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人全面发展的知识结构的塑造
Shaping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Conform to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DOI: 10.12677/ACPP.2020.94028, PDF, HTML, XML, 下载: 432  浏览: 60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叶 俊: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关键词: 知识结构调整全面发展Knowledge Structure Adjustment All-Round Development
摘要: 自从有了知识,就有了知识结构。从古至今,知识处于不断增加和丰富的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知识结构根据知识的增加而不断的调整。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调整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下,知识结构的构建与调整是人自身解放的一个推动性要素。改革开放以后,知识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个人知识结构的调整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们必须坚守知识结构调整的原则,把握知识结构调整的方向,为合理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调整创造条件,进而不断地推动人自身的解放。
Abstract: Since there is knowledge, there is knowledge structure.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knowledge is in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and enriching.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is constantly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increase of knowledge. The construction and adjustment of knowledge struc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n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Marxism, the construction and adjustment of knowledge structure is a driving factor of human liberation.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knowledge have been expanded unprecedentedly. Therefore, the adjustment of pers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but also faces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t present, 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knowledge structure adjustment, grasp the direction of knowledge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adjustment of reasonable knowledge structure, so as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emancipation of human beings.
文章引用:叶俊. 符合人全面发展的知识结构的塑造[J]. 哲学进展, 2020, 9(4): 175-179.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0.94028

1. 知识结构的内涵

1.1. 知识结构的定义

知识结构是人类知识在个人头脑中的内化状况,其模型应是立体的,包括各类知识之间的比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定的整体功能 [1]。知识结构是一个抽象概念,不能通过数量关系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知识结构的形成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教育程度。个人在不同教育阶段接受的知识数量、质量和深度是不同的,这些差异是引起个人知识结构不同的首要因素。第二,个人经历。个人经历塑造其意识,而意识对于认知起到了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在个人知识结构的形成中作用显著。第三,个体偏好。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一般来讲,个体的偏好影响着个体对于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

1.2. 知识结构的分类

由于知识储备和人生际遇的不同,知识结构种类繁多。虽然个体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但是通过归纳还是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别。

网状结构指的是依照知识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的知识结构类型。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和一般知识依次递进,其中专业知识居于中心位置,起到统筹作用。相关知识和一般知识逐步向外围扩散,重要性依次递减。

飞机式结构将知识体系划分为专业知识和辅助知识,机身是专业知识,机翼是辅助知识。专业知识是飞机式结构的核心,而辅助性知识作为专业知识的补充而存在。其与蛛网知识结构的区别在于弱化了相关知识和一般知识的边界,从而更加突出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金字塔型结构和埃菲尔铁塔型结构。这是一组相互对应的知识结构,其分类标准在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之间的量化比例。凡深度小于广度,为金字塔型。金字塔形知识结构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更倾向于,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对知识的深度研究不及知识涉猎的广度。与金字塔型结构相对应,艾菲尔铁塔型知识结构人才更倾向于专才。

2. 个体知识结构的意义

2.1. 个体全面发展的前提

个人知识水平的评估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都至关重要,知识结构模型为有效的评估个人的知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专家可以通过对个人的教育水平、人生经历和个体偏好进行总体把握,进而判断其知识结构所属的类型,为人才的流动提供依据。

知识结构对于个体的发展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影响。第一,知识结构对于个体积累和掌握知识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个人的知识是一个繁杂的集合,如果不能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那只能是孤立的、无序的。孤立的、无序的知识给个体带来了学习上的困境,使个体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面临事倍功半的情困境。此外受到纷繁复杂的现象影响,缺乏知识结构的个体难以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知识。第二,知识结构制约着个体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知识结构的形成和调整受到思维定势的左右。无序的知识对于个体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都产生阻碍作用。

2.2. 社会进步的推动性力量

知识结构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知识结构与市场的脱节是诸如高失业率、社会总体生产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知识结构模型可以评估整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找出社会需要与个人知识结构的脱节之处,从而指导个人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推动了整个社会人才结构的转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推动性力量。科学技术需要人作为载体来掌握。从社会层面倡导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有利于社会成员更加便利的掌握专业知识,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

当前,我们应当加强对社会知识结构的探索,寻找符合社会要求的知识结构,并将其推广。只有将知识结构模型研究透彻,社会才能为人才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通过普遍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推动整个社会知识储备的提升。

3. 符合人全面发展的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调整

3.1. 知识结构的构建

价值观是知识结构构建的核心。知识本身是客观的,但掌握知识的主体——人是主观的。价值观是人理解和认知这个世界最基本的态度,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同时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构建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与之相适应。

基础知识是知识结构构建的基础。基础知识指的是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定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性。基础知识构成知识结构的基层,决定着知识数量和质量的积累。如在义务教育阶段,个体所接受的语文、数学、物理、政治等基础知识构成个体知识结构的基层。

