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主题与趋势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 Theme and Trend of Chinese Geopolitics in the 21st Century
DOI: 10.12677/ASS.2021.103086, PDF, HTML, XML, 下载: 661  浏览: 1,223 
作者: 王学文, 牛福长: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 昆明
关键词: 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国际格局计量分析CitespaceGeopolitics Geo-Economics International Pattern Econometric Analysis Citespace
摘要: 地缘政治学在西方发展历经百年,经世致用的学科特征带来这一学科的快速发展。新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变迁加快地缘政治在中国快速发展。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定量分析中国新世纪以来地缘政治学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中国地缘政治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能源安全与资源争夺、区域经济合作与地缘经济、国家主权维护和边疆治理、地缘政治理论构建几个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当前地缘政治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
Abstract: Geopolitics has developed in the West for a hundred yea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for practical use have brought abo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is subject.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pattern since the 21st century hav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geopolitics in China. This article uses Citespace software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eopolitics in China since the new centu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the new century, China’s geopolitical research has mainly focused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patterns, energy security and resource competitio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geo-economics, national sovereignty maintenance and border govern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eopolitical theor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trend in current geopolitical research.
文章引用:王学文, 牛福长. 21世纪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主题与趋势探讨[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3): 595-60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3086

1. 引言

地缘政治学脱胎于政治地理学 [1],两者有着十分紧密的学科联系,但也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都有政治地理实践,而对于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却表现出发展后劲不足 [3]。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社会快速融合,为适应新的国际形势,以“地缘环境”为研究主题和目标的政治地理学再次发扬起来 [4],成为人文地理学下的重要新兴分支学科 [5]。国内政治地理学者们的深入讨论最终构建起中国政治地理学主要三个发展方向“城市政治地理 [6]、地方政治地理 [7] 和新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实践一直存在,“地缘政治学(Geopolitik)”理论自鲁道夫·契伦提出至今只有上百余年发展历史,由于其经世致用的学科特点,涌现出一系列学术理论成果 [8] [9] [10],经历海陆空三权发展历史后形成完整理论体系 [11],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思想流派 [12]。国内的地缘政治研究较之于发展迅速的政治地理学来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系统的地缘政治学科理论框架还有待完善 [13],地缘政治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趋势有待于进一步梳理。为了对国内地缘政治研究的主题、热点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文章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运用大数据分析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的地缘政治研究相关文献,尝试对中国地缘政治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梳理,这对适应新时代下国际格局变化、促进国内地缘政治学科发展将起到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简称:CNKI)上的期刊文献,数据来源可靠(https://www.cnki.net/),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能够得到保证。CNKI能够涵盖发表过的中国学术论文成果,检索到的数据能够基本反映出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主题与发展趋势。2020年1月12日,作者借助CNKI平台,以“地缘政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0年~2020年,文献类型设置为“期刊”,为确保文献的质量和学术性代表性,期刊的来源类别勾选“CSSCI、CSCD”,获得2586条符合研究内容的学术基础文献资料,这正是本文的研究基础数据。

2.2. 研究方法

中国在世界的综合影响快速提升,尤其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被运用到学术研究中,运用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绘制中国地缘政治学的科学知识图谱值得尝试与探索 [14]。运用计量软件对中国地缘政治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文献之间的发展脉络关系来探讨新世纪以来中国地缘政治的研究主题与演变趋势。2021年1月12日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以“地缘政治”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平台进行检索,将文献检索时间设置为2000年~2020年,将检索文献类型设置为“期刊”类别,为确保文献的质量和学术性代表性,期刊的来源类别勾选“CSSCI、CSCD”。最终获得2586条符合研究内容的学术基础文献资料。

3. 结果分析

3.1. 基础数据分析

1) 基础文献数据分析。图1的文献计量统计可以看出,地缘政治在新世纪以来的短短时间内快速发展,文章的发文量从2000年的29篇增长到2019年最高时的265篇,地缘政治的相关研究内容得到学者的快速关注和发展。其中的几个重要年份值得关注,2008年的121篇、2016年的228篇以及2019年的265篇,这些年份相关文献数量的增长也与国际局势的快速变化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存在紧密联系。

