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隐性课程思政探讨——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大学物理教学为例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ussion of Hidden Curriculum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Undergraduate Physics Teaching i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I: 10.12677/AE.2021.111003, PDF, HTML, XML, 下载: 460  浏览: 1,34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木本荣*, 杨 艺*, 刘文雯, 王 海#, 雷虹艳#: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双一流隐性课程思政大学物理Double First-Class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University Physics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工作的开展,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成了高校重点关注并探索的问题。“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如何培养思想政治素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是思政教育探索的关键。本文以“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物理通识教育为例,对如何更好地实现隐形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探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ference work in universities, how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s become a focus and exploration of universities. “Talent training” is the core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y, how to train high-quality personnel with excell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is the key to 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 physics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etter realize the education of invisible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文章引用:木本荣, 杨艺, 刘文雯, 王海, 雷虹艳. “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隐性课程思政探讨——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大学物理教学为例[J]. 教育进展, 2021, 11(1): 11-1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1003

1. 引言

在2016年12月7日~8日的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1]。高等院校的核心功能是培育人才,“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高校教育的中心,针对“立德树人”教育中心,高校对于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索。“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在高等教育制度层面的重大创新型举措,它的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国家培育思想政治修养良好的人才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1]。高等院校作为培育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需要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思政教育在高等医药学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引导学生树立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和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4]。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一种对社会充满好奇、个性凸显、人格塑造的阶段,经常通过互联网来了解社会信息,互联网内容良莠不齐,呈碎片化状态,良莠不齐的互联网内容容易对大学生思想产生巨大冲击,碎片化的信息容易导致大学生断章取义受到错误的引导 [5]。另一方面,高校大多数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误解,高校大多数老师认为思政教育只与思政老师有关,而忽略了教师最根本的“育人”职责。这类老师对于所教授的知识的传递十分重视,但却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致使课程的思政功能缺乏,在育人方面未能与思政课程之间实现和谐互动 [6]。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更加偏向于专业技能课,老师在进行思政课程授课时,可以明显发现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对于学习思政课程理论不感兴趣。思政课程教育主要是依托于国家历史政治背景下,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于学生产生一种思想上的积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单纯的知识理论输出,而是通过老师的引导实现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统一,但目前大部分思政课程,老师仍采用填鸭式教育方式,对思政理念生搬硬套,增强了思政教学的枯燥、乏味,容易激发学生的厌恶情绪 [6] [7]。除此之外,单一的考核方式也是学生忽视思政课程的重要原因。思政课程主要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但由于考试内容多以概念为主,需要重复多次死记硬背,这更加打击了同学们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

2. 隐形课程思政的作用

大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和品德。因此,思政教育十分重要。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课程思政。显性课程思政即思政课程,主要以一种单向灌输、理性说教的方式,直接地向受教育者展现教育目的,隐性课程思政教育更加偏向于以一种渗透的、迂回方式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 [8] [9]。大学生大多处于青少年阶段,个性更加鲜明,思想最为多变,需要更加合适的婉转的引导方式,过于直白的思想引导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对于学习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常把课程与成绩挂钩,以学分绩点的高低程度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决定学习投入时间与精力,因而,高校学生因重视成绩大多关注于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思政课程,导致思政课程容易受到忽视。

高校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高校课程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对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10]。对于学生而言,高校隐性课程思政采用迂回、渗透的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极大地提高,为培养一流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思想基础 [8] [9]。对于老师而言,进行隐性课程思政不仅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11]。物理学是探究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的自然科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核心,它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其内容具有逻辑性、思想性、抽象性的特点,富含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12] [13]。思政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思想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教育中心环节,在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科学精神、探索精神、精益求精的一流高素质人才 [10]。结合我校“双一流”学科中药学建设发展需求,大学物理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培育高素质一流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识教育是面向全校学生的非专业性的教育,它是传播一种广泛的、非专业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教育 [14]。大学物理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它具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这一特点,根据这一特点,高校通过大学物理通识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隐性课程思政教育相比其他课程而言根据优势。大学物理同时具备科学性和哲学性的特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呈现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观点,以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在实验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因此,依托大学物理教学,隐性课程思政可以围绕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科学素养等方面将思政元素完美融入于教学中 [13]。

3. 大学物理隐性课程思政探讨

大学物理隐性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主,思政教育为辅,不断探索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融入、渗透的技巧与艺术 [6]。

3.1. 提升大学物理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教师是实现在大学物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施隐性课程思政的关键。要想实现大学物理隐性课程思政,需要高校大学物理教师努力接受先进的教学、教育理念,学习相关知识与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提升自我思想政治素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需要教师积极主动进行探讨;需要加强物理教研室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沟通,实现学科之间的和谐互动。具体措施可以表现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们的思政教育,提高“育人”能力,做到以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不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切实转变高校老师重“教”轻“育”的观念即重视学生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思想、价值的引导;通过集体备课、校研探讨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教师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想的引导融入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全过程 [15] [16]。

