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技术复合型针织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Knitwear Designer Fostering Mode Based on Art & Technology
DOI: 10.12677/ARL.2021.101005, PDF, HTML, XML, 下载: 370  浏览: 977 
作者: 宋晓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上海
关键词: 艺术与技术复合针织服装设计培养模式Art Work Composite Knitwear Design Cultivating Mode
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艺术与技术复合型针织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从培养目标、课程革新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三方面详细阐述,针对目前市场对针织服装设计人才的紧迫需求提出培养对策。
Abstract: Aimed to cultivate competitive knitwear design talents with both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and technical skills, cultivating mode is discussed based on art and technology from three aspects as training aim, curriculum innovation and course content. The cultivating strategies are presented to meet the urgent demand of knitwear designers in current market.
文章引用:宋晓霞. 艺术与技术复合型针织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艺术研究快报, 2021, 10(1): 26-32. https://doi.org/10.12677/ARL.2021.101005

1. 引言

针织服装因其良好的弹性和适形性,柔软舒适的穿着感觉,广泛丰富的材料来源,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国民求新求异的审美眼光和着装品位的不断提升也促使针织服装的创新设计处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市场亟需艺术与技术复合型针织服装设计人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针对上海发展现代都市时尚产业的发展战略,聚焦目前针织服装行业劳动力成本提升采用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大趋势,摸索艺术与技术复合型针织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总体思路是:遵循艺术与技术结合原则,针对目前市场急需针织服装设计人才的现状,将创意思维和设计能力培养与动手能力、熟练操作高新织造设备的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艺术与技术复合型针织服装设计人才。

2. 艺术与技术复合型针织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都市时尚产业,加强针织服装设计与计算机高新技术应用、数字化织造设备自动控制等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先进制造业融入服装设计教育,培养具备扎实的针织基础理论和系统的针织专业知识,对时尚和流行趋势有敏锐触角,具有良好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从事针织服装设计、生产工艺制定、针织服装高新技术应用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 [1]。

3. 艺术与技术复合型课程革新设置

针织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应遵循艺术审美培养与工程技能训练齐头并进的宗旨,开展教学内容改革。“艺术与技术复合”的培养理念,不是艺术类与工程技术类课程的简单机械叠加,而要注重艺术与技术内容的有机融合、互相渗透 [2],可采取参观专业展会、设计思维训练、横机上机操作、手工编织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进行,将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的知识巧妙结合传授给学生。

以针织服装专项设计课程来说,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主要专业课,从基础的针织服装设计入门开始学习,让学生先进行领部、袖部等局部细节的设计,再进行针织女装、男装、童装的整体设计,期间带领学生参观专业展览,观看著名针织品牌的时装发布秀,结合都市橱窗调研和街拍了解目前针织服装的流行趋势,培养学生敏锐的时尚触觉,设计的针织服装与市场需求接轨,最后在制作阶段自己独立设计并制作完成一件针织成衣,采取课堂讲授、团队组合市场调查分析,全班交流讨论,独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针织成衣设计和制作的全方位训练。

4. 艺工复合型针织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教学的主要内容

4.1. 纱线的创新设计

纱线设计是针织服装创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织服装的创意更多体现在纱线的应用方面,选择有创意、肌理感特别的纱线是非常讨巧的一种做法。在授课中引导学生发现纱线的无穷表现力和可塑性非常重要。比如讲解采用花式纱线的新奇外观效果,着重讲授颜色的配合和纱线的结构,图1为学生采用花式纱线创作的针织面料。

在课程中安排学生参观国内针织业界知名的SPIN EXP0纱线展览,让学生了解针织的流行趋势和前瞻性的设计理念,从而把握针织时尚潮流。图2为2021年9月SPIN EXP0纱线展上展出的新颖针织面料。

Figure 1. Innovative design based on fancy yarn

图1. 花式纱线的创新设计

Figure 2. Knitting fabric on SPIN EXPO

图2. SPIN EXPO纱线展上的新颖针织面料

4.2. 针织服装款式的创新设计

4.2.1. 创新思维教学环节的设置

在针织服装款式设计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发散思维方式和收敛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针织服装领、袖等局部设计方法 [3]。图3为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进行头脑风暴训练设计的针织服装袖型。

