型报道:《俄罗斯北极野心变本加厉》(美国-Oilprice,2020年2月15日),《石油服务公司TechnipFMC将“一分为二”》(英国-Reuters,2019年8月26日),《俄罗斯努力挽救能源工业免受气候变化影响》(美国-Oilprice,2019年10月9日)。

3.3. 信度检验及类目统计结果

编码结束后,本文采用复正的方法来检验信度,即对两位编码员得出的两个编码结果进行百分比检验。其中报道角度归纳前后一致的有55个,归纳一致性指数为0.93。对于结果不同的4篇样本,两位编码员讨论分析后达成共识59篇报道中11个报道角度类目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Table 1. Report angle distribution

表1. 报道角度分布

4. 框架提炼及分析讨论

4.1. 框架提炼

根据上文报道角度类目的统计结果,本研究将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挪威五个国家主流媒体有关“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的新闻报道辨识为4个框架,见表2

Table 2.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media framework

表2. 媒介框架出现频率

1) 经济合作框架:媒体从中俄两国合作及多国就北极LNG项目广泛参与角度出发,体现各国加强合作,寻求互利共赢。该框架包含3个类目,即中俄合作深化(13.3%)、项目广受欢迎(19.5%)、俄罗斯受益(8.8%)。该框架的报道占总报道的41.6%,占比最高。

2) 事实陈述框架:媒体从“中俄北极LNG项目”合作出发,客观对项目规模、项目进展、项目参与国项目基本信息进行报道,态度基本客观且无明显立场。此类报道所占比例为29.2%。

3) 中国利益框架:媒体多从该合作项目目的出发,宣扬中国寻求北极经济利益、争夺北极话语权、军事战略部署等,突出中国欲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野心。该框架包含4个类目,即中国军事战略部署(1.8%)、中国经济利益野心(2.7%)、中国地缘政治(2.7%)、中国丰富能源供给(9.7%),此类报道占总报道的16.8%。

4) 美国问责框架:媒体从“中俄北极LNG项目”的弊端出发,如北极地区环境污染、项目参与者多为中俄劳动力,不利于当地劳动力就业等。主要以美媒指责该项目影响本国利益,并对中国、俄罗斯两个国家发起制裁为主。该框架包含2个类目,即美国制裁中国(4.4%)、美国制裁俄罗斯(2.7%),此类报道占总报道的7.1%。

4.2. 分析讨论

4.2.1 . 经济合作框架

经济合作框架下的报道频率占新闻分析文章总频率的41.6%,占比最高。该框架内的新闻多从北极LNG 2项目的发展前景角度出发,报道内容涉及众多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意大利、法国等,展现北极LNG 2项目对各国能源合作的积极作用。此类新闻主要通过描述、短语、援引合作国领导人话语等框架装置来表达核心概念。该类框架的推理装置主要是强调该事件的积极影响,即“中俄双方在北极LNG 2项目中互利共赢”以及“印度、日本、法国等多国均在北极LNG 2项目中受益”两类中心论点。

1) This agreement is conducive to the upgrading of the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which has already led to a string of new energy (mega)-projects. (Oil Price, 2019.6.11)

该协议有利于提升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带动一系列大型新能源项目发展。

2) “The agreement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our Arctic LNG 2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s well as a continuation of our successful cooperation with CNPC,” noted Leonid Mikhelson, Novatek’s Chairman of the Management Board. “Arctic LNG 2 will be a gamechanger in the global gas market.” (The Maritime Executive, 2019.6.26)

“该协议是北极LNG 2合作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我们与中石油成功合作的延续”,诺瓦泰克管理委员会主席Leonid Mikhelson指出。“北极LNG 2将改变全球天然气市场的游戏规则。”

3) Novatek and its partners—including France’s Total SA, Japan’s Mitsui & Co. and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are seeking to tap booming demand for LNG, especially in China, India and across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Moscow Times, 2019.9.5)

诺瓦泰克及其合作伙伴包括法国道达尔公司、日本三井物产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正积极寻求液化天然气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4) One of the most current examples of this newly strengthened relationship between Beijing and Moscow is a new joint venture between state-owned shipping corporations in Russia and China to create a “Polar Silk Road” in the Arctic Sea. (Oil Price, 2019.6.15)

