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赞扬句式的差异及原因探究
The Differences in Sentence Pattern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Praises and the Deep Reasons behind Them
DOI: 10.12677/ML.2020.86126, PDF, HTML, XML, 下载: 684  浏览: 1,836 
作者: 单 莹: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吉林 长春
关键词: 赞扬句式差异及原因语用Compliment Differences in Sentence Patterns and Reasons Pragmatics
摘要: 赞扬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它的主要功能是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在语用学的研究,乃至整个语言学研究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种复杂的言语行为,它涉及赞扬者本人的个人素养,审美取向,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它的功能包括打招呼,感谢,表示感谢,引出话题等。在当今技术高度发展,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信息时代,中美两国间沟通交流也越来越多。当代中美大学生大多都会采取明确赞扬的方式,而明确赞扬方面,我们发现中美表达赞扬的句式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中美大学生赞扬句式的差异及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促进跨文化交际和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Abstract: Praise, a special speech act, whose main function is to establish good social relationship, it has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study of pragmatics as well as of linguistics. As a complex speech act, it in-volves the praiser’s personal qualities, aesthetic orientation,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way of thinking. The functions include greeting, thanking, expressing gratitude and leading topics. 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 with the increase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ross-cultural exchanges, more and mo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take place. Most of them will adopt a direct way of praise. In terms of direct praise, we find that the sentence patterns for expressing prais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differ.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in compliment sent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underlying reas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e the pragmatic competenc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文章引用:单莹. 中美赞扬句式的差异及原因探究[J]. 现代语言学, 2020, 8(6): 913-91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0.86126

1. 引言

赞扬是一种积极评价,即说话者通过直接或者是间接方式做出赞许表达的言语行为。赞扬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必不可少,能够更好地建立人际交往关系。而在跨文化交际领域当中,称赞语同样是应用较为频繁的一种言语行为。只是由于受到称赞对象、形式以及内容等存在跨文化差异的影响,如果使用不当则将导致误解的发生 [1]。在当前全球化大趋势之下,各国之间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交流,中国人表达赞扬也更加直接,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更倾向于明确表达。但是,在明确表达赞扬的方式上,中美大学生仍然存在这句式上的差异,中国人更喜欢用第二人称为主,而美国人更喜欢用第一人称,以“我喜欢……”的句式为主。我们今天就针对中美明确表达赞扬句式的差异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和研究。

2. 赞扬的定义

赞扬具体指的是说话人针对听话人存在某种优势,据此明确或者是隐含的做出积极评价的一种言语行为。其中,明确赞扬即可以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进行确认的赞扬,其一般具备固定模式;至于隐含赞扬则通常不存在明确褒扬成分,而是要通过Grice会话原则做出推理方可得到确认。在汉语当中,赞扬具体是借助是否具备褒义词语予以确认,例如“你真是聪明”属于明确的赞扬,至于“以后多多指教”则属于隐含赞扬(Ye, 1995) [2]。一般来说,明确赞扬属于重点研究方向。而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就是中美关于明确赞扬的句式上有什么差异及这种句式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

3. 赞扬的功能

赞扬所具备的信息功能主要是通过评价意义予以呈现,而情感功能则是集中在表达欣赏、倾慕以及鼓励等方面,据此可营造出和谐友好的关系氛围,所以有着“社交润滑剂”的美誉(Holmes, 1995)。因为赞扬可以对听话人产生愉悦的主观情绪,满足其积极面子需求,所以可视作礼貌言语行为 [3]。然而赞扬在某些时候也可能会对听话人产生消极面子威胁,所以赞扬代表的是赋予个人品评他人的一种言语权力。此外,如果赞扬双方之间具有较大的社会距离,则消极面子的威胁性会有所提高(Brown, 1987; Holmes, 1995) [4]。

