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Win-Win Cooperation: On the Right Side of History
DOI: 10.12677/ASS.2021.103076, PDF, HTML, XML, 下载: 394  浏览: 769 
作者: 杨永志: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关键词: 合作共赢历史正确国与国关系人类情怀Win-Win Cooperation Historical Correctness State to State Relations Human Feelings
摘要: 合作共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关系问题上提出的一项“政治创意”和新理念,体现着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人类情怀,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合作共赢理念的提出主要依据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各国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共同性挑战愈加严峻、改变旧格局愿望日趋强烈的现实需要。历史正确与否是历史观,以及与历史相关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的综合反映。合作共赢的历史正确性在于它指引了人间正道,顺应了历史大势,反映了合理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国际政治的正确立场。
Abstract: Win-win cooperation is a “political creativity” and a new concept put forwar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s on the issue of state relations. It embodies the Chinese spirit, Chinese wisdom and human feelings, and is of grea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concept of win-win cooperatio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reality that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countries have increasingly close ties and exchanges,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s deepening, common challeng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vere, and the desire for peaceful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trong. Whether history is correct or not i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historical view, value orientation and political stand related to history. The historical correctness of win-win cooperation lies in that it guides the right path of the world, conforms to the general trend of history, reflects the reasonable value orientation and highlights the correct 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文章引用:杨永志. 合作共赢: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3): 531-53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3076

1. 引言

习近平同志2020年5月23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委员时说到:“现在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 [1];在2020年7月21日于北京召开的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发展对外关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2];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再一次发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个铿锵有力的话语。怎样理解合作共赢和历史正确,以及如何彰显合作共赢的历史正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专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2. 合作共赢是全球化时代发展国与国关系的新理念

2.1. 合作共赢理念的形成过程

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关于合作、共赢,以及合作共赢理念的出现和确立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检索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就一贯坚持主张和平共处,国际合作,反对诉诸武力和战争。相对而言共赢一词提出时间较晚,主张各国利益的共赢在人民日报出现于即将迈进新世纪的1999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沈冀如在一篇记者采访文章中说到:“多极世界是一个没有霸权的世界,在多极世界中,所有国家的合理利益,包括美国的利益,都能得到体现,它将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3]。2000年11月16日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也使用了共赢一词,他说“我们需要的是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4]。2001年2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成立,该论坛主旨被确定为“平等、互惠、合作、共赢” [5],这是合作、共赢作为国际关系理念第一次同时并列出现。在2004年2月20日“中国–印度名人论坛”第四次会议上,合作共赢作为复合词和官方用语首次出现,时任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说,“中印两国实现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6],2004年11月19日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所作的题为《推进合作共赢实现持续发展》演讲,是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最早正式使用合作共赢概念,他指出:“人类的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正确选择只能是推进合作共赢” [7]。此后,合作共赢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用语和理念。简要来说这个形成过程就是:合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共赢(“世纪之交”)–合作、共赢(2001年首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合作共赢(2004年唐家璇外长、胡锦涛总书记开始使用)。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合作共赢内涵进行了具体概括,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8]。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深化了对合作共赢理念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9]。最近八年来,合作共赢无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或者在政府发布的有关国际问题白皮书,还是在重要国际会议上的中国官方发声,都成为重点理念和高频率使用的“热词”。

2.2. 合作共赢理念的基本意蕴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判断中得出的结论。就国家之间的合作来看,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作指国与国之间按照平等、公正、自愿原则进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正常往来,比如一国想与另一国进行贸易,对方积极接受就当属这种意义的合作;狭义的合作是指加入某种组织并签订契约,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石油输出国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有准入条件和详细规章的合作。从国家间的共赢来说:一方面共赢内容绝不局限于经贸额或物质方面,也包括给合作国带来的新技术分享、国民教育全面改善、劳动者技能普遍提高、市场被有效扩大、就业不断增加和社会秩序稳定等,不同国家优势互补的共赢点会有不同;另一方面共赢不能进行“年度结算”,有些共赢收益要以战略眼光放眼未来,潜在的相互借力和相互成就也是共赢,实现全世界永久和平与发展是国家间进行合作的最大共赢。

