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教学理念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成长路径探析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Dual-Qualified” Teachers’ Growth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BE Educational Concept
摘要: 本文基于OBE教学理念,对如何健全体制机制、深度产教融合、教师教学反思、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模式等方面着重探讨了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路径,使之更符合基于“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对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提出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应用参考价值。
Abstract: The optimized system mechanism,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eaching refle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knowledge-ability-quality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OB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educational concept. The growth path of “dual-qualified” teache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makes it mor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dual-qualified” teache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SC (student-centered), OBE, and CQI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This article has application reference value in related research fields.
文章引用:赵晓菊, 张志国, 张奕婷. OBE教学理念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成长路径探析[J]. 教育进展, 2021, 11(3): 705-71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3110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愈发加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承担起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的核心所在,要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美国教育学家Spady提出“以成果为本”(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实现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并持续改进 [1]。OBE教育理念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职业院校定位关系不清,与行业、企业发展脱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关键问题。OBE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是知识学习与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与社会前沿问题相结合,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这对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探讨OBE教育理念下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成长路径具有基础性和前导性的现实意义。

2.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师德修养、教学与科研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 [2]。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管理层及专任教师都已认识到“双师型”教师不是仅仅拥有“双证”,更不是教师和工程师背景的简单叠加。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教师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外,还要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围绕培养目标从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展开教学活动,保障学生毕业时达到预期成果,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应掌握行业标准的具体内容及在行业中的作用,熟悉相应行业职业道德标准,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具有职业道德感。

应用型高校在现有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条件下,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由学校专任“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任“双师型”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一种有效途径 [3]。其中,学校专任“双师型”教师除了应具有高尚师德和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必备的实践技能,能根据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评价;企业兼任“双师型”教师除了具有熟悉行业(企业)工作和生产流程,培训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外,还应有相应培训工作计划、实施和控制的教学能力,因而企业兼任“双师型”教师需要经过专业的培养和确定的资质标准,与学校专任“双师型”教师相比,这对企业兼任“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在我国应用型高校存在过渡关注学校专任“双师型”教师企业生产技能不足的问题,而忽视教育知识和教学能力上的考核,另外,对企业兼任“双师型”教师的筛选具有随意性、缺乏有效评价考核等问题。当前,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还存在实践能力薄弱、内生驱动力不足、实践锻炼时间难以保证,没有相应的专业标准和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等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发展。

3. OBE教学理念内涵及对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及意义

3.1. OBE教学理念内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输入为主的“教师为中心”,OBE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成果导向教育衡量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学生知道什么 [4]。OBE教育理念自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被美国、英国、德国等工程教育领域所接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教学质量评估当中。按照预期教学成果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和学习成果评价,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3.2. OBE教学理念对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OBE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产出,包括怎么让学生获得这些成果,证明已经获得哪些成果,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如何持续改进提高成果等。同时更注重能力培养,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需对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深入企业并参与实践活动,对企业用人需求、岗位标准、行业发展、关键技能、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够依据岗位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提出建议,对教学目标中知识、能力、素养进行整合,按照OBE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大纲,其中除了核心知识点外,还要依据行业标准来分析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

OBE教学理念下,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式、项目式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收集整理生产实践中的真实案例,精心编制适合学生的案例集,进而在提出问题、引导启发、交流分析、评价反馈等环节中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也从单一的实践技能训练扩展为综合实验技能培养,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行业生产过程紧密相联系,课上课下有效衔接,这些都无形地要求“双师型”教师要具备奉献精神、专业造诣、教学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双师型”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见习、专业实习等各种实践活动中要了解行业发展运行规律、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原则,具有与企业各类人员沟通交流能力,才能高效指导和组织学生参与生产过程和融入企业生活中。持续改进是OBE教育理念核心要素之一,“双师型”教师要具有自我反思、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对OBE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和实施,对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在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也发生的相应的变化,高等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变化,已呈现出普及化的趋势。应用型高校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师资更倾向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应用型高校教师招聘应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比例,原有专任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逐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从行业(企业)中聘请专业人才在教学团队中担任兼任“双师型”教师,并加大兼任“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让学生更多地机会了解企业流程、制度和文化,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于此同时促进学校专任“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发现、分析、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人才。应用型高校以培养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工程师或应用型人才为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要是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何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进而如何实现应用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高校成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基本保障。

