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加速理论视域下“佛系”青年现象解析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Buddhist-Style” You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cceleration Theory
DOI: 10.12677/ACPP.2020.94032, PDF, 下载: 518  浏览: 2,127 
作者: 徐嘉鸿: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关键词: 社会加速理论“佛系”青年生成逻辑Theory of Social Acceleration Buddhist-Style Youth Generative Logic
摘要: “佛系”的生活方式于2017年底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各界的关注。“佛系”青年的出现表明了在面对“美好生活”与社会速度的张力,部分青年选择一种“佛系”的生活方式进行逃避与自我纾解。德国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提出的社会加速理论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究当今社会人们感到不幸福的原因,通过建立“无关系的关系”,即一种共鸣方式抵抗社会加速背景下的新异化。因此,可以通过哈特穆特·罗萨的社会加速理论阐释“佛系”青年群体的生成逻辑,从而对“佛系”青年群体进行及时的引导。
Abstract: The “Buddhist-style” lifestyle was widely spread on the Internet at the end of 2017 and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ll walks of life. The “Buddhist-style” youth shows that facing the tension between “good life” and social speed, some young people choose a “Buddhist-style” to escape and relieve themselves. The social acceleration theory put forward by German sociologist Hartmut Rosa inherited the tradition of Frankfurt School’s social criticism, and on this basis, it focused on exploring the reasons why people feel unhappy in today’s society. By establishing “unrelated relationships”, that is a resonant way to resist the new alienation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acceleration. Therefore, Hartmut Rosa’s social acceleration theory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generation logic of the “Buddhist-style” youth group, so as to provide timely guidance to the “Buddhist-style” youth group.
文章引用:徐嘉鸿. 社会加速理论视域下“佛系”青年现象解析[J]. 哲学进展, 2020, 9(4): 202-207.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0.94032

1. “佛系”青年的概念及特征

“佛系”一词来源于日本,最早出现在一本名为《non·no》日本杂志上。将只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不想花时间在谈恋爱上的男子称为“佛系男”(仏男子) [1]。2017年底传入中国,经过网络发酵催生出“佛系”追星、“佛系”卖家、“佛系”家长等。日本的“佛系男”与中国的“佛系”青年有所不同,日本的“佛系男”主要表现在恋爱方面,而中国青年的“佛系”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佛系”为关键词,搜索微指数2019年12月15日~2020年3月15日的指数趋势,发现12月28日出现一个新的高峰,指数达到1,514,356,在热搜历史最高排名第3位。2020年3月1日“被动式佛系女生”与3月6日“佛系女性的四大特征”为热点,微指数又出现了新的小高峰。“佛系”一词至今依旧热度不减,“佛系”文化逐渐成为青年亚文化的新生力量,所以不能忽视蕴含在“佛系”背后的社会原因。哈特穆特·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解析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有助于理解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汪行福教授在复旦大学举办的圆桌会议上对“佛系”做了如下概括:“① 看淡一切,随遇而安,一切随缘的人生观;② 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得失观;③ 兴趣第一,做事有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④ 做什么无所谓,不揽事、不贪功也不卸责的职业观。” [2] 根据目前学者的相关观点可以概括为:它是当代青年看淡一切、不争不抢、有无均可、自由随心的生活方式。

“佛系”青年的口头禅是“都行、可以、没关系”。“佛系”青年“无所谓”的态度表现出“佛系”青年低欲望、个人中心化、逃避现实的特征。首先,“佛系”青年在工作、学习中并不是积极上进的那一个,总是倾向于将自己事情做完,对于结果不抱有过高的期待。生活质量保持低欲望,能够满足基本的需要就可以。其次,“佛系”青年在社会加速的背景下,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对享乐主义、功利化社会的反抗,更注重个人的情感需要,而不是迎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对青年的期待。并且,青年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积极奋斗、努力拼搏,但是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社会不确定因素的增加,社会阶层的逐渐固化,青年群体认识到自我上升的希望渺茫,又无力改变现状,因此用“佛系”的生活态度逃避现实。在网络空间里寻求共鸣,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安慰。

青年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心态的转变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密不可分,所以不得不重视分析“佛系”青年现象的社会背景。中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而哈特穆特·罗萨从社会速度现象分析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从个体的角度面对时代洪流的解决方案。那么,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是什么?“佛系”青年现象为什么出现在中国社会加速的阶段?利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怎样理解并解决此问题呢?