中俄国有航运公司在北冰洋建立“极地丝绸之路”(Polar Silk Road),成为中俄关系日益密切的最新例证之一。

此类框架中英国主流媒体报道频率为15,美国主流媒体报道频率为12,俄罗斯主流媒体报道频率为10,挪威报道频率为9,均在各国的报道总量中占据较大比重,表明北极LNG 2引起各国广泛重视,侧面反映出各国对该项目未来发展前景的认可。但在报道方式及措辞上,美国主流媒体同其他各国存在显著差异,俄罗斯、挪威、英国等主流媒体多以事实陈述 + 前景展望为主,体现项目参与国对该项目充满信心。而美国主流媒体主要从事实陈述 + 质疑为主,且措辞带有明显针对性,包括“The superpower”及带有讽刺意味的“The Chinese dream”(将“中国梦”曲解为中国计划成为世界霸主),并质疑中俄利用该项目实现其地缘政治目的。

4.2.2 . 事实陈述框架

事实陈述框架占总体报道框架的29.2%,是占比第二高的框架类别。事实陈述框架内的新闻能够客观全面地报道事实,对北极LNG 2合作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以及结果给出较为客观中立的评价。该框架内的新闻报道方式以叙述为主,内容涉及项目合作国、项目规模、项目进展等项目基本情况。

5) Then in April Novatek cashed in by selling 20% in Arctic LNG-2 to Chinese CNOOC and CNODC, with a 10% stake sold to each. Last month the remaining 10% was pledged to a consortium of Japanese Mitsui and JOGMEC. (The Moscow Times, 2019.7.23)

今年4月,诺瓦泰克将其北极LNG-2项目中20%股份卖给了中国的中海油(CNOOC)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ODC),两公司分别占比10%。上个月,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Mitsui)和JOGMEC联合投资了剩下的10%。

6) Novatek’s second Yamal LNG project—officially “Arctic LNG 2”—aims for three LNG trains of 6.6 mtpa each, based around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of the Utrenneye field, which has at least 1,138 billion cubic metres of natural gas and 57 million tons of liquids in reserves. (Oil Price-2019.7.8)

诺瓦泰克的第二个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北极液化天然气2”,旨在开发乌特伦奈伊油田的油气资源,并建立三列每列66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列车,该油田至少有1.138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5700万吨的液体储量。

7) With the Japanese participation, Arctic LNG 2 will be owned 60 percent by major Russian natural gas producer Pao Novatek, and 10 percent each by French energy giant Total SA, a subsidiary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and a unit of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The Japan Times, 2019.06.30)

由于日本的参与,北极液化天然气2项目将由俄罗斯主要天然气生产商Pao Novatek拥有60%的股权,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公司(Total SA)各拥有10%的股权。道达尔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子公司。

该类框架中的新闻报道中,英国主流媒体报道频率为11,美国主流媒体报道频率为7,俄罗斯主流媒体报道频率为5,挪威报道频率为7,日本主流媒体报道为3,体现各国对该项目的重视及关注,且报道方式大同小异,多采用数据列举方式展现项目基本情况,包括“20%”、“5700万吨”、“1.138万亿立方米”等。

4.2.3 . 中国利益框架

在总结出的4类框架之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对中国参与俄罗斯北极LNG2项目意图的报道,有助于掌握国外媒体对中国的认知与评价,该类框架占比为16.8%。此类框架有讨论中国可以依靠该合作项目丰富国家液化天然气供给,有利于实现能源转型升级,还可借助该项目大大拓展本国的航运发展,通过与俄罗斯进行合作拓宽中国“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在谈论中国可以从该项目中获得巨大经济利益之外,此框架下的新闻报道更为关注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报道宣称中国借此在北极进行军事部署,争取北极话语权,服务于自己的超级大国目标,渲染“中国威胁论”。

8) China is conducting tests to improve ground- and satellite-based communication in the Arctic. While such efforts may be indicative of efforts to normalize shipping-based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region, experts warn that improve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may also serve military purposes. (High North News, 2019-9-4)

中国正在北极进行试验,以改善基于地面和卫星的通信。尽管这些努力可能是为了使该地区以航运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正常化,但专家警告说,改善卫星通信也可能用于军事目的。

9) China has set its sights high—very high—in ter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iming to become not just one of the world’s superpowers by 2049 (the 100 year annivers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ut the leading superpower worldwide. (Oil Price, 2019-10-24)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把眼光放得很高——非常高——目标不仅是在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之一,而且是世界领先的超级大国。

10) China’s dual-use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will likely continue to persist; in the next stage of promoting maritime security cooperation that would presage future deployment of military assets to the Arctic, Beijing is likely to start with “white hull diplomacy”, namely the use of its Coast Guard. This includes possible participation in the Arctic Coast Guard Forum as a way to increase Beijing’s “voice” and its role in managing the Arctic. (DefenseNews, 2020-5-12)

中国的双面用途科学研究活动可能会继续下去;在推动海上安全合作的下一阶段(这预示着未来将在北极部署军事力量),北京可能会从“白船外交”开始,即动用其海岸警卫队。这包括可能参加北极海岸警卫队论坛,以增强中国在管理北极方面的“话语权”和作用。