在合作共赢理念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有以下重要表述:一是作为“旗帜”,“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8];二是作为“时代潮流”,“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10];三是作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0];四是作为实现和平与发展目标的“途径”,“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 [10];五是作为全球新发展 “方式”,“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 [10];六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 [11];七是作为一种“胸怀”和“精神”,“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 [12],“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8]。

必须说明的是:合作共赢的这些基本意蕴,既说明该概念本身内涵丰富,也说明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其价值存在;同时,合作共赢并非总是作为一个复合词使用,在外交方针、时代潮流、开放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上“合作”、“共赢”常作分开式表述,这可能跟合作与共赢各自不同的属性或功能有关。

2.3. 合作共赢理念的主要依据

作为发展国与国关系的合作共赢是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合作共赢理念应运而生与全球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一,全球化发展使各国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由于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和人类文明各种成果要比自我封闭发展更为“有利”,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全球化浪潮把“世界历史”演绎得更加现实,各国普遍实行开放战略,加之交通、通讯等条件的巨大改变,人类犹如生活在同一地球村中,各国联系和交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广泛、更深入、更频繁、更密切,这就为世界各国开展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可想亦可为”的前提性条件。

第二,全球化推动了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以经济交往为主导的自然历史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跨国公司日益普遍化,全球范围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环环相扣,资金流、人员流、商品流、技术流呈加速流动,互持国债、跨国参股、海外并购等成为常态,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每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的发展,谁也不能独善其身。由于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必然形成利益上的高度交织与有机融合,因而由合作产生的共赢就成为适应全球化过程中生产方式和利益平衡机制深刻变革的必然选择。

第三,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愈加严峻。现代化发展尽管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但是共同的全球性挑战并没有消除,诸如不可再生能源开采面临枯竭,而新能源技术没有获得根本性突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各种严重的生态问题;资本加快了全球流动、金融危机风险隐患持续增大;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成为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局部的地区冲突不断,彻底铲除恐怖主义任重道远;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黑客攻击时有发生;重大疾病和公共传染性疾病防治乏力,严重困扰人类的健康。如此等等,面对这些共同的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对的各种挑战”,所以需要人类从整体利益而不是一国利益出发,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以利益共享来巩固和深化国际合作,同舟共济走向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改变旧格局成为日趋强烈的全球性愿望。目前世界上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情差别很大,但是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正在成为人类的普遍共识,和平、发展、安全等也是各国的共同利益。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改变只由少数发达国家唱“独角戏”状态和以霸权主义统治为特征的旧格局,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或强弱都应平等的在历史舞台上亮相,并且越来越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献智慧、共聚力量、共担责任、共享成果,只有建立这样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才能确保人类持久和平和共同发展,并实现有效的全球治理,以及包容、普惠、民主、公正的全球治理目标,推进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发展。

3. 历史正确是文明进步与落后倒退的分水岭

目前,关于历史正确这个概念还没有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更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尝试作以下方面的理解:

3.1. 历史正确就是尊重历史事实和顺应历史趋势

为什么存在历史正确这个命题:一方面是因为历史真相常常被人随意“打扮”或故意掩盖,“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 [13],“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 [14],忠实并客观地反映历史事实而不是虚无、虚构、曲解、演绎历史,才能科学总结历史规律以及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找到关于历史的正确认识和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历史发展过程不一定总是反映人间正道,在历史长河中常会出现阶段性的曲折甚至迂回,但是历史趋势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时代潮流往往蕴含或体现着历史趋势,顺应历史趋势才能校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如果谁要在21世纪的今天挑起所谓的‘新冷战’,那他就站在历史前进的对立面,就是国际合作的最大破坏者,就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15]。简言之,历史正确首先要与历史真相站在一起,不被现实谎言和假象所迷惑与干扰,与历史进步潮流站在一起,不被现实逆流和“回头浪”所裹挟与淹没,历史发展规律站在一起,不被现实反常和“回光返照”所蒙蔽与带偏。

