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养老模式研究可视化图谱分析
The Visual Map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on Pension Model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SEA.2021.101001,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423  浏览: 1,475 
作者: 陆超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养老模式研究热点演化趋势CiteSpacePension Mode Research Hotspot Evolution Tendency CiteSpace
摘要: 老龄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准确把握养老模式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后续研究和养老方式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绘制CSSCI期刊中以养老模式为主题研究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可视化图谱,探析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第一,该领域发文量呈波动增长趋势,整体合作网络密度小,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分散;第二,理论探讨性文章较多,实证研究较少;第三,研究热点可聚类成三大类,分别为养老观念和养老服务供需、养老模式、养老服务创新三类;第四,养老模式主题研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以家庭为主”、“依靠社会”、“养老模式创新发展”;第五,医养结合、智慧养老、“互联网+”和互助养老为主要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出加强机构、学科间交流合作;强化对医养结合、智慧养老、“互联网+”、互助养老主题研究;为多元化的新型养老方式的构建提供政策支持。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epening of aging,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pension mode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follow-up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pension mode. Based on the CiteSpace, make the visual maps of authors, institutions and keyword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theme of pension model in CSSCI journal. We can explore the hot top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pension model in China. The result includes five aspects. First, the number of papers issued in this field is in a fluctuating growth trend, but the density of the whole cooperation network is small, and the core autho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scattered. Second, there are more theoretical articles and fewer empirical studies. Third, research hotspots can be clustered into 3 categories. They are pension concept 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elderly service, pension mode and the innovation of elderly service. Fourth,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pension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rely on family support”, “depend on society” and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nsion model”. Fifth, the main research frontiers ar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intelligent aged care, “internet+” and mutual-aid aged care. Further, it 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institutions and subject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n the theme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intelligent aged care, “internet+” and mutual-aid aged care. To provide policy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new pension mode.
文章引用:陆超超.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养老模式研究可视化图谱分析[J]. 软件工程与应用, 2021, 10(1): 1-9. https://doi.org/10.12677/SEA.2021.101001

1. 引言

2000年至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比重从7%上升至12.6% [1],伴随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难题。2020年,《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 [2],“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养老模式研究正在成为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知识领域,准确把握养老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同类型养老模式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有着各自的功能定位和重要作用,通过主要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不同养老服务模式的特点、问题和发展对策等研究 [3] [4] [5];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影响 [6] [7];养老意愿与模式选择 [8] [9];互联网、人工智能结合传统养老的模式构建 [10] [11];养老模式的研究综述 [12] [13] 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养老模式研究领域主题丰富,但该领域综述类研究较单一,鲜有基于知识图谱的量化分析。鉴于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养老模式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图谱量化分析,探析该领域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期客观认识和把握当下养老模式研究的总体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养老模式研究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分析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该软件由陈超美教授 [14] 研发,它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可对特定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探寻该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与转折点,并通过绘制可视化图谱分析和探测学科演化的潜在动力机制和学科发展前沿。

2.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下载自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在高级检索中,选择期刊检索,主题为养老模式,来源类别为CSSCI。在剔除网络首发(数据格式会影响运行结果),重复、与研究主题关联度较弱的文献,宣传、书评等非研究性文献后,共计有效数据654篇(检索日期为2020年5月13日),并将其以Refworks格式导出转码。

3. 研究的时空知识图谱

3.1. 发文量的年代分布

年度发文量是衡量养老模式研究热度的重要标准,由文献年代分布图(见图1),养老模式研究的发文量呈波动增长趋势,研究关注度增高,可分为三个时期,1998~2011年间为低发文量时期,2011~2014年间为快速增长时期,2014~2019年间为高发文量时期,除了2015年的56篇,其余年发文量均在60篇以上,由于本研究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5月13日,2020年的发文量并不能完整代表全年文献量,故有所下降。