Figure 3. Sleeve design based on lateral thinking

图3. 应用发散思维进行针织服装袖部设计

4.2.2. 加强学生针织服装设计表达能力的训练

在授课中引导学生观察针织服装中罗纹、绞花、挑眼等不同组织结构和针法的肌理效果,选取适当的绘画技法进行表达,如图4所示。

Figure 4. Expression of knitwear texture effect

图4. 针织服装肌理效果的表达

同时加强对学生色彩素养的培养,将基本的色彩理论和流行色知识应用于针织服装设计的教学中 [4],让学生掌握针织服装色彩设计的常用手法,并与纱线不同材质相结合进行表达,如图5所示。

Figure 5. Expression of knitwear colour

图5. 针织服装色彩的表达

4.3. 欣赏国外优秀针织服装设计作品和发布秀,开阔学生视野

为了使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国外优秀针织服装设计作品,鼓励学生从相关艺术领域汲取养分,比如国外优秀绘画、建筑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深厚艺术文化底蕴和国际化的设计视野。同时观看国外优秀针织服装设计师的发布秀,培养学生较好的时尚审美品味。图6为向学生展示的国外优秀针织图案设计作品,灵感来源于20世纪拉丁美洲最有影响力的女画家弗罗达·卡罗Frida Kahlo的自画像 [5]。

Figure 6. Knitting pattern design works of Kate Just

图6. 澳大利亚针织设计师Kate Just 的优秀图案设计作品

4.4. 高科技在针织服装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4.4.1. 计算机辅助针织服装面料与款式设计

随着计算机辅助针织服装面料与款式设计系统的不断推陈出新,针织服装的设计手段也在不断升级,要求学生可以通过针织服装CAD系统进行虚拟针织服装设计,更好地满足产品个性化的需要。

让学生通过应用计算机辅助面料与款式设计系统的自动配色,结合当下的流行色进行不同方案配色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速度。

图7为采用法国力克Kaledo设计系统设计的绞花与挑眼组织相结合的时尚背心,肌理效果非常逼真。应用熟练的学生可在几分钟时间内完成从绘制款式图到填充组织结构的整个效果图,满足市场的快速反应需要。

Figure 7. Computer aided knitwear fabric and style design

图7. 计算机辅助针织服装面料与款式设计

4.4.2. 电脑横机在针织毛衫领域的应用

普通的手摇横机针法单一、编织效率低,而且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已不适应目前国内针织服装的制造现状。电脑横机以其高效卓越的性能已越来越受到针织毛衫企业的青睐。

电脑横机的强大功能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可以在同一编织行内让某些织针在前床编织、某些织针在后床集圈,甚至脱圈、拷针,可以实现同一编织行中的多针距,具有意想不到的外观效果。

Figure 8. Clothing made by computerized flat knitting machine

图8. 采用电脑横机编织的服装

在授课中向学生强调电脑横机的高效率与多变的针法。同时,也向学生传达:电脑横机能像手工编织一样收针、放针,织出有腰身和胸省装饰的更为合体的毛衫。特别是电脑横机中局部编织技术的应用,使得针织服装的款式可以更加多变。图8为采用德国STOLL电脑横机编织的服装,袖口与裙摆的内弯效果就是通过电脑横机上的单侧放针技术达到的。

艺工复合型针织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应围绕“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的目标和理念进行,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针织服装行业和市场需求的素质高、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艺工融合的针织服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建勇, 徐定华, 关勤.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培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 2009(8): 49-51.
[2] 廖青. 坚持艺工融合构建新时期服装人才培养体系[J]. 纺织教育, 2009(5): 20-22.
[3] 沈雷. 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4] 袁利, 赵明东. 打破思维的界限——服装设计的创新与表现[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44-45.
[5] Vannier, C. (2018) Unravelled Contemporary Knit Art. Thames & Hudson Ltd.,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