Figure 1. “Geopolitics” research content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statistics

图1. “地缘政治”研究内容历年文献数量统计

2) 研究机构和作者图谱脉络。运行软件得到近期中国地缘政治作者网络图谱(图2)。根据图2显示出的节点数最大的学者是胡志丁,接下来排名前十的依次是葛岳静、张文木、王礼茂、刘云刚、葛汉文、于宏源、杨震、李振幅、刘雪莲。学者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形成一定的网络联系,尤其是表现在胡志丁、葛岳静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而且在节点数排名靠前的几位学者中形成以胡志丁为首的网络结构,但是节点数排名表现突出的张文木、杨震、刘雪莲等学者之间的网络节点单独成形,没有显示出学者之间的网络联系,单独节点的学者依然较多,如何跃、朱碧波等等。作者网络图谱的分析显示出新世纪以来中国地缘政治在学者们的努力下,已经形成一定数量、出具规模合作网络关系的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青年学者,但是依然显示出在部分高产作者形成单独节点。地缘政治学在政治地理学的基础下不断发展,成为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学科,更加需要学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学术碰撞,不断壮大新世纪中国地缘政治学科的学科知识网络。

运行软件,对发表论文机构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发文机构网络图谱(图3)。从生产的机构网络知识图谱分析来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是节点比较大的科研学术机构,节点大小与发表论文数量有密切关联,位居发文量排名前五,说明我国新世纪以来有关“地缘政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些机构,在这一领域的科研能力比较靠前。研究机构的网络结构与作者网络图谱也紧密关联,机构图谱中节点数前五的机构之间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结构。以东北亚地区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西南地区的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为代表的单独节点亦为凸显,表明这些机构之间的合作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加强与其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学术碰撞。

Figure 2. “Geopolitics” published a network knowledge map of authors

图2. “地缘政治”发表论文作者网络知识图谱

Figure 3. A network map of authors who published papers on the subject of “geopolitics”

图3. 发表“地缘政治”主题论文的作者网络图谱

3.2. 研究热点主题

研究热点是一段时间内学科领域发展的主要重点方向,对于深入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具有导向性的知道意义。关键词是学术文章中的重要内容表达,对于研究讨论学术文献的研究热点具有指示性参考意义。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样本数据库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根据大数据统计分析关键词,探究中国地缘政治研究热点主题。

运行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图4)。图中显示16种聚类,分别是“地缘政治”、“俄罗斯”、“地缘政治风险”、“中国”、“地缘经济”、“中亚”、“能源安全”、“中国海权”、“地缘政治学”、“中印关系”、“伊拉克”、“区域合作”、“边疆”、“地缘政治经济”、“白银时代”、“北约东扩”,表1中的16个地缘政治关键词聚类能够有效反映出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地缘政治研究热点。

16种聚类中可以发现中国新世纪以来地缘政治研究的内容涵盖众多领域,将关键词进行聚类后将近年来我国地缘政治研究内容划分为“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能源安全和资源争夺”、“区域经济合作和地缘经济”、“国家主权维护和边疆治理”、“地缘政治理论构建”5个主题。

Figure 4. Keyword clustering knowledge graph

图4.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Table 1. Keyword clustering table of Chinese geopolitical research

表1. 中国地缘政治关键词聚类表

“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主题研究内容。该研究主题内容涵盖的关键词主要有“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俄美关系”、“地缘政治格局”、“欧盟东扩”等。地缘政治从诞生开始就是在国家对外关系方面进行讨论,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林利民对20世纪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分析指出,正是大国综合实力的变迁不断加速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转变 [15],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也促进国内地缘政治的学术发展;作为东亚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在东亚地区周边国家地缘关系的稳定与否对于中国和平崛起至关重要 [16],“中国周边论”的思想不断发展成形,学者们对中国周边的国际关系和区域性国际格局不断加大关注 [17] [18];值得注意的是在关注中国周边地缘关系和地缘格局的同时,随着中国事实影响力的快速提升,中美两国对自己在南美洲以及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空间的扩张也引起关注 [19] [20],两国地缘政治博弈成为常态。