4. 赞扬的语言形式

赞扬这种言语行为具有高程式化特征,在英语当中的赞扬多会使用第一人称,占据总体的30%左右;而在句式上,下述三种句式的称赞语能够占到总体的85%:第一,NP + is/look + Adj.例:You look so happy now.(现在很你看起来很高兴);第二,I + like/love + NP例:I like your Panama hat (我喜欢你的巴拿马帽);第三,Pron. + is + Adj. + NP例:This is a Good idea.(这是一个好主意)。除此之外,有研究结果显示,英语称赞语里面有五个形容词最为常用,即“nice,pretty,good,great,beautiful”,上述五个形容词能够占到称赞语总体使用的80%,而在这里面又以“nice”与“good”最常见。在汉语领域当中,第二人称赞扬能够占据总体的70%左右。一般来说,中国人较少使用到与英语第二种句式“I + like/love + NP”相类似的做出赞美。在中国人看来,如果以“我喜欢你的……”这种方式对他人物品进行称赞,则会有贪婪之嫌。实际上,中国人更倾向于使用间接请求。第一人称赞扬是以主观评价为主,会留一定的余地以便对方应答;而第二人称赞扬突出的客观直接,一般对方很难予以拒绝。据此可知,中美之间在文化以及礼貌方式层面存在明显差异(李悦娥、冯江鸿,2000) [5]。

5.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查阅法,访谈法。本文主要采取与介绍问卷调查法

(一) 问卷调查法

1.语料

在本文当中所使用到的语料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得,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就收集整理出足够的语料;第二,方便控制变量,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第三,防止因受到主观直接介入的影响,造成语料失真(Holmes, 1988)。

2.问卷

问卷共设计15个题项,分别用于调查赞扬和赞扬应答。其中前10题属于赞扬的题目也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而前10道题中我们主要研究中美做出明确赞扬的话语的差别。

3.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国内某大学中国人70人,美国人10人,其中美国人为在中国学习汉语1~2年。

(二) 文献查阅法

在确定写作方向之后,广泛查阅中美赞扬领域的学术研究文献,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之上本人写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与看法。根据祖晓梅的《跨文化交际》的价值观与价值模式中提及霍尔的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方面,本文在此基础上从这两方面入手来探讨中美赞扬方式差异的文化原因。《跨文化交际》一书中的中美文化模式也为本文提供了参考。陈国明的《跨文化交际学》一书中主要提到了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语言表达与文化价值取向”一方面时,作者主要以中国人的角度,从汉语出发,本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来进行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内涵分析,并未涉及和其他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所以本文着重对比分析中美两国赞扬句式的差异,从语言入手,探讨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差异,来进行一些中外文化差异对比。

(三) 访谈法

本人对一些美国人进行了访谈,参与人员为国内某大学的初级语言班学生,男女各半,年龄在20~30岁之间,他们的汉语口语较好,在中国进行过1~2年的汉语学习,访谈时间为2017年11月中旬。问他们为什么在表达明确赞扬时喜欢用“我喜欢……”的句式,根据和他们的谈话,本人总结了一些他们用这个句式背后的思维方式及文化背景。

6. 结果与分析

(一) 中美赞扬的句式差异

中国人更倾向于使用第二人称为主语或以事物为主语进行赞扬,第二人称赞扬则显得客观直接,往往使对方难于拒绝。在明确赞扬中,美国人往往以第一人称进行赞扬,第一人称赞扬是以主观评价为主,会留一定的余地以便对方应答。他们所使用的句式通常是“I + like/love + NP”,他们往往选择富含感情的句式,体现出他们倾向于在语言中投入较多的个人情感。据此可知,中美之间在文化以及礼貌方式层面存在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背后的深层含义正反映了他们所属文化模式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两种句式差异背后的文化原因。

(二) 中美表达赞美句式背后的深层文化原因

1.中国人表达赞美句式背后的深层文化原因:

一是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文化所影响,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而儒家思想强调教化,所以中国人长久以来传道授业解惑均以教化为主,长久以来,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常常想把自己的观点诉诸于人并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同,所以在人们交际中,人们常常在对别人进行评论时会以第二人称为主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是中国长时间处于农业社会,且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崇尚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大于个人,先维护集体的利益其次才是个人的利益,集体利益至上。把个人看作是集体的一部分,以集体作为参照来认识自我,是中国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特征。在社会关系网中,置于首位的是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然后是小集体利益,在这种思想熏陶下,中国人往往把自己放在最后考虑,先考虑集体,然后考虑他人,最后是自己。从古至今,中国人以自谦作为传统美德,常常把自己放在最后说,例:A:你们都有谁去游乐园了?B:小红,小明和我。所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抬高对方,贬低自己,所以在赞扬别人的时候,中国人往往会以对方为主体,自然就会以第二人称作为主语。

