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值性评价的若干思考
Some Thoughts on Value-Added Evaluation
DOI: 10.12677/AE.2021.112089, PDF, HTML, XML, 下载: 682  浏览: 3,390 
作者: 代思宇: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关键词: 教育评价评价模式增值评价Education Evaluation Evaluation Model Value-Added Evaluation
摘要: 教育评价是一项具有历史性、世界性、实践性的难题,同时教育评价既有国际公认的标准,也有适合本国特色的实践体系。增值评价在重视起点、尊重差异、强调发展、关注过程上弥补了传统评价的不足之处,但同时增值评价在实然的应用层面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本文就增值评价的内涵与优势、与传统评价的优劣对比以及目前增值评价所面临的挑战展开叙述,以为我国的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一些思考。
Abstract: Educational evaluation is a historical, worldwide, and practical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has both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ndards and a practical system suitable for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Value-added evaluation has mad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evaluation in emphasizing the starting point, respecting differences, emphasizing development, and focusing on the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value-added evaluation also faces many challenges at the actual application level.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and advantages of value-added evaluation, the comparison of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ith traditional evalu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urrent value-added evaluation, so as to provide some thoughts o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our country.
文章引用:代思宇. 关于增值性评价的若干思考[J]. 教育进展, 2021, 11(2): 579-58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2089

1. 引言

在我国,对学生学业成绩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仅成为学生本人了解自己学习现状的重要方式也是国家衡量不同区域教育水平差异、教育资源分布、教育发展状况的直接途径。评价是如此的重要,因此花样繁多的评价方式应运而生,但是长期以来一些评价带来的弊端与负面效应仍然存在,例如评价的内容过于单一,大多数评价衡量的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这里考察的理解又大多数是一些记忆性的知识这就导致学生深层次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巩固;其次评价的取向过于功利化,当今的评价是一种唯分数取向的评价,用简单的一次或者两次的分数评判学生的能力、教师水平的高低、学校教育水平的优劣,而忽视了教育内部过程的复杂性;最后评价的公平性有待质疑,在一些高利害的考试中,考生的命运被仅仅一次考试就给决定了,同一次考试,分数截然不同的两位学生分别被打上“失败者”与“成功者”的标签,直接漠视了两位学生原始的成绩水平,只是简单的做二者之间的横向比较,社会中往往通过评价一所学校的升学率、尖子生人数来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学校。这些现象都是对评价本质的误读,而这些误读又在渐渐的瓦解着评价的公平性 [1]。虽然固有评价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但是也在一定层面上为国家改革评价,实施科学的评价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党和国家深刻的认识到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因此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在评价方式的转变上,特别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增值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虽在我国已有不少学者有过系统的介绍,但是在实际的运作层面,我们仍处于探索之中。

2. 增值性评价的内涵

增值最初是作为经济学的术语而出现,即衡量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自身价值量的变化幅度。1966年詹姆斯·科尔曼向美国国会提出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报告》,又称“科尔曼报告”,以这份报告为起点,有关于增值性评价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2]。1985年泰勒、迈克柯兰等人通过对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结果、学习过程等变化的描述来确定学生与自己原有水平的增量,并把这个增量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改善的依据,肯定了增量评价的科学性,从而率先提出了增值性评价。后续如奥斯汀在1977年提出的“输入—环境—输出”模型,1892年佩斯提出的“学生努力质量概念”以及帕斯卡雷拉提出了“大学学生变化评定的综合模型”,这些模型与实验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为增值性评价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美国田纳西大学统计学博士威廉·桑德斯提出了比较成熟的增值评估法。他通过对3~8年级的学生在数学、阅读等科目的统考中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并将这些学生的成绩与他们过去的成绩作纵向比较,让人们更能清楚直观的看到学校、教师和学区负责人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程度 [3]。

所谓增值评价(value-added evaluation)是由单词value和added组合而成的词汇,即价值增加。衡量价值增加的一个最为直观的途径就是对比当前的价值与过去的价值是否发生变化。因此,增值评价相比其他的评价方式,如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更加重视起点与关注过程,并将学校、教师、学生看作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肯定主体的发展性。在常模参照评价中,学生因为自己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不断变动而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在与班级同龄人的横向比较中,学生很难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学业成绩的正确归因。标准参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预定目标的达成程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努力程度,但是我们仍要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我们很难找出各方面情况几乎一模一样的学生,既然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那么大的差异性,又凭什么要求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 [4] ?增值评价是一种强主体发展性的评估方法,它通过追踪学生在一段时间点上的标准化测验成绩,在排除不受学校或教师控制的无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与学生原有成绩进行纵向比较,描述学校教育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程度,并为学生成绩和学校教育提供改善思路。

