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
Specialization: The Focus Poi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CES.2020.86162, PDF, HTML, XML, 下载: 533  浏览: 1,68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伍廉松:长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
关键词: 专业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着力点Specialization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Focus Point
摘要: 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建设关系到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成效、关系到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体现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素养与专业伦理的要求,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努力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自觉,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尽快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a virtuous person in the new era,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for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the formation of a high-level talent training system. “Strong politics, deep feelings, new thinking, broad vision, strict self-discipline, and right personality” reflect the professional belief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伍廉松. 专业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J]. 创新教育研究, 2020, 8(6): 994-1000.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0.86162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1]。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又明确指出,“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2]。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关键所在。

2.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育人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并多次提出了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这些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进一步明确了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时代价值。

2.1. 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关系到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3],“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其核心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办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1]

德与才乃师道尊严之源泉。先善己德,后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传道授业解惑,树有远大理想、有真才实学、能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当前,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强势来袭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消解了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西方不同价值观与多元社会思潮的不断入侵,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与践行。加上少数思政课教师自身还存在角色意识模糊、职业认同感缺失、专业素养不高、师德师风滑坡等问题,专业化水平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立德树人的效果。这些负面影响不断叠加,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建设一支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能主动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托,乐于当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2.2. 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关系到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成效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办学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强调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 [4] 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5]。

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密切相关。首先,思政课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很难实现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其次,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引领着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6]。这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始终把筑牢信仰根基放在首位,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的示范者与引领者,导引着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正确的政治方向。再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质量的高低。思政课教师是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三全育人”协同效应的重要依靠力量。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影响着整个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师德水平。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既是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果的检阅,关系到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成效。

2.3. 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关系到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

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性传授的技术性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树立“九个坚持”,以“六个下功夫”为着力点,“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3] 人才培养体系涉及教学、学科、教材、管理等诸多方面内容,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4]

其中,思政课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课程。新时代的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全面展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实现立德成人、立志成才的基础性课程,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完成传播真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书育人责任,还担负着价值引导、人格塑造、精神培育的铸魂育人使命。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是回答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关键所在。专业化建设不是抽象的,而是思政课教师不断强化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以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过硬的职业能力回应时代关切,以执著的传道情怀和崇高的人格修养展示精神风貌,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这一过程,指向了坚定的教育理想与信念、高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崇高的专业精神与伦理,是衡量思政课教师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性特征的重要标准,为新时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可靠的队伍保障。

3. 坚持“六要”标准,丰富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时代内涵

顾明远认为,教师职业要实现专业化,“必须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受过专门职业训练、有较高职业道德、具备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有一定的职业自主权、进行行业自律” [7] 等。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是思政课教师以专业自觉为动力,通过专业训练,习得专业知识与技能,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与高尚的伦理道德,逐步提升专业素养,成为一名“不可替代”的专业性人才的过程。从内在结构划分,其专业化至少包含专业信念、专业素养、专业伦理等三个方面内容。时代孕育着专业,专业观随社会变迁被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1],是对思政课教师的新期许,也为思政课教师专业化赋予了新内涵。

3.1. 坚定的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与教育主张的理解、确认和认同。正如库姆斯指出的,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不是他们的知识或方法,而是教师对学生、自己、他们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 [8] 思政课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的高度统一,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对学生负有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的功能。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大历史使命。专业信念是思政课教师基于对教书育人活动的意义理解与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坚定不移的意志与情感,表现为坚定的教育信仰、强烈的角色认同和深厚的教育情感,对专业化发展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政治要强”就是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要求思政课教师高度认可自我身份角色,深刻理解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敏锐的政治意识、正确的政治立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实现铸魂育人。这是思政课教师对自我角色定位的精神体验与心理感受,对承担立德树人时代使命稳定而深层的认同与信奉。思政课决不能只是冷冰冰的面孔与干巴巴的说教,而要融入温度与情感,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专业情感是促使专业化外部力量转向内在动因的重要因素。“情怀要深”是习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期许,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教育情感的表达。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为培根铸魂的崇高职业使命感、归属感与获得感,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勇于争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梦人”的深厚家国情怀。正是基于对自我角色的认可升华起来的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敬意与忠诚,赋予了思政课教师无上的满足感与价值感,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内在地驱使他们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追寻更深刻、更持久与更强烈的成就与体验。

3.2. 过硬的专业素养

素养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内在的、隐性的重要内容,是映射教师专业化特征、发挥“不可替代性”作用的核心要素。专业素养是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新的专业技能等。教师专业素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学习、反思、研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思政课不仅要传播知识、开发心智,还要启迪思想、塑造灵魂。作为“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政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先明道、信道,再传道,以过硬的专业素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稳步前进。这也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实现“传道授业解惑”所需的科学教育理念与多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价值引领、道德示范、知识创新等专业化技能。

思维体现高度。“思维要新”是提升思政课时代感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师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面对新态势、新局面,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读,展现理论的深邃之美,用真理的力量守正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地位;以创新的思维积极应对新时代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以客观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视野决定格局。思政课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还要做到“视野要广”,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练好“看家本领”,以更过硬的学科知识视野,讲透原理精髓,回应社会热点,解答学生关切;用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教育学生观大局、察大势、驭全局,引导学生以客观的视角、开放的态度观世情、国情、党情与民情;以更纵深的历史视野,导引学生读懂历史逻辑,认清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览古察今,明其所趋,笃定前行。

3.3. 崇高的专业伦理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为提高职业声誉与社会地位所秉持的一整套伦理规范与道德准则。专业伦理调控着专业化发展方向,体现着专业化价值,推动着教师职业由“半专业”向“完全专业”发展。它与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素养一起,构成了对该职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专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条件,也是推动、巩固、深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是服务,从利他性的服务理念出发,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要义在于以崇高的伦理素养和高度的专业自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