Figure 1. Chron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图1. 文献年代分布图

3.2. 作者、机构的合作分布

设置时间跨度为1998~2020,时间切片为1年,Node Types为Author和Institution,Top N = 50,运行CiteSpace,得到节点数为472,连线数为290,密度为0.0026的作者机构合作图谱(见图2)。图谱显示的作者和机构网络密度小,仅有少数几条连线,没有形成明显的聚类,说明该领域作者、机构间的合作较少,合作强度较弱。仅从作者合作分析,除了时媛媛、严晏、胡宏伟和张薇娜形成的合作圈外,大多数以两人合作或独立研究为主。按引用次数,排前五的作者分别为刘妮娜(5)、柴效武(5)、郝金磊(4)、黄健元(4)、雎党臣(4)。仅从机构合作分析,少数机构存在合作,如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和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为核心的合作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等,也有像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同机构间的内部合作。按引用次数,排前五的机构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9)、南京大学社会学院(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8)、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7),表明各大高校管理系和社科类院系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主力。

Figure 2. Cooperation map of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图2. 作者机构合作图谱

4. 研究的热点主题

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将Node Types设置为Keyword,Pruning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运行CiteSpace,整理得到关键词词频/中心性排序表(见表1)。通过关键词共现可以初步探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有养老模式、家庭养老、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社会养老等。

Table 1. Sorted table of keywords’ citation counts/centrality

表1. 关键词词频/中心性排序表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进一步分析关键词间的关系,选择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到节点数为504,连线数为759,密度为0.006的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见图3),其中,模块值(Q值) = 0.833,平均轮廓值(S值) = 0.5257,一般认为,当Q值 > 0.3且S值 > 0.5时,聚类是合理的 [15]。关键词聚类图谱反映了养老模式研究领域中的现状和热点,运行结果得到“家庭养老”、“养老模式”、“概念”、“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17个聚类标签。

Figure 3. Cluster view of keywords

图3. 关键词聚类视图

在此基础上,结合聚类菜单中的总结表(见表2)分析,可以将养老模式领域的研究归为以下三类,“养老观念和养老服务供需”、“养老模式”、“养老服务创新”。

第一类,“养老观念与养老服务供需”主题研究。养老观念会左右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也会对养老服务供需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中国人的养老观念逐渐由“养儿防老”趋向“独立养老”,越发注重精神养老和期盼制度支持 [16],急需构建一种多层次的新型养老观念 [17],以适应新时代养老难题。供给方面主要针对供给结构、供给水平和供给模式等讨论 [18] [19] [20];养老需求上,有学者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经济状况、社会参与和养老期望角度分析了老年群体养老的突出需求和特点,主要表现为长期照护、生活照料、心理关爱、经济支持和社会活动等的需求 [21],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差异 [22] [23],有学者指出社会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不足,并对成因和破解路径做了分析 [24]。第二类,“养老模式”主题研究。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展开。家庭养老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研究主要涉及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 [25],体现在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26] [27],家庭养老政策、策略支持 [28] [29] 和国际经验 [30] [31] 等。机构养老的研究主要以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机构运营的模式、困境与对策等 [3] [32] [33] 为主。社区居家养老更多地从服务路径、体系构建、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4] [34] [35] 等方面探究。第三类,“养老服务创新”主题研究。研究主要集中探讨了“互联网 + 养老服务”的内涵、困境和发展路径 [10] [36]。有学者具体分析了“互联网 + 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和构建基础 [37] [38],也有学者对智慧养老的模式的特点、地方实践与对策、体系构建 [39] [40] [41] 等方面做了研究。此外,医养结合、农村互助养老、时间银行 [5] [42] [43] 等新型养老模式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Table 2. Co-occurrence cluster table of keywords

表2. 关键词共现聚类表

5. 研究的前沿演进

5.1. 关键词突现

关键词的突现是指关键词在某一段时间内被引频次突增,可以用来反映某段时期研究的发展趋势。在控制面板中选择“Burstness”得到关键词突现图(见图4),图中显示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智慧养老”、“互联网+”和“互助养老”一直持续至今,代表了养老模式研究领域目前的主要发展趋势。