“能源安全和资源争夺”主题研究内容。该研究主题内容涵盖的关键词主要有“石油供应”、“能源安全”、“能源外交”、“自然资源”等。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对工业生产具有基础性作用。各国对资源的争夺尤其是石油资源的争夺逐渐扩大到地缘政治领域中来,石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行业,渠立权等人就对中国石油资源安全作出定量分析评价 [21],并提出石油资源供应安全的保障手段;除能源资源外,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各种潜在资源的利用价值被无限挖掘与开发,北极地区的航道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也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 [22];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达到极致,这其中的南海地区由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成为影响中国国家主权乃至东亚地区地缘格局的重要因素 [23]。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引领下,能源安全和资源争夺在国家机器的推动下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和关注,地缘政治作为关注国家利益的学科视角,自然也对能源安全和资源争夺提高关注。

“区域经济合作和地缘经济”主题研究内容。该研究主题内容涵盖的关键词有“经济权力”、“新兴经济体”、“地缘经济”、“区域经济合作”等。“经济权力”可以理解为在经济贸易往来活动中形成的迫使目标国改变在对外关系中的立场的能力。冷战结束后发生大规模战争冲突的可能性下降,传统地缘政治研究关注的军事斗争、军事扩张等议题热度下降,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领域的竞争又在大国博弈中不断成长起来 [24]。中国现实多年高速经济增长给中国的结构性崛起带来经济基础,在中国倡导下,以中国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壮大,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深入,地缘经济的关注成为中国地缘政治领域研究的重要一个议题 [25];整个世界经济格局来看,国际分工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运用地缘经济国家战略目标成为惯用方法,也直接导致地缘经济成为当前国家关系的主要轴线 [26]。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增长为世界贡献出强大内生动力,地缘经济领域的竞争与合作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引擎,中国地缘经济研究成为地缘政治学关注的主题内容。

“国家主权维护和边疆治理”主题研究内容。该研究主题内容涵盖的关键词有“南海争端”、“中印边界冲突”、“国家建构”、“边疆治理”等。国家利益是地缘政治学的开端基础,为国家对外扩张提供理论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国家利益。国家政权在国家内部体现为政权的合法性与稳固性,地缘政治国家主权维护方面展开学术讨论。南海争端问题成为中美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就南海问题展开多轮的博弈,并借助地缘政治数段服务南海区域利益和国家利益逻辑构建起中国形象 [27],这对于中国来说则是地缘政治领域的一次重大挑战,中国为解决南海争端问题、维护国家主权也从地缘政治角度开展战略研究并付诸实践 [28]。此外,庞大的陆地和海上邻国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边疆地区的繁荣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的稳固与否,因此边疆治理问题也逐渐引起地缘政治领域的学术关注,如西南地区云南边境地区的跨境贸易、跨境民族、跨境婚姻等复杂社会问题在境外冲突的加剧下成为以往一段时期内地缘政治关注点 [29]。

“地缘政治理论构建”主题研究内容。该研究主题内容涵盖的关键词有“地缘政治学”、“海权论”、“陆权论”、“历史地理规律”等。地缘政治学理论从西方兴起,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后以麦金德和马汉为代表的早期地缘政治学术理论被中国学者引入中国,并借助这些地缘政治学理论来引导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部署,发展中国的地缘政治理论。国内学者在对西方地缘政治理论引入的过程也发现,这些理论需要适应中国国情,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进行批判 [30],构建自己的地缘政治学理论,对未来地缘政治学的发展提出展望 [31],批判地缘政治、流行地缘政治、女性主义地缘政治的学术研究热点初具雏形,初步构建起来中国地缘政治学术谱系 [13] [32]。

