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的城市公共外交研究——以泉州市为例
Research on Urban Public Diplomacy under “The Belt and Road”—A Case Study of Quanzhou
DOI: 10.12677/MM.2020.105101, PDF, HTML, XML, 下载: 670  浏览: 1,00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华琛, 胡 胜, 王 曾:九江学院,江西 九江;陈方舟: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关键词: 城市公共外交“一带一路”问题对策Urban Public Diplomacy “The Belt and Road”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摘要: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腾飞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城市公共外交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城市公共外交重要性,接着以泉州市为例阐述了“一带一路”下的城市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然后探讨促进中国城市公共外交发展的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and the proposal of “The Belt and Road”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role and status of urban public diplomac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public di-plomacy under the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then takes Quanzhou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urban public diplomacy under this strategy,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public diplomacy in China.
文章引用:张华琛, 胡胜, 王曾, 陈方舟. “一带一路”下的城市公共外交研究——以泉州市为例[J]. 现代管理, 2020, 10(5): 847-851. https://doi.org/10.12677/MM.2020.105101

1. 引言

当今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并且相互依赖影响;同时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等国际之间的活动又是变幻莫测、复杂多变的。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放缓,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也变得异常的激烈,世界的经济格局朝着区域化的发展方向变化更加明显,并影响着整个世界的资金流向以及贸易格局。

面对这样的世界经济发展,我们国家也调整着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方向,积极主动地应对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元素的自由流动和深度的市场协作,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的范围和合作的深度,“一带一路”的设想和实践应运而生。2013年的9月习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中首次提出“共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随后的10月份,习总书记出访印度尼西亚并发表重要的演讲中再一次提到海上丝绸之路,并希望与东盟的国家一道建立新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在此基础上,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会上,强调建设“一带一路”的区域合作战略,是对习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概括性总结,并称为“一带一路” [1]。

公共外交不仅应用于国与国之间,也可应用于城市之间,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构成部分,也应该建立自身的外交形象以及发挥外交作用。因此还有城市公共外交的形式。城市公共外交是公共外交的组成部分,但是二者又有着很多的不同。首先,公共外交包括城市公共外交,而城市公共外交除了与其他国家展开的外交活动之外,还包括与本国之内的地区展开的交流活动。其次,二者的主体不同,公共外交是国家政府为实施主体,城市公共外交则是由地方政府为实施主体的。城市公共外交是指作为国家外交的辅助性外交的构成部分,兼具城市的特色,利用城市的特点以及地位进行公共外交活动 [2]。

城市公共外交主要的手段有三种,即国际间的友好合作的城市、城市存在的一些国际组织、城市直接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具体的外交形式有会议和会展形式、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体育赛事推广活动、旅游往来等等交流方式。上海为推动经济发展,建立了自身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等 [3]。近年来城市外交的主要活动有:2010年成功举办世博会、2013成立我们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2014年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峰会、2016年G20贸易部长会议等国际性的经济会议,上海围绕着经济发展施展多种形式的城市外交。

通过城市的公共外交活动,来配合国家的整体外交策略、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起到促进本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目的。

2. “一带一路”下城市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以泉州市为例

城市公共外交的主导者就是地方政府,在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城市公共处于起步期,更加是以政府主导的形式进行发展的。尤其是16个边境贸易合作区的设立,这些城市利用区位优势率先开展城市公共外交,其余的设立的开发区的城市也都积极的开展公共外交活动 [4]。

(一) “一带一路”下城市公共外交现状——以泉州市为例

通过一带一路发展理念的建立,并带动和影响沿线的城市和国家,获得更多的经济发展的机会,扩大出口并建立多元化的经济发展体系,同样可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样就需要一带一路的沿线城市抓住发展的机遇,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利用区位优势以及整合资源,积极主动的通过城市外交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泉州市典型的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以其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城市公共外交,具有很大的代表意义 [5]。

1) 泉州城市简介。泉州隶属于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依托海上运输以及海岸港口的优势,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确定以及实施以来,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东南亚各个国家以及我们国家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交流和贸易往来,提升整个城市的市场化大战水平,并注重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与其他国家和区域的合作交流。泉州市总人口位居全省地级市总人口的首位,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泉州市的最大的特点在于侨居海外人口最多的城市,并且也是国内最大的港澳台同胞的祖籍地。根据泉州侨胞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分布于全世界的泉州籍的侨胞达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计人数900多万。