结合表2,可以进一步发现,此类框架主要来自于美国媒体(53%),其次是英国(21%)和挪威(21%),俄罗斯媒体新闻未涉及此框架。从典型例句(9)也可以发现,英美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屡次强调中国此举的目的并不单纯,背后隐藏着中国的经济利益野心及军事部署意图,并指责其真正目标是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将中国的科学考察歪曲为军事准备,将中国的安全合作曲解为战略部署,渲染“中国威胁论”。

4.2.4 . 美国问责框架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本质,事物的发展伴随着动力与阻力。中俄北极LNG2合作项目的建设同样如此,既有北极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北极航道可用性逐步提高的光明前景,同时也因大国博弈使得该项目不为人看好。美国问责框架主要讨论美国对该项目的持续消极态度,该框架的占比为7.1%。

11) It’s been well over a year since the then-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Defense Jim Mattis accused Russia and China of being “revisionist powers” each working its way toward making a power grab on the world stage and announced that the U.S. would be shifting it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ocus away from fighting terrorism and instead prioritize what Mattis referred to as a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Now, 17 months later, it looks like Mattis’ nightmares are coming true as Russia and China have increasingly worked together in defiance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in a kind of diplomatic “marriage of convenience”. (Financial Times, 2019-5-14)

一年前,美国国防部长吉姆·马蒂斯指责俄罗斯和中国是“修正主义大国”,其每个行为都意图在世界舞台上夺权,并宣布美国将把注意力从打击恐怖主义转移到优先考虑马蒂斯所提到的“大国竞争”。现在,17个月过去了,伴随俄罗斯和中国无视特朗普政府,进行外交上的“权宜婚姻”,加强合作,马蒂斯的噩梦似乎变成了现实。

12) Novatek, Russia’s largest independent gas company, may have to slow shipments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as almost half of the tankers it uses to ship LNG have been hit by US sanctions designed to punish Beijing for continuing to do business with Iran, said traders and analysts. (Financial Times, 2019-10-2)

交易员和分析师表示,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公司诺瓦泰克可能不得不放缓液化天然气的发货,因为该公司用于运输液化天然气的油轮中,近一半受到了美国制裁的打击。美国的制裁旨在惩罚中国政府继续与伊朗贸易往来。

13) On Jan. 24, Russian presidential adviser Maxim Oreshkin called the U.S.-China trade deal “a big ticking time bomb” and predicted that it would promote global trade disputes over the next two years. (Nikkei Asian Review, 2020-2-22)

1月24日,俄罗斯总统顾问Maxim Oreshkin致电美国美中贸易协定是“一颗滴答作响的大定时炸弹”,他预测,该协定将在未来两年加剧全球贸易争端。

通过表2可以发现,该框架主要涉及英国的媒体报道,占比为50%,而一直对该合作项目持消极态度的美国则并无太多该方面报道,占比仅为25%,其主流媒体主要篇幅集中在对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渲染。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会扩大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出口,俄罗斯目标将其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占有率从8%提到20%,这势必会影响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此外俄罗斯加强同中国的合作,附加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中国也减少了对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奉行“美国优先”战略的美国政府自然将针对该项目采取相应压制措施,企图限制中国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开发,进而维护美国的北极利益以及保障美国的全球能源贸易利益。

4.2.5 . 框架矩阵

除了以上4类框架之外,研究还发现关于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的其他报道占比5.3%,且主要涉及俄罗斯的报道。此类报道主要来自于俄罗斯的莫斯科时报,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北极LNG2项目进行了讨论,提到北极开发会加剧全球变暖,此外中俄北极LNG2项目的建设与顺利发展会使得国内大部分人满足于化石燃料丰富的现状,进而缺乏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的动力。

对各框架元素进行深入探讨外,本研究还以“诠释包裹”理论为依托,从“框架装置”和“论证装置”的角度出发,将这些组成元素汇整出有关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的外媒报道的框架矩阵,以列出框架包裹中文本各类组成元素与推理装置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表3所示,矩阵的列为框架装置和推理装置,行为具体的框架类别,整合在一起共同组成框架包裹。

Table 3. News framework matrix of mainstream media on Sino-Russian Arctic LNG2 project

