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考
On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Practi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12677/CES.2020.85139, PDF, HTML, XML, 下载: 431  浏览: 68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裴慧丽, 李洪亮*:河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关键词: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Politic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摘要: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具有四大途径:融合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实践思政教育共情关注;强调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让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理性价值观,重视引导学生自我经历与思政理论的平衡;重视一线教师思政教育基本素质的培养,提升一线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Abstract: This paper shows four ways to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empathy attention; emphasizing full-staff education, whole-process education, all-round education, and all-rou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into student life;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rational values, and guiding students to balance their self-experien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basic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rontline teachers, and enhancing the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frontline teachers.
文章引用:裴慧丽, 李洪亮. 思政教育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考[J]. 创新教育研究, 2020, 8(5): 846-850.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0.85139

1. 引言

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同时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高等学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切实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落实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 加强思政教育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现实针对性

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和谐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1. 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我国正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稳步迈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所必须具备的信念,是在党的领带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的定海神针。作为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是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高校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竞争更趋激烈,在与世界的交互碰撞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频繁的学术交流、科研探讨,使得高等学校成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融汲取之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办好思政课,利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学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工作内容。新时代加强思政教育,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学生正确认识义与利、得与失、成与败、群与己,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强大人才储备,真正为实现中国梦做出高等教育应有的贡献。

2.2. 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1],是培育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教育工作内容。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人生的“孕穗期”,大学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具体表现为大学生道德角色的塑造与定型过程。因此,高等教育的工作核心是,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在理论讲解中为大学生展现正确的思想,在实证活动中获得正向反馈,用客观事实印证理论的正确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思想、能力都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3. 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实践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

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行为特点,遵循教育客观规律,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原则。

3.1. 理论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在思政教育指导思想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高校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理论保证,增强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提升,中国在我党的带领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为思政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撑,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 [2] [3]。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是大学生道德角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塑造与定型的过程,是理论知识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的结果。思政课程为塑造大学生道德角色提供了“道德基准” [4],而“道德基准”要引导大学生的道德角色形成,则需要道德行为在社会环境中获得正向反馈,让大学生在内心确认“道德基准”的价值。思政课程理论讲授,为学生道德角色的塑造提供了认知层面的基础,而道德行为的养成,则需要大学生将道德行为同家庭、社会等场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在客观观察中,认同道德行为的意义。

3.2.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在思政教育方法上注重整体提升与因材施教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在坚持思政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渠道。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伴随着我党领导下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差异的扩大化 [5]。学生的年龄情况、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别差异、专业特征以及身心发展状况,都会影响其三观的塑造,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效果。针对不同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每个学生德育发展负责,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开辟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渠道,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的途径,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在沟通中将个性化思政问题引导上正轨。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点有一定认识后,可以针对性设计共情游戏和训练场景,组织学生分批分类参与训练实践,分层分类开展思政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德育发展需求,实现个体德育水平的普遍提升,提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水平。

3.3.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在思政教育内容上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

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广泛,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内政外交、治党治国,涉及党史、改革开放史、自然科学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等。同时,当今中国面临着近百年未有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国内外形势发展较快,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特征,必须不断准备新课程、常讲常新才能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水平。高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需要调动思政课程专任教师、辅导员等德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德育主体的主导作用,积极备课讲新提升自身思政教育综合素质。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尊重学生德育教育的主体地位,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不理解、难接受的尖锐敏感问题主动讨论,探讨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升大学生德育思考的能力。同时,强化家校联合育人,实现高校、社会、家庭三方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上的有机统一,对道德行为给与积极反馈,让思政教育形成听课,实践,思考,再听课的良性导向闭环教育路径,引导学生成长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班人。精心设计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形式,赋予大学生思政教育全球化、时代化、网络化的丰富内涵。

4. 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实践立德树人的实践途径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力在指导思想、工作定位、价值取向、师资建设四个方面探索实践立德树人的路径,构建更加科学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

4.1. 指导思想方面: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实施思政教育共情关注

高校要坚定思想,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提高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专业学习的共情关注,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效果。专业的思政教育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接班人,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理论性,是实践立德树人的主力军、正规军。而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主要个人目标是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素养,增加社会竞争力。专业的思政教育的高度思想性、理论性与大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关注偏差,使得专业的思政教育不能时刻与学生达成共情关注,思政教育效果有提升空间。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将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使得思政教育与大学生个人学习目标产生共振,提升思政教育效果。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课程思政教育是是实践立德树人的游击队,与专业思政教育的主力军,正规军相配合,更优质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2. 工作定位方面:强调思政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高校要准确定位大学生思政教育相关工作,推动本单位全体在职人员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设计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分阶段的思政教育进程,强化高校、社会、家庭三方合作,共同参与思政教育过程,重视思政教育的全覆盖。思政课程为大学生道德角色提供了“道德基准”,只是理论上的认识,没有达到领悟认同学以致用立德树人教育的高级境界,大学生以“道德基准”为指导的道德行为,需要在社会上得到正向反馈,才能使大学生打心底里认同“道德基准”,将其镌刻进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如此,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算有效完成。所以,思政教育必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思政课程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

4.3. 价值取向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理性价值观,引导学生自我经历与思政理论的平衡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在学习、生活、思考、再学习、再生活、再思考……这样一个个循环过程中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期缓慢的培养和引导,“三全育人”是工作基础,同时,也要讲究平衡学生人生经历与思政理论的工作策略。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在日常校园生活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日常学习;思政课程共情游戏和实验场景的设计,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日常生活;具有“大学生思政教育”特色校园活动的打造,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日常休闲。在与学生丰富多彩的互动过程中,采集学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以及对思政课程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等信息,针对性的设计和准备新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来平衡学生的人生经历对价值观塑造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思政课程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体系,这样才能让接受思政教育主体的大学生主观上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4.4. 师资建设方面:重视一线教师思政教育基本素质的培养,提升一线教师立德树人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是长期而必备的工作。思政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实时性给一线教师的立德树人工作的顺利实践带来巨大的工作强度。立德树人是对学生三观的重塑,改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从事思政教育的一线教师来说极具挑战性。重塑一个人的三观,谈经论道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只有身体力行,脚踏实地,亲身经历是结果改造过程,才能以亲历者的角度更好地诠释思政教育的核心意义。因此,思政教育一线教师需要将立德树人在自己的内心扎根,才有可能在学生的心田结果。积极主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才能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基本素质,更有能力完成德树人根本任务。任何学习都不能只是汲取营养后原样释放给学生,需要加入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经历的思政体悟,创造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使立德树人事业蓬勃发展。

5. 总结

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本文所述四种途径相辅相成,协调共进,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把对党和国家的情感与行动自觉融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基金项目

河北大学“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建设项目(2020-KCSZ-02-127,2020-KCSZ-02-044),双学士学位试点班项目(2020-SDB-10)。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 求是网.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 2020-08-31.
[2] 李有桂, 吴祥, 朱成峰, 魏凤玉.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J]. 高教学刊, 2020(31): 169-171+176.
[3] 赵俊亚. 以“课程思政”为依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 30(5): 34-36.
[4] 张凤池. 学校德育活动与思政课的协同创新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17): 12-14.
[5] 李庆鑫.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 国际公关, 2020(10): 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