泉州的城市外交现状。在福建省全身的外交战略中,主要侧重于福州以及厦门,而泉州的城市外交中,主要是针对发展经济的外交战略。2014年我们国家提出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一带一路战略之后,泉州市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以及外交方向,全面提升城市的外交水平,改变以往的外交战略中过分注重经济发展的城市外交,致使外交中政治文化方面比较薄弱,进行在城市外交方面的改进。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实现,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实现对接,并借助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泉州市不仅调整城市发展的战略布局,并且注重城市外交的发展,并对于城市外交进行全新的布局,包括城市外交的定位以及具体实施策略。在文化交流方面,也作为泉州市城市外交的主要的内同大力的推展。最著名的就是2013年“东亚文化之都”活动。该活动由中日韩三个国家共同发起,其中中国的泉州、日本的横滨以及韩国的光州当选为文化之都的称号。泉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借助文化之都的东风,2014年在全市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活动,与光州以及横滨达成26个文化交流的项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涉及艺术、音乐、学术等各个层面。在进行文化外交的同时,利用文化外交的优势,提升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收入。2014年泉州政府把之前的1916创意园改建并扩建,成为可以容纳更多市民的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以及文化分维护的公园式的文化交流场所,通过文化外交不仅丰富了本地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加了城市的文化氛围,还带动了泉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收入,更加重要的是促进了民间的各国城际间的文化交流,文化外交成果显著。泉州市政府以文化创意园为试点,通过开展文化交流的外交活动,并把广大的市民参与进来,实现了城市的公共外交策略。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泉州市的城市外交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来发展城市外交,主要在具有特色的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着手进行,利用侨胞的优势发展侨务外交、利用闽南文化发展文化外交等,并带动了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了泉州市整体的经济收入。其着力打造自身新的城市形象以及城市外交的策略,对于我们国家中小城市外交策略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二) 城市公共外交中存在的问题

以泉州市为例进行分析,城市公共外交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首先,关于地方以及城市为主体的公共外交活动,我们国家目前尚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明确。我们国家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单一制的国家,国家对外事务基本上都是归属于中央进行统一的处理的,地方或者某一个城市的国际交往中主要集中与经济之间的交往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交往。譬如泉州的外交事务中 [6],也是依据国家的政策规定行使一定的外交活动,一些涉及政治等比较敏感的问题,还需要层层的上报,经由中央审批之后才可以进行外交活动。这就限制了城市公共外交的主动性以及及时性 [7]。

其次,城市发展公共外交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处理中央与地方以及城市之间的关系,达到中央与地方在外交活动中的平衡。城市的公共外交在其灵活性以及民间性等方面是具有极大的优势的,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也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的中央政府应该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注重发挥城市公共外交的作用,给予城市更大的自由和外交权限;而地方以及具体的城市来说,在处理好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应该正视目前的外交作用,积极提高外事人员交流水平,促进公共外交发展。

3. 促进“一带一路”下城市公共外的发展措施

1) 积极完善的城市公共外交前期准备。在“一带一路”国家大的发展方针指导下,各沿线的城市加入到城市公共外交的战略布局之中,每一个城市要实施公共外交不能由政府唱独角戏,需要社会各个主体参与进来,共同实施公共外交活动。因此在实施城市的公共外交之时,政府会做一些准备工作,不仅要动员城市内部各成员,还要不断地加强城市宣传 [8],为实施城市公共外交制造一些舆论基础。

政府积极进行宣传,对与我国有经济、文化、体育等相互交流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地宣传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诚意和政策,推动城市向更加国家化的方向发展;其次,由地方政府牵头,不断在本地区内宣传一些时政以及国际形势,让群众了解实施城市公共外交在促进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9]。