3.2. 科学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物理授课

大学物理具有展现性、思辨性、应用性、人文性四个方面 [17]。对于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实现隐性思政,教师应该注重对大学物理的思辨性、人文性的探索,并将之与思政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以一种渗透的形式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大学物理的思辨性主要体现在物理理论方面,如:在学习量子力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并协理论是量子力学中心思想,其基本含义是,微观粒子的波粒二像性是相互排斥的,即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测量,其量子现象无法用一种统一的图像去完整地描述。在向学生解释并协理论时教师可以用马克思主义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来解释,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补充的概念对微观粒子的运动进行完整的描述。物理学中分子的热运动,天体的运动都是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进行佐证;水蒸气加压达到一定临界点会发生液化、相对静止物体受力超过了一定的值就会由静止转变为运动等现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量变质变关系,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量变堆积最终达到质变的过程 [13] [18]。在大学物理隐形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物理学思辨的特性来教授物理,体现科学的思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大学物理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物理学史方面。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对自然规律的长期探寻、积累与沉淀,为物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教师在进行隐性课程思政教学时可以选择性的讲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中国古代物理学史,例如,在教授磁场偏角时谈及到我国早在宋代就已经对地磁场偏角有了论述,比西方早400多年;讲述惯性时,谈到我国早在春秋末期据对惯性有过描述等等。在教学中,通过适时地、有选择地给学生讲述中国古代物理学史实,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13]。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热点信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如:教授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们抛出怎样测量电磁波的问题,把物理教学与时代性热点“天眼”面射电望远镜(FAST)和它的负责人南仁东及其团队联系起来。说明射电波指的是可以穿过大气层的无线电波,指出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可以测量天体射电波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具有探测遥远的“地外文明”、可寻找第一代诞生的天体、用于太空天气预报、带动中国制造技术发展、服务中国航天项目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强调科研团队在制造FAST的艰难以及FAST制造成功后的巨大影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增强同学们的荣誉感、自豪感与归属感。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线上通过学习软件掌上杏云上传阅读学习资料,如一些关于物理前沿性的探索、物理学家的传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线下可以以问答的形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也可以多以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形成学生自己的思维链,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15]。老师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启发式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达到以学生为思政教育对象,培养自主思维能力强的高素质一流人才的目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勤于动脑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7]。

4. 结束语

在大学物理隐性课程思政教育中,围绕“双一流”学科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教育中心,以物理具有的人文性和思辨性的特点作为插入点,教师以一种侧面、迂回的方式,将思政元素完美融入在物理授课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正确的科学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中,传递正能量,培养思想正确、政治道德素质良好的高素质一流人才,为实现成为一流大学的目标提供助力。

致谢

感谢成都中医药大学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示范课程《物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校级线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物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核心通识课程《物理思维与科研素养》、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等建设项目的支持。

基金项目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YB201975, JGZX201812);四川省教育厅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JG2018-6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项(XJP2019001);2019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 (SZQ201918)。

NOTES

*共同一作。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 中国领导科学, 2017(2): 4-5.
[2] 王珩.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专业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 2020(8): 148-153.
[3] 高层声音[J]. 人民周刊, 2019(6): 7-9.
[4] 何津岩, 袁立军, 孙雨霞, 魏屹晗, 郭睿, 李晓霞. 构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J]. 医学教育管理, 2020, 6(5): 447-451.
[5] 高丽娜. 英语专业隐性课程思政方法研究[J]. 海外英语, 2020(16): 19-20.
[6] 季秀雯.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创新性发展[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9, 32(4): 88-91.
[7] 陈冲, 汪海涵. 我国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着力点研究——兼论美国高校隐性政治教育的启示[J]. 当代教育科学, 2019(9): 88-92.
[8] 庄海刚. 建构主义视阈下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实践——以《领导科学与艺术》课程为例[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20(2): 113.
[9] 张诗雨, 刘珮心, 谢浩玲, 湛彦博. “隐性思政教育”理念下的“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大学英语”为例[J]. 改革与开放, 2019(20): 105-107.
[10]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小康, 2020(26): 10.
[11] 赵后起. 隐性教育视域中高职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8(4): 1-5.
[12] 丁世林. 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基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思考[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6(1): 54-59.
[13] 贺梦冬, 朱彦华, 李建波, 刘凌虹, 彭小芳, 邱悦颜.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四个关键着力点[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 41(3): 77-79.
[14] 李屏.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11): 15-16.
[15] 眭晓红, 靳晶晶, 许丽萍. 新时代课程思政下大学物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5): 103-104.
[16] 刘甲.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4): 179-180.
[17] 黄煌. 《大学物理》教学渗透物理学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18] 陈真英, 谢冰, 谢文彬, 周小珠, 孙立萍, 覃赵军. 立德树人格局下大学物理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特色优势研究[J]. 高教学刊, 2019(21):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