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实践的价值意蕴
The Value Implication of Guangzhou Red Culture Integrating into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Education
DOI: 10.12677/ASS.2021.104143, PDF, HTML, XML, 下载: 529  浏览: 74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喜华, 方圆妹, 黄海宁: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 广州红色文化高校育人价值意蕴Guangzhou Red Culture College Education Value Implication
摘要: 广州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内涵,拥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将其融入高校育人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首先,通过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其民族斗志,凝聚其民族力量,以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其次,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其文化自信的方式,促使地方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再次,通过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以及针对性和实效性,助力高校开展育人实践。
Abstract: Guangzhou Red Culture contains rich values of the times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s, and has a strong red culture heritage.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integrate it into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education. Firstly,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can be cultivated by means of enhancing their national spirit, inspiring their national fighting spirit and condensing their national strength. Secondly,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red revolutionary spirit can be promoted by the way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eir outlook on the world, values and life, as well as enhancing thei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irdly, by improving the appeal, persuasiveness,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t help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carry out education practice.
文章引用:陈喜华, 方圆妹, 黄海宁. 广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实践的价值意蕴[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4): 1063-106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4143

1. 引言

广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记录着无数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革命故事,承载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舍身救国的革命气节,拥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广州红色文化是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先进的、独具地方特色的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内涵,是中国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主要表现为以革命遗迹、历史文物、纪念馆、红色文献等为主的物质载体和以革命历史、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等为主的非物质载体。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类别分类,可分为纪念亭、会址旧址、纪念碑、烈士陵墓、陵园、革命根据地等。其中纪念亭包括海事亭、禺北民众抗日纪念亭、大岭革命烈士纪念亭等,会议旧址包括中山纪念堂、广州起义纪念馆、广州近代革命历史博物馆、杨家祠(杨匏安旧居)、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黄埔军校等,纪念碑包括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沙基惨案烈士纪念碑、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番禺人民英雄纪念碑、九佛竹山革命纪念碑、从化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烈士陵墓包括王福三烈士墓、陈复烈士墓等,烈士陵园包括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南沙鸦片战争英烈墓、增城十七烈士墓园等,革命根据地包括裕安围革命根据地、凤溪村抗日根据地、长湴村革命根据地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与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表达了革命先辈坚贞不渝、砥砺奋进的革命热情和家国情怀,散发着红色文化独特的红色魅力,是新时代优质的教育资源。

2. 价值意蕴

将广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实践,不仅能创新育人路径,落实育人目标,而且能让学生在亲身感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加深对我国党史、国史与发展史的深刻认识,这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以及高校育人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蕴。

2.1. 培养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形态与精神财富,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凝结着鲜明的红色文化底蕴。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血液之中,能够坚定其正确的政治信念,培养其崇高的民族精神。因此,高校在育人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科学的文化知识外,还要借助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其民族斗志,凝聚其民族力量。

1)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不可触摸,但又根植于内心,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信念中。青年大学生想要认识它,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并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去体会、去感受、去认识。高校课堂是开展课程思政,传承红色文化的主阵地,全体教师应主动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效发挥高校课堂的育人优势,深度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资源,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近期中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斗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礼、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等鲜活素材充实教学案例库,为学生展示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我国的民族精神。广州的每一处红色文化资源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红色历史的缩影,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提升其认识感悟,增强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而奋斗的民族精神,激发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2) 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斗志

在课程教学过程融入广州本地红色文化,并以时代发展为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教育价值,能够时刻提醒学生勿忘使命,牢记历史,铭记无数革命仁人志士不屈不挠、不畏牺牲、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每当遇到困难与灾难,中华民族总能凭借着英勇激昂的民族斗志战胜它们,并取得最终胜利。例如在新冠病毒快速蔓延期间,一些带有“阴谋论”的政治家、外国媒体试图枉顾事实,摸黑中国,而中国政府总能不畏强权,第一时间进行有力回击。这种维护国家利益与形象的坚定信念,能够激发大学生团结一致、共抗阴谋者的民族斗志。事实证明,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快速反应,制定对策,科学防范,成功遏制病毒的传播,有效地治愈感染者,而且能在湖北危难时刻,组成多个医疗队前往援助,以实际行动粉碎了别有用心者的“阴谋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担当。那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拯救国家和民族于危难间的“逆行者”,也是对阴谋者最有力的回击。教师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使新时代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面临困难与挑战的情况下,应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两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其爱国力行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激发其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热情与民族斗志。

3) 凝聚大学生的民族力量

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独特,思维活跃,思想先进,但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又来自五湖四海,生长环境不同,个体差异明显,从小接受家庭的熏陶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的情况各不相同,影响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得大学生的思想难以形成合力。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中,应抓住契机,运用好“共抗疫情”这个现实题材,将广州抗击疫情期间难以忘怀的坚守、携手并进的奋战、守望相助的关爱和万众一心的感动以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方式予以体现,让大学生从情感上与思想上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的陶冶与熏陶,进而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培育其品质人格,开阔其思维视野,提升其思想境界,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通过结合广州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使大学生拥有相近的文化底蕴与道德修养,并对国家文化和历史产生高度认同感与归属感。这种认同感与归属感一旦形成,能够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强化其思想合力,从而凝聚他们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强大民族力量。