2. 何为社会加速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网络也迈进了5G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节约了大量时间。但是,我们的生活压力等并没有因此减弱,反而越来越忙碌,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本应该节省下来的时间都被谁偷走了呢?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得到的幸福感又被什么冲淡了呢?罗萨提出不断强化的增长逻辑使社会处于不断加速中,我们也被卷入不断加速的社会化大生产当中,所以人同过往的空间、物、行动、时间、自我和社会不断地疏离与异化。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罗萨提出了新的异化,即社会加速运动中人的异化。

时间是贯穿于世界中,作为构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向度。我们一般认为需要从物理时间、生命时间和社会时间三个时间向度思考时间的加速现象,所以罗萨提出存在三种加速范畴。分别是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步调加速。

2.1. 科技加速

科技加速是最明显,我们感受最直接的加速形式。“就是关于运输,传播沟通与生产的目标导向的有意的速度提升,这可以定义为科技加速。”( [3], p. 13)比如,2019年第5代无线通信技术闯入我们的视野。如今5G手机已经进入各大销售门店。5G作为最新一代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数据的传输效率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高达10 Gbit/s,比4G快100倍。在这样的全球化和时空扭曲的互联网时代,时间和空间被压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1G时代,我们只能通过大哥大进行语音通话,到现在视频通话不卡顿,随意上网浏览网页看直播。我们现在出门用手机订票、查地点、定外卖或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或者购物。一部分年轻人出门已经习惯了出门不带现金,带着手机就可以扫码付款。我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了全面的改变。

2.2. 社会变迁加速

社会变迁加速主要表现在社会事务、社会结构,以及行动模式和行动方针越来越不稳定,所以人们经常会为此感到困惑。罗萨引用了哲学家吕柏的“当下时态的萎缩”概念,将加速定义为“经验与期待的可信赖度的衰退率在不断增加,同时被界定为‘当下’的时间区间不断在萎缩。”( [3], p. 18)我们不妨回想一下我们周围的生活,电视节目上换了一批又一批的明星,小区楼下饭店又换了不熟悉的店主,朋友圈里流行的不知道什么文案,服装店里卖家口中的“今年流行款”……一不留神我们就会脱口而出“这又是什么?”在书中罗萨以家庭与工作的变迁论证当下时态的萎缩。经历数个世代相对稳定的家庭结构在古典现代可能只维持一个世代,在晚期现代越来越高的结婚率和离婚率也可以说明。在劳动世界中,从早期现代社会父亲职业会传给儿子,到晚期现代社会,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不会再是单一的职业了。当下时态的萎缩使我们应对未来的经验不足,人们身处社会加速的旋涡中,无法抽身。面对不断变化的规则,我们无法用之前的经验应对,没有办法用之前的方法面对将要发生的问题,因此人们会感觉焦虑和困惑。

2.3. 生活步调的加速

生活步调的加速可以理解为“时间的匮乏”。“这种加速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单位当中行动事件量或体验事件量的增加。”( [3], p. 21)正如罗萨所说在主观上能够明显感觉到生活步调的加快“最典型的,就是人们会觉得时间比以前流逝得还要快,然后会抱怨‘所有事情’都太快了;他们会担心无法跟上社会生活的步调。”( [3], p. 22)“如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变化得如此剧烈。高度现代的大城市正被一种独一无二的效率和竞争压力所统治,与此同时,许多人口稀少的村庄的时间却好像停止了一样。”罗萨在中国旅行了两周后对中国社会的描述。青年群体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并接收新鲜事物的速度快,所以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习、工作等日常生活更容易受到社会变化的影响。“佛系”文化便是青年群体面对社会加速在文化上的自我表达。