3.2. 历史正确就是坚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认识历史

将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运用于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历史主体、历史动力、历史趋势等问题,这就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认识历史的科学思想方法,这一思想方法注重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运用这样的思想方法就能够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尽管是同样一部人类发展历史,有些人却往往采取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加以认识,导致在历史认识上的主观性、片面性、武断性和碎片化、演绎化、虚无化等问题,表现为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昧于表象不明大势,或囿于一隅不顾全局,如此等等这就是唯心主义历史观。运用唯心主义历史观容易得出关于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错误认识必然导致立场错误,从而就会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

3.3. 历史正确就是以反映正确历史的价值理念指导实践发展

唯物史观或者唯心史观的思想方法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大多属于历史理论层面的认识。受不同历史观的决定和历史发展过程复杂性的影响,自然形成各种各样的价值理念,人们以史为鉴常常是以这些具体的价值理念层面的认识来判断是非曲直,解决现实问题,确定战略规划,指导实践发展。价值判断和选择不是空幻而来,现实的价值理念与历史密切相关,或者来自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或者根据历史性实践作出的推断,或者受历史性思维启发形成。现实不就是历史的翻版,历史是曲折式的螺旋上升,运用与历史有关的价值理念解决现实问题,既不能搞僵化和搞倒退,也不能脱离历史而“天马行空”,要以批判继承、总结反思的态度对待历史,否则就容易让错误的价值理念钻空子,导致立场不明确或者不稳定,从而影响指导实践发展。现在,就有些人“自己生病却让别人吃药”,用“甩锅”方式嫁祸他人,以这样价值理念和不负责行为,最终只会落得被历史抛弃的下场。

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首先就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的历史观是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前提,二者是认识与立场的关系,只有端正认识才能摆正位置,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着天下兴亡、民族盛衰和人心聚散,所以能否树立正确历史观,既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一个人将选择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其次面对思想战线的复杂形势要站稳立场,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种理念更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就要求我们在理性辨析中守正核心价值导向,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进;再次要同错误的历史观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不管以往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法西斯主义、大国沙文主义、无政府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等,还是当下国际社会正在肆虐的贸易保护主义、新冷战主义等也不符合历史潮流,固守这类观念很容易滑向历史错误的一边。

总之,历史正确是关于历史事实、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等的正确反映,是运用科学方法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是关于对现实和未来发展作出价值方面的正确判断和立场选择。当然,历史正确也是文明进步与落后倒退的一道分水岭,如果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可以从根本上推动人类社会实践发展和不断取得文明进步,如果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将可能导致历史倒退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局面。

4. 合作共赢理念属于历史正确的一边

历史联系着过去、现在、未来,它是一幅反映国家、民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璀璨画卷,中国共产党从走上历史舞台以来,不仅致力于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伴随全球化时代背景的变化和中国社会开放意识不断增强,率先提出并积极践行合作共赢理念,让中国共产党和整个中华民族再次站在了历史进步的一边。

之所以说合作共赢理念属于历史正确的一边,主要有以下四个根据:

4.1. 合作共赢指引的是人间正道

战争曾是人类历史前期一个显著的特点,为了氏族、部落、民族、国家以及国家联盟的利益兵戎相见,此起彼伏,普通百姓长期因连绵战争困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了无数苦难。在当代,尽管仍有少数“好战分子”坚持以诉诸武力解决争端,通过“零和博弈”消解矛盾,采用“高压手段”胁迫对手妥协,这些人想通过战争或者制造战争摩擦获得利益,但在历史发展的今天越来越没有市场,大多数人爱好和平,接受民主、合作,认同包容、普惠,使得关乎着“全人类福祉”,饱含人类文明进步精神、充满人间正义力量的合作共赢成为长久之道、宽广之道、光明之道。毛泽东曾说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16]。由于合作共赢理念站在了人类道义“高峰”的制高点上,没有人敢于公开否定其正义性,它的出现将使与人类文明进步背道而驰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强权政治等愈显荒谬和不人道,这些“历史错误”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4.2. 合作共赢顺应了历史大势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社会化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随着生产社会化发展,分工就会越来越细化和广泛,有分工就有合作需要,有合作就要有分工者之间的共赢,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长久和稳固,从而使生产社会化和分工健康无碍发展,所以生产社会化形成的分工要求,又必然转化为合作共赢的要求。从历史实践过程来看,生产社会化发展曾使各个民族的历史演进为“世界历史”,合作共赢也越来越反映出历史发展大势的要求走到历史的前台。在全球化不断发展条件下,国家作为分工者利益的集中代表,其合作共赢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必然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 [16]。“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17]。