思政课教师专业伦理包括专业服务精神、专业自律、专业道德等方面内容,是思政课教师在培育时代新人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操守、价值观等。其中,“自律要严”是专业自律的主要内容,首先表现为自觉,体现在思政课教师坚守初心,主动律己,以坚定的信念自觉弘扬主旋律,主动践行神圣使命的担当。其次是自控。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中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袭,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线上线下一致、课上课下一致,在原则问题是保持定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再次是自省。思政课教师要时刻严以律己,不断规范自我、雕刻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人格是一个人内在气质、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专业伦理的集中表现。思政课教师的人格是思政课教师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的鲜活表达。教师教育,师德为魂。德不配位,何以育新人?高尚的师德修养是“人格要正”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以堂堂正正的人格言传身教,用崇高的人格魅力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引导受教者积小德养大德,为“拔节孕穗期”大学生播撒真善美的种子。

4. 切实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必须以增强自我效能感为核心,以培养专业素养为重点,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为目标,培养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4.1. 以增强自我效能感为核心,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觉性

自我效能感是思政课教师对自我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确信具备顺应时代发展的专业化水准,能有效完成历史赋予的培养新人时代重任的信念。专业化自觉是思政课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的自我觉醒,是真正持久、有效的精神动力。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对强化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自觉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第一,明确专业化角色,坚定“梦之队”筑梦人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思政课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所持有的思想或理念,是激发自我效能感、增强专业化意识的基础。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并将之内化为追求真理的精神力量,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第二,培植专业精神,唤醒“育人者必先育己”的专业化意识。以理性的专业精神不断提升专业归属感、社会认同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所在。思政课教师有自身独特的、其他教师无法替代的优势,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以促进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要求自我、评价自我,不断挖掘自我潜能,激励自我,反思自我,形成自觉的专业化意识。第三,顺应时代环境,做有信仰、有情怀的“青春引路人”。外部环境是培养教师专业化自觉的助推器。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自我的一种主观评估,主张重视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践为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温度与情怀融入课程教学中,以强烈的专业情感主动寻求自我发展的新思路,自觉维护、巩固其专业化地位。

4.2. 以培养专业素养为重点,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体系

如果说自我效能感是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内生动力,健全的专业化培养体系则是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外生支援。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素样的提升固然离不开个体的自觉,更需要立体化与个性化、全方位与多层次的培训与培养。

第一,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思政课教师培训理念。当前不少培训更多地把教师作为一种被动的、需要改造的受训对象,行政色彩较浓,脱离了现实专业情境,培训效果甚微。事实上,思政课教师具有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专业化知识、素养、技能的主动习得者。要摒弃传统的“授-受”培训理念,以培育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建立受训者平等参与的、具有“选择自由”、基于共同主题的新型培训理念,推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培训理念的创新发展。第二,探索以个性化为导向的、分类分级、分层次的专业化培训体系。专业化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发展,还要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等因素。不少培训更多关注业务、技能等基础层面,对关乎信仰、信念与师德师风等精神层面内容关注较少。要依据新时代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定,制定适合各地各校的分类分级分层次培训中长期规划,通过各类专题研修班、周末理论大讲堂等,设计满足不同培训对象、以个性化为导向的分层分类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与知识素养。第三,以提升网络素养为重点优化专业化培训内容。网络信息技术为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思政课教师培训要遵从“互联网+”时代“新”学习方式的价值逻辑,把树立互联网思维、熟悉互联网语言、提高网络化素养作为重要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意识与思维中的能力”,把运用网络新媒体作为实现自我专业化的共同认识与自觉行动,挖掘MOOCs、等网络化课程在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作用,不断创新意识形态网络话语体系,主动构筑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网络驾驭力与引领力。

4.3. 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为目标,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的关键在于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需要教师自我的提升与发展,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创新培养举措,还离不开健全的建设与管理机制。

第一,优化选聘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思政课教师不是“教书匠”,其选聘具有特殊性,相比其他教师,专业能力固然重要,坚定的精神信仰、崇高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师德情操更加不可或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六要”标准,把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高尚、理论素养扎实的优秀青年纳入思政课教师队伍。第二,健全考评机制,提升幸福感、成就感与获得感。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是推进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坚持教学标准与学术标准、政治标准的统一,把教学态度、职业道德素质、育人实效等纳入考核指标,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健全多元评价机制;把师德师风等专业化伦理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引导思政课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人”;将思政课教师评价考核结果与职称、职务、绩效、评优相挂钩,充分发挥考评的引导与激励作用。第三,完善激励机制,增强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基础。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强化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要设立专项津贴制度,切实提高他们的工作报酬与相应福利待遇,为专业化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让广大思政课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要把思政课教师纳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后备力量,加大“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四个一批”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的支持力度,大力选树年度影响力人物等先进典型,加大优秀代表的宣传力度,发挥他们在立德树人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5. 结语

教师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积小变到大变、由量变而质变、从半专业向专业性的转变。思政课教师因其身份和使命的特殊性,其专业化也经历了一个持续的、不断演变的发展过程。思政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精辟论断和《意见》为遵循,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打造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金课”。

基金项目

长江大学2018年度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长江大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cszx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01).
[2]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 人民日报, 2019-08-15(1).
[3]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 2018-09-11(01).
[4]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05-03(02).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18-02-01(01).
[6]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1).
[7] 顾明远. 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 教师教育研究, 2004(6): 3-6.
[8] Combs, A.W. (1988) New Assumptions for Educational Refor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