3.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视角下“佛系”青年的生成逻辑

3.1. 外部环境的“加速”

1) 社会竞争是社会加速的主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也是“佛系”青年生成的主要原因。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不仅限于经济领域,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被“竞争”包围。青年阶段主要面对的学业、择业、择偶将“竞争”体现的淋漓尽致。现在就业形势严峻,相亲市场火爆。在竞争中判定与区分的原则是成就。“成就被定义为每个时间单位当中的劳动或工作(成就=工作除以时间,像物理学的公式所做的那样),所以,提升速度或节省时间就直接与竞争优势的获得有关。” ( [3], p. 33)也就是说青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才能有机会拿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简历”。

青年不断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一直被时间推着走,很容易陷入焦虑的情绪中。在这种情况下,青年采取了“佛系”的方法面对,以一种不在乎的态度缓解对时间压缩的焦虑,也是对竞争的回避。

2) 文化也发挥了推动作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将好的生活等同于丰富的生活。现代社会网络新媒体不断发展,青年每天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内容增多。网络给青年展示了无数生活的可能性和丰富性。但是我们能体验到的东西远少于被展示的东西。通过网络青年群体更能感受到生活间的差距。为此人们认为加快生活步调,提高自己的生活效率就可以解决生命的有限性和选择的多样性的问题。但结果是人们所错过的东西变得更多了。旧的信息还没有吸收,新的信息已应接不暇。

3) 社会的加速循环。在社会全面加速中,人们会感觉自己站在“滑坡”上。青年群体接受新东西的速度更快,信息更新率更快,比如电子设备,服装,休闲方式等每天都在发生变化。青年为了更好地融入群体和社会就需要调整自己的速度以适应外界世界的变化,而这种调整远不能赶上社会变迁的速度。面对社会发展的不稳定与“当下的萎缩”,青年群体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应对,之前的经验都没有参考价值,一切都是那么未知。所以青年群体在面对不知道怎样做时做出的选择就是什么都不做。

“无论是技术加速亦或是生活加速,都意味着现代生活中的个体都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到一个‘液态’的社会构建中。” [4] 社会加速导致了一种新异化的诞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生命时间和社会时间的相互排斥,人们陷入了社会加速的怪圈。我们在节约个人时间的同时在帮助社会时间加速。青年人享受到社会加速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青年也是社会中的一员,也要为别人的生活便利服务。所以我们感受到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时间与经验的日益匮乏。

3.2. 青年内心寻求“减速”

如何应对社会加速,如何变得更幸福的问题上,罗萨给出的答案是建立“共振轴”,寻找精神上的共鸣。也就是因为社会发展与个人步调的不同步,所以要通过“共鸣”寻找两者相对协调的频率。

“佛系”青年群体正是建立了自己的亚文化群体,青年通过对“佛系”文化与社会产生共鸣,消解自己的孤独与无助,也是和社会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罗萨提出用“有关系的关系”对抗“无关系的关系”,希望在加速轴之外的主体共同建立“共鸣”抵抗社会加速。

“佛系”本身是一种共鸣方案。现代社会人们容易患上各种心理疾病,青年抑郁症患者数量逐年递增。面对社会压力,“佛系”可以帮助青年宣泄情绪,缓解压力;面对失败,“佛系”思维可以帮助青年平衡心态,借助网络发泄情绪,对社会秩序进行无奈的讽刺。青年面对生存压力,焦虑的环境和社会的加速循环,不得不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寻求与自己的和解,寻求心灵上的“减速”。这种减速是一种反抗现代性的加速过程及其影响的意识形态运动。

“佛系”是面对社会加速的微弱抵抗。“佛系”可以缓解社会上的工具理性倾向。社会加速下,社会容易出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倾向。工具理性更加重视行动带来的回报。相对应的价值理性重视行动本身带来的价值,不重视行动带来的成就。年轻人为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追逐名利,前些年的“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不想在自行车后座笑”到近几年“校园贷”的泛滥都体现了现代社会对金钱名利的过分推崇。“佛系”青年被激发出情感诉求,是价值理性对社会工具理性的平衡,换句话说他们想要得到一些对他们来说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物质资本。“佛系”青年面对事物并不是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那反过来是否能说“佛系”青年正是对自己内心在乎的东西,比如行动的意义,背后的价值或是自己的情感需求更为看重,对这些更“有所谓”。