3.3. 发展趋势

学科发展内容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够有效把握地缘政治学科的整体发展脉络,可以对当前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分析。运用Citespace中的关键词时序图谱很好反映出地缘政治研究内容的发展演变态势,能够反映不同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与当前关注重点;根据统计分析得到特定关键词在一定时期内的突现,从而得到关键词突现图。因此运行软件后得到本文研究内容的关键词时序图谱(图5)和关键词突现图(表2)。

Figure 5. Keyword timing diagram

图5. 关键词时序图谱

Table 2. Geopolitical keywords emergent node words

表2. 地缘政治关键词突现节点词

图5所示,在不同时期地缘政治关注研究的内容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图片显示,结合实际,本文将新世纪以来中国地缘政治划分为起步开始时期、多元发展时期和综合运用时期。起步开始时期,这一时期的地缘政治研究在前期理论引进指导下直接发挥经世致用的学科特点,从战略从面直接分析讨论中国面临的现实困境,如何在亚太地区俄美围堵战略下更好实施中国的地缘战略,地缘政治研究也关注着“中国”、“美国”、“俄罗斯”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方面进行学术讨论,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为中国破解当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发挥巨大学科价值。多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地缘政治研究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学科体系,逐步适应了中国的地缘现实,开启了多元关注时代,对地缘政治风险、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全球治理等方面开始从地缘政治角度来分析解读,地缘政治在中国逐步适应,并对地缘政治学科内容的深层次理论展开讨论,同时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中国学者也不断与西方国家的学者展开学术交流,为地缘政治学的学科发展贡献中国力量。综合运用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综合实力的显著变化,直接跃升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威胁美国霸权体系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对中国实施战略围堵后更是直接转变为战略竞争,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外交关系,在美国的战略围堵与竞争下,也不断调整战略部署,更加注重中国周边的地缘关系,实施“亲邻、睦邻、富邻”的周边外交理念来改善周边地缘环境,倡导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共同发展,地缘政治热点问题的成功解决表明中国地缘政治研究已经实现到综合运用发展阶段。

关键词突现表明在一段时间内,该关键词成为某一段时期的研究重点、热点内容。根据表2显示来看,关键词突现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早期(2000年~2009年)则是更多的现实问题解决与探讨,对中国当时面临的地缘战略和现实的武装冲突问题进行地缘政治学的分析与讨论,具有现实主义特征;中期(2006年~2015年),关注的内容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表明国家利益争夺的领域开始不断拓展,大国博弈不再是以往传统军事斗争,而是扩展到更多更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后期(2015年~2020年),随着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地缘政治开始发挥作用,中国一直坚持不称霸的和平发展理念,对于国外学者的错误学术思潮,中国地缘政治学者就“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内容展开学术思潮交流与碰撞,运用学术交流的方式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引导国际社会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认识。

4. 结论与讨论

文章运用科学统计计量软件分析中国新世纪以来地缘政治学的发展演变,研究后认为:首先,根据文献计量统计,新世纪以来中国地缘政治学的发展态势良好,文献数量不断攀升,表明地缘政治越来越引起国内学者关注,文献刊发量与现实重大国际局势变迁紧密相连;其次,从高产机构和作者来看,地缘政治研究在中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术规模,发文前五的学术机构总体差距不断缩小,表明学术机构的科学研究在不断提高增强,具有一定规模的学者,学者之间亦形成小规模学术联系,但同时也发现学术机构和学者之间的交流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再次,从研究热点主题和演变趋势来看,新世纪以来中国地缘政治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能源安全与资源争夺、区域经济合作与地缘经济、国家主权维护和边疆治理、地缘政治理论构建几个方面,在经历了起步开端、多元发展、综合完善的学科发展后,地缘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已经构建起来。