构建符合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双重要求的知识结构需要紧握价值观和基础知识这两个关键。一方面应当高度重视价值观教育,尤其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知识结构的构建提供价值观导向。另一方面应当继续加大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社会的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调整有赖于所有社会成员知识结构的调整。知识结构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过程,贯穿于个体学习的全过程。从当前来看,知识结构的构建需要从以下三个途径展开。

第一,专业教育是基本途径。鉴于知识总量和个体掌握之间的矛盾,分专业教育成为高校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主要形式。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以通识为核心。在高等教育阶段,高校学生面临着从通识教育向专业教育的转型。这一转型阶段成为高校学生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契机。分专业教学使个体在掌握知识的进程中掌握自主选择权。在通识课程之外,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偏好获取与他人相异的知识。个体知识的相异,造成个体知识结构构建的前提不同。据此,在高等教育阶段,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十分显著。

第二,环境反馈是知识结构构建的重要途径。从个体的视角出发,个体的性格、经历、成长环境影响着个体获得知识的机会和意愿。因此,个体所所掌握的基础知识量是有差异的,因此而形成的知识结构也各有不同。从社会的视角出发,社会的教育水平、社会意识等因素直接引导社会层面知识结构的建立。如在相异社会制度的国家,知识结构比在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更加显著。

第三,自我提升是知识结构构建的主要途径。知识的获取有赖于学习,而人的大脑最活跃、创造力最旺盛的初始时期大约在20~24岁左右。因此,青年时期是构建符合个人全面发展知识结构的最优时间。个体应当在青年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掌握基础知识并且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2. 知识结构的调整

知识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特征,新旧知识结构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的知识结构是对旧的知识结构的扬弃。在新的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旧的知识结构所具有的优势,并且将这种优势继承下来。

1) 知识结构调整的原则

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包括基础知识层次和专业知识层次两个主要的层次。这两个知识层次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两者之间对立统一,相得益彰。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给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相互调和的弹性空间。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角度来讲,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建立应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系统性原则。知识结构的构建就是为了让无序的、混乱的知识形成一个可以自洽的逻辑系统。因此,系统性原则是知识结构构建的第一原则。个人在建立知识结构时,应当以系统的整体功能为指向来确定知识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第二,相关性原则。知识结构是以各有关学科知识作为基础构成的,要求必须弄清各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各个学科与整个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知识结构与社会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等。从这些普遍联系的角度把握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为知识结构的调整提供指导。

第三,动态调节原则。就整个人类社会来讲,知识的存量是不断的扩张的。知识存量的扩张给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社会知识结构适应知识存量的扩张特征而变化。另一方面,要求个体知识结构按照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而调整。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获取知识的个人成本急剧下降,个体所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愈发多样化。因此,知识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变化成为一种常态。

2) 知识结构调整的方向

从个人知识结构调整来讲,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具有以下特征: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和谐、在知识运用层面具有创造性、在个体思维方式上达到发散思维与复合思维的统一 [2]。合理知识结构的特征为知识结构的调整指明了方向。

第一,引导个人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个体获得知识的最终指向是改造世界。因此,个人的知识结构应当适应社会的需求以期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具体来讲,个体应当研究社会需求,并根据社会需求获取知识和调整知识结构。社会应当以价值观为导向积极吸引个体构建与自身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第二,推动知识结构的扁平化。通才与专才是知识结构极端化的两个特征。实际上,通才和专才都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知识结构的极端化深层制约着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获得有关准确信息反馈和对未来知识要求的科学预测,从而决定如何调整自己的知识取向以弥补自身的知识缺陷,并扬长避短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获得动态调节,以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 [3]。知识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应当重视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与埃菲尔铁塔式的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保证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的协调,进而推动知识结构的扁平化。

第三,加大知识结构的弹性空间。知识结构应当根据主体、客体、介体和环境的变化而实现自身的微调。传统的知识结构分类将知识结构明确的划分出了类别,虽然给我们认知知识结构和比较其优劣提供的标准,但也带来了分类僵化,固化思维的问题。知识结构的弹性空间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让不同层次的知识相得益彰,形成合力。

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个人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和知识存量不断扩张等因素。对原有的知识结构的调整是对原有知识结构的扬弃。在扬弃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我们的知识结构水平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改造世界。

基金项目

此文章为重庆工商大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现实化的基本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19ZTB1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忠良, 等. 简论人民警察的知识结构及其他[J].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 1985(3): 52-53.
[2] 佘双好, 主编.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导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29.
[3] 黄东贵. 创造性人才的知识结构探析[J]. 广西社会科学, 2000(5):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