4.“佛系”青年的疏导路径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了社会的转型和泡沫经济的冲击,现在日本全社会呈现出一种低欲望的现象。继日本“宽松世代”又推出了“无欲世代”来形容新一代年轻人无欲无求的状态。日本的青年不愿意结婚,不愿意买房,不愿意生小孩,根本原因是父辈们在泡沫经济下经济悲剧让他们失去信心。我们要警惕像日本一样国内的青年亚文化社会化的倾向,而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不同,所以对待中国的“佛系”亚文化现象日本的不能完全用日本的方式方法,要分析中国的社会现状从而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引导路径。

4.1. 树立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复旦大学学生回信中强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 [5] 疏导“佛系”青年从树立理想信念开始。面对“佛系”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既要看到“佛系”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中悲观消极的一面。对此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进行积极地引导。“佛系”青年的形成反映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价值取向不够坚定,但这也是人们在青年时期都会遇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 [5] 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年价值观的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之魂,是全民族团结和睦,奋发向上的精神纽带。

现代社会阶级固化,青年看不到奋斗的希望。理想信念可以帮助青年树立目标,找到生命的意义。要使青年改变“佛系”的生活状态,使其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就要重构其思想方向,帮助其从“努力奋斗也无法改变现状”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转变。并且要与社会实际现状相结合,不空谈理想而是落实到青年的生活中去。社会要多给青年人可以上升的空间和机会,让青年人真正能体会到奋斗带来的美好生活,这样青年人才会去相信去行动。

同时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加速的大背景下,社会的工具理性倾向严重。导致青年在社会环境中容易将注意力放在物质财富上。所以社会媒体也要担负起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责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节目报道,帮助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政府高校也要为青年的发展搭建舞台,激发青年的兴趣最终实现自我价值。高校要看到学校与社会的实践断裂。青年从学校步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理想与现实生活出现差距,心态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佛系”文化等亚文化容易趁虚而入。因此要注重丰富学生的创新实践平台,实现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帮助青年寻找自我定位实现人生价值。

4.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发挥其包容性,“佛系”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呈现出兼容的关系,所以要保留其作为调节青年情绪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佛系”文化中消极悲观懒惰的倾向进行引导。“佛系”文化在中国并没有形成庞大群体,所以说对社会加速是一种微弱的反抗。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不需要急切的文化上的收编,需要用青年容易接受的方式沟通交流。“佛系”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是青年与社会产生“共鸣”的方式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建立多个“共鸣”。不论是音乐绘画,体育活动还是诗歌文学,都是帮助青年建立更多积极向上的“共鸣”路径。

5. 总结

“佛系”青年群体的形成体现了现代社会青年对现有生活的不满,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以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为视角解释“佛系”青年的形成逻辑直击背后蕴含的社会问题。“佛系”体现了当代社会青年面对社会加速的旋涡想要努力挣脱但是无力改变的无奈,是一种对负面情绪温和的宣泄方式,是一种心灵上的“减速”。但是不能忽视其消极的影响。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年加以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要用温和的态度加以引导,重视情感导向,可以加强对青年多种“共鸣”方式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丽娅, 陈建军. 日本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 [DB/OL]. http://japan.people.com.cn/n/2014/0213/c35467-24344982.html, 2014-02-13.
[2] 汪行福. 佛系是一种消极的善[J]. 探索与争鸣, 2018(4): 29-33.
[3] 哈特穆特·罗萨. 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13, 18, 21, 22, 33.
[4] 董金平. 加速、新异化和共鸣——哈尔特穆特·罗萨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J]. 山东社会科学, 2019(6).
[5] 习近平. 习近平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勉励广大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N]. 人民日报, 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