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Marx’s Emancipation of the Mind and It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DOI: 10.12677/ACPP.2021.101004, PDF, HTML, XML, 下载: 567  浏览: 3,038 
作者: 李忠倩: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关键词: 马克思人的解放当代意义Marx Human Liberation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摘要: 人的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贯穿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是马克思全部理论思想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同时也渗透到马克思理论思想的方方面面。人的解放既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发展现实,因此在人的解放上,我们要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不能急于求成、急躁冒进,也不能丧失信心、迷失方向。
Abstract: Human emancipation i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t runs through all aspects of Marx’s theoretical system. It is a red line of Marx’s theoretical system. It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othold and destination of all Marx’s theoretical thought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enetrates all aspects of Marx’s theoretical thought. Human liberation is not only an ideal, but also a reality of development. Therefore, in the liberation of human beings,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unity of ideal and reality. We should not be impatient for success, rash progress, lose confidence and lose direction.
文章引用:李忠倩.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哲学进展, 2021, 10(1): 18-23.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1.101004

1. 引言

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是马克思毕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人实现自我解放的发展过程。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人类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而人的解放指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思想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是一个动态的运动过程。人的解放思想以现实的人为基础,人的解放的本质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通过劳动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的个性的解放,从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2.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1.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出生于莱茵,是德国经济政治最发达的地区,思想较为开放,加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马克思的民主与自由思想更加开放。马克思的父亲受到18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家庭环境也给予马克思自由的影响,这些都表现在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开端,他把个人职业与全人类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了马克思为人类服务的决心和崇高的职业观。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对伊壁鸠鲁和德谟克里特的哲学进行了比较,纠正了人们对伊壁鸠鲁哲学的偏见,对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的偶然性即“自由”理论进行了研究,突出了伊壁鸠鲁哲学的重要性,至此“人的解放”、“人的自由”理念深入青年马克思的心中。从中学毕业论文到《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抽象的表达了对“人的解放”思想的认识。

对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起到影响的还有黑格尔的理性批判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黑格尔崇尚理性主义,用理性来代替宗教,认为宗教不过是绝对精神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理性的表现。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理性原则,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从理性原则出发,揭露了有产者和法律的伪善。但在《莱茵报》斗争失败后,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质疑,从而重新研究了黑格尔法哲学,由此转向唯物主义,走上了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之路。费尔巴哈抛弃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用现实的“人”代替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认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宗教 [1]。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了神,然后对神进行崇拜,这就颠倒了人神关系,他认为宗教不过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所以费尔巴哈极力否定宗教神学,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作出的积极意义,他认为“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2]。只有实现了宗教的解放,才能将人从宗教的禁锢中释放出来,为政治解放而奋斗。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指出“德国唯一实际可能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 [3]。马克思认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但此时马克思还未真正形成自己的哲学体系。

2.2.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发展

在黑格尔法哲学影响下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影响下,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初步形成。在理解“人的解放”的初步含义后,马克思开始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

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对“异化劳动”的研究,从的四个方面来阐述“异化劳动”,即劳动者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和人与人的异化。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异化的研究,得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消灭和共产主义公有制必然胜利的结论。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非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4]。但在私有财产运动中,人的物化越来越严重,只有消灭私有财产,才能真正占有人的本质。但是共产主义不是一个目标,而是现实运动,“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 [5]。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现实生活过程” [6]。这让马克思意识到人的解放的根本途径是实践,把物质生产原理作为唯物史观的基础和出发点,从而与以往的一切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正式诞生,也标志着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正式形成。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的第一个尝试,以无产阶级作为物质基础,从无产阶级斗争中汲取经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生机勃勃的理论,从此共产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的旗帜,人的解放思想也开始走向与现实的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人的解放的最终形成。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马克思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7]。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特征。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人的解放理论形成的标志,而《资本论》的发表则是对人的解放理论的系统检验和证明。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为人的解放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揭露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以及资本剥削的秘密,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并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人彻底解放的社会。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全面论证了人的解放的含义、作用和实现条件,使人的解放思想得到科学的证明并走向成熟。

3.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不仅是一个价值理念,它也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人的解放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将人还给人自己,使人从劳动、社会和个人中解放出来,获得个性的解放和自我的全面发展。