Figure 4. Strongest citation bursts map of keywords

图4. 关键词突现图

5.2. 研究的前沿发展

进一步分析研究主题随时间的发展变化,在控制面板选择“Timezone View”,绘制关键词时区视图(见图5)。通过对各时期高频关键词的分析,可以把养老模式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2004年)养老模式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人口老龄化”。可能的原因是早年实施的《老年法》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加上我国“尊老敬老”传统文化影响,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有关家庭养老的研究。但随着我国1999年步入老龄化,老年人口增多,2000年,《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提出“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依靠单一的家庭养老已成为过去,开启了社会化养老的初探。第二阶段(2005~2013年),研究主题更多以“社区居家养老”和“养老服务”等为主。2008年,《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2011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社会养老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并且从关键词分布可以发现,这一阶段的研究呈现更加多元、深入的特点。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养老服务业制定了目标,提出统筹发展多种养老形式,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同时也对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之后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又明确指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研究热点集中于“互联网+”、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和时间银行等新型养老模式。可以看出,养老模式研究的创新发展一方面来源于养老压力,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Figure 5. Time zone map of keywords

图5. 关键词时区图

6. 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CiteSpace知识图谱,主要探析了养老模式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发展。总结发现:第一,养老模式研究领域发文量呈波动增长态势,得到了各学术团体的关注,但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分散,整体合作交流较少、合作强度较弱;第二,理论探讨性文章较多,实证研究较少;第三,研究热点可聚类成三大类,分别为养老观念和养老服务供需、养老模式、养老服务创新三类;第四,目前养老模式研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以家庭为主”、“依靠社会”、“养老模式创新发展”;第五,研究前沿趋势有医养结合、智慧养老、“互联网+”和互助养老。