2) 积累试点经验,全国范围推广优秀公共外交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推广,与我们国家其它的对外开放政策实施是一致的,即窗口示范的摸索前进的模式。类似在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经济特区,以这种政策和窗口示范模式带动全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同样的城市公共外交在一些经济特区等城市率先开展,给“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公共外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城市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中,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兼顾国内以及国际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同时还应该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城市的开发力度,让城市的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相适应。在2013年继泉州的“东亚文化之都”活动之后,2014年青岛接力泉州的文化之都活动,接着在青岛举办第二届的“东亚文化之都”的活动,使得城市之间的公共外交活动形成连贯性,从而促进城市公共外交的发展。而在与其他城市的公共外交活动相互补充和相互呼应的同时,每一个城市的公共外交都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展示着城市独有的风格和魅力 [10]。

全员参与整体公共外交,每一个城市中的行政部门以及经济主体都是不可能单独实现城市的公共外交活动的,要达成城市公共外交的战略,需要对城市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地方政府的统一协调之下,实行全员参与的城市公共外交政策。

3) 进一步扩大城市交往度,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公共外交发展。要完善城市公共外交活动,首要的就是中央政府的积极支持和鼓励,在对外权限以及上通下达的过程中,给予城市原则内的更大的自由处置权。提高城市开展公共外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对外公共外交中,中央政府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不断地锻炼和培养城市在处理涉外事务中的能力,积累公共外交的实践经验,这都需要中央政府在政策甚至法律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日本和韩国的城市公共外交中,由于国家的开放性更高一些,城市的外交活动较我们国家更加的频繁,也更加的多样化。在日本以及韩国国内均设有专门处理城市公共外交的机构,其中全是外交事务方面的专业人员 [11],专门推动和掌握城市的公共外交活动。该机构的设立大大地促进了日本和韩国的城市公共外交的开展。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成立相对独立的城市外交协会等机构,将促进城市公共外交的专业性以及进一步发展。

4) 积极运用相关金融机构支持公共外交战略。为了进一步地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成立了丝路基金以及亚投行等国际性的金融机构,支持国家的外交战略以及城市的公共外交战略。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一些国家也相继加入亚投行,有利于“一带一路”国际的发展及公共外交发展。各个城市的公共外交共同隶属于国家外交活动,各个城市的外交共同构成国家外交活动的网络,相互之间应该是协调而统一的 [12]。各个城市间在制定公共外交策略之时,是相互合作以及相互补充的。从而形成合力,整体上促进城市外交的效果。

城市的公共外交活动是国与国之间一种特殊的对外交往的方式。对于推动城市的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树立城市自身独特的形象,成为城市立足于世界的名片,具有很大的积极正面效应。

基金项目

江西教育厅重点招标课题《“一带一路”国家的社会风习比较及公共外交思想创新的系统研究》(编号:JD16134)。

参考文献

[1] 石善涛.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J]. 当代世界, 2015(5): 33-35.
[2] 雷建锋. “一带一路”与中国战略能力的新拓展[J]. 国际援助, 2015(2): 59-62.
[3] 高飞.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视角下的“一带一路”[J]. 经济科学, 2015(3): 49-50.
[4] 孟晴. 一个欧洲学者眼中的中国公共外交——评高英丽《中国的公共外交》[J]. 公共外交季刊, 2016(4): 24-26.
[5] 张九桓. 中国公共外交的春天[J]. 公共外交季刊, 2011(1): 47-52.
[6] 赵可金, 洪朝辉, 王义桅, 刘宏. 公共外交的目标及其实现[J]. 公共外交季刊, 2011(1): 47-50.
[7] 郑万通. 公共外交是全民的事业[J]. 公共外交季刊, 2012(3): 45-46.
[8] 大力加强企业公共外交, 更好地推进“走出去”战略[J]. 公共外交季刊, 2012(3): 14-16.
[9] 杨洁勉. 中国公共外交的源起、挑战和对策[J]. 公共外交季刊, 2013(2): 29-33.
[10] 王秋彬. 周边国家对华“近而不亲”: 困境、原因及其化解路径[J]. 当代世界, 2017(3): 29-31.
[11] 张丽, 苏娟. 公共外交视角下城市功能优化与提升研究[J]. 理论界, 2016(12): 39-44.
[12] 王秋彬, 崔庭赫. 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构建的思考[J]. 公共外交季刊, 2015(4):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