4.3. 合作共赢反映了合理的价值取向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意味着要坚持开放、合作、共赢” [18] 的价值取向。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很多,其中世界观对其影响最大,合作共赢建立的思想基础是集体主义,主张公有、合作、共享、民主等是集体主义特点。个人主义所主张的个人自由、各自为战、个体奋斗等价值理念与合作共赢有较多的隔阂。马克思主义认为集体主义代表人类的未来,所以反映集体主义的合作共赢是合理的价值取向。价值观是否合理也需历史逻辑来说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逻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资本有“贪图一时”、“见利忘义”、“强者为王”、“赢者通吃”等内生逻辑,与合作共赢的契合性较差。当然,个人主义和资本逻辑也并不完全排斥合作与利益分享,但由于天生缺陷所致,或者在有利可图时求合作,或者是要合作但要利益分享上的独赢、偏赢,动辄不合其意就“脱体”、“退群”,这就使他们的合作与利益分享带有局部性、短效性和脆弱性,其合作与利益分享的价值合理性大打折扣。可见,与个人主义和资本逻辑形成的价值取向相比,建立在集体主义和历史逻辑基础上的合作共赢理念具有合理性,也经得起历史检验。

4.4. 合作共赢彰显了国际政治的正确立场

中国提出并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具体从三个方面彰显了国际政治的正确立场。一是特指具有理性的合作共赢,所谓理性的合作共赢,以包容、普惠、民主、公正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治理目标,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治理模式,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载体;合作共赢也存在非理性的一类,比如以强盗逻辑为思想基础,以巧取豪夺为目标,以诉诸武力为手段形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这类合作共赢就站在了非理性国际政治的立场。二是我国提出的合作共赢饱含着人类情怀,它不分种族、国别、肤色、语言,秉持人与人之间真爱、挚爱、厚爱、大爱的精神,坚持不同国民相互平等、同情、关爱、帮助的原则,奉行同舟共济、生死与共、携手共进的理念,合作共赢中这种人类情怀能充分彰显当代国际政治的正确立场。三是有别于错误的国际政治立场,比如西方“霸权稳定论”,以及“修昔底德陷阱”、“文明的冲突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等论见,依据的是有限地域和历史数据,属于一种自证的结论或预言,也站在了错误的国际政治立场。

5. 结论

中国在对外关系领域提出、倡导和践行合作共赢理念,既克服了某些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追求民族国家利益上的狭隘性和短视性,也避免了纯粹基于道义原则的国际关系理想的空想性,站在了世界历史的高度和理性原则的立场,把单个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维护和增进结合起来,推动着国际关系朝着更加文明的形态、更加公正的方向发展,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一项政治创意,它充分体现着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人类情怀,属于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讲话[N]. 人民日报, 2020-05-24(001).
[2] 习近平. 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讲话[N]. 人民日报, 2020-07-22(001).
[3] 沈冀如. 我们追求的世界格局[N]. 人民日报, 1999-12-16(007).
[4] 江泽民. 在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的演讲[N]. 人民日报, 2000-11-16(001).
[5]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举行[N]. 人民日报, 2001-02-28(001).
[6] 新闻报道. “中国–印度名人论坛”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N]. 人民日报, 2004-02-20(004).
[7] 胡锦涛. 推进合作共赢实现持续发展[N]. 人民日报, 2004-11-21(003).
[8]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7.
[9]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58.
[10] 习近平.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 人民日报, 2013-03-24(002).
[11] 习近平, 著.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538.
[12] 习近平. 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N]. 人民日报, 2020-07-29(001).
[13] 习近平. 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7-07.
[14] 习近平.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8-20.
[15] 王毅就当前中美关系接受新华社专访[N]. 人民日报, 2020-08-06(003).
[16] 习近平. 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 人民日报, 2018-11-6(003).
[17] 习近平. 习近平向2019中关村论坛致贺信[N]. 人民日报, 2019-10-18(001).
[18] 吴强.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N]. 人民日报, 2020-07-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