鉴于以上研究结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加强不同机构、学科间交流合作。养老模式的构建是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医学、社会学、甚至建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需要多方献策。另外,也要深入基层,加强实证性研究,不仅是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第二,把握趋势,强化对医养结合、智慧养老、“互联网+”、互助养老主题领域的研究。第三,有关部门应为多元化的新型养老方式的构建提供政策支持。结合上文分析可知,每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研究热点,去适应当前养老需求,而政策是推动研究对象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0.
[2] 新华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2020-11-11
[3] 尹惠茹, 袁华, 石晓群, 李文涛, 安力彬. 深度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机构发展困境与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13): 3345-3347.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005-9202.2016.13.122
[4] 彭青云. 多元主体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路径探索[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9(3): 101-108.
http://dx.chinadoi.cn/10.14134/j.cnki.cn33-1337/c.2019.03.011
[5] 张文超, 杨华磊. 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南方金融, 2019(3): 33-41.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007-9041.2019.03.004
[6] 丁继红, 王一凡, 刘晓敏. 养老模式对老年人主客观健康的影响[J]. 人口与发展, 2019, 25(5): 50-65.
[7] 唐莉, 程红梅, 雷彬, 米拉依, 胡莹.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6): 1328-1331.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005-9202.2020.06.064
[8] 于长永. 农村老年人的互助养老意愿及其实现方式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3(2): 116-123.
http://dx.chinadoi.cn/10.19648/j.cnki.jhustss1980.2019.02.14
[9] 陈建梅, 武梦笛. 区域特色嵌入融合下城市老年人口养老服务体系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哈尔滨市城区512份调查数据[J]. 西北人口, 2020, 41(1): 32-42+52.
http://dx.chinadoi.cn/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20.01.004
[10] 孙建娥, 张志雄. “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 48(3): 46-53.
http://dx.chinadoi.cn/10.19503/j.cnki.1000-2529.2019.03.007
[11] 睢党臣, 刘星辰. 人工智能居家养老模式构建[J]. 重庆社会科学, 2020(7): 6-19+2.
http://dx.chinadoi.cn/10.19631/j.cnki.css.2020.007.001
[12] 范书南, 郭海岚, 董雪. 中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4): 996-999.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005-9202.2019.04.073
[13] 李丹, 毕红霞. 我国互助养老发展研究综述[J]. 老龄科学研究, 2020, 8(1): 44-53.
[14] Chen, C.M. (2006)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7, 359-377. https://doi.org/10.1002/asi.20317
[15]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胡志刚, 王贤文.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003-2053.2015.02.009
[16] 朱海龙, 欧阳盼. 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44(1): 88-97.
[17] 贺广明, 刘毅. 新时期养老观念构建与革新[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5): 1105-1109.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005-9202.2020.05.064
[18] 贺薇. 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结构的现状与优化[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6): 155-165.
[19] 王雪辉, 彭聪.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1): 117-128.
[20] 陈静.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研究[J]. 农村经济, 2016(6): 101-106.
[21] 杜鹏, 孙鹃娟, 张文娟, 王雪辉.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J]. 人口研究, 2016, 40(6): 49-61.
[22] 陈志科, 马少珍. 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的社会调查[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8(3): 26-30+74.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672-3104.2012.03.006
[23] 张再云, 风笑天, 郭颖. 从需求到资源——城市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J]. 人口与发展, 2018, 24(4): 107-119.
[24] 盛见. 社会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分析与破解路径[J]. 中州学刊, 2019(12): 28-34.
[25] 石金群. 中国当前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出路[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0(4): 62-67.
[26] 林宝. 养老模式转变的基本趋势及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J]. 广西社会科学, 2010(5): 124-127.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004-6917.2010.05.030
[27] 黄健元, 常亚轻.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了吗?——基于经济与服务的双重考察[J]. 社会保障评论, 2020, 4(2): 131-145.
[28] 李连友, 李磊, 邓依伊.中国家庭养老公共政策的重构——基于家庭养老功能变迁与发展的视角[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10): 112-119.
[29] 汪泳. 社会资本视域下支持家庭养老的政府行动逻辑及策略[J]. 理论探讨, 2020(4): 63-68.
[30] 韦艳, 张本波. “依亲而居”: 补齐家庭养老短板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 宏观经济研究, 2019(12): 160-166.
[31] 武萍, 周卉, 赵越. 中国家庭养老方式的社会化机制研究——来自德国的启示[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4(2): 90-96.
[32] 王立剑, 凤言, 王程.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 人口与发展, 2017, 23(6): 96-102.
[33] 陈芳芳, 杨翠迎. 基于政府职责视角的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社会保障研究, 2019(4): 10-18.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674-4802.2019.04.002
[34] 曹飞廉, 王洁.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J]. 重庆社会科学, 2018(10): 103-112.
http://dx.chinadoi.cn/10.19631/j.cnki.css.2018.010.011
[35] 陈为智. 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关键问题反思及前瞻[J]. 西北人口, 2016, 37(3): 100-104.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007-0672.2016.03.018
[36] 王子飞. “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供需评估与发展对策[J]. 中州学刊, 2020(3): 81-86.
[37] 温海红, 王怡欢. 基于个体差异的“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分析[J]. 社会保障研究, 2019(2): 40-48.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674-4802.2019.02.005
[38] 睢党臣, 彭庆超. 我国城市“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基础分析[J]. 社会保障研究, 2017(3): 18-26.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674-4802.2017.03.003
[39] 闾志俊.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38(17): 4321-4325.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005-9202.2018.17.083
[40] 向运华, 姚虹. 养老服务体系创新: 智慧养老的地方实践与对策[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6, 29(6): 110-114.
http://dx.chinadoi.cn/10.3969/j.issn.1672-2817.2016.06.020
[41] 丁文均, 丁日佳, 周幸窈, 欧阳赢. 推进我国智慧养老体系建设[J]. 宏观经济管理, 2019(5): 51-56.
[42] 夏天慧, 范玲.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研究[J]. 护理研究, 2018, 32(11): 1691-1693.
http://dx.chinadoi.cn/10.12102/j.issn.1009-6493.2018.11.009
[43] 刘妮娜. 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 中国特色与发展路径[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1): 1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