表3. 各主流媒体有关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的新闻框架矩阵

5. 结语

本研究采用了框架分析的思路,结合Gamson“诠释包裹”理论,以英、美、俄、日及挪威主流媒体对“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相关事件的新闻报导为研究对象,在对大量具体文本的报道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辨识出了包括经济合作框架、事实陈述框架、中国利益框架以及美国问责框架在内的4个框架。通过对比分析4类框架下英、美、俄、日及挪威媒体的报道内容及报道角度的差异,结合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探讨差异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研究发现,关于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的新闻报道主要集中在促进各国合作的积极方面,因此经济合作框架占据优势地位。其次,相关新闻关注较多的是该项目的项目合作国、项目规模、项目进展等项目基本情况,主要体现为事实陈述框架。之后是对中国参与北极地区资源开发的质疑与担忧,强调中国借此获得了巨大的国家利益而提出中国利益框架。最后是美国针对该项目以及该项目的主要参与方中俄两国采取经济制裁措施而提出美国问责框架。

从国家层面而言,俄罗斯主要侧重经济合作框架,强调通过该项目可以加强俄罗斯与中国、日本、英国以及印度的合作,利于俄罗斯进一步扩大其亚洲欧洲能源市场,进而提高其液化天然气全球市场份额,实现共赢的局面。英国有参与到俄罗斯北极开发项目,所以也有涉及经济合作框架,同时也指出了美国对中俄的制裁对该项目的不利影响,更像是从客观立场出发,全面分析该合作项目的利弊。中俄北极合作开发液化天然气使得美国的全球天然气市场占有率下跌,同时由于中美贸易战,中国提高了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关税,以至于中美天然气贸易受挫,而中俄加强能源合作进一步冲击美国能源市场,因此美媒主流报道极力唱衰中俄北极合作项目并反复强调中国北极能源开发背后隐藏的超级大国野心,给中国施加国际舆论压力。

日本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作为美国传统盟友,同中国以及俄罗斯存在外交关系摩擦,同时又因为本国资源贫乏,迫切需要拓宽能源供给渠道,因此在报道中并无明确立场,多涉及日俄合作。值得关注的还有挪威,虽然可以称为北极国家,但受其自身条件制约而无力大规模开发北极资源,但又忌惮中俄北极开发合作项目,意图通过国际舆论阻碍中国参与北极开发。因此中国在能源企业、能源项目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主动掌握各国舆论动向,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参与北极开发保障本国利益的同时积极应对国际不良舆论导向,从而为中国进入北极地区,为中国未来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进而为中国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袁红梅, 汪少华.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 25(4): 18-22+66.
[2] Bateson, G. (1955) A Theory of Play and Fantasy: A Report on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 Project of Study of the Role of the Paradoxes of Abstraction in Communication. Psychiatric Research Reports, No. 2, 39-51.
[3] Goffman, E. (1974) Frame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Boston.
[4] 张克旭, 臧海群, 韩纲, 何婕. 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从框架理论看电视报道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J].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9(2): 2-10+94.
[5] Gitlin, T. (1980)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Mass Media in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New Lef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6] 刘强. 框架理论概念、源流与方法探析——兼论我国框架理论研究的阙失[J]. 中国出版, 2015(8): 19-24.
[7] 潘晓凌, 乔同舟. 新闻材料的选择与建构连战“和平之旅”两岸媒体报道比较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5, 12(4): 54-65+96.
[8] 赵艺扬. 框架理论视域下《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以2013-2017年“一带一路”报道为例[J]. 云南社会科学, 2018(5): 160-165+188.
[9] 欧阳云玲, 郭馨泽, 张庆庆. 新华网数据新闻框架构建分析[J]. 中国出版, 2019(22): 49-52.
[10] 王丹, 郭中实. 整合框架与解释水平海内外报纸对“一带一路”报道的对比分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0, 27(3): 5-20+126.
[11] 张洪忠. 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0): 88-91.
[12] 刘佩. “走出去”十年中国企业海外危机西方媒体话语分析——以甘姆森“诠释包裹”框架理论为分析路径[J]. 新闻界, 2015(11): 2-8+25.
[13] Gamson, W.A. and Modigliani, A. (1989) Media Discourse and Public Opinion on Nuclear Power: A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5, 1-37.
https://doi.org/10.1086/229213
[14] 沈浩, 李育儒. 官方媒体对“美式民主”的解构——基于《人民日报》2016年美国大选报道的框架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 40(2): 44-48.
[15] Gamson, W.A. and Lasch, K.E. (1983)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Social Welfare Policy. In: Spiro, S.E. and Yuchtman-Yaar, E., Eds., Evaluating the Welfare State: Soci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s,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397-415.
https://doi.org/10.1016/B978-0-12-657980-2.50032-2
[16] 赵珞琳, 李代. 《人民日报》早期互联网报道(1978-2000)的话语变迁——基于主题模型与诠释包裹的分析[J]. 出版发行研究, 2019(1): 57-63.
[17] 叶淑兰, 易妍, 王乃一. 菲律宾媒体南海话语合法性的构建基于甘姆森“诠释包裹”的框架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1(6): 120-128+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