因此,本文将增值评价界定为一种追踪学生努力程度和学校努力程度的评价工具,它以每一个在校学生的进步幅度来评价学校效能,在改变过去传统的横向评价思路的基础上,提倡不同学校的多元发展。

3. 增值评价的优势

1) 重视起点关注过程

相比与传统的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在弥补两者缺点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不同学生的起点,以这个起点为基础,衡量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中的投入与产出关系,通过科学的评价数据使学生本人认识到对自己学业成绩的最大影响因素,从而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它将学生的学习生涯看作一个连续的变动过程,既没有否定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上的努力,又不会因为某一次的失败就否定学生的能力。它采用的是符合学生本人起点的动态评价标准,克服了过去静态单一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出问题,收获自信。

2) 有利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长期以来都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迫切需要,但现实上,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聚集在经济发展快、人口输入多的地区,贫困偏远落后的乡村与城镇也经常是教育资源最匮乏的地方。教育资源的过大差异化分布又会进一步的影响一个地区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长期以往则会加大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5]。增值性评价作为一种科学公正的评价方式,在帮助教育行政部门科学评估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制定教育决策,从而优化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

3) 推进教育公平

从宏观层面上讲,过去对学校效能错误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使人们把高升学率视为“好学校”、“重点学校”的唯一标准。而一所学校拥有较高的升学率则离不开大量的尖子生群体与优质的师资资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优生在某一所或者某几所学校聚集,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差的学校越来越差的局面。同时也在无形中产生了不同地区的学校为了抢夺优质生源的恶性竞争现象、天价学区房现象、家长们择校热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推动教育公平,究其根本是原有评价方式与标准在现实运行在产生的偏差与异变 [6]。而增值评价为我们重新认识学校质量、效能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与思路,实现只重视教育数量(资金、设备、生源等)到重视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转变。

4) 关注每一所学校发展

在增值评价下,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在校的全体学生共同决定而不是由部分尖子生决定,因此,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通过学校教育的影响实现高增值进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这在无形中大大的激励了学校的办学热情与自信。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教育部门关注每一所学校的自身的独特发展,而不是停止在校与校之间升学率与合格率这种无意义比较上。学校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将主要精力花费在抢夺优质生源上面。弱势学校与弱势学生都能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重新受到重视,焕发活力。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受到不公正的评价与待遇。

4. 传统评价与增值评价的优劣对比

诊断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长期占据着学校评价方式的主流地位,作为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其评价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地步,增值评价作为一种重视起点的诊断性评价、关注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尊重差异的终结性评价评价方式,在弥补传统评价缺陷的基础上融合了三者的优点。本节以评价指标、评价的激励成程度与评价的时间跨度为主要评价的内容,对比传统评价方式与增值评价的优劣之处。

1) 评价指标

传统的评价多以学校升学率、排名、平均分作为衡量一所学校乃至每一名学生的固定标准,从整体的视角来看,这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终结性评价,虽然这个评价过程中穿插了对过程的评价,但本质上仍然是对最终结果衡量。而增值评价以学生、学校的在一段时间内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为指标来评价衡量学生与学校的努力程度,这就使评价自身带上了发展、动态的属性,改变了过去忽视学生教师学校自身努力、以单一指标评价不同主体的局面。

2) 评价的激励程度

评价在某一方面往往带有激励的作用,但是传统评价在无形中使评价的激励的作用越来越弱化。比如,当一所学校所拥有的优势资源越多,它所受到的评价则越高,而它对其他学校已有的优势的消解则越强。长期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的激励作用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好的学校在评价中越来越好,这些评价往往成为它们吸引生源、标榜自我的工具与独占专利。

而弱势学校群体由于评价指标的僵化往往得到的是不公正的评价,在评价中长期看不到希望。但是增值评价使每一位学生、教师、学校的努力得到量化,让每一个人的努力与进步都得到应有的表扬,引导不同群体在教育中学会正确归因,让每一个人都坚信努力是一种可控的因素,从而大大激发了评价对不同学校学生的激励作用。