三是中国属于典型高语境文化国家。伴随着全球化的日渐深化,中国人与世界各国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中国人也不像以前那样含蓄了,也会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所以中国人也会明确的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赞扬,但是由于中国是高语境的文化,因此就算是在予以明确赞扬的情况下,也较少将情感对外流露出来。例:A:我喜欢你戴的手表。B:喜欢吗?那给你戴吧。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间接的请求,是想要对方的丝巾,通过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所以,在中国人对他人进行赞扬时,通常以第二人称为主,主要以被夸的事物为主体,一般不会出现“喜欢”等字眼。

四是中国传统思想以宗族观念为核心,强调等级分明,所以长期以来中国人尊卑有序,即使到今天,中国人心中还依然存有一些等级观念,比如: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上下级,师生等等。中国是权力距离较大的国家,因为这些不平等的观念长期影响中国人,所以中国人的个性比较内敛,不太会突出自己,所以在人们日常交流中,中国人通常以对方为主。

2.美国人表达赞美句式背后深层的文化原因:

一是美国人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个人主义是美国最重视的价值观,同时还是美国文化关键构成要素。美国人具有明显个性化特征,强调自己的特殊,注重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自己的利益至上,强调自主,他们往往会对自己有着强烈的自信心和主动精神。正因为他们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他们在各种方面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习惯于阐述自己的想法。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他们往往会从自身角度出发,所以经常会使用第一人称。

二是美国秉持人人平等的观念。自独立战争建国至今,美国不过短短几百年历史,而且从来未实行过君主专政以及世袭等级之类的封建制度。此外美国还是移民国家,美国人大都坚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取得成功,可谓“英雄不问出处” [6]。在美国人的观念当中,平等始终贯穿其中,所以人际交往相对随意,几乎少有正式方式。美国人的权力距离不明显,在上下级之间或者是长晚辈之间基本不用到敬语。处于公共场合之下,针对各阶层的人也都会以平等且礼貌方式对待交往。这也促使了美国人自由,随意,开放的个性,所以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对他人的称赞就更带有随意和自己的情感,所以他们更喜欢用“我喜欢……”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赞美。

三是美国属于典型的低语境文化国家。在日常交流当中,美国人一般都是直来直去,主题鲜明,会将个人观点直接表达出来,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流露自己的情感,在赞美方面他们更喜欢用第一人称来表达自己内心是真的对这个人或这件事表达赞美。例:A:我喜欢你的丝巾。B:谢谢。在美国人看来对方说喜欢自己的丝巾就是在赞美自己的丝巾好看并不是想要自己的丝巾或有什么其他含义,所以一般都会回应谢谢,不会引起误会。

7. 结语

中美对于表达明确赞扬的句式上的差异体现了他们内部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不同,体现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文化模式的不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熏陶下,他们在话语表达上自然而然流露出他们的文化观念,美国人受个人主义和平等观念的影响下更为个性,自由和开放,交际中更以自我为中心,以第一人称为主语。中国人受集体主义和儒家思想等级观念所影响,性格更加内敛,自谦,有宗族和等级观念,交际中更以对方作为主体,以第二人称为主。

而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跨文化交际的未来更会趋向于新社区意识的建立,新社区强调包容性与全体性,新的全球化社区寻求共识与交感,在这个社区里,可以针对文化认同与文化多元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做出有效处理。人们都会以全球化心态来开放看待其他文化,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度交流。这种全球化心态会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看待事情的角度。人们在表达赞扬方面也会在全球化心态影响下或多或少的发生某些变化,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会更加的开放,自由,更会体现文化的融合。以上是本人对于中美对于明确赞扬句式表达上的差异以及背后深层原因的一些见解,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 蒋平. 汉语称赞语的会话原则与文化特征[J]. 江西社会科学, 1999(1): 92-95.
[2] 何佩常. 中英文称赞语对比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 2002(6): 51-55.
[3] 姜亚萍. 英汉称赞语对比[J]. 修辞学习, 2003(4): 31-32.
[4] 胡文钟. 文化与交际[M]. 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社, 1997.
[5] 冯江鸿. 英汉赞扬及其应答的性别语用比较[J]. 外语研究, 2003, 12(2): 18-23.
[6] 李悦娥, 冯江鸿. 析普通话话语中的赞扬及其应答[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11(9):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