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全面融入本科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ystem
DOI: 10.12677/CES.2020.85141, PDF, HTML, XML, 下载: 452  浏览: 3,228 
作者: 杨 瑞, 孙巧榆, 宋永献, 龚成龙: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连云港
关键词: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资源共享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s Teaching System Resource Sharing
摘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全面融入管理和教学的各个环节。本文以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为例,对高校课程思政全面融入教学体系进行有效探索、创新和实践。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大纲和教案设计全方位构建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育人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开发了课程思政共享平台,实现课程思政资源的扩充和共享,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s”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should be fully integ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makes new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 on how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system. From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syllabus and teaching plan design,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system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constructed. On this basis, an online platform has also developed to realize the expansion and shar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in curriculum, 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s of morality education.
文章引用:杨瑞, 孙巧榆, 宋永献, 龚成龙. 课程思政全面融入本科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 创新教育研究, 2020, 8(5): 856-85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0.85141

1. 引言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强化立德树人目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环节之一。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德育教育环节主要由思政课程担任,但存在内容抽象、脱离实际等问题,容易陷于孤岛化、边缘化、空泛化,较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1] [2]。

在专业课教学中,部分责任心强的授课教师在有意无意的情况下会对学生或多或少的进行守时、诚信、学术行为规范等德育教育,但总体随意性较大。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教育的大格局,指导专业教师有意识提炼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全面融入管理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有效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的教育模式,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全方位进行课程思政研究、探索、实践和创新,着力构建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育人体系。在培养目标中体现课程思政导向、在毕业要求中制定课程思政指标、教学大纲中蕴含课程思政目标、教案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和内容,在此基础上还着力开发课程思政共享平台,致力于实现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同建设和共享。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

2. 培养目标中体现德育要求

电子工程学院各专业新版培养目标修订中,体现“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在满足国家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前提下,在学生培养目标中除专业素质能力外,还充分体现德育和思政要求。如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能达到的成就描述中包括“具有社会责任感、安全环保意识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法律、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则包含了“职业道德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具有安全、环保与海洋意识”。

3. 毕业要求中制定课程思政指标

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描述,必须明确、可衡量,并能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在各专业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中,电子工程学院要求能够充分体现课程思政指标,并通过对应课程的教学目标支撑对应的指标点。课程实施后,还通过教学目标评价来证明相应的指标点是否达成。电子工程学院各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中都体现了课程思政目标。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毕业要求包括了“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情,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海洋意识,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等指标点。学院建立了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课程思政目标也一同纳入评价过程。

4. 教学大纲蕴含课程思政目标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要和顶层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最重要依据。在教学大纲中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设计,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无缝融合是课程思政基本要求。电子工程学院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对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做了顶层规划,要求教学大纲中要体现工程认证的OBE理念,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并且可衡量,同时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教学目标,明晰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元素。

4.1. 课程思政目标融入教学目标

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并给出具体的规范和模板帮助教师制定课程思政目标,为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给出总体计划。

4.2.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

在教学大纲设计中,引导教师从顶层设计开始将各项课程思政元素均匀融入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规划,扩大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类型、融入面和融入点,并建议适当把握融入的量,避免过多引起反感;也要避免过少,导致教育效果不足。

4.3. 课程考核体现思政目标

课程考核评价是衡量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习效果,同时也是教学质量能够进行持续改进重要基础。教学大纲制定中要求给出明确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办法,并体现对思政目标的考核。这既是对课程思政效果的检查又是对学生学习的推动和促进,是实现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思政元素的考核上,要求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元化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和非标答案设计,激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5. 培养目标中体现德育要求

高质量的教案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学院要求教案设计中要根据教学大纲的思政目标,结合专业课内容和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并给出案例,并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实施。

5.1. 课程思政元素和内容

教案的课程思政元素和内容应该根据对应教学大纲组织和实施,实施前应分析学生的能力层次、心理及行为特点、兴趣和关注点等学情,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内容要无缝契合、有机融合,不宜过多、过大,应细小、务实,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电子工程学院要求电子类课程着重融入以下思政元素。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是当代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学院要求教师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专业发展中转化为自觉行动。

2)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追求,契合了当前社会转型发展,推进制造强国的要求。教师在电子类课程专业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良好习惯。

3) 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在专业知识讲授中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精神,以科学精神理性分析对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作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对知识的兴趣和对真理的追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相互争论、敢于突破,最终形成创新性思维。

4) 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未来在电子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应掌握并遵守相关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和法律规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

5) 海洋意识。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建设海洋强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海洋大学应强化学生对海洋意识的教育,海洋信息处理等部分相关课程在专业教育中强化了海洋意识教育,鼓励学生投身海洋强国建设。

5.2. 课程思政融入点和案例

课程教案设计中要求解释课程思政案例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点,列出教学设计案例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实施过程中应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或体验式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和互动,促使学生体验和反思,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课程实施后对包括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在内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估评价并持续改进。

6. 电子类课程思政共享平台开发

课程思政最终主要由授课教师进行具体建设和实施,各教师建设的课程思政资源相对独立,利用率低。电子工程学院通过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归纳总结电子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类型,实现在线分类管理和在线共享,大大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效用。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课程思政资源的分类上传、检索和导出等功能。这里的资源主要指课程思政元素分类、可能融入点和对应的PPT等。该平台已完成原型开发,投入试运行,不断加入新的课程思政资源最终实现共享。

7. 结束语

近年来,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从培养方案、毕业要求到教学大纲和教案设计,全方位构建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育人体系,并开发电子类课程思政共享平台,实现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同建设和资源共享,为课程思政可延续性奠定了基础。总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梁暹. 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 372(30): 51-52.
[2] 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3):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