4. OBE理念下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成长路径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若干问题,在外部因素方面如:没有权威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双师型”教师评价机制不够清晰;“双师型”教师保障制度不健全;客观原因造成“双师型”教师规划和措施不能有效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整体素质偏低等。内部因素有:专任教师实践锻炼投入时间不足,实践能力薄弱,效果难以保障,向“双师型”教师发展自我驱动力不足等。OBE教学理念已对“双师型”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靠文件政策引导、学校管理制度约束这种自上而下的外力推动还不够,教师必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专业成长意识,不断自我反思,持续改进提升能力。

4.1. 进一步规范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体制机制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目前应用型高校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国家层面上暂无“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所以在一定层度上限制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

应用型高校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时,既要长远考虑OBE工程认证教育理念的实施,也要科学评价因地制宜,考虑不同学校现有情况、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从教师现有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及教科研能力出发,实现“双师型”教师认证程序制度化与可实施。OBE教育理念是全方位、整体化的教学改革,涉及学校–专业–课程多个层面,需要学校行政部门、企业、系部、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努力才能顺利实施。所以“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考核制度和实施办法,要结合OBE工程专业认证理念和认证要求,在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达到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最终实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4.2. 深度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深度产教融合是校企双方在产学合作基础上的深度对接,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平台,也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来看,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融合,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局面。产教融合始终贯穿于德国“双元制”教育各个环节中,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章程、学科规划、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中处处渗透产教融合思想。在OBE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深度产教融合,把应用型高校与企业对接要落到具体实处,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师与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等的对接与融合。

产教融合为“双师型”教师团队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包括学校专任“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任“双师型”教师,要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形成的优势,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专任、兼任“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方案,细化职责与任务,鼓励专任和兼任教师在教改、科研、专著等各个方面的深度合作,提升技能创新能力。应用型高校培养适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是高校、企业、政府和学生本人的共同诉求,在深度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无论是“订单”式、工学交替式、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等要避免学校“一头热”现象,应该充分借助政府力量,遵从区域经济变化,在专业设置、项目规划中尊重地方企业资源需求,加强科技园区与企业技术合作,最终实现让学生收益的四方共赢局面。

4.3. 不断教学反思提高“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内化动力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是外在制度标准要求和内在成长诉求相融合的过程。专业化、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发展靠政策推进等外界推力还是远不够的,须要有教师专业成长意识的自我觉醒,对教学过程自我反思,以专业上的自觉、自律、自省为动力,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实现自我转型 [5]。应用型高效应该鼓励教师开展培训学习、教学研讨、考查交流等活动,在OBE教学理念下,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和研讨,持续改进,才能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其中教师也会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双师型”教师更要具有自我反思的理念,意识到教学反思在专业成长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反思。教学反思内生驱动力下做到时时、处处能学,“双师型”教师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更强,增强职业认同感,也更容易获得工作成就感。

4.4. 基于OBE理念的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模式

OBE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达到本专业的最终学习成果,需要教师协助学生从课程学习成果向专业学习成果的过渡。这也要求“双师型”教师具有打通不同课程之间、课程与专业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创新创业与生产实践之间的关系,把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能力。在理论课教学中主要实现知识的学习和部分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采用“案例式”“项目式“等方法,探讨生产实践和学科前沿的问题,实现创新与实践,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交互发展。在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课、项目设计、见习及实习环节,侧重参与体验与动手实践,实现知识的应用及绝大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把学习知识延展到实践性的第二课堂,培养职业标准认知、创新能力和通用专业素养等。以科研和实践项目为依托,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实践性,协助学生从理论知识向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跨越。

OBE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对学习成果评价倡导适时性、指导性、发展性原则,渗透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中,在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上实现有机一体的评价。OBE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评价,不再是以成绩为主的单一评价,而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教师评价和生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师也可通过评价来掌握预期成果达成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持续改进,最终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预期要求。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GY20200012):应用型高校理工类“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构建及效果评价研究。

NOTES

*第一作者。

参考文献

[1] Spady, W.G. (1994) Choosing Outcomes of Significanc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 of the Department of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51, 18-22.
[2] 蔡雪峰, 毛红斌. “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J]. 中国大学教学, 2005(6): 55-56.
[3] 崔发周.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双师型”教师的科学内涵与培育路径[J]. 教育与职业, 2020(7): 62-68.
[4] 李志义, 朱泓, 刘志军, 夏远景. 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 29-34+70.
[5] 杨晓平, 余燕青, 杨登伟. 非正式学习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探析[J]. 教育与职业, 2020(24): 86-89.