2.2.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红色文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红色文化一直被视为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与重要的教育资源,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应发挥育人实践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大力弘扬地方红色文化,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其文化自信。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1],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与价值内涵,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追求,体现着中国社会评判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价值标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史 [3],这段革命历史所凝聚的红色革命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新时代大学生。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厚植人文情怀,保持革命优良传统,主动肩负起继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高等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思想素质与价值观念的重要场所,教师作为“红色文化传播者”,可有效运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基因,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植入红色文化精神,将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等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文字、图片、歌曲、影像、动画等方式传递给每一位大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文化育人、用精神感人,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政治向往、理想观念、爱国情怀和道德追求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塑造其人格品质,培养其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追求,提升其思想觉悟,促进其崇尚革命历史,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随着网络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微博、抖音、Vlog、小红书等新媒体也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但是这些媒体所传播的内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鱼龙混杂,容易与大学生现有的思想、观念、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影响其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认识。有些大学生甚至会在外来文化思想的渗透下逐渐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改变了自身的政治信仰和意识形态,丧失了奉献担当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这种崇洋媚外,摈弃中华优秀红色文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又给高校育人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和挑战。大学教师可通过挖掘本地方红色文化的鲜红底色和精神内涵,结合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时代背景,以鲜活的素材案例和人物故事为内容,借助情景体验、价值引导、榜样激励、行为践履等方法来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社会道德系列课程思政教育,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与说服力,引导学生正确追求、理解社会与人生,帮助其领悟“四个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坚定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信心和意念。

3) 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提升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红色文化是历史、是记忆、是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催人奋进的革命历史、动人心弦的革命故事、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脍炙人口的民族歌谣。这些红色文化以其特有的红色魅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色和底气表现出无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不畏牺牲的崇高品德、坚定不渝的使命担当、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和爱国奋进的革命精神。因此,这些红色文化可以作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媒介和载体,有效滋养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其思想觉悟,培育其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不断加强红色文化学习,提高文化修养,才能肩负起复兴中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大学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在育人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根基和精神内涵,提高红色文化的渗透力与吸引力,有效发挥其对大学生的情感陶冶与精神熏陶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其从思想上、情感上和理论上认同红色文化,进而提升自身文化自信。

2.3. 助力高校育人

红色文化本身就是绝佳的教育资源,蕴含着积极正面的革命思想、理论和精神,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优良品德,具有天然的育人功能。将其作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题材,彰显智慧,有利于开创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实践新局面。

1) 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作为中国革命、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见证,红色文化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有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育人内容,延展育人空间,提高育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首先,红色文化的教育目的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中国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红色文化教育是社会主义中国教育的一部分,可见两者具有相同的教育目的。高校教师应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方式,倡导红色教育,努力做到以文促教,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其次,红色文化为高校提供极具丰富的育人资源。红色文化所体现的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斗争史与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资源。红色文化包含了理想信念、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崇高品德、价值体系、审美情趣等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阐释与价值提升,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素材来源。此外,红色文化所包含的道路、理论、制度、思想等方面,都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再次,红色文化和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具有耦合性。红色文化中的革命传统、英雄事迹等内容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题材,将其与课程教育相结合,与时俱进,不仅能够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实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而且能够让学生在重温红色文化内涵,追寻革命先辈足迹,领略革命精神真谛的过程中自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由此可见,借助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教育,摆脱了空洞的说教,增强了感知和体验,丰富了育人内容,延展了育人空间,提高了育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 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因红色文化具有天然的教育功能,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教育素材,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一,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精准施教。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工作就是立德树人的工作,因此,在育人过程中,需要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坚守教育初心,牢记历史使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针对大学生容易出现意志消沉、生活堕落、情感脆弱、情绪波动等消极现象,高校教师可根据红色文化蕴含的成熟的理论方法、价值体系、精神内容等对大学生精准施教,培养其正确的“三观”,引导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行为规范,增强其思想定力。同时,帮助其明确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的目标,引导其发奋图强,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浪潮中。其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精神补钙。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积极上进,但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不够成熟,且容易受社会潮流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从精神上、思想上为其“补钙”。红色文化包含广州起义、植地庄战斗等革命故事,表现出党和人民不畏生死、舍生取义、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将其作为高校育人的鲜活题材,能够给大学生思想上的熏陶、情感上的撞击和心灵上的震撼,有利于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其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持久的政治定力,提升其政治素养,强化其责任意识,坚定其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目标。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激励和导向功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基金项目

2018年广州社科课题(2018GZMZGJ24)。

参考文献

[1] 吴潜涛.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几点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昆明峰会学术总结发言[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 5(1): 5-8.
[2] 丁战锴, 严仍昱.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机遇与挑战[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 37(3): 79-82.
[3] 高凡夫. 红船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价值与路径[J]. 嘉兴学院学报, 2018, 30(4): 132-136.
[4] 石中英.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8(6):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