3) 评价的时间跨度

增值评价作为持续追踪学生学业发展状况的工具,在时间跨度上使评价动态的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它把学生每一年的学业发展状况以直观的图文形式描述出来,使每一个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各方面的变化幅度,最大限度的放大与强调努力的作用,使那些过去在学业上遭受失败的学生不再自卑,激发学生成为自己努力程度的控制者与调节者。传统的评价方式多在固定的时间节点或者取某一时间节点的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时间的跨度上较短,且多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为主,这就使学生过去的努力得不到回应,某一时间节点上的努力没有的到重视,同时长期与同龄人之间的横向比较会在无形中加剧学生各方面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5. 当前我国学校开展增值性评价面临的挑战

增值评价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美国对学校效能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末,增值评价已经广泛的运用于教育、艺术、经济等众多领域。我国直达21世纪才引入了增值评价的概念,相比于欧美等国家,我国对增值评价的研究起步晚,且停留在对国外增值评价研究文献的梳理与介绍评价上,而适应本国教育现状的本土实证研究则较为缺乏。当前,我国学校开展增值评价主要面临着以下的挑战:

1) 相关资料收集的困难性

增值评价的主要作用是计算出学校教育对学生进步的影响程度,并找出对学生进步影响的最大因素,从而科学的提高学校的效能。对学校增值的计算是以大量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筛选为基础的过程,同时也是开展学校增值研究的起点。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基线(主要包括学生入学时的成绩和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态度)、不同学生的背景资料(年龄、性别、流动性、特殊学习的需要、家庭背景等)、学校的背景资料(学校规模、管理方式、学校类型)都是增值计算中不可缺失的部分,但是这些资料的由谁搜集、如何搜集以保证资料内容的可靠性、资料的更新与维护周期则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 增量计算方式的复杂性

在过去,增值的计算受到统计方法发展的限制,随着多元回归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增值评价的计算方式也越来越加的完善。在国际上常用的增值评价模型主要有概要统计分析(Summary statistical analysi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与多水平分析模型(Multilevel analysis model) [7]。每一种模式都有其具体的适用的范围与局限性,如在概要统计分析模型中,学校是统计分析的最小单位,这就使学校之下的其他层面因素在分析中被忽视了。因此,研究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如何在众多模型中挑选出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模型从而加以运用。

3) 研究理论与研究技术的脱节

增值评价的操作与运行以专业的统计分析为技术支撑,且每一种模型中对已有数据的处理方式都是不尽相同的,这就需要学校中有从事专业统计分析的技术人才,但是缺乏对学校内部环境、学校变迁、学校内部运作模式以及学校理念的深如了解,即使是专业的数据处理人才也很难从中提出针对学校持续发展的可行建议。因此,如何解决学校中最缺乏的是增值研究理论与操作技术都兼备的人力资源,避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脱节的现象的发生,成为增值性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4) 能否得到家长与社会的支持

虽然增值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相比于传统的评价方法,具有许多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增值评价需要以复杂专业的统计分析技术为基础,这并不是普通的教师可以胜任的工作,同时教育评价的改革是一个涉及众多利益团体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触及的某一部分人的利益从而增加评价改革的阻力,最后增值性评价基于自身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和我国缺乏对增值性评价的实证研究等众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的这种评价方式的推广与运用 [8]。因此,学校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场所,如何寻求家长和社会团体对这种新评价方式的理解与支持就尤其显得格外重要。

6. 讨论及结论

教育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往往因为评价标准、评价目的、评价对象的不同而产生许多的差异性。我国教育评价的思想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科举取士到现代的对教育各方面进行的测量实验,但大体而言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按某种既定的客观标准运作的,并没有新的突破或创新性的发展。学者朱辉军曾指出落后国家的文化研究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文化水平,通常要经历直接翻译、文本评述、用外来的理论框架解释本国文化现象到建构自己的文化理论框架阶段。同理,教育评价研究也需要经历这四个阶段。增值评价为我国的教育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同时也应意识到每一个国家的教育现状都是大不相同的,只有在吸收外来学术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体系,才能使教育评价更好的服务于实践。

参考文献

[1] 孙绵涛. 教育效能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 郑燕祥. 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3] 刘本固. 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4] 李淑华. 更有效的评价细节[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 辛涛, 张文静, 等. 增值性评价的回顾与前瞻[J]. 中国教育学刊, 2009(4): 40-43
[6] 任春荣.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学校效能评价[J]. 教育导刊, 2007(9): 53-55.
[7] 边玉芳, 林志红. 增值评价: 一种绿色升学率理念下的学校评价模式[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1-18.
[8] 刘海燕. 美国高等教育增值评价模式的兴起与运用[J]. 高等教育研究, 2012(5): 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