总之,地缘政治经世致用的学科特征得以体现,中国在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过程也不断促进学科的完整构建发展。当前研究在发挥经世致用学科特征的影响下,运用地缘政治学方法来解析中国现实问题,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问题似乎成为当前地缘政治的主要研究对象,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一直坚持不称霸的和平发展理念,地缘政治学的过渡解读与宣传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望,对中国形象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存在加剧“中国威胁论”的可能性,在今后的地缘政治研究中要避免从现实主义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过多地缘政治解读,多从理论构建角度去完善中国地缘政治学发展,更好发挥学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德斌, 段德忠, 刘承良, 等. 1990年以来中国地理学之地缘政治学研究进展[J]. 地理研究, 2015, 34(2): 199-212.
[2] 冯淑兰. 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的关系辨析[J]. 前沿, 2013(20): 33-36.
[3] 刘云刚.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展望[J]. 人文地理, 2009, 24(2): 12-28.
[4] 胡志丁, 曹原, 刘玉立, 等. 我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新发展:地缘环境探索[J]. 人文地理, 2013(5): 123-128.
[5] 周尚意, 柴彦威, 陆玉麒, 等.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2): 1470-1478.
[6] 吴磊, 黎斌, 晁恒, 等. 城市、空间与权力: 城市政治地理研究的论域、路径与态势[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 27(4): 37-42.
[7] 刘云刚, 叶清露. “社区建设”再考——基于政治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基层领域化政策解读[J]. 地理研究, 2017, 36(10): 1971-1980.
[8] 哈尔福德•麦金德. 历史的地理枢纽[M]. 北京: 商务出版社, 1985.
[9]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M].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2006.
[10] 萨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10.
[11] 屠启宇. 论地缘政治学的发展[J]. 世界经济研究, 1993(3): 53-56.
[12] 索尔•科恩. 地缘政治学: 国际关系的地理学[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1.
[13] 王丰龙, 胡志丁, 刘承良, 等. 中国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研究展望: 青年学者笔谈[J]. 世界地理研究, 2020, 29(2): 232-251.
[14]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15] 林利民. 20世纪世界地缘政治斗争史析论[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0(3): 10-12.
[16] 肖裚, 程雪峰. 21世纪初东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战略[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4): 73-75.
[17] 毛汉英.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3): 289-302.
[18] 陈小强, 袁丽华, 沈石, 等. 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地缘关系解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534-1547.
[19] 马腾, 葛岳静, 刘晓凤, 等. 中美两国在南美洲的地缘经济格局比较[J]. 经济地理, 2018, 38(3): 1-10.
[20] 王淑芳, 葛岳静, 刘玉立. 中美在南亚地缘影响力的时空演变及机制[J]. 地理学报, 2015, 70(6): 864-878.
[21] 渠立权, 骆华松, 胡志丁, 等. 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J]. 世界地理研究, 2017(4): 11-19.
[22] 张丽娟, 许文. 主要国家北极研发政策对比分析[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7, 32(3): 6-13.
[23] 陈秀莲, 樊兢. 中国南海海洋战略资源安全的困境与合作对策[J]. 世界地理研究, 2018, 27(2): 55-64.
[24] Luttwak, E.N. (1990) From Geopolitics to Geo-Economics: Logic of Conflict, Grammar of Commerce. The National Interest, 3, 17-23.
[25] 洪菊花, 骆华松.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争及中国地缘战略方向[J]. 经济地理, 2015, 35(12): 26-35.
[26] 杨文龙. 地缘经济时空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苏州: 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7] 张昆, 陈雅莉. 东盟英文报章在地缘政治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建构——以《海峡时报》和《雅加达邮报》报道南海争端为例[J]. 新闻大学, 2014(2): 72-82.
[28] Fravel, M.T. (2011) China’s Strateg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33, 292-319.
https://doi.org/10.1355/cs33-3b
[29] 胡志丁, 骆华松, 李灿松, 等. 2009年后缅甸国内冲突的地缘政治学视角解读[J]. 热带地理, 2015, 35(4): 561-568.
[30] 胡志丁, 陆大道. 基于批判地缘政治学视角解读经典地缘政治理论[J]. 地理学报, 2015(6): 851-863.
[31] 胡志丁, 陆大道, 杜德斌, 等. 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方向[J]. 地理研究, 2017(2): 205-214.
[32] 崔日明, 杨攻研. 中国地缘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第二届地缘政治经济学论坛综述[J]. 经济研究, 2017, 52(2): 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