3.1. 劳动解放

劳动解放意味着人的劳动能力得到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正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使人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形成独立的人。人的解放的实质上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劳动发生了异化。在异化劳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使人沦为异己的物质力量的工具,从而人的个性得不到全面发展。只有在消灭旧式分工和私有制的社会中,劳动者才能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人们才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要求,人们只有不再把劳动当作谋生手段,才能从劳动中彻底解放。马克思认为,劳动解放的实质是“在以前各个时期,自主活动和物质生活的生产是分开的,这是因为他们是由不同的人承担的,同时,物质生活的生产由于各个人本身的局限性还被认为是自主活动的从属形式” [8]。因而劳动解放的动力不是来自外部的强制力量,而是来自于劳动本身,来自于异化劳动本身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的斗争。因此,人的解放首先是劳动能力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

3.2. 社会解放

社会解放不仅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的解放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8]。因此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解放首先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上的全面丰富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人的社会解放是人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9]。这表明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并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任何人都脱离不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人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从事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的现实的人,在交往活动中,人们会不自觉地发生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宗教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只有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各种力量才能从社会关系中直接表现出来。人必须排除外在性、异己性的社会关系,必须“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占有、支配和控制他们的社会关系。人的解放包括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如果人能够在社会关系面前对社会关系自由自觉地加以控制,并使之成为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条件,只有克服了社会关系的狭隘性,才能实现人的解放,即人的全面发展。

3.3.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是人从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表现为个性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在马克思看来,个性的解放表现为一种自主的状态,是指人能够摆脱自己的生存条件完全受偶然性支配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生产条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分为“偶然的个人”和“有个性的个人”。“偶然的个人”是受外在的、异己的力量统治而失去独立性和个性的“异化的人”,“有个性的个人”是摆脱异化的独立自由全面的“真正个人”。人的解放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从“偶然的个人”逐步过渡到“有个性的个人”,因此,人的个性的解放应在劳动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基础上,使人从自身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这样每个人潜在的潜力、才能和个性才能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和发挥。因此,马克思认为,无产者要实现个性的解放,“就应当消灭他们迄今面临的生存条件,消灭这个同时也是整个迄今为止的社会生存条件,即消灭劳动。因此,他们也就同社会的各个人迄今借以表现为一个整体的那种形式即同国家处于直接的对立中,他们应当推翻国家,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实现” [10]。如果人的个性得不到解放,社会本身也就得不到解放。

4.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当代意义

4.1.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不健康的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习近平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的解放离不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只有坚持人的主体性与自然的客体性保持平衡,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种全新的现代化生态理论是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才能够达到平衡,这样不仅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自然的发展。

4.2. 促进文化建设

人的解放思想的发展促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人的解放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其文化也不断丰富发展。先进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的比拼,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人的解放的不断发展也使得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的加强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先进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各民族不断增强自己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全社会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形成共同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理念,因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11]。人的解放对于文化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3.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懈追求的理想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目标,把和谐社会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起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使中国的发展模式更加清晰。人的解放思想的实质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更好的促进人的发展,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国家事业,这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4.4. 进一步推动经济建设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的历史存在形态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人的依赖阶段,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物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人的独立阶段,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人的发展阶段。人的依赖关系发生在自然经济阶段,这一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尚未从自然中解放出来,缺乏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人与人之间有着很强的依赖;物的依赖关系发生在商品经济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力迅速发展,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货币的出现模糊了民主,人逐渐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拥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虽然人摆脱了人的依赖,但在商品交换中却陷入了物的依赖性中;人的发展阶段发生在产品经济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这一阶段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们将在丰富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拥有自由和独立个性的人,只有在这一阶段,人们才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历史演变揭示了人的历史存在形式和社会生产实践在逐步向前发展。当人们的吃穿住行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时,社会就会存在矛盾,人的发展就只能停留在衣食住行上,人就得不到全面发展。当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人们就会有更多的金钱和时间来丰富自己,从而使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得到解放。换句话说,只有经济保持健康、平衡发展,人们才能实现更多程度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我们要认识到人的解放的实现是一个漫长曲折历史实现过程,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急躁冒进,也不能丧失信心、迷失方向,要脚踏实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本国实际,一步一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8.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85.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97.
[5]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51.
[6]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525.
[7]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80.
[8]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295.
[9]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